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2 / 4)
想到这里,便忙道:“还是姑娘想得周到。我只因看不惯这种事,倒差点儿唐突了。”
元媛见说动了她,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嬷嬷能寻思过来最好,从今日起,你便当做不知道这件事。就算说到王妃跟前,是我的丫头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又有什么脸面呢?嬷嬷们被王府派到这里来,没管教好丫头们,脸上岂不也是无光?况且芳龄素日里是个知道分寸的,今儿大概只是因为一时情急才犯了错,情有可原,从此后便揭过去吧。”
汤嬷嬷答应了。又说了一会儿话,见芳龄端了甜汤过来,又殷勤请她也喝一碗,十分的尊重和气,不由把先前那些憎恶愤恨又去了一大半,喝了碗甜汤便告辞了。
元媛就把汤嬷嬷的话告诉了芳龄,登时把她唬了个魂飞魄散,“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拉着元媛的手哭道:“姑娘,是我错了,姑娘饶了我这一遭,日后再不敢了。”说完就要磕头。
她的举动倒吓了元媛一大跳,连忙扶起她道:“这是做什么,我不过告诉你日后行事小心些,又不是怪罪你。刚刚汤嬷嬷我还告诉她不许告诉别人呢,很费了一番唇舌,方让她答应了。”
芳龄含泪而起,轻声道:“我看姑娘素日里也是喜欢随性而做事的,所以或不知道这里的厉害,我以前有个姐妹,也是在一个国公府里做丫鬟,只因与那府里的一个小厮互赠了信物,只等着对方上门提亲,谁知这事儿被发现了,她就和那小厮都被打了撵出来。那小厮家里也是个不地道的,竟因为这个,就说她是下贱女人,也不提亲了,我那个姐妹就活活的气死了。”
元媛是知道这时代的规矩是厉害的。红楼梦在这方面多有叙述。只不过她总觉着这王府里倒还没禁管人到这个地步,不过芳龄的话提醒了自己,因为管着这庄子的事情,难免要抛头露面,好在每次也极有分寸,加上她本来便是宅女,也不喜外出,所以才没给人张扬之感,不然只怕两个嬷嬷和王妃那里早来训示了,但即便如此,日后也应小心些,最近只因为事事顺遂,她确是有些得意了些,竟忘了这里是吃人的封建社会。
过了一天,苏以来见她,说芳龄的父母都十分的欢喜,觉得那实在是一个良配,只可惜怕女儿早嫁,于性命有碍,竟不知该如何定夺,还恳请姑娘给拿个主意。
元媛惊讶,暗道连这事儿也找我?不过现在既知道小九儿那边的意思了,她也就不担心了。让苏以先回去听信,她这里派李嬷嬷去和萧云轩说了事情的经过。
萧云轩征询了小九儿的意思,就让李嬷嬷回来说:“那就先把事儿定了吧,先不成婚,待到龄姑娘满十八岁了,再迎娶进门。”于是,一桩好姻缘就此算是尘埃落定了。
粮食很快就收完了,一车车运了来,萧云轩特地在庄子几百米远处着人建了几个大粮仓,那六十顷地的单独另放,萧云海和诸位皇子都是证人,共打了将近两万石的粮食,远远超出打赌的数量。另还有一百九十八顷地,共收成了近四万石的粮食。实在可算得上是大丰收了。
当下庆祝了一番,元媛因为身上的“病”还未好,也就没有出席。萧云轩似乎也“忘了”自己说过要在这里多住两日的话。第二日便要起身回京城。
元媛听说后,十分的“依依不舍”,据说是“强撑着”身子要来“送”他,萧云轩便着人去让她好好休息,只说过年时派人来接她回府,接着便扬长而去了。
元媛终于松了口气,这小王爷可总算是走了。不过她心中有另一层的担忧,唯恐萧云轩离开后,那言亲王再贼心不死,或者放一把火,或者放进几千只老鼠什么的,这番心血也就白费了。
把这顾虑和苏以说了,却听她笑道:“姑娘,不妨事的,小王爷已和太子禀明,这些粮食统统要上缴朝廷,那言亲王的儿子是亲耳听见的,如今朝廷正在紧急调粮赈灾,他们若再敢胡来,那可就是和皇上过不去了。”原来苏以也有这层担心,就和萧云轩说了,而萧云轩冷眼看了几天,发现苏以这人倒还可以担当大任,因此就把众人的身份告诉了他。苏以是多聪明的人,立刻便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了,今日方能如此成竹在胸。
元媛听了,也放下心来。因便说道:“可总算是都过去了,接下来该好好歇歇,只是石头营那边,是不是该花大价钱修葺一下呢?乌拉人这一次立了天大的功劳,连王妃都说要好好善待他们,自然不能再让他们住的那样简陋。”
苏以笑道:“姑娘还做梦呢,那些乌拉人有了地,早在那附近盖起了房子,如今住的只怕也不比咱们差多少,还每家都养了些牛羊等牲畜,这附近山水又多,他们倒把自己的本行给做全了,种地放牧,射猎打渔,小日子不知道多滋润呢,如今看见我,就感激我一回,说全是姑娘给了他们这一条光明大路,方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不然早不知冻死饿死在哪里了。”
元媛听了,倒十分高兴,笑道:“他们如今竟这样好了?那就好,左右那些佃户已经离开了,以后这地就长租给他们,如此吃穿都不愁了。虽然今年不能卖粮,没了收入,但去年王妃赏的五万银子大多还没动呢,小王爷这次来也没有什么准备,倒也没花费,给他们发些钱倒是足够了,是了,还要留出他们和咱们明年吃用的粮食,我估计有两万石也足够了。”
苏以笑道:“两万石尽够了,就这样,还能下剩三万多石上缴朝廷呢。虽说是献上去,但皇上也不会一分不给,多少总会赏些银子,这银子王府八成不会要,赏下来,也够咱们过年和各项支出了。”
元媛看了他一眼,“扑哧”笑道:“苏管家,你可真是雁过拔毛,连王府都敢算计。罢了,既如此,我也不用操心了,乌拉人既然过得好,不愿意回来也随他们。你再出点钱,把那石头营好好修葺一番,日后见有那无家可归的贫民,便让他们住进来,偶尔接济一下,倒是不能养着,不然人人知道有了这个去处,都不肯勤奋了,咱们倒白白养一群米虫做什么。”
苏以答应了,又笑道:“姑娘适才说歇歇,我度量着,只怕不能够呢,这地如今是肯定不会落入外人手了,只怕王府很快就会派人来勘探开采玉脉,到时岂不是有你忙的。”
元媛笑道:“玉脉那是天大的宝藏,王府自然有人尽心,如何轮得到咱们去插手。苏管家,你我只做好份内的事就行了。”
苏以原本也是生了贪心,虽知王府那边肯定会把这玉矿亲自管起来,但想到是自己等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便总心存一丝侥幸,希望王府能把玉矿交过来一些,那样获利可不是一星半点的丰厚。谁知元媛看穿了他的心思,直接一盆冷水浇下来,倒让他凉了心,回头想想,也是,还是姑娘说的对,可笑自己向来自命清高,竟还是会见财眼热,远远不如一个小女孩儿,因此不由生出一丝惭愧,再也不去肖想玉矿之事了。
且说萧云轩,自回京后,还不等歇上一日,第二天便随敏亲王一同上朝,说是今日有大朝会。父子两个便猜测着应该是为各地赈灾不力的事情,天子动怒了。
一进朝房,就觉察出里面的气氛十分凝重,那些大臣们见了他俩,平日里怎么也要上来寒暄一番的,此时却都只是打了个招呼,恰巧这两日敏亲王伤风了,也没上朝,所以不知道朝上究竟怎样,他们两个也不爱去打听皇帝的消息。只是如今看到这气氛,就知道事态应该有些严重。作者有话要说:泪水,拜托大家看在梅子这么辛苦码字的份儿上,都去收藏一下梅子的专栏了,到现在才59个收藏啊,和文收严重不成比例啊,宽海带面条泪t-t另外,因为忙装修的事情,所以只能在一大清早给大家回复留言了,还请大家不要着急,有时候实在太忙太累,可能也会挑着回复,先在这里赔罪了,大家不要怪梅子啊。
第四十四章
五更刚过,太监就宣布上朝,大朝会往往是这样早的,因此众人也不诧异,按照品阶鱼贯入内,因为是大朝会,所有的王爷公侯等有爵位,以及四品以上的臣子都需要参加,所以大殿里平日只有文武两行的人数,今日就变成了每边两行,共排了四行。
皇帝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越是如此却越让人心惊,哪怕是生气也好,总说明还有些情绪,如今看来,却是气到极点,所以反而平静无波了。
“朕昨儿接到密报,本朝那些赈灾的好官员们,倒的确很是殚精竭虑。只可惜,这殚精竭虑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想着怎么往自己的兜里揣银子。”
山呼万岁后,皇上让众人平身,然后淡淡的说了两句话,虽然只有两句,但已是让下面的大臣们心脏狂跳了。 ↑返回顶部↑
元媛见说动了她,心中也松了口气,便笑道:“嬷嬷能寻思过来最好,从今日起,你便当做不知道这件事。就算说到王妃跟前,是我的丫头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又有什么脸面呢?嬷嬷们被王府派到这里来,没管教好丫头们,脸上岂不也是无光?况且芳龄素日里是个知道分寸的,今儿大概只是因为一时情急才犯了错,情有可原,从此后便揭过去吧。”
汤嬷嬷答应了。又说了一会儿话,见芳龄端了甜汤过来,又殷勤请她也喝一碗,十分的尊重和气,不由把先前那些憎恶愤恨又去了一大半,喝了碗甜汤便告辞了。
元媛就把汤嬷嬷的话告诉了芳龄,登时把她唬了个魂飞魄散,“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拉着元媛的手哭道:“姑娘,是我错了,姑娘饶了我这一遭,日后再不敢了。”说完就要磕头。
她的举动倒吓了元媛一大跳,连忙扶起她道:“这是做什么,我不过告诉你日后行事小心些,又不是怪罪你。刚刚汤嬷嬷我还告诉她不许告诉别人呢,很费了一番唇舌,方让她答应了。”
芳龄含泪而起,轻声道:“我看姑娘素日里也是喜欢随性而做事的,所以或不知道这里的厉害,我以前有个姐妹,也是在一个国公府里做丫鬟,只因与那府里的一个小厮互赠了信物,只等着对方上门提亲,谁知这事儿被发现了,她就和那小厮都被打了撵出来。那小厮家里也是个不地道的,竟因为这个,就说她是下贱女人,也不提亲了,我那个姐妹就活活的气死了。”
元媛是知道这时代的规矩是厉害的。红楼梦在这方面多有叙述。只不过她总觉着这王府里倒还没禁管人到这个地步,不过芳龄的话提醒了自己,因为管着这庄子的事情,难免要抛头露面,好在每次也极有分寸,加上她本来便是宅女,也不喜外出,所以才没给人张扬之感,不然只怕两个嬷嬷和王妃那里早来训示了,但即便如此,日后也应小心些,最近只因为事事顺遂,她确是有些得意了些,竟忘了这里是吃人的封建社会。
过了一天,苏以来见她,说芳龄的父母都十分的欢喜,觉得那实在是一个良配,只可惜怕女儿早嫁,于性命有碍,竟不知该如何定夺,还恳请姑娘给拿个主意。
元媛惊讶,暗道连这事儿也找我?不过现在既知道小九儿那边的意思了,她也就不担心了。让苏以先回去听信,她这里派李嬷嬷去和萧云轩说了事情的经过。
萧云轩征询了小九儿的意思,就让李嬷嬷回来说:“那就先把事儿定了吧,先不成婚,待到龄姑娘满十八岁了,再迎娶进门。”于是,一桩好姻缘就此算是尘埃落定了。
粮食很快就收完了,一车车运了来,萧云轩特地在庄子几百米远处着人建了几个大粮仓,那六十顷地的单独另放,萧云海和诸位皇子都是证人,共打了将近两万石的粮食,远远超出打赌的数量。另还有一百九十八顷地,共收成了近四万石的粮食。实在可算得上是大丰收了。
当下庆祝了一番,元媛因为身上的“病”还未好,也就没有出席。萧云轩似乎也“忘了”自己说过要在这里多住两日的话。第二日便要起身回京城。
元媛听说后,十分的“依依不舍”,据说是“强撑着”身子要来“送”他,萧云轩便着人去让她好好休息,只说过年时派人来接她回府,接着便扬长而去了。
元媛终于松了口气,这小王爷可总算是走了。不过她心中有另一层的担忧,唯恐萧云轩离开后,那言亲王再贼心不死,或者放一把火,或者放进几千只老鼠什么的,这番心血也就白费了。
把这顾虑和苏以说了,却听她笑道:“姑娘,不妨事的,小王爷已和太子禀明,这些粮食统统要上缴朝廷,那言亲王的儿子是亲耳听见的,如今朝廷正在紧急调粮赈灾,他们若再敢胡来,那可就是和皇上过不去了。”原来苏以也有这层担心,就和萧云轩说了,而萧云轩冷眼看了几天,发现苏以这人倒还可以担当大任,因此就把众人的身份告诉了他。苏以是多聪明的人,立刻便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了,今日方能如此成竹在胸。
元媛听了,也放下心来。因便说道:“可总算是都过去了,接下来该好好歇歇,只是石头营那边,是不是该花大价钱修葺一下呢?乌拉人这一次立了天大的功劳,连王妃都说要好好善待他们,自然不能再让他们住的那样简陋。”
苏以笑道:“姑娘还做梦呢,那些乌拉人有了地,早在那附近盖起了房子,如今住的只怕也不比咱们差多少,还每家都养了些牛羊等牲畜,这附近山水又多,他们倒把自己的本行给做全了,种地放牧,射猎打渔,小日子不知道多滋润呢,如今看见我,就感激我一回,说全是姑娘给了他们这一条光明大路,方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不然早不知冻死饿死在哪里了。”
元媛听了,倒十分高兴,笑道:“他们如今竟这样好了?那就好,左右那些佃户已经离开了,以后这地就长租给他们,如此吃穿都不愁了。虽然今年不能卖粮,没了收入,但去年王妃赏的五万银子大多还没动呢,小王爷这次来也没有什么准备,倒也没花费,给他们发些钱倒是足够了,是了,还要留出他们和咱们明年吃用的粮食,我估计有两万石也足够了。”
苏以笑道:“两万石尽够了,就这样,还能下剩三万多石上缴朝廷呢。虽说是献上去,但皇上也不会一分不给,多少总会赏些银子,这银子王府八成不会要,赏下来,也够咱们过年和各项支出了。”
元媛看了他一眼,“扑哧”笑道:“苏管家,你可真是雁过拔毛,连王府都敢算计。罢了,既如此,我也不用操心了,乌拉人既然过得好,不愿意回来也随他们。你再出点钱,把那石头营好好修葺一番,日后见有那无家可归的贫民,便让他们住进来,偶尔接济一下,倒是不能养着,不然人人知道有了这个去处,都不肯勤奋了,咱们倒白白养一群米虫做什么。”
苏以答应了,又笑道:“姑娘适才说歇歇,我度量着,只怕不能够呢,这地如今是肯定不会落入外人手了,只怕王府很快就会派人来勘探开采玉脉,到时岂不是有你忙的。”
元媛笑道:“玉脉那是天大的宝藏,王府自然有人尽心,如何轮得到咱们去插手。苏管家,你我只做好份内的事就行了。”
苏以原本也是生了贪心,虽知王府那边肯定会把这玉矿亲自管起来,但想到是自己等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便总心存一丝侥幸,希望王府能把玉矿交过来一些,那样获利可不是一星半点的丰厚。谁知元媛看穿了他的心思,直接一盆冷水浇下来,倒让他凉了心,回头想想,也是,还是姑娘说的对,可笑自己向来自命清高,竟还是会见财眼热,远远不如一个小女孩儿,因此不由生出一丝惭愧,再也不去肖想玉矿之事了。
且说萧云轩,自回京后,还不等歇上一日,第二天便随敏亲王一同上朝,说是今日有大朝会。父子两个便猜测着应该是为各地赈灾不力的事情,天子动怒了。
一进朝房,就觉察出里面的气氛十分凝重,那些大臣们见了他俩,平日里怎么也要上来寒暄一番的,此时却都只是打了个招呼,恰巧这两日敏亲王伤风了,也没上朝,所以不知道朝上究竟怎样,他们两个也不爱去打听皇帝的消息。只是如今看到这气氛,就知道事态应该有些严重。作者有话要说:泪水,拜托大家看在梅子这么辛苦码字的份儿上,都去收藏一下梅子的专栏了,到现在才59个收藏啊,和文收严重不成比例啊,宽海带面条泪t-t另外,因为忙装修的事情,所以只能在一大清早给大家回复留言了,还请大家不要着急,有时候实在太忙太累,可能也会挑着回复,先在这里赔罪了,大家不要怪梅子啊。
第四十四章
五更刚过,太监就宣布上朝,大朝会往往是这样早的,因此众人也不诧异,按照品阶鱼贯入内,因为是大朝会,所有的王爷公侯等有爵位,以及四品以上的臣子都需要参加,所以大殿里平日只有文武两行的人数,今日就变成了每边两行,共排了四行。
皇帝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越是如此却越让人心惊,哪怕是生气也好,总说明还有些情绪,如今看来,却是气到极点,所以反而平静无波了。
“朕昨儿接到密报,本朝那些赈灾的好官员们,倒的确很是殚精竭虑。只可惜,这殚精竭虑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想着怎么往自己的兜里揣银子。”
山呼万岁后,皇上让众人平身,然后淡淡的说了两句话,虽然只有两句,但已是让下面的大臣们心脏狂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