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4)
但是,在被在场其他不乏理智的谋士文人劝阻之后,大家才恢复了冷静。
虽然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徐涛说的不无道理。
第一,这种腐病传染性极强,如今还只在边关传染,但一旦有病患跑出边关,将腐病传染到国内,那全国都要爆发这种病症,亡国也只在顷刻之间。所以,他们必须要将病源尽数消灭,绝不能让病源传出边关。
第二,不仅是患病之人,就连他们吃过的用过的穿过的还有鲜血溅到的,也都可能传染腐病给其他人,他们必须将之全部烧毁。
第三,鹰国的军队就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随地可能冲破边关,到时,此地的百姓同样会惨遭屠戮。而他们本来大军人数就远远不如鹰国,又要投入人力看管那些患病者,即使大家天天不睡觉,也仍然力不从心。
以此而言,似乎屠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屠城不仅可以解决后患,更可以让疲惫的将士得到休息,精神抖擞地迎击敌人。
但是,虽然有些人隐隐被徐涛的说辞打动,可真正完全赞同执行这种办法的却只有太子和徐涛两人。
而不管其他将士谋士怎么劝说,太子都是心意已决。
屠城烧城之后,太子声名扫地。
曾经,他的声名有多高涨,如今,人们就有多唾弃他!
即使太子领兵暂时打退了鹰国的军队,国内的老百姓也好,中上层的士族官员和皇亲国戚也好,他们都不为其叫好。
太子得到的只是骂名一片,还有朝中众多大臣联名向皇上上奏折唾弃太子的不仁暴举,请求废太子。
就连太子的母族和太子妃也都以此为耻,太子这时真可称得上是孤家寡人了。
而那个徐涛却仍旧不知所谓,还竭力赞赏太子此举才是真正的仁德,认为太子不该背负此骂名,听徐涛的口气,屠灭一城百姓,原来竟是这般的忍辱负重,原来这才是真英雄,而那些唾骂太子屠城的人却都是只会讲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太子虽然在屠城之后暂时击退鹰国,但是百姓也好,他手下的将领也好,已经不再信服太子,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联名罢黜太子,太子威望降到谷底,即使他有千种制敌良策,万种治国良方,也无人听他的了。
百姓唾弃,将士们人心散漫,粮草迟迟未至。在这样的情况下,鹰国席卷重来,太子领兵打仗也再不像从前那样百战百胜,输输输,还是输。
活下来的将士们十不存一,鹰国军队大破边关,一路连下三城。
而在此时,皇上终于下了决定,废黜太子。
鹰国这次攻击文国似乎是早有准备、谋划多年,他们在一连攻下三城后,并不满足,他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攻打文国的腹地。
而文国最英勇的将领、最足智多谋的谋士,都与当初的屠城分不开关系。他们和太子一样,都被平民百姓、都被文武百官唾骂。
皇上只能另择人选,可那些将领谋士的能力才干远远不如傅渊这群人,面对鹰国骁勇善战、气势一涨再涨的鹰国军队,他们只能一退再退,丢盔弃甲。
短短半年时间,文国竟然已经到达了国破家亡、山雨飘摇的边缘。
而太子因受尽唾弃而出走他乡、不知所踪。
傅渊等人本因屠城获罪,但因国家危难,他们再次走上了战场,但是这时的文国军队已不如往昔,士兵们还是同样的士兵,但他们已经失去了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傅渊等人即使再出色,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束手无策。
傅渊在战场上受到重伤,徘徊在生死一线,全靠意志才堪堪从阎王那里夺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之后,傅渊身体病弱,难离汤药了。
在文国终于国破之后,徐涛出现了,他带领着他的军队大败鹰国,并且让鹰国的军队打退,而徐涛也在此之后坐上了皇位。
此后许多年,鹰国都被徐涛的军队打的抬不起头来。而鹰国当年的阴谋也被徐涛揭露了出来。
原来前朝遗臣暗中投靠了鹰国,为了打败文国,他们制出了一种毒药,正是这种毒药使人身体腐烂,头脑发狂,不具备理智,伤害他人。
依靠着这种毒药,和多年的谋划,鹰国才能这么顺利一举攻下都城,但这个阴谋却被徐涛得知,他暗中训练军队,扩大实力。文国虽然损失惨重,但终归是击退了鹰国…… ↑返回顶部↑
虽然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徐涛说的不无道理。
第一,这种腐病传染性极强,如今还只在边关传染,但一旦有病患跑出边关,将腐病传染到国内,那全国都要爆发这种病症,亡国也只在顷刻之间。所以,他们必须要将病源尽数消灭,绝不能让病源传出边关。
第二,不仅是患病之人,就连他们吃过的用过的穿过的还有鲜血溅到的,也都可能传染腐病给其他人,他们必须将之全部烧毁。
第三,鹰国的军队就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随地可能冲破边关,到时,此地的百姓同样会惨遭屠戮。而他们本来大军人数就远远不如鹰国,又要投入人力看管那些患病者,即使大家天天不睡觉,也仍然力不从心。
以此而言,似乎屠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屠城不仅可以解决后患,更可以让疲惫的将士得到休息,精神抖擞地迎击敌人。
但是,虽然有些人隐隐被徐涛的说辞打动,可真正完全赞同执行这种办法的却只有太子和徐涛两人。
而不管其他将士谋士怎么劝说,太子都是心意已决。
屠城烧城之后,太子声名扫地。
曾经,他的声名有多高涨,如今,人们就有多唾弃他!
即使太子领兵暂时打退了鹰国的军队,国内的老百姓也好,中上层的士族官员和皇亲国戚也好,他们都不为其叫好。
太子得到的只是骂名一片,还有朝中众多大臣联名向皇上上奏折唾弃太子的不仁暴举,请求废太子。
就连太子的母族和太子妃也都以此为耻,太子这时真可称得上是孤家寡人了。
而那个徐涛却仍旧不知所谓,还竭力赞赏太子此举才是真正的仁德,认为太子不该背负此骂名,听徐涛的口气,屠灭一城百姓,原来竟是这般的忍辱负重,原来这才是真英雄,而那些唾骂太子屠城的人却都是只会讲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太子虽然在屠城之后暂时击退鹰国,但是百姓也好,他手下的将领也好,已经不再信服太子,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联名罢黜太子,太子威望降到谷底,即使他有千种制敌良策,万种治国良方,也无人听他的了。
百姓唾弃,将士们人心散漫,粮草迟迟未至。在这样的情况下,鹰国席卷重来,太子领兵打仗也再不像从前那样百战百胜,输输输,还是输。
活下来的将士们十不存一,鹰国军队大破边关,一路连下三城。
而在此时,皇上终于下了决定,废黜太子。
鹰国这次攻击文国似乎是早有准备、谋划多年,他们在一连攻下三城后,并不满足,他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攻打文国的腹地。
而文国最英勇的将领、最足智多谋的谋士,都与当初的屠城分不开关系。他们和太子一样,都被平民百姓、都被文武百官唾骂。
皇上只能另择人选,可那些将领谋士的能力才干远远不如傅渊这群人,面对鹰国骁勇善战、气势一涨再涨的鹰国军队,他们只能一退再退,丢盔弃甲。
短短半年时间,文国竟然已经到达了国破家亡、山雨飘摇的边缘。
而太子因受尽唾弃而出走他乡、不知所踪。
傅渊等人本因屠城获罪,但因国家危难,他们再次走上了战场,但是这时的文国军队已不如往昔,士兵们还是同样的士兵,但他们已经失去了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傅渊等人即使再出色,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束手无策。
傅渊在战场上受到重伤,徘徊在生死一线,全靠意志才堪堪从阎王那里夺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之后,傅渊身体病弱,难离汤药了。
在文国终于国破之后,徐涛出现了,他带领着他的军队大败鹰国,并且让鹰国的军队打退,而徐涛也在此之后坐上了皇位。
此后许多年,鹰国都被徐涛的军队打的抬不起头来。而鹰国当年的阴谋也被徐涛揭露了出来。
原来前朝遗臣暗中投靠了鹰国,为了打败文国,他们制出了一种毒药,正是这种毒药使人身体腐烂,头脑发狂,不具备理智,伤害他人。
依靠着这种毒药,和多年的谋划,鹰国才能这么顺利一举攻下都城,但这个阴谋却被徐涛得知,他暗中训练军队,扩大实力。文国虽然损失惨重,但终归是击退了鹰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