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丙:“这等事咱们还是少说,免得惹祸,赶紧吃饭吧。”
  对于他们的话,赵远山三人听得七七八八,却没多大感觉,毕竟他们说的事离他们太过遥远。
  什么靖国公,杨国公,他们如今连秀才都不是,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个天一个地,若是有能耐,兴许往后能同朝为官,远远见上一面,若是没能耐,便是连见上一面都难。
  京城中,杨锦临窗而立,眺望远方,面容冰冷。
  “公子,中饭时间到了。”一个丫头轻声进门,手中提着食盒,垂头低声叫道。
  “好。”杨锦回身,正是当日与杨婵错身而过的白衣男子。
  ☆、第34章 盼归
  这次来考试的人确实不多,若是以往,这会早已经排起长龙,如今不过七十来人,杭州如此大的一个府城,又是读书兴盛的地带,只这么些人绝对是少见的。
  人少自有不少好处,一来考中的几率大,二来座位也会好很多,对于赵远山他们这一届来说,绝对是好事,稍微有些真材实料都能考中。
  加之今年朝廷要扩招,赵远山听周茂说过,此次来赶考的新安县人,除他们四人,另只有五人,满打满算不过九人,如此,他对自己能中秀才的把握又大上几分之外,还有一定几率成为廪生。
  成为廪生,每年有四两银子,每月还可领六斗廪米,这些东西算不上多,却也能补贴些家用。
  杨婵舀米的手一顿,将竹筒扔回米缸,这都第几回了,老忘了赵远山不在家中。
  “嫂嫂,你瞧这字,写的怎样?”小草捧着张纸,兴匆匆进来。
  她先跟着杨平念书识字,再在赵远山做的沙盒上练字,一直到昨日,杨婵才允许她在纸上练字。
  当然,都是最差的纸,饶是如此,她也珍惜异常。
  就是杨平,如今都是在一块石头上练字的,只偶尔用纸练一小会。
  实在是纸张太贵,一刀一百张的中等白纸,需五钱银子,价格高昂。
  怪道供一个读书人难,像赵远山在镇上念书,一年学费便是五两银子,每月笔墨花用怎么都得半两银子,这已是极省了,这要是再出去参加个什么活动,花销要更大。
  对于乡下人家来说,一年能有七/八两结余就算是富裕,一人在镇上读书所花费的将比全家赚钱的都要多,收支完全不平衡。
  就算知道读书好,大多人家还是供不起,有时候不是咬咬牙就能熬过去的问题,送一个孩子去读书所付出的代价,对于一般的百姓而言实在太大。
  至于女子就更别想了,家中若是有读书人,偶尔教她几个字,会认和写自己的名字,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二婶能将两个女儿送到杨婵识字,是极感激杨婵的,像四婶等人也想送,可惜关系没到那份上,是不敢开口问的。
  这时候有人去书院外偷学,可比偷一般东西还严重,书院里的先生打死都没人说什么。
  便是大丫小芽在她家学字,二婶每月都会送东西来,或是米面,或是果菜,偶尔也会送些野物来。
  不过她二人也不过早晚过来学一会,白日里是要帮家里做活,杨婵真正的学生是杨平和小草,或者说就小草一人。
  杨婵作为女儿家,学的和男子学的还是有差别,不少东西她不打算自作主张教导杨平,万一她理解的和主流理解不一样呢?那么杨平日后去学院,反而会越学越糟。所以除了启蒙,真正的学识还得等杨平上学再去学习。
  小草就不同了,她同为女子,且也不是大家闺秀,在这乡下,能读书识字,再写的一手端正的字,便是了不起了。
  说起来,杨婵说要教小草识字时,赵远山还愣了一下,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充分说明他没有那种要教妹妹识字的念头,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会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不过赵远山也不需杨婵解释,就点头答应了,他知道读书的好处,杨婵既然愿意教,那是最好不过。
  听了杨婵的话,小草微微脸红,“没有平哥儿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