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话不投机(2 / 2)
有周玉明分管521工程日常事务,陈耀华才能把主要精力用来协调各方面关系,正是因为这项人事安排,才使521工程产业化项目建设,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前段时间陈耀华深陷项目征地和建设资金筹措等重大事务之中,产业化项目建设将停滞不前。
就在521工程产业化项目紧张建设之际,tsm研究室各分项的成果鉴定材料先后准备完毕,并报送到陈耀华手里。
由于事情太多,收到各试验组的鉴定材料后,陈耀华顺手放进抽屉,便无暇顾及了。
个别组长见到陈耀华,曾崔问过何时组织521工程成果鉴定,老陈本意是想集中精力把产业化生产装置建起来,等产业化项目投产之后,再组织成果鉴定,反正完成的工作摆在那里,谁也否认不了。
但组长们却有不同看法,因为尽早举行成果鉴定,对他们涨工资晋职称是有好处的,所以,几位组长对老陈的决定颇有微词。
恰在此时,院里接到上级机构向基层科研单位征集科研成果的通知,不仅科研处打电话询问,就连梅院长也认为应该尽快组织521工程成果鉴定,并及时向上级机构申报科研成果,因为这关系到天晨材料研究院的声誉!
幸亏已经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的筹措,日常管理有办公室主任周玉明负责,老陈才能抽出时间顾及成果鉴定事宜。
陈耀华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闭门谢客,用了两天时间,综合各试验组提供的材料,终于编写出整个521工程的试验报告和成果鉴定材料。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在形成书面材料时,都有主要科研人员的成果署名,如果成果获奖,署名者就意味着榜上有名,甚至排名先后都有不同意义。
试验报告和成果鉴定材料付诸打印前,“主要完成人员”一栏却空了出来,因为这份名单不是陈耀华自己能确定的。
身在其中,陈耀华知道科技人员非常注重自己在报告和成果中的排名,所以,他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当事人讨论。
利用周末的一次全室会议,主要议题完成之后,陈耀华让各组组长、所有分项目负责人和全体技术人员留下来继续开会,他开门见山地征求各位对报告署名和成果排名的建议,“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先是一阵沉默,过了几分钟,二组组长孙良才第一个发言,虽然无关紧要,就当抛砖引玉吧,“521工程参与人员众多,如果都写上去,那还不得占用一页的篇幅?”
陈耀华解释道:“按照惯例和要求,无论试验报告还是成果鉴定材料,署名的都只是主要参与人员,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我认为各组组长或分项目负责人无疑是主要参与者,应该写上去。”三组组长钱章良提议道。
一组的马学远表示赞同,“各组项目负责人是主要参与者,其他人都要往后排。”
“这没问题,我也同意,但除了项目负责人和各组组长,各组的技术骨干呢?他们也为521工程做出了贡献,是不是也应该考虑?”陈耀华同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现场再次陷入沉寂,在这个会议上,最有发言权的除了陈耀华,就是几位组长,其他科技人员,甚至技术骨干,要么因为年轻资历浅,或者贡献小,都基本只有当听众的份。但是,老陈刚才的观点并未得到组长们的积极回应。
说实话,在tsm研究室,也只有陈耀华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所有技术工作,老陈都要求年轻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就连平时探讨技术问题,他也从不以专家自居,而是让大家充分讨论,通过争鸣得到正确结论。所以,在他亲自负责的材料合成课题组,几位年轻助手脱颖而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反观其他几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总以为自己有资历,即使跟本组的年轻人也保持一定距离,技术上比较独断,很少跟周围的技术人员交流,不仅自己没有帮手,也不利于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
陈耀华提到的技术骨干,在其他试验组基本没有,所以,他的建议得不到响应。 ↑返回顶部↑
就在521工程产业化项目紧张建设之际,tsm研究室各分项的成果鉴定材料先后准备完毕,并报送到陈耀华手里。
由于事情太多,收到各试验组的鉴定材料后,陈耀华顺手放进抽屉,便无暇顾及了。
个别组长见到陈耀华,曾崔问过何时组织521工程成果鉴定,老陈本意是想集中精力把产业化生产装置建起来,等产业化项目投产之后,再组织成果鉴定,反正完成的工作摆在那里,谁也否认不了。
但组长们却有不同看法,因为尽早举行成果鉴定,对他们涨工资晋职称是有好处的,所以,几位组长对老陈的决定颇有微词。
恰在此时,院里接到上级机构向基层科研单位征集科研成果的通知,不仅科研处打电话询问,就连梅院长也认为应该尽快组织521工程成果鉴定,并及时向上级机构申报科研成果,因为这关系到天晨材料研究院的声誉!
幸亏已经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的筹措,日常管理有办公室主任周玉明负责,老陈才能抽出时间顾及成果鉴定事宜。
陈耀华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闭门谢客,用了两天时间,综合各试验组提供的材料,终于编写出整个521工程的试验报告和成果鉴定材料。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在形成书面材料时,都有主要科研人员的成果署名,如果成果获奖,署名者就意味着榜上有名,甚至排名先后都有不同意义。
试验报告和成果鉴定材料付诸打印前,“主要完成人员”一栏却空了出来,因为这份名单不是陈耀华自己能确定的。
身在其中,陈耀华知道科技人员非常注重自己在报告和成果中的排名,所以,他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当事人讨论。
利用周末的一次全室会议,主要议题完成之后,陈耀华让各组组长、所有分项目负责人和全体技术人员留下来继续开会,他开门见山地征求各位对报告署名和成果排名的建议,“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先是一阵沉默,过了几分钟,二组组长孙良才第一个发言,虽然无关紧要,就当抛砖引玉吧,“521工程参与人员众多,如果都写上去,那还不得占用一页的篇幅?”
陈耀华解释道:“按照惯例和要求,无论试验报告还是成果鉴定材料,署名的都只是主要参与人员,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我认为各组组长或分项目负责人无疑是主要参与者,应该写上去。”三组组长钱章良提议道。
一组的马学远表示赞同,“各组项目负责人是主要参与者,其他人都要往后排。”
“这没问题,我也同意,但除了项目负责人和各组组长,各组的技术骨干呢?他们也为521工程做出了贡献,是不是也应该考虑?”陈耀华同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现场再次陷入沉寂,在这个会议上,最有发言权的除了陈耀华,就是几位组长,其他科技人员,甚至技术骨干,要么因为年轻资历浅,或者贡献小,都基本只有当听众的份。但是,老陈刚才的观点并未得到组长们的积极回应。
说实话,在tsm研究室,也只有陈耀华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所有技术工作,老陈都要求年轻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就连平时探讨技术问题,他也从不以专家自居,而是让大家充分讨论,通过争鸣得到正确结论。所以,在他亲自负责的材料合成课题组,几位年轻助手脱颖而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反观其他几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总以为自己有资历,即使跟本组的年轻人也保持一定距离,技术上比较独断,很少跟周围的技术人员交流,不仅自己没有帮手,也不利于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
陈耀华提到的技术骨干,在其他试验组基本没有,所以,他的建议得不到响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