第68节(2 / 4)
当天回到家里已经是中午,武汉是个大城市,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而我却一直有些坐不住,因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赶紧把“魉”的蜡皮珠子放进石砖,为了节省时间,我甚至在车上就开始剥起了珠子的蜡皮,可见我当时有多么兴奋。到家之后,我们放下身上的负重物,就立刻钻进了地洞当中,秦不空将我剥开的蜡皮圆珠放进了石砖后推进柱子里,和所料一样,“魈”的石砖冒了出来。
“魈”的石砖上写着“难觅知音”四个字。既然有了比较明确的推断思路,我们迅速排除了好几个毫无可能的地点,最后锁定这个地方就在“伯牙台”。
伯牙台又称古琴台,和先前我们遇到的其他地方一样,这个地方正式修建的年代,其实是跟吕祖的年代有出入的。因为这里的建筑修建于北宋年间,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错了地方,我想当年诱使吕祖在这里藏下秘密的,正如砖上的四个字“难觅知音”,恰好也是吕祖当时布阵的时候心情写照吧,他渴望自己一身绝学被赏识,却又害怕被人发现,叹息当时的世上,没有真正懂得他的高妙之处的人。
而难觅知音这四个字,实际上是在指,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俞伯牙在龟山抚琴,山上有一个叫做钟子期的樵夫却识得音律,于是与之合奏,流传下中国十大名曲之一—《高山流水》。于是俞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相约数年之后再在此相遇,同奏一曲。可是当几年之后俞伯牙再到龟山的时候,却得知钟子期已经长辞于世。于是俞伯牙失去了知音,焚琴断弦,终生不再奏琴。
种种迹象表明,这“魈”,就在伯牙台上。我们三人一致确定。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山魈
由于我的身上有伤,明知道后来的三关也许会越来越难闯,秦不空和松子单独去的话,估计会非常危险,所以不得已,我们休整了几天,好在我受到的都是一些外伤,并未伤筋动骨,四天之后,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在这几天时间里,松子不断到处搜集一些我们可能会用到的信息和资料,秦不空也因为之前的四关而完全信任松子,除非是错得很荒唐,他便不再质疑松子的推测和判断了。
在第四天晚上,我们决定好第二天就出发赶去伯牙台探寻。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松子把这些天以来找到的线索和自己的判断跟我们大家一起捋了捋,由于伯牙台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找寻的范围实际上并不大,而那里现在仅存了一个凉亭和一块石碑。也都是清代留下的东西,除了有些情怀满胸的人会到这里一寻古人之风之外,基本上没有别人会到这里来,也没有专门的人会来管理和整治这个地方,相对而言。比较荒凉。但是这却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机会,起码我们在寻找过程中,不会遇到别人的打扰。
按照吕祖留下的那段话里来看,我们如果要突破“魈”,需要擅用五行生克之道。“魈”落在景门当属离卦。而离卦属火,与之相克的就是水。八门中唯一一个属水的门在休门,卦位是坎卦,所以我们将在休门的时候找到的那根金刚橛一并带在了身上。秦不空虽然本领高强,但是面对这些对于他来说照样陌生的鬼怪来说。他的招数也未必能够奏效,所以此前我们一直都在摸索,走一步算一步。
而我身上有六方印,有师门令,有铁剪刀还有苗巫弯刀,这些武器在先前的实战当中都已经证明是能够对鬼怪造成杀伤性的,区别只在于大小而已,但一定是有用的。更不要提我还有打符的招数足够自保,所以我就让秦不空自己带着金刚橛,作为防身的武器。而松子则简单多了,他在队伍里主要的作用就是替我们出谋划策,排查危险。眼下我们有了吕祖的指点,虽然后面的关卡会更难,但是我们也算是找到了捷径,也许并不会有多大的察觉,甚至还会觉得更加容易。
松子说,这“魈”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只会出现在山间树林里的鬼怪,在古时候道路不便,许多时候是需要走山路的。但是山上树木众多。如果不是常常走这条路的人,就很可能在山上迷路。而“魈”就是专门挑选这些迷途之人下手的鬼怪。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吸引迷途之人前去一探究竟,然后抓住对方后就害死对方。“魈”借由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超脱,而被害死的人。就变成了下一个“魈”,直到它再害死别人。
而在古书当中将“魈”的形容却各有不同,有人说它是一个两尺多长的独脚小孩子,只有一只大眼睛,没有鼻子耳朵,嘴巴奇大无比,笑起来的时候嘴唇会上下翻开,遮住整张脸,特别擅于模仿发出迷途之人好奇的声音,用来迷惑活人。尽管只有一只脚。但是却跑动迅速无比,在山林当中如履平地,一旦被它盯上的人,永远都不要奢望自己能够逃脱。
但又有人说魈是山中的踩狼虎豹养大的,性情凶悍无比。身体又黑又长,力大无穷,可以变换成各种模样,每个人看到的第一眼都不相同,在它和活人发生直接接触之后,会把人当做玩物,活活玩死。甚至在有些地方还传出过“魈”吃人肉的故事。
虽然说法各一,而我们也都不曾亲自见过这样的鬼怪,所以无法区分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最真实贴切的,看来一切都得我们主动找上门去面对才能够知道。不过无论是什么版本的传说,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魈”擅于模仿,用声音或形态吸引别人上当,接着再害人。
那就意味着,我们也许会和当初在破八门阵的时候那样,遇到一些我们眼前的幻象,这些幻象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过不去的魔障。
松子告诉我们,这四天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奔波探寻,也曾经先去了那伯牙台探探路,发现那条上山到达凉亭和石碑的路上,的确有一片不小的树林,听山脚下的农民说,那些树林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和现在一样茂密了,不是人工栽植的,是完全野生的一片林子。夏天的时候常常会有人到里面去抓蛇抓兔子,树木大多以樟木为主,由于是个背阳坡,所以每天的早晚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林子里就会起雾。松子还说,为了更多的了解这个地方,他还特意打听了一下这林子里是否有过什么猛兽之类的,但是农民却说,没有什么大的猛兽,野兔,蛇类,还有黄鼠狼倒是见过。松子又问是否曾经有人到了林子里死掉或者失踪的事件发生,老农却说,这倒的确有过,几十年前有个猎人进山去打野兔,遇到了浓雾,就此失踪了。而最后大家找到他的时候,发现已经死去很多天了,身上除了一些跌撞的伤痕之外,却也没有更多的外伤,所以大家都觉得可能是踩到松动的土质,导致从坡上跌倒下来,撞上了头才死的。
至于那个死去的人究竟是不是因为遇到了“魈”,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在那件事已经发生在几十年前,那时候还没人动这巫王魂魄的封印,也就是说,并没有人来激活这树林里的“魈”,而众所周知的是,一个山上如果出了山魈,那山魈的数量必然只会有一个,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看样子一山也容不下二魈啊。
不过老农的话到是给了我们一个新的信号,说明那片林子很少有人会去,即便去的人也都是附近熟悉地形的人。游客是没胆量钻进去的。然后那里的土质会有松动的危险,人走上前也许会因为摔倒而直接从山坡上滚落下去。
松子说,上山只有一条小路,但是半山腰上就分了几条小路,其中一条小路沿着走下去几百米就会看到那片树林,但是路到了那里就断头了,而且这条路也是被人常年踩出来的小径而已。松子说道,我拿罗盘算了算方位,按照南北对照子午线的规则,这片树林所在的区域,恰好就落在了离卦之上,而且树林正上方的山崖边,就是伯牙台的位置。
松子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给我们画图。看了他画的草图,我和秦不空虽然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但是心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位感。换句话讲,伯牙台只是一个地点,但真正会遇到“魈”的,必然是在那一片唯一的树林里,凉亭和石碑都并非千年前的东西,意味着我们要找的石头盒子,极大的可能就在树林里的某处深埋着,这片树林倒是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了。
因为当下的季节已经入夏,伯牙台的位置又在山上,加上毗邻长江边。早晚的温差其实是很大的,按照先前松子打听的那个老农的说法的话,这里早晚都会有浓雾,所以大家商量一致决定,要正午温度最高的时候,再钻进那片林子。虽然一样会遇到危险,但总好过在大雾当中迷失,然后因为蠢而死。
松子说他只是远远地看了一下那片树林,不敢钻进去,从他远观的角度来看的话,树林并没有很茂密,这一点似乎和老农说的有点出入。讨论了一番之后,我们准备好了一切可能派的上用场的工具,秦不空甚至说将甘木也带上一起,毕竟山林里,那就是蛇的天堂。甘木通灵性,只会帮忙不会捣乱的。
那一晚我们都很早休息,可是我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反复回想着自己以往看到过的关于山魈的描述,自从新中国建立之后,许多唯神论者不再相信世界上有诸如鬼怪一类的东西存在,而在这群人的带动之下,全国上下很多人都开始参与到辟谣的行列里来,一些太过荒诞例如日食月食被传为天狗吃太阳或者吃月亮,这种谣言自然是不攻自破,但是对于神秘的华夏鬼怪,却似乎迟迟难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许是为了安抚大家,这群人甚至直接把山魈看作为一种动物,一种好像狒狒或者猴子这样的灵长类动物,它的确是性情凶残,脾气暴躁,也和古书记载中的“魈”有许多类似之处,这样一来,既没有否认文化传说中的内容,又给出了一个大家都能够认可的结论,大家都高兴。
胡思乱想中,那一夜入睡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好在第二天我们并不用很早就赶过去,所以早上秦不空和松子起床后,还特意让我多睡了一会儿。到了差不多上午十点多,太阳已经有些猛烈了,我们才出了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林之中
赶到龟山西侧的时候,时间差不多接近十二点。虽然是上山,但是山却并不高,边上有一片湖,至于叫什么名字我们也并不清楚。站在山脚下就能够望到伯牙台的小凉亭,如果按照湖面的高度做对比的话,也就几十米的样子,并不算高。
而在那背后的山可就高出去很多了,由于山坡的幅度比较大,没有办法直接爬上去,山路也都是弯弯曲曲的,明明只有几十米的落差,这条路却足足有几里地那么长。果然在走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好几条小路,其中有几条的方向是和凉亭所在的半山腰的方向一致,松子指着其中的一条路告诉我们,前几天他来调查的时候,就是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才看到那片浓密的树林。
于是我们三人就沿着那条路开始走,边上的草变得越来越深,这说明越是到深处,就越是少人会来。如今已经入夏,我们在路上还看到了许多爬虫或者蟾蜍,松子胆子比较小。但凡一点细微的搅动,他都能够发出尖叫,然后在山上久久回荡着。如果被别人听见了,恐怕还以为我们在山上杀人呢。
很快我们就走到了那片树林边上,我望过去,入口处稀稀拉拉的树木。实在有些没有“树林”的样子。秦不空走到边上却让我们稍等一下,因为夏季来了山里有蛇,咱们是来找“魈”的,山上的蛇咱们能躲开就躲开。我哼了一声说,那还能怎么躲开,这里头到处都是草丛。蛇都藏在里面,你防不胜防啊。难怪你要带着甘木一起来,是想让甘米替你驱赶蛇吧? ↑返回顶部↑
“魈”的石砖上写着“难觅知音”四个字。既然有了比较明确的推断思路,我们迅速排除了好几个毫无可能的地点,最后锁定这个地方就在“伯牙台”。
伯牙台又称古琴台,和先前我们遇到的其他地方一样,这个地方正式修建的年代,其实是跟吕祖的年代有出入的。因为这里的建筑修建于北宋年间,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错了地方,我想当年诱使吕祖在这里藏下秘密的,正如砖上的四个字“难觅知音”,恰好也是吕祖当时布阵的时候心情写照吧,他渴望自己一身绝学被赏识,却又害怕被人发现,叹息当时的世上,没有真正懂得他的高妙之处的人。
而难觅知音这四个字,实际上是在指,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俞伯牙在龟山抚琴,山上有一个叫做钟子期的樵夫却识得音律,于是与之合奏,流传下中国十大名曲之一—《高山流水》。于是俞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相约数年之后再在此相遇,同奏一曲。可是当几年之后俞伯牙再到龟山的时候,却得知钟子期已经长辞于世。于是俞伯牙失去了知音,焚琴断弦,终生不再奏琴。
种种迹象表明,这“魈”,就在伯牙台上。我们三人一致确定。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山魈
由于我的身上有伤,明知道后来的三关也许会越来越难闯,秦不空和松子单独去的话,估计会非常危险,所以不得已,我们休整了几天,好在我受到的都是一些外伤,并未伤筋动骨,四天之后,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在这几天时间里,松子不断到处搜集一些我们可能会用到的信息和资料,秦不空也因为之前的四关而完全信任松子,除非是错得很荒唐,他便不再质疑松子的推测和判断了。
在第四天晚上,我们决定好第二天就出发赶去伯牙台探寻。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松子把这些天以来找到的线索和自己的判断跟我们大家一起捋了捋,由于伯牙台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找寻的范围实际上并不大,而那里现在仅存了一个凉亭和一块石碑。也都是清代留下的东西,除了有些情怀满胸的人会到这里一寻古人之风之外,基本上没有别人会到这里来,也没有专门的人会来管理和整治这个地方,相对而言。比较荒凉。但是这却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机会,起码我们在寻找过程中,不会遇到别人的打扰。
按照吕祖留下的那段话里来看,我们如果要突破“魈”,需要擅用五行生克之道。“魈”落在景门当属离卦。而离卦属火,与之相克的就是水。八门中唯一一个属水的门在休门,卦位是坎卦,所以我们将在休门的时候找到的那根金刚橛一并带在了身上。秦不空虽然本领高强,但是面对这些对于他来说照样陌生的鬼怪来说。他的招数也未必能够奏效,所以此前我们一直都在摸索,走一步算一步。
而我身上有六方印,有师门令,有铁剪刀还有苗巫弯刀,这些武器在先前的实战当中都已经证明是能够对鬼怪造成杀伤性的,区别只在于大小而已,但一定是有用的。更不要提我还有打符的招数足够自保,所以我就让秦不空自己带着金刚橛,作为防身的武器。而松子则简单多了,他在队伍里主要的作用就是替我们出谋划策,排查危险。眼下我们有了吕祖的指点,虽然后面的关卡会更难,但是我们也算是找到了捷径,也许并不会有多大的察觉,甚至还会觉得更加容易。
松子说,这“魈”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只会出现在山间树林里的鬼怪,在古时候道路不便,许多时候是需要走山路的。但是山上树木众多。如果不是常常走这条路的人,就很可能在山上迷路。而“魈”就是专门挑选这些迷途之人下手的鬼怪。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吸引迷途之人前去一探究竟,然后抓住对方后就害死对方。“魈”借由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超脱,而被害死的人。就变成了下一个“魈”,直到它再害死别人。
而在古书当中将“魈”的形容却各有不同,有人说它是一个两尺多长的独脚小孩子,只有一只大眼睛,没有鼻子耳朵,嘴巴奇大无比,笑起来的时候嘴唇会上下翻开,遮住整张脸,特别擅于模仿发出迷途之人好奇的声音,用来迷惑活人。尽管只有一只脚。但是却跑动迅速无比,在山林当中如履平地,一旦被它盯上的人,永远都不要奢望自己能够逃脱。
但又有人说魈是山中的踩狼虎豹养大的,性情凶悍无比。身体又黑又长,力大无穷,可以变换成各种模样,每个人看到的第一眼都不相同,在它和活人发生直接接触之后,会把人当做玩物,活活玩死。甚至在有些地方还传出过“魈”吃人肉的故事。
虽然说法各一,而我们也都不曾亲自见过这样的鬼怪,所以无法区分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最真实贴切的,看来一切都得我们主动找上门去面对才能够知道。不过无论是什么版本的传说,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魈”擅于模仿,用声音或形态吸引别人上当,接着再害人。
那就意味着,我们也许会和当初在破八门阵的时候那样,遇到一些我们眼前的幻象,这些幻象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过不去的魔障。
松子告诉我们,这四天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奔波探寻,也曾经先去了那伯牙台探探路,发现那条上山到达凉亭和石碑的路上,的确有一片不小的树林,听山脚下的农民说,那些树林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和现在一样茂密了,不是人工栽植的,是完全野生的一片林子。夏天的时候常常会有人到里面去抓蛇抓兔子,树木大多以樟木为主,由于是个背阳坡,所以每天的早晚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林子里就会起雾。松子还说,为了更多的了解这个地方,他还特意打听了一下这林子里是否有过什么猛兽之类的,但是农民却说,没有什么大的猛兽,野兔,蛇类,还有黄鼠狼倒是见过。松子又问是否曾经有人到了林子里死掉或者失踪的事件发生,老农却说,这倒的确有过,几十年前有个猎人进山去打野兔,遇到了浓雾,就此失踪了。而最后大家找到他的时候,发现已经死去很多天了,身上除了一些跌撞的伤痕之外,却也没有更多的外伤,所以大家都觉得可能是踩到松动的土质,导致从坡上跌倒下来,撞上了头才死的。
至于那个死去的人究竟是不是因为遇到了“魈”,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在那件事已经发生在几十年前,那时候还没人动这巫王魂魄的封印,也就是说,并没有人来激活这树林里的“魈”,而众所周知的是,一个山上如果出了山魈,那山魈的数量必然只会有一个,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看样子一山也容不下二魈啊。
不过老农的话到是给了我们一个新的信号,说明那片林子很少有人会去,即便去的人也都是附近熟悉地形的人。游客是没胆量钻进去的。然后那里的土质会有松动的危险,人走上前也许会因为摔倒而直接从山坡上滚落下去。
松子说,上山只有一条小路,但是半山腰上就分了几条小路,其中一条小路沿着走下去几百米就会看到那片树林,但是路到了那里就断头了,而且这条路也是被人常年踩出来的小径而已。松子说道,我拿罗盘算了算方位,按照南北对照子午线的规则,这片树林所在的区域,恰好就落在了离卦之上,而且树林正上方的山崖边,就是伯牙台的位置。
松子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给我们画图。看了他画的草图,我和秦不空虽然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但是心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位感。换句话讲,伯牙台只是一个地点,但真正会遇到“魈”的,必然是在那一片唯一的树林里,凉亭和石碑都并非千年前的东西,意味着我们要找的石头盒子,极大的可能就在树林里的某处深埋着,这片树林倒是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了。
因为当下的季节已经入夏,伯牙台的位置又在山上,加上毗邻长江边。早晚的温差其实是很大的,按照先前松子打听的那个老农的说法的话,这里早晚都会有浓雾,所以大家商量一致决定,要正午温度最高的时候,再钻进那片林子。虽然一样会遇到危险,但总好过在大雾当中迷失,然后因为蠢而死。
松子说他只是远远地看了一下那片树林,不敢钻进去,从他远观的角度来看的话,树林并没有很茂密,这一点似乎和老农说的有点出入。讨论了一番之后,我们准备好了一切可能派的上用场的工具,秦不空甚至说将甘木也带上一起,毕竟山林里,那就是蛇的天堂。甘木通灵性,只会帮忙不会捣乱的。
那一晚我们都很早休息,可是我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反复回想着自己以往看到过的关于山魈的描述,自从新中国建立之后,许多唯神论者不再相信世界上有诸如鬼怪一类的东西存在,而在这群人的带动之下,全国上下很多人都开始参与到辟谣的行列里来,一些太过荒诞例如日食月食被传为天狗吃太阳或者吃月亮,这种谣言自然是不攻自破,但是对于神秘的华夏鬼怪,却似乎迟迟难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许是为了安抚大家,这群人甚至直接把山魈看作为一种动物,一种好像狒狒或者猴子这样的灵长类动物,它的确是性情凶残,脾气暴躁,也和古书记载中的“魈”有许多类似之处,这样一来,既没有否认文化传说中的内容,又给出了一个大家都能够认可的结论,大家都高兴。
胡思乱想中,那一夜入睡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好在第二天我们并不用很早就赶过去,所以早上秦不空和松子起床后,还特意让我多睡了一会儿。到了差不多上午十点多,太阳已经有些猛烈了,我们才出了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林之中
赶到龟山西侧的时候,时间差不多接近十二点。虽然是上山,但是山却并不高,边上有一片湖,至于叫什么名字我们也并不清楚。站在山脚下就能够望到伯牙台的小凉亭,如果按照湖面的高度做对比的话,也就几十米的样子,并不算高。
而在那背后的山可就高出去很多了,由于山坡的幅度比较大,没有办法直接爬上去,山路也都是弯弯曲曲的,明明只有几十米的落差,这条路却足足有几里地那么长。果然在走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好几条小路,其中有几条的方向是和凉亭所在的半山腰的方向一致,松子指着其中的一条路告诉我们,前几天他来调查的时候,就是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才看到那片浓密的树林。
于是我们三人就沿着那条路开始走,边上的草变得越来越深,这说明越是到深处,就越是少人会来。如今已经入夏,我们在路上还看到了许多爬虫或者蟾蜍,松子胆子比较小。但凡一点细微的搅动,他都能够发出尖叫,然后在山上久久回荡着。如果被别人听见了,恐怕还以为我们在山上杀人呢。
很快我们就走到了那片树林边上,我望过去,入口处稀稀拉拉的树木。实在有些没有“树林”的样子。秦不空走到边上却让我们稍等一下,因为夏季来了山里有蛇,咱们是来找“魈”的,山上的蛇咱们能躲开就躲开。我哼了一声说,那还能怎么躲开,这里头到处都是草丛。蛇都藏在里面,你防不胜防啊。难怪你要带着甘木一起来,是想让甘米替你驱赶蛇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