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节(1 / 4)
上官兄弟应了一声,将这面布卷展开,挂到墙壁之上。
人们急忙抬头定睛细看,原来这面长布上勾画的是一副大大的地图,河东地区的地图。
唐寅回头看着地图,拳头也下意识地慢慢握起。他头也没回地问道:“张大人,你说说以我国每年的屯粮,最多能供养多少军队?”
张鑫为人两面三刀,奸诈狡猾,但也是颇有能力,他根本没想,立刻回答道:“回大王,最多可供一百二十万的大军。”
“一百二十万!”唐寅说道:“河东地区,土地肥沃,粮产丰富,据我所知,仅仅河东一地的产粮,就足可以供养八十万的军队,张大人,我说的没错吧?”
张鑫忙道:“大王英明,河东每年的粮产,供养八十万大军绰绰有余!”
唐寅猛的转回身形,两眼闪烁出骇人的精光,环视众人,说道:“这么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诸位就真的心甘情愿让给宁国吗?”
第522章
邱真等人相互看看,异口同声地问道:“大王的意思是……”
“夺回河东地区!”唐寅斩金截铁地说道。目前正是快要接近秋收时节,河东地区的庄稼也快好了,唐寅对其可是垂涎三尺。
他所以急于夺取河东地区,主要就是为给自己的屯兵制造有利条件。他无法忍受让殷柔下嫁给贞国太子李丹,可是他也明白,若想阻止这场早已被安排好的政治联姻只能使用武力的手段,以目前风国的兵力而言,别说动武,连威慑的作用都起不到,想达到目的就必须得大规模的增兵扩军,而风国的粮产最多才能支持一百二十万的军队,但如果得到河东地区,兵力便可以扩张到近二百万,有这么一支大军,便可长驱直入打到上京,就算把殷柔硬抢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寅环视众人,说道:“秋收之前,无论如何我都要拿下河东一地,邱真,你与诸位将军商议一下,先制定出个进攻策略,拿给我看。”
闻言,邱真以及其他文臣、武将们皆皱起眉头。打下河东地区,谈何容易,要知道宁国也把河东地区当成宝贝,己方一旦出兵,宁国必定会倾全国之力与己方交战,战争岂是区区两、三个月就能结束的?
何况现在唐寅才刚刚坐上风王的位置,根基未稳,风国空虚的国力也未得到恢复,这时候与宁国展开国战,是不智之举。邱真久久没有应话,正当唐寅不满地挑起眉毛时,张哲出列,拱手施礼道:“大王,以微臣之见,现在并不宜动兵!两年多前,我大风出兵二十万进入河东地区,结果被宁军团团包围,全军覆没,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大王要三思而行啊!”
唐寅这时候根本听不进去劝,他眯缝着眼睛,盯着张哲,语气平淡地说道:“张大人不要长敌人的威风,灭我军自己的士气!”
如果唐寅直呼张哲名姓的话,那说明他还没有生气,而称呼张哲为张大人,则是已动了真怒。他傲然说道:“战无双和战无敌如何,统帅四十万宁国的精锐,还不是被我军全歼?这次我一定要出潼门,夺河东!”
“大王!”张哲正色说道:“大王先前之所以能战胜战氏兄弟,并非是因为我军军力强于对方,而是宁军长途跋涉,异地作战,军力疲惫,又不得民心,粮草军备时有不济,所以才导致惨败,我军若是深入河东地区,情况将与当初的战氏兄弟相同,此战实难取胜!”
“啪!”
张哲话音刚落,唐寅已猛然一拍桌案,挺身站起,精光四射的双眼直视下面的张哲,幽幽说道:“张大人认为我军出征河东必败无疑?”
“没错!”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张哲丝毫不让,他毫无畏惧地对上唐寅的目光,说道:“我国国力不如宁国,兵力不如宁国,又是长途跋涉,仓促出战,诸多不利,取胜难如登天。”
唐寅听完,怒火已直冲云霄,恨不得翻过桌案,蹦到下面把张哲一把掐死。不过唐寅对自己人的容忍性也是很强的,他深吸了几口气,把怒火又慢慢压了回去。
这时候,在场的众人都替张哲捏把冷汗,大王刚把授封众人的诏书公布出来,张哲就出言顶撞,即便所言的再有道理,但也显得不太合适。看着唐寅站在王座前,盯着张哲久久未动,大殿里亦是一片安寂,鸦雀无声,人们甚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正在这时,宗元走了出来,呵呵一笑,说道:“大王欲出兵河东,臣倒是觉得可行。”
宗元的一句话,令唐寅心里的怒气减轻许多,他的目光也终于是从张哲的身上挪开,看向宗元,身形随之缓缓坐下,扬头说道:“宗元,你说说看!”
张哲眉头紧锁,平常的时候,宗元顺着唐寅的意思说话倒也没什么,但现在不同,出兵河东,对宁交战,关系到风国的存亡,几十万将士的生死,岂能再一味的阿谀迎合?他幽幽提醒道:“身为朝中重臣,宗大人可要谨慎说话啊!”
宗元一笑,倒是没有说什么,唐寅则不满地挑起眉毛,说道:“张哲,我并没有问你,你先退下。”
张哲的态度再强硬,但唐寅必定是君主,他也不敢违抗唐寅的命令。张哲垂下头,默默退回到原位。
等他退回去后,宗元微微一笑,冲着张哲拱了拱手,然后方对唐寅说道:“我军对宁军,有四点必胜。其一,在士气上我军就占有优势,四十万的宁军连同战氏兄弟被我军全歼在风地,我军出战,是乘胜出击,而宁军则是被迫迎战,在心理上,我军已胜一筹。
其次,宁军兵力虽众,号称超过百万,但军力并不强,四十万的精锐折损殆尽,所填补的新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做正面交锋,我军兵力虽劣,但战力不落下风。
再次,我军与宁军大战小战已打过无数次,将士们早已熟悉宁军的习性和特点,就算是宁军有举世闻名的箭阵做依仗,我军也丝毫不怕,并有破解之道,反过来讲,宁军对我军的作战特点却毫不熟悉,大王常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知敌,而敌不知我,岂有不胜的道理? ↑返回顶部↑
人们急忙抬头定睛细看,原来这面长布上勾画的是一副大大的地图,河东地区的地图。
唐寅回头看着地图,拳头也下意识地慢慢握起。他头也没回地问道:“张大人,你说说以我国每年的屯粮,最多能供养多少军队?”
张鑫为人两面三刀,奸诈狡猾,但也是颇有能力,他根本没想,立刻回答道:“回大王,最多可供一百二十万的大军。”
“一百二十万!”唐寅说道:“河东地区,土地肥沃,粮产丰富,据我所知,仅仅河东一地的产粮,就足可以供养八十万的军队,张大人,我说的没错吧?”
张鑫忙道:“大王英明,河东每年的粮产,供养八十万大军绰绰有余!”
唐寅猛的转回身形,两眼闪烁出骇人的精光,环视众人,说道:“这么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诸位就真的心甘情愿让给宁国吗?”
第522章
邱真等人相互看看,异口同声地问道:“大王的意思是……”
“夺回河东地区!”唐寅斩金截铁地说道。目前正是快要接近秋收时节,河东地区的庄稼也快好了,唐寅对其可是垂涎三尺。
他所以急于夺取河东地区,主要就是为给自己的屯兵制造有利条件。他无法忍受让殷柔下嫁给贞国太子李丹,可是他也明白,若想阻止这场早已被安排好的政治联姻只能使用武力的手段,以目前风国的兵力而言,别说动武,连威慑的作用都起不到,想达到目的就必须得大规模的增兵扩军,而风国的粮产最多才能支持一百二十万的军队,但如果得到河东地区,兵力便可以扩张到近二百万,有这么一支大军,便可长驱直入打到上京,就算把殷柔硬抢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寅环视众人,说道:“秋收之前,无论如何我都要拿下河东一地,邱真,你与诸位将军商议一下,先制定出个进攻策略,拿给我看。”
闻言,邱真以及其他文臣、武将们皆皱起眉头。打下河东地区,谈何容易,要知道宁国也把河东地区当成宝贝,己方一旦出兵,宁国必定会倾全国之力与己方交战,战争岂是区区两、三个月就能结束的?
何况现在唐寅才刚刚坐上风王的位置,根基未稳,风国空虚的国力也未得到恢复,这时候与宁国展开国战,是不智之举。邱真久久没有应话,正当唐寅不满地挑起眉毛时,张哲出列,拱手施礼道:“大王,以微臣之见,现在并不宜动兵!两年多前,我大风出兵二十万进入河东地区,结果被宁军团团包围,全军覆没,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大王要三思而行啊!”
唐寅这时候根本听不进去劝,他眯缝着眼睛,盯着张哲,语气平淡地说道:“张大人不要长敌人的威风,灭我军自己的士气!”
如果唐寅直呼张哲名姓的话,那说明他还没有生气,而称呼张哲为张大人,则是已动了真怒。他傲然说道:“战无双和战无敌如何,统帅四十万宁国的精锐,还不是被我军全歼?这次我一定要出潼门,夺河东!”
“大王!”张哲正色说道:“大王先前之所以能战胜战氏兄弟,并非是因为我军军力强于对方,而是宁军长途跋涉,异地作战,军力疲惫,又不得民心,粮草军备时有不济,所以才导致惨败,我军若是深入河东地区,情况将与当初的战氏兄弟相同,此战实难取胜!”
“啪!”
张哲话音刚落,唐寅已猛然一拍桌案,挺身站起,精光四射的双眼直视下面的张哲,幽幽说道:“张大人认为我军出征河东必败无疑?”
“没错!”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张哲丝毫不让,他毫无畏惧地对上唐寅的目光,说道:“我国国力不如宁国,兵力不如宁国,又是长途跋涉,仓促出战,诸多不利,取胜难如登天。”
唐寅听完,怒火已直冲云霄,恨不得翻过桌案,蹦到下面把张哲一把掐死。不过唐寅对自己人的容忍性也是很强的,他深吸了几口气,把怒火又慢慢压了回去。
这时候,在场的众人都替张哲捏把冷汗,大王刚把授封众人的诏书公布出来,张哲就出言顶撞,即便所言的再有道理,但也显得不太合适。看着唐寅站在王座前,盯着张哲久久未动,大殿里亦是一片安寂,鸦雀无声,人们甚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正在这时,宗元走了出来,呵呵一笑,说道:“大王欲出兵河东,臣倒是觉得可行。”
宗元的一句话,令唐寅心里的怒气减轻许多,他的目光也终于是从张哲的身上挪开,看向宗元,身形随之缓缓坐下,扬头说道:“宗元,你说说看!”
张哲眉头紧锁,平常的时候,宗元顺着唐寅的意思说话倒也没什么,但现在不同,出兵河东,对宁交战,关系到风国的存亡,几十万将士的生死,岂能再一味的阿谀迎合?他幽幽提醒道:“身为朝中重臣,宗大人可要谨慎说话啊!”
宗元一笑,倒是没有说什么,唐寅则不满地挑起眉毛,说道:“张哲,我并没有问你,你先退下。”
张哲的态度再强硬,但唐寅必定是君主,他也不敢违抗唐寅的命令。张哲垂下头,默默退回到原位。
等他退回去后,宗元微微一笑,冲着张哲拱了拱手,然后方对唐寅说道:“我军对宁军,有四点必胜。其一,在士气上我军就占有优势,四十万的宁军连同战氏兄弟被我军全歼在风地,我军出战,是乘胜出击,而宁军则是被迫迎战,在心理上,我军已胜一筹。
其次,宁军兵力虽众,号称超过百万,但军力并不强,四十万的精锐折损殆尽,所填补的新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做正面交锋,我军兵力虽劣,但战力不落下风。
再次,我军与宁军大战小战已打过无数次,将士们早已熟悉宁军的习性和特点,就算是宁军有举世闻名的箭阵做依仗,我军也丝毫不怕,并有破解之道,反过来讲,宁军对我军的作战特点却毫不熟悉,大王常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知敌,而敌不知我,岂有不胜的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