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842舆论,该出手了(1 / 2)
围在前方的人大多是识字的,如果说,初看凤祁的那篇文章,他们只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但听到这个人说起万壮的事,他们就不由得深思了……
像万壮那样,事事听从父母的话是不是孝顺,是不是做得对?
按他们接受的教育,万壮做的没有错,他是一个孝子,且对父母十分孝顺,只是这种愚孝就真的是对的吗?
为人子要孝顺,可为人夫?为人父呢?
当为人子与为人夫、为人父的立场相驳呢?他们该如何做?
万壮孝顺父母没有错,听从父母的话也没有错,但为了孝顺父母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儿女被卖,妻子惨死吗?
除去那些识字的人,也有不少普通百姓,听到万壮的哭声围了过来,这些人听完万壮的事,一个个不停地抹眼泪:“我不懂的大道理,但我知道我不想成为第二个万壮,我不想妻死子散,我不想一辈子就这么活。”
“万壮这么孝顺,他有错吗?他没有错,那是谁的错?”
“我爹我娘也偏心,我大哥一家在城里有房有铺,我却还在租人家的田产过活,连老婆儿子也养不活。”
“你这算什么偏心,陈侍郎家的事还记得吗?他们家嫡长子不成器,次子却是个好的。远寒书院的院长看上了他,将女儿许给了他,陈侍郎却不同意,拿孝道逼次子将未婚妻让给嫡长子,且还要跟他一起瞒着院长。结果成婚那日,新娘发现洞房的是大伯,当天晚上撞死了。”
“还有庆安伯家,老母疼幼子,要长子将爵位传给弟弟,不许传给儿子。为了爵位的事,还把嫡长孙给打坏了,那嫡长孙就是太孝顺了,祖母打他就那么受着,好好一个人以后只能躺在床上,连娶妻都不行。”
“孝顺,孝顺……万壮孝顺了一辈子,最后你看看他这个样子,还像是个人吗?”
“照你这么说,我们就不该孝顺父母了?不管父母死活了?一个人连孝道都没有,他还是人吗?”
“没有说不孝,没看到凤祁公子说了,小棒则受,大棒则避,孝顺也要看清况,像万壮那样孝顺,换你,你能过?”
“万壮那种毕竟是少数,有人像万壮父母那样自私,大部分还是好的,你不能因噎废食。”
“庆安伯家呢?陈侍郎家呢?”
……
千百年来,“孝”字已深入天启百姓的骨子里,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然凤祁这篇文章也没有说错,万壮的事更是将众人敲醒。
孝没有错,但要怎么孝顺父母,却是一个问题。
一众学子顾不得这是公告栏,就孝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有不少百姓也在一旁围观,争论的太过激烈,他们甚至连官差什么时候,将公告栏上的文稿取走都不知,更没有发现万壮与那个熟悉万壮事的乡人离开,他们只顾着讨论了……
当然,万壮的事真的,那个说万壮事的人也确实是他村的人,只是这世间哪有那么巧合,凤祁写了一篇讨论孝道的文章,万壮就正好经过?
这一切,不过是萧少主安排的。他找到了万壮这个人,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有翻身的可能……
至于那些激烈讨论的学子,有一半也是萧少主安排的。
任何一件事,一面倒都长久不了,只有有争论才能引起话题,才能让人长时间的讨论。
凤祁那篇讨论孝道的文章,很快就将纪大人那首自嘲,以及嘲讽凤祁的诗给压了下去,甚至都没有人记得那首诗写了什么,大家都热烈的讨论起凤祁抛出来的问题。
次日,数位大儒同时发表文章力挺凤祁,而有人力挺自然也有人反驳,双方打起文字战,你写一篇我写一篇,争论的好不激烈。
于是,关于如何才是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有没有尺度与原则的讨论,便达到了顶点。
不仅城内的学子,就是那些在城外的学子,也纷纷找人将大儒的文章抄出来,仔细阅读,细细深思,有些人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至于凤祁那篇文章?
当时围观的人看完后,就忙着听万壮的故事去了,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凤祁那篇文章已经被官差撕了,没有一个人抄了那篇文章,但所有人都知道,凤祁从来没有说过不孝顺父母,他只是提出了要如何孝顺这个话题罢了。 ↑返回顶部↑
像万壮那样,事事听从父母的话是不是孝顺,是不是做得对?
按他们接受的教育,万壮做的没有错,他是一个孝子,且对父母十分孝顺,只是这种愚孝就真的是对的吗?
为人子要孝顺,可为人夫?为人父呢?
当为人子与为人夫、为人父的立场相驳呢?他们该如何做?
万壮孝顺父母没有错,听从父母的话也没有错,但为了孝顺父母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儿女被卖,妻子惨死吗?
除去那些识字的人,也有不少普通百姓,听到万壮的哭声围了过来,这些人听完万壮的事,一个个不停地抹眼泪:“我不懂的大道理,但我知道我不想成为第二个万壮,我不想妻死子散,我不想一辈子就这么活。”
“万壮这么孝顺,他有错吗?他没有错,那是谁的错?”
“我爹我娘也偏心,我大哥一家在城里有房有铺,我却还在租人家的田产过活,连老婆儿子也养不活。”
“你这算什么偏心,陈侍郎家的事还记得吗?他们家嫡长子不成器,次子却是个好的。远寒书院的院长看上了他,将女儿许给了他,陈侍郎却不同意,拿孝道逼次子将未婚妻让给嫡长子,且还要跟他一起瞒着院长。结果成婚那日,新娘发现洞房的是大伯,当天晚上撞死了。”
“还有庆安伯家,老母疼幼子,要长子将爵位传给弟弟,不许传给儿子。为了爵位的事,还把嫡长孙给打坏了,那嫡长孙就是太孝顺了,祖母打他就那么受着,好好一个人以后只能躺在床上,连娶妻都不行。”
“孝顺,孝顺……万壮孝顺了一辈子,最后你看看他这个样子,还像是个人吗?”
“照你这么说,我们就不该孝顺父母了?不管父母死活了?一个人连孝道都没有,他还是人吗?”
“没有说不孝,没看到凤祁公子说了,小棒则受,大棒则避,孝顺也要看清况,像万壮那样孝顺,换你,你能过?”
“万壮那种毕竟是少数,有人像万壮父母那样自私,大部分还是好的,你不能因噎废食。”
“庆安伯家呢?陈侍郎家呢?”
……
千百年来,“孝”字已深入天启百姓的骨子里,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然凤祁这篇文章也没有说错,万壮的事更是将众人敲醒。
孝没有错,但要怎么孝顺父母,却是一个问题。
一众学子顾不得这是公告栏,就孝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有不少百姓也在一旁围观,争论的太过激烈,他们甚至连官差什么时候,将公告栏上的文稿取走都不知,更没有发现万壮与那个熟悉万壮事的乡人离开,他们只顾着讨论了……
当然,万壮的事真的,那个说万壮事的人也确实是他村的人,只是这世间哪有那么巧合,凤祁写了一篇讨论孝道的文章,万壮就正好经过?
这一切,不过是萧少主安排的。他找到了万壮这个人,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有翻身的可能……
至于那些激烈讨论的学子,有一半也是萧少主安排的。
任何一件事,一面倒都长久不了,只有有争论才能引起话题,才能让人长时间的讨论。
凤祁那篇讨论孝道的文章,很快就将纪大人那首自嘲,以及嘲讽凤祁的诗给压了下去,甚至都没有人记得那首诗写了什么,大家都热烈的讨论起凤祁抛出来的问题。
次日,数位大儒同时发表文章力挺凤祁,而有人力挺自然也有人反驳,双方打起文字战,你写一篇我写一篇,争论的好不激烈。
于是,关于如何才是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有没有尺度与原则的讨论,便达到了顶点。
不仅城内的学子,就是那些在城外的学子,也纷纷找人将大儒的文章抄出来,仔细阅读,细细深思,有些人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至于凤祁那篇文章?
当时围观的人看完后,就忙着听万壮的故事去了,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凤祁那篇文章已经被官差撕了,没有一个人抄了那篇文章,但所有人都知道,凤祁从来没有说过不孝顺父母,他只是提出了要如何孝顺这个话题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