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节(3 / 4)
唐寅不想听这些没有的废话,他问道:“可有解决的办法?”
“微臣所提的法令改革正是缓解危机的策略之一。”上官元吉立刻把话题拉回到自己提出的改革上。
“恩!”唐寅点点头,嘟囔道:“如果可以,把死刑都应该废除掉,让那些犯有死罪的死囚统统上战场,充当敢死队,以功抵过。”
“若是如此,怕是我国将要法度大乱了。”上官元吉还没有唐寅那么疯狂,急忙做出提醒。
“我知道,随便说说而已。”唐寅耸耸肩,言归正传,道:“你提的这个三查三审制可以执行,准了。”说着话,他在上官元吉的奏章上写上‘准奏’二字,然后盖上玉玺。
“多谢大王!”上官元吉接回奏章,同时深施一礼,并把另一份奏章又递交到唐寅面前。
唐寅叹了口气,苦笑道:“还有?你要上奏的事情还真多!”
说着话,他展开一瞧,奏章上写的是上官元吉关于鼓励生育的政策,只要肯多生育,不仅能减少税收,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土地补偿。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唐寅一句话都没再多问,直接批准。刚处理完这份奏章,上官元吉从袖口里又抽出一卷,见状,不仅唐寅傻眼,另一边的邱真也一个头俩大。
上官元吉简直是没完没了,谁知道他袖子里到底藏了多少份奏章,等把他的事处理完,估计得等到明天早上去。不等他说话,邱真抢先道:“大王,臣有事启奏。”
听邱真开口,唐寅如释重负,急忙把上官元吉凉到一边,笑呵呵地问邱真道:“邱相,你有何事?”
“也是关于我国青壮人口锐减问题。”邱真说道:“目前,在我国征收新兵已越来越困难,军饷一直在提高,可肯投军的新兵却越来越少,这并非我风人失去凝聚力和报国的决心,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兵源不足,所以,臣想到一个解决方案,请大王过目。”
唐寅接过邱真的奏章,只看了两眼,便倒吸口凉气,惊讶道:“你的意思是……在宁地和莫地征收新兵,编入中央军内?”
邱真道:“事实上,大王不是早已经这么做了嘛!南业将军的虎威军和左双将军的飞龙军,都是以宁人为主的中央军军团。”
“可是这支两军的战斗力都不强,远不如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等这些纯粹由风人组成的军团。按照你的意思,把宁人、莫人混编到全体中央军里,那么,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等军团的战斗力不会因此受影响吗?”唐寅眉头拧成个疙瘩,由宁人组成的军团,打打下手还可以,怎么能够和平原军这些军团相提并论呢?
“臣以为不然。以平原军为例,即便加入了大批宁人或者莫人,平原军还是平原军,战斗力绝不会受到影响。”邱真正色说道。
“哦?你凭什么这么说?”
“宁人、莫人和我们风人没什么区别,大家同样吃的是五谷杂粮,难道宁人、莫人的体质就天生不如风人强壮吗?臣以为不是。他们之所以没有风人作战勇猛,只是因为所在的军团不同,作战的决心不同罢了。每个军团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大王所说的军魂,象平原军,早就被烙印上刚猛强硬,宁死不折的军魂,新兵加入进来,很快便会融入到军团的整体当中,继承军团的意志,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管是风人、宁人或是莫人,都会如此。至于作战的决心,这取决于将士们有没有归属感,只要宁人、莫人也能认为自己是风国的一员,便会在战场上被风人将士所感染,便会在与敌对阵时有拼死一战的决心。”
唐寅细细琢磨邱真的这番话,过了良久,他慢慢点下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大王,风人毕竟是有限的,风国也不可能只靠风人自己去征服整个天下,既然我们现在拥有宁北八郡、莫北五郡,如此庞大的兵源可供我们选择,大王怎能视而不见呢?”
“可是,如何才能让宁人和莫人在我军军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拼死一战的决心?”唐寅眯缝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邱真。
“臣以为这不仅需要大王对风人、宁人、莫人一视同仁,还需要给予肯投军的宁人和莫人一定的实惠。”
“详细说说。”
“啊!这些臣在奏章上已经写明了。”邱真指了指唐寅手中的奏章。
唐寅低头细看,边看边说道:“变更户籍……”
“是的。”邱真解释道:“只要有宁人、莫人肯投军,只要他们愿意,便可以更改他们的户籍,让他们成为风人,如果在军中立功,还可以选择得到他们家乡的土地或者是风国本土的土地,即便退伍,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或者风国本土以耕地维生。”
“恩!”唐寅一边听一边大点其头,笑呵呵地嘲讽道:“此项优惠一开,宁地和莫地的反叛势力就更容易混入我军军中和我国的本土了。”
邱真苦笑,无奈地说道:“大王,有利必有弊,哪能诸事都可以做到两全其美呢?”
“没错,你说的这一点我是赞成的。”唐寅放下奏章,胳膊肘拄着桌案,轻轻敲打自己的额头。
邱真提出的军务改革,确实能极大缓解风国的青壮人口压力,可是效果如何,谁都说不清楚。 ↑返回顶部↑
“微臣所提的法令改革正是缓解危机的策略之一。”上官元吉立刻把话题拉回到自己提出的改革上。
“恩!”唐寅点点头,嘟囔道:“如果可以,把死刑都应该废除掉,让那些犯有死罪的死囚统统上战场,充当敢死队,以功抵过。”
“若是如此,怕是我国将要法度大乱了。”上官元吉还没有唐寅那么疯狂,急忙做出提醒。
“我知道,随便说说而已。”唐寅耸耸肩,言归正传,道:“你提的这个三查三审制可以执行,准了。”说着话,他在上官元吉的奏章上写上‘准奏’二字,然后盖上玉玺。
“多谢大王!”上官元吉接回奏章,同时深施一礼,并把另一份奏章又递交到唐寅面前。
唐寅叹了口气,苦笑道:“还有?你要上奏的事情还真多!”
说着话,他展开一瞧,奏章上写的是上官元吉关于鼓励生育的政策,只要肯多生育,不仅能减少税收,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土地补偿。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唐寅一句话都没再多问,直接批准。刚处理完这份奏章,上官元吉从袖口里又抽出一卷,见状,不仅唐寅傻眼,另一边的邱真也一个头俩大。
上官元吉简直是没完没了,谁知道他袖子里到底藏了多少份奏章,等把他的事处理完,估计得等到明天早上去。不等他说话,邱真抢先道:“大王,臣有事启奏。”
听邱真开口,唐寅如释重负,急忙把上官元吉凉到一边,笑呵呵地问邱真道:“邱相,你有何事?”
“也是关于我国青壮人口锐减问题。”邱真说道:“目前,在我国征收新兵已越来越困难,军饷一直在提高,可肯投军的新兵却越来越少,这并非我风人失去凝聚力和报国的决心,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兵源不足,所以,臣想到一个解决方案,请大王过目。”
唐寅接过邱真的奏章,只看了两眼,便倒吸口凉气,惊讶道:“你的意思是……在宁地和莫地征收新兵,编入中央军内?”
邱真道:“事实上,大王不是早已经这么做了嘛!南业将军的虎威军和左双将军的飞龙军,都是以宁人为主的中央军军团。”
“可是这支两军的战斗力都不强,远不如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等这些纯粹由风人组成的军团。按照你的意思,把宁人、莫人混编到全体中央军里,那么,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等军团的战斗力不会因此受影响吗?”唐寅眉头拧成个疙瘩,由宁人组成的军团,打打下手还可以,怎么能够和平原军这些军团相提并论呢?
“臣以为不然。以平原军为例,即便加入了大批宁人或者莫人,平原军还是平原军,战斗力绝不会受到影响。”邱真正色说道。
“哦?你凭什么这么说?”
“宁人、莫人和我们风人没什么区别,大家同样吃的是五谷杂粮,难道宁人、莫人的体质就天生不如风人强壮吗?臣以为不是。他们之所以没有风人作战勇猛,只是因为所在的军团不同,作战的决心不同罢了。每个军团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大王所说的军魂,象平原军,早就被烙印上刚猛强硬,宁死不折的军魂,新兵加入进来,很快便会融入到军团的整体当中,继承军团的意志,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管是风人、宁人或是莫人,都会如此。至于作战的决心,这取决于将士们有没有归属感,只要宁人、莫人也能认为自己是风国的一员,便会在战场上被风人将士所感染,便会在与敌对阵时有拼死一战的决心。”
唐寅细细琢磨邱真的这番话,过了良久,他慢慢点下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大王,风人毕竟是有限的,风国也不可能只靠风人自己去征服整个天下,既然我们现在拥有宁北八郡、莫北五郡,如此庞大的兵源可供我们选择,大王怎能视而不见呢?”
“可是,如何才能让宁人和莫人在我军军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拼死一战的决心?”唐寅眯缝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邱真。
“臣以为这不仅需要大王对风人、宁人、莫人一视同仁,还需要给予肯投军的宁人和莫人一定的实惠。”
“详细说说。”
“啊!这些臣在奏章上已经写明了。”邱真指了指唐寅手中的奏章。
唐寅低头细看,边看边说道:“变更户籍……”
“是的。”邱真解释道:“只要有宁人、莫人肯投军,只要他们愿意,便可以更改他们的户籍,让他们成为风人,如果在军中立功,还可以选择得到他们家乡的土地或者是风国本土的土地,即便退伍,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或者风国本土以耕地维生。”
“恩!”唐寅一边听一边大点其头,笑呵呵地嘲讽道:“此项优惠一开,宁地和莫地的反叛势力就更容易混入我军军中和我国的本土了。”
邱真苦笑,无奈地说道:“大王,有利必有弊,哪能诸事都可以做到两全其美呢?”
“没错,你说的这一点我是赞成的。”唐寅放下奏章,胳膊肘拄着桌案,轻轻敲打自己的额头。
邱真提出的军务改革,确实能极大缓解风国的青壮人口压力,可是效果如何,谁都说不清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