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极度失望(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田海涛负责的课题从小试开始就一波三折,在技术难度差不多的情况下,他先开题三个多月,不仅被周玉明后来居上,周玉明负责的课题在半年前就结束了小试,而且已经顺了完成了工业化试验,目前正在做产业化大生产的准备。
  对于正在进行的工业化试验,田海涛遇到难题一筹莫展,他主动向陈耀华求援,为了替领导分担工作重任,周玉明决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深入班组查找原因,在提出技改措施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后,田海涛因为狭隘的心理作用,或明或暗地贬低或拒绝接受周玉明的技术方案。
  本该早就完成的科研工作,拖到现在还没有结果,作为tsm研究室主任和本研究室各科研课题的管理者,陈耀华早就对此有看法,事到如今,田海涛不但不知道自省,还对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排斥,这让陈耀华对他极度失望。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应该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到一边,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尽快完成工业化试验。但田海涛没有这样的胸襟,十分在乎自己的面子,自己却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就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陈耀华认为,在严肃的科研课题面前,田海涛的面子显然不值一提,既然他已承认周玉明的技改方案更加有效,陈耀华要求他放弃自己那套靠碰运气的操作方法,立即把认识统一到周玉明的技改方案上来。
  “我认可玉明的技改方案,但也不能不让我说话呀!”田海涛似乎在坚持某种主张。
  “海涛,你要这样说话,那就有点亏心了,我什么时候不让你说话了?如果你认为我的工作方法还不够民主,不知道你想怎么样?换作其他领导,就你这种工作效率,说不定早就换人了。”对于田海涛的无理取闹,陈耀华有些生气。
  “主任,你别多心,我不是说你的工作方法不民主,我的意思,对玉明的技改方案,我也有提意见的权力。”
  田海涛很在乎陈耀华后面那句话,如果老陈真的生气了,他怕自己的课题组长和项目负责人不保,虽然这两个职务算不上真正的官职,但对科技人员还是有吸引力的。
  “你这种想法纯属多余!在我手下工作多年,难道你不知道我从来都喜欢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玉明也不是那种唯我独尊的人。”
  “是啊,海涛,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你可以随时提出来。你别忘了,这是你带的课题,到任何时候都会由你主导,我们的方案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手里。”周玉明有的是事情可干,他不想让田海涛产生错觉,以为他有什么企图。
  周玉明的话也提醒了陈耀华,怪不得田海涛拒绝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案,原来他既害怕影响他的名声,又担心别人占有他的技术成果,陈耀华认为,田海涛这个人还真是小心眼,“海涛,谁也不会否认你是这个课题的项目负责人,放心吧,我已经有了不少成果,而且现在还有自己的课题,玉明也有成果,他现在带的课题还走在了你的前面,我们既没有必要,也不是那种善于把他人成果据为己有的人,尽管我们为你的课题帮了不少忙,但那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你在这项课题中的地位,不会构成任何影响。”
  把话挑明了,倒让田海涛很不好意思,“主任,玉明,我不是那个意思,你们别多想。”
  “我们才没多想呢,是不是那个意思无关紧要,关键是尽快在技术问题上统一认识,立即采取行动,争取早日完成工业化试验项目,抓紧时间实现产业化,别辜负上级机构对咱们的期望!”陈耀华意味深长地说。
  田海涛当然也是聪明人,细细品味上面这席话,觉得自己的心思已经完全被看透,他怕将来跟陈耀华和周玉明不好相处,于是替自己辩解道:“主任,玉明,你们都想到哪去了?工业化试验还没做完,我哪有心思考虑别的事情呀!你们对项目的贡献,我铭记在心,大家也都看到了。对于玉明的技改方案,我还需要熟悉其使用过程,并没有别的意思。”
  其实,当陈耀华表明态度之后,田海涛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也看到周玉明的方案具有很好的效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但是,田海涛确实把事情想复杂了,他认为在课题的小试和工业化试验阶段,陈耀华和周玉明都帮他解决了技术难题,在往后的成果归属问题上,他的成果会不会落入旁人之手?即使保住了他在成果中的项目负责人地位,成果署名中要不要加入陈耀华和周玉明的名字?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这些顾虑却明确写在田海涛的脸上,陈耀华和周玉明都看在眼里,他们马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陈耀华更是把话说的很直白,让田海涛有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对于诚心实意帮助自己的领导和同事,田海涛这样的心态,让他自己都感到脸面发热。
  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早就不管田海涛的事了,他不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提防别人抢占他的成果吗?那就自己想办法解决技术难题吧。
  但陈耀华跟周玉明襟怀坦荡,他们以大局为重,不跟田海涛一般见识,即使被误解,也忍辱负重,不离不弃,目的就是早日完成工业化试验,让科研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为需要的行业和领域提供质量优良的特种tsm材料。
  通过这件事,陈耀华彻底看清了田海涛的为人,虽然从内心厌恶他的人品,但为了顾全大局,老陈和周玉明还得继续支持他的工作。
  尽管田海涛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陈耀华并不关心他的想法,“海涛,时间不早了,还是谈下一步的工作吧,对玉明提出的技改方案,你有什么意见或疑惑的地方,现在提出来,马上形成共识,争取尽快付诸实施。”
  田海涛还想解释,陈耀华朝他摆了摆手,“抓紧时间谈工作,其他的没有必要了。”
  周玉明向田海涛介绍了自己实施技改的初衷,“海涛,关于技改方面的事,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方案?”
  要是有自己的方案,田海涛早就拿出来实施了,也不至于主动向陈耀华和周玉明求援,但对于周玉明的技改方案,他总得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显得太浅薄了,“玉明,我觉得你前面提到的滴加方式最好,如果将剩余引发剂跟一定的原料混合均匀后,采用连续滴加的方式补加进去,温度波动范围将会更小。”
  实际上这是受到了周玉明的启发,根本算不上田海涛自己的见解。
  “是的,包括液相加料的方式效果怎么样,这些都需要通过试验加以验证。”
  眼看天色已晚,时间不早了,陈耀华总结性地说道:“把你们召集到这里,就是为了在技术上达成共识,对工业化试验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具体实施办法和程序,海涛跟玉明商量着办。”......
  因为已经达成共识,田海涛所在班组当天的试验便不再重复前几天的内容,而是按照周玉明交代的方法,验证技改后的试验效果。
  令田海涛没有想到的是,按照周玉明提供的操作方法,试验过程非常平稳,温度波动最大幅度也没超过五度,当班职工们在私下议论,“为什么早不采用这种方法?前段时间搞得我们提心吊胆,生怕温度过高发生危险。”
  第二天上班后,周玉明打算用连续滴加的方式补加剩余引发剂,他对加料系统又进行了几处改进,在反应过程启动后,连续不断地将溶解于液体原料的引发剂滴加进去,结果,温度更加平稳,在正常反应期间,温度波动范围没超过两度,而且操作过程跟旧方法一样,一点也不麻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