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2 / 4)
魏忠贤于是思来想去,便亲自上了一封奏章,假模假样的对各地给他建造生祠这件事表示担忧,表示请奏皇上,下旨令各地停止再给他建造生祠。
魏忠贤本来是想用这件事来试探试探崇祯帝,可是没想到崇祯看罢了他的这份奏章之后,崇祯不咸不淡的批复说以后各处生祠,如果欲建还没有建的,一概停止!
崇祯如此做法,让魏忠贤更是感到了担忧,他没有想到崇祯皇帝,居然会如此犀利,利用这份奏章,水顺推舟,便连消带打的敲打了他。
魏忠贤心中大惧,不由得有点乱了方寸,可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福建那边的巡抚熊文灿,突然之间,像是被魏忠贤强暴了老娘一般,写了一份弹章,送到了京城之中,呈递到了当今圣上的案头,这份奏章一共林林总总罗列出了魏忠贤以及其朋党的二十条大罪,条条都几乎可以定魏忠贤的死罪。
熊文灿这份奏章,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便把如同一潭死水一般的京师给搅动了起来,很多人现在意识到,当今皇上和魏忠贤不可能并存,既然如此,他们便只能选择一方效忠。
大明是朱重八打下来的天下,这大明现在起码还姓朱,所以这件事很容易决定,平时本来跟魏党不对头的那些人,立即便跳将出来,配合着熊文灿这份弹章推波助澜,连连上书朝廷,对魏党进行攻讦。
熊文灿这么一闹,把魏忠贤给搞懵了,魏忠贤跟熊文灿并不算熟悉,最多就是知道熊文灿这个人,当初熊文灿想要福建巡抚的位子的时候,还托人给他送过礼,他顺势也算是给熊文灿帮过忙,才让熊文灿拿到了福建巡抚的位置。
可是他没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熊文灿突然之间跳了出来,像是吃了春药一般,对他开口大咬了起来,似乎有一种不把他一口咬死,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魏忠贤就不明白了,这熊文灿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暴起要对付他一党,熊文灿既不算是东林党,也算不上是清流,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对他下手。
魏忠贤有心找个罪名,把熊文灿给撸掉,可是现在毕竟不是天启帝在位的时候了,眼下大殿上坐的那个主可不是好糊弄的,想要撸掉巡抚这样一个一方大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这次熊文灿突然跳出来,对魏党狂撕猛咬的举动,还是在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可是让人看不懂的是当今圣上在获得了熊文灿的这份奏章之后,态度却显得很暧昧,先是两三天没有一点反应,接着便下旨申斥熊文灿,斥熊文灿这是无中生有,错怪当今朝中重臣,令熊文灿对此进行思过。
崇祯的这个反应,让很多人都糊涂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反应,但是魏忠贤一党却马上开始展开了反击,魏忠贤召集亲信党羽,开始集体上弹章,弹劾熊文灿,说熊文灿诬陷忠良、贪墨、草菅人命……
总之魏党的反击十分猛烈,各种屎盆子跟下雨一般的扣在了熊文灿的脑袋上,大有不把熊文灿搞死誓不罢休的架势。
但是这些对熊文灿的弹章,却无一例外也都被崇祯留中不下,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一般。
朝野之间,所有人这个时候都把目光投在了朝堂之上,因为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力,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是熊文灿的这份对魏党的弹章,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像是一个火药桶,被点燃了引信一般,爆炸是迟早的事情。
所有人这个时候都开始琢磨,接下来该如何站队的问题了,因为他们也都不傻,已经看出了当今圣上和魏党之间存在的那种隔阂,而且隐隐之间,皇帝和魏党的斗争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
这个时候如果不选边站队的话,以后估计就没机会选边站队了,而且很显然如果站错队的话,那么问题很严重,那可是牵扯到他们今后仕途甚至是脑袋的问题。
于是所有人都忙活了起来,开始准备接下来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至于每个人是怎么选择的,暂时还不太清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头几天铺天盖地的弹章,基本上都是对熊文灿的,可是随后几天,开始出现为熊文灿辩护的奏章,朝中的风向渐渐的开始发生了转变。
而风向的这种变化,也让魏忠贤一党开始感到了莫大的压力,逐渐的开始自己乱了阵脚。
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引发倒魏风潮的居然是魏忠贤一党之中的重要人物杨维垣,杨维垣乃是朝中御史,突然之间他上书朝廷,弹劾崔呈秀。
(今天是这个月最后一天,提前预约一下弟兄们明天手中的月票,拜托大家帮我留着吧,权当是帮我装点门面了!呵呵!)
第七章 醉仙欲死
崔呈秀乃是魏党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现任兵部尚书之职,深受魏忠贤信任,但是这一次却成了一个牺牲品,被魏忠贤当做投石问路的石子投了出来。
杨维垣上书朝廷,弹劾崔呈秀,说崔呈秀如之何的不堪,贪赃枉法等等,却在书中把魏忠贤摘开,力挺魏忠贤,明显是想要来一个弃卒保帅。
崇祯看了这份杨维垣的奏章之后,当即下令彻查,很快将崔呈秀革职,令其回乡守制,这么一来崇祯等于是毫不费力顺水推舟便去掉了魏忠贤的一条臂膀。
朝中的当官的都是什么人呀!那可各个都堪称是人精,从这件事之中,不少人都看出了未来的风向,顿时朝野之中对魏忠贤的弹章铺天盖地的便抛了出来。
魏忠贤没想到投石问路不成,反倒被干掉了一条臂膀,接下来便开始手脚大乱了起来,要么说了,明朝别的不好,但是在对待太监的问题上,还是比较不错的,就算是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权倾朝野,但是却还是没有到可以左右皇帝更迭的地步。
只要皇帝想要,那么就算是魏忠贤权势滔天,还是没有办法挡住崇祯收回权力,所以倒魏的大潮就此掀开。 ↑返回顶部↑
魏忠贤本来是想用这件事来试探试探崇祯帝,可是没想到崇祯看罢了他的这份奏章之后,崇祯不咸不淡的批复说以后各处生祠,如果欲建还没有建的,一概停止!
崇祯如此做法,让魏忠贤更是感到了担忧,他没有想到崇祯皇帝,居然会如此犀利,利用这份奏章,水顺推舟,便连消带打的敲打了他。
魏忠贤心中大惧,不由得有点乱了方寸,可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福建那边的巡抚熊文灿,突然之间,像是被魏忠贤强暴了老娘一般,写了一份弹章,送到了京城之中,呈递到了当今圣上的案头,这份奏章一共林林总总罗列出了魏忠贤以及其朋党的二十条大罪,条条都几乎可以定魏忠贤的死罪。
熊文灿这份奏章,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便把如同一潭死水一般的京师给搅动了起来,很多人现在意识到,当今皇上和魏忠贤不可能并存,既然如此,他们便只能选择一方效忠。
大明是朱重八打下来的天下,这大明现在起码还姓朱,所以这件事很容易决定,平时本来跟魏党不对头的那些人,立即便跳将出来,配合着熊文灿这份弹章推波助澜,连连上书朝廷,对魏党进行攻讦。
熊文灿这么一闹,把魏忠贤给搞懵了,魏忠贤跟熊文灿并不算熟悉,最多就是知道熊文灿这个人,当初熊文灿想要福建巡抚的位子的时候,还托人给他送过礼,他顺势也算是给熊文灿帮过忙,才让熊文灿拿到了福建巡抚的位置。
可是他没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熊文灿突然之间跳了出来,像是吃了春药一般,对他开口大咬了起来,似乎有一种不把他一口咬死,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魏忠贤就不明白了,这熊文灿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暴起要对付他一党,熊文灿既不算是东林党,也算不上是清流,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对他下手。
魏忠贤有心找个罪名,把熊文灿给撸掉,可是现在毕竟不是天启帝在位的时候了,眼下大殿上坐的那个主可不是好糊弄的,想要撸掉巡抚这样一个一方大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这次熊文灿突然跳出来,对魏党狂撕猛咬的举动,还是在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可是让人看不懂的是当今圣上在获得了熊文灿的这份奏章之后,态度却显得很暧昧,先是两三天没有一点反应,接着便下旨申斥熊文灿,斥熊文灿这是无中生有,错怪当今朝中重臣,令熊文灿对此进行思过。
崇祯的这个反应,让很多人都糊涂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反应,但是魏忠贤一党却马上开始展开了反击,魏忠贤召集亲信党羽,开始集体上弹章,弹劾熊文灿,说熊文灿诬陷忠良、贪墨、草菅人命……
总之魏党的反击十分猛烈,各种屎盆子跟下雨一般的扣在了熊文灿的脑袋上,大有不把熊文灿搞死誓不罢休的架势。
但是这些对熊文灿的弹章,却无一例外也都被崇祯留中不下,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一般。
朝野之间,所有人这个时候都把目光投在了朝堂之上,因为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力,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是熊文灿的这份对魏党的弹章,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像是一个火药桶,被点燃了引信一般,爆炸是迟早的事情。
所有人这个时候都开始琢磨,接下来该如何站队的问题了,因为他们也都不傻,已经看出了当今圣上和魏党之间存在的那种隔阂,而且隐隐之间,皇帝和魏党的斗争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
这个时候如果不选边站队的话,以后估计就没机会选边站队了,而且很显然如果站错队的话,那么问题很严重,那可是牵扯到他们今后仕途甚至是脑袋的问题。
于是所有人都忙活了起来,开始准备接下来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至于每个人是怎么选择的,暂时还不太清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头几天铺天盖地的弹章,基本上都是对熊文灿的,可是随后几天,开始出现为熊文灿辩护的奏章,朝中的风向渐渐的开始发生了转变。
而风向的这种变化,也让魏忠贤一党开始感到了莫大的压力,逐渐的开始自己乱了阵脚。
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引发倒魏风潮的居然是魏忠贤一党之中的重要人物杨维垣,杨维垣乃是朝中御史,突然之间他上书朝廷,弹劾崔呈秀。
(今天是这个月最后一天,提前预约一下弟兄们明天手中的月票,拜托大家帮我留着吧,权当是帮我装点门面了!呵呵!)
第七章 醉仙欲死
崔呈秀乃是魏党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现任兵部尚书之职,深受魏忠贤信任,但是这一次却成了一个牺牲品,被魏忠贤当做投石问路的石子投了出来。
杨维垣上书朝廷,弹劾崔呈秀,说崔呈秀如之何的不堪,贪赃枉法等等,却在书中把魏忠贤摘开,力挺魏忠贤,明显是想要来一个弃卒保帅。
崇祯看了这份杨维垣的奏章之后,当即下令彻查,很快将崔呈秀革职,令其回乡守制,这么一来崇祯等于是毫不费力顺水推舟便去掉了魏忠贤的一条臂膀。
朝中的当官的都是什么人呀!那可各个都堪称是人精,从这件事之中,不少人都看出了未来的风向,顿时朝野之中对魏忠贤的弹章铺天盖地的便抛了出来。
魏忠贤没想到投石问路不成,反倒被干掉了一条臂膀,接下来便开始手脚大乱了起来,要么说了,明朝别的不好,但是在对待太监的问题上,还是比较不错的,就算是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权倾朝野,但是却还是没有到可以左右皇帝更迭的地步。
只要皇帝想要,那么就算是魏忠贤权势滔天,还是没有办法挡住崇祯收回权力,所以倒魏的大潮就此掀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