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苔米在筹拍电影时,曾对男主角有硬性要求,那个时候,雷蒙德认为,苔米寻找的是17岁的他,拍得也是他们17岁的故事。
  但是在看过电影后,他改变了这种看法。
  罗杰夫是他,又不是他。
  苔米在创作这个角色时,恐怕主要参考了两个人,一个他,罗杰夫,另一个,恐怕是苔米本人。
  而温蒂这个角色,这代表的是苔米的另一面。
  来自巴黎家境优渥,去过很多地方,懂得很多东西的金发男孩,和一个班上存在感几乎透明的乡下女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
  雷蒙德猜想,这源于妻子心中的自卑,无论她外貌有多么出众,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认为自己是卑微的,是不起眼的,甚至是毫无优点的。
  而这个时候的罗杰夫,代表的是苔米心中的一种憧憬,象征着美好的,想要追求的,却追求不到的事物。
  所以在电影的前三十分钟,苔米用极尽夸张的镜头,去描述了一个少年难以描绘的美好。
  想到这里,雷蒙德心情有些复杂,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在妻子心中竟然如此美好。
  也不知道妻子心中竟然是这样不安。
  雷蒙德仔细回想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
  谢天谢地,他的记忆很好。
  金发男孩罗杰夫,有一个父母送得十字架。
  十字架蕴含的意思,是守护。
  但是男孩的父母真的守护他了吗?
  他们把他丢在了乡下的奶奶家,然后不管不问。
  多么熟悉的设定。
  同样忙碌的父母,同样将孩子送到了乡下。
  这里的罗杰夫,很难不让雷蒙德联想到妻子本人。
  金发男孩为什么要虚构他根本没有去过的旅行经历?
  其实他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
  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之所以会有这种心态,是因为他长期被父母忽略。
  雷蒙德从来没有问过苔米,当年在她被查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因为有别的事情,没有精力照顾苔米,所以选择将苔米送给乡下外婆家的父母,苔米有没有责怪过。
  现在看来,在妻子内心深处,她还是责怪的。
  电影中,罗杰夫的父母匆匆来,匆匆走,将寻找儿子的事情交给了警察,象征着守护的十字架,最终落到了陌生人手中,父母对儿子的守护,似乎成了一个笑话。
  十字架在电影最后的出现,何尝不是一种谴责。
  而且这种谴责,相当激烈。
  因为苔米在暗示,除了小姑娘温蒂杀害了漂亮男孩罗杰夫,这世上还有另外两个帮凶,甚至比温蒂还要可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