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1 / 2)
魏氏打断萧安的话,“陛下自有决断。”
萧安睁开眼,看着魏氏,魏氏的脸在灯光下有那么一股冷漠。
“娘。我都明白。”萧安说完这一句,便睡了过去。
六关被袭,不过是图海族往年常见的举动,并不算事儿,就是三关,因封了商道,许也会再遭受挑衅。
只有九关,萧安并不知事情是否严重与否,她如今在忙的是鹞子的问题。
鹞子是柳贞决定一手建立的情报网,从三关、六关、九关,到江南、京城、塞外。
如今的问题很明显,从三关到六关之间,从三关到京城之间,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从三关到九关,从三关到塞外,问题很严重。
九关离三关太远,情报快不了,而三关到塞外,因封锁商道的缘故,想要得知消息也不比之前容易。
“朝廷里没动作就是最好的消息。”魏氏道。
萧安知道魏氏的意思,林氏母子因身份问题,被派往了江南,在那里认识她的人比边关的要少,江南巨富林氏能发挥的余地也更大,而在边关里,他们必须得有自己的一支商队。
不是南魏的,也不是别人的,而是他们自己的,一来是替三关打探蛮子的消息,二来还可以累积财富,用于军中。
朝廷里暧昧着没有明着的旨意下来封商道,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局面。
如今的问题,便在于如何悄声无息的组建起一支可用的商队来,不在风吼城通商,而是带着东西出塞外去,能将塞外部落之间的消息打听得更准确,收集得也更多。
这方面萧安并不擅长,便只有交给魏氏去做。
随即而来的,就有蛮子的部落前来三关,请求继续在风吼城里建市通商。
年前跟三关打了一仗的不少,可草原部落那么多,没跟三关起仇的也多,这锅那些小部落是坚决不背的。
新来的知府姓谢,虽是亲自跟先前的简知府交接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太熟悉,因而不敢自专,就是在给朝廷写折子之前,也来探了探萧安的口风。
萧安跟着谢知府一道去见了请求通商的部落的几位首领,亏得张传懂蛮子的语言,听着人家诉苦,也的确是可怜。
这些首领里,有的一个部落几百人,多的不过几千人,时常被草原上的其余大部落欺负,本就朝不保夕的。后因大庆通商,他们也拿马匹宝石来换粮草布匹瓷器茶砖之类的,囤积货物在大庆与极西之地之间流浪与众部落交易,避免了被其他部落抢占草地的苦。整个塞外,他们得益不少。
如今三关把商道关了,大的部落兵强马壮能抢地盘,小的能依附大的部落得一息安宁,就他们这几个部落,因之前流浪,早失去了祖上的草原之地了,如今要再回去夺,也没那般容易,因年前的战事跟他们无关,便前来求商。
萧安与谢知府见了诸位部落首领一回,才到了知府衙门再聚头。
谢知府这些天也被各处来的商人天天上门拜访,虽是三关商会的事情还没落幕,但心思也难免浮动。
“以侯爷之见,此事当如何?”谢知府诚心问道。
虽然萧安不过十五,可人家是三关大将,这事儿还真得先问问她的意见了,否则自己上任不过多久,就跟三关大将起了分歧,这并非是什么好事儿,边关可不是京城,跟武将还能讲讲道理的。
萧安今日听这几个部落首领之言,想法很多但都十分零碎,一时间里还总结不起来,加之见张传在翻译部落首领那些话时神色里也藏了许多想法,暗想先拖着了,就道:“通商之事,本也是好事,利国利民。”
三关里多了税赋,多了人口,读书人也多了起来,这也能在当地知府的考核里狠狠添上一笔,否者之前简知府为何要与三关商会便宜。
萧安这话一说,谢知府就赶紧点头,“侯爷说得是,就是三关里的老百姓,也还求着通商才得一口饱饭吃,民生不易啊!”
这是也想要通商了,萧安道:“只是这事,怕也要交于朝廷决议才行。之前十年,三关商事尽交于商会之手,带来的是什么,谢知府比我更明白。”
谢知府点头,带来的是三关被大清洗了一回,从知府到县令,整个三关的官员全部换了一道,被流放到南边的都不知有多少。
这还只是被商会带累,并未直接插手通商之事,否则死的怕会更多,流放都会是皇恩浩荡了。 ↑返回顶部↑
萧安睁开眼,看着魏氏,魏氏的脸在灯光下有那么一股冷漠。
“娘。我都明白。”萧安说完这一句,便睡了过去。
六关被袭,不过是图海族往年常见的举动,并不算事儿,就是三关,因封了商道,许也会再遭受挑衅。
只有九关,萧安并不知事情是否严重与否,她如今在忙的是鹞子的问题。
鹞子是柳贞决定一手建立的情报网,从三关、六关、九关,到江南、京城、塞外。
如今的问题很明显,从三关到六关之间,从三关到京城之间,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从三关到九关,从三关到塞外,问题很严重。
九关离三关太远,情报快不了,而三关到塞外,因封锁商道的缘故,想要得知消息也不比之前容易。
“朝廷里没动作就是最好的消息。”魏氏道。
萧安知道魏氏的意思,林氏母子因身份问题,被派往了江南,在那里认识她的人比边关的要少,江南巨富林氏能发挥的余地也更大,而在边关里,他们必须得有自己的一支商队。
不是南魏的,也不是别人的,而是他们自己的,一来是替三关打探蛮子的消息,二来还可以累积财富,用于军中。
朝廷里暧昧着没有明着的旨意下来封商道,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局面。
如今的问题,便在于如何悄声无息的组建起一支可用的商队来,不在风吼城通商,而是带着东西出塞外去,能将塞外部落之间的消息打听得更准确,收集得也更多。
这方面萧安并不擅长,便只有交给魏氏去做。
随即而来的,就有蛮子的部落前来三关,请求继续在风吼城里建市通商。
年前跟三关打了一仗的不少,可草原部落那么多,没跟三关起仇的也多,这锅那些小部落是坚决不背的。
新来的知府姓谢,虽是亲自跟先前的简知府交接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太熟悉,因而不敢自专,就是在给朝廷写折子之前,也来探了探萧安的口风。
萧安跟着谢知府一道去见了请求通商的部落的几位首领,亏得张传懂蛮子的语言,听着人家诉苦,也的确是可怜。
这些首领里,有的一个部落几百人,多的不过几千人,时常被草原上的其余大部落欺负,本就朝不保夕的。后因大庆通商,他们也拿马匹宝石来换粮草布匹瓷器茶砖之类的,囤积货物在大庆与极西之地之间流浪与众部落交易,避免了被其他部落抢占草地的苦。整个塞外,他们得益不少。
如今三关把商道关了,大的部落兵强马壮能抢地盘,小的能依附大的部落得一息安宁,就他们这几个部落,因之前流浪,早失去了祖上的草原之地了,如今要再回去夺,也没那般容易,因年前的战事跟他们无关,便前来求商。
萧安与谢知府见了诸位部落首领一回,才到了知府衙门再聚头。
谢知府这些天也被各处来的商人天天上门拜访,虽是三关商会的事情还没落幕,但心思也难免浮动。
“以侯爷之见,此事当如何?”谢知府诚心问道。
虽然萧安不过十五,可人家是三关大将,这事儿还真得先问问她的意见了,否则自己上任不过多久,就跟三关大将起了分歧,这并非是什么好事儿,边关可不是京城,跟武将还能讲讲道理的。
萧安今日听这几个部落首领之言,想法很多但都十分零碎,一时间里还总结不起来,加之见张传在翻译部落首领那些话时神色里也藏了许多想法,暗想先拖着了,就道:“通商之事,本也是好事,利国利民。”
三关里多了税赋,多了人口,读书人也多了起来,这也能在当地知府的考核里狠狠添上一笔,否者之前简知府为何要与三关商会便宜。
萧安这话一说,谢知府就赶紧点头,“侯爷说得是,就是三关里的老百姓,也还求着通商才得一口饱饭吃,民生不易啊!”
这是也想要通商了,萧安道:“只是这事,怕也要交于朝廷决议才行。之前十年,三关商事尽交于商会之手,带来的是什么,谢知府比我更明白。”
谢知府点头,带来的是三关被大清洗了一回,从知府到县令,整个三关的官员全部换了一道,被流放到南边的都不知有多少。
这还只是被商会带累,并未直接插手通商之事,否则死的怕会更多,流放都会是皇恩浩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