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节(2 / 4)
“起来吧!”唐寅含笑把高航拉起,然后又带着高航和诸将,亲自去往镇江大营,去接收莫国水师。
把莫国的水师接收过来,对风国的影响太大了,等于是直接让一个没有水军的国家一下子变成了水军强国,不仅仅是拥有了一支强大的舰队,至关重要的是,让风国具备了建造大型先进战船的技术和人才,这可是千万金也买不来的东西。
接管镇江和东海水师之后,唐寅特意让孙冰、许炎去和人家多多接触,想办法把这两支水军里的人才借用过来,重新组建那支只剩下番号、只存在于理论上的风国水师。
孙冰和许炎欣然接受唐寅的命令,本来他俩以为接纳了高航,自己的水军主将地位怕是保不住了,现在来看,倒是没关系,自己还是水军主将,高航要被大王派去东海打诸岛国了,估计几年之内都未必能回得来。
第483章
孙冰和许炎希望高航出海之后最好再也回不来,和他二人心愿截然相反的人是青羽。高航能被风国接纳,成为风将中的一员,青羽是最为开心的一个。
他二人以前不是很熟,毕竟一个在朝廷,一个远在东海郡,受地域的限制,但互相之间却仰慕已久,现在终于能再次同殿称臣,又同是莫人,两人越走越近那也是很自然的事。
对于风国的现状,青羽向高航做了详细的介绍,别看风国强大到如今的地步,但内部的矛盾很多,关系更是复杂,派系众多,一个不慎,就可能置身于险境。
在风国的朝廷里,派系确实多到令人难以想像的地步,有风国的本土派系,有宁人、莫人、贞人派系,即便是每个派系的内部,又会分出许多的小团体,之间的政见也都不合,如果能致对方于死地,绝对不会手软。就拿风人来说,邱真和上官元吉似乎已跳出派系之外了,而以御史大夫为首的张哲和以治粟内史为首的张鑫这两派就是格格不入,常有纷争,即便是莫人派系,也分贵族派和平民派,像青羽、高航以及李进、张荣这些都属于贵族派,像齐横、郭决就属于平民派,谁都瞧不起谁。
这许许多多的派系共存于同一个朝堂之内,还能把矛盾压在水面之下,还能让风国朝廷看起来团结一致,风平浪静,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之所以能创造这个奇迹,唐寅功不可没。倒不是说唐寅用了多巧妙的手段化解了各派系间的矛盾,而是唐寅的个人威信太高,有他一个人坐镇,便把各派系都给压了下去,使其不敢妄动。
风国朝廷有这么多的隐患,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扩张得太快造成的,一个矛盾还未来得及解决,接踵而至又来了新的矛盾,以此循环,便演变成今天这副畸形。
只是因为有唐寅在,所以风国朝廷还是非常的稳固,也能做到表面上的团结一心,共同对外。
高航在投诚之前,就已经判断出风国的情况会很复杂,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复杂,有这么多的派系。
等青羽说完,他忍不住苦笑道:“我真应该感谢大王,让我去东海郡,训练水军,随时准备出征海外,讨伐诸岛国。”
青羽笑了,挑起秀气的眉毛,反问道:“大王的真实用意,高兄会看不出来?那是驱虎吞狼之计,是要借用征讨海外岛国的机会,最大限度的耗损镇江水师和东海水师!”
高航叹了口气,说道:“大王的心思,我又怎能不懂?!不过,我就生在东海郡,深知海盗之患的厉害,不管大王心里是怎么想的,若是真能铲除海盗,保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即便搭上性命,我也愿意去做。”
青羽闻言颇为动容,像高航这样胸怀大志又肯为百姓着想的人已经不多了。他轻叹一声,说道:“只可惜我不懂水战,不然,我真想和高兄一起出征,荡平蛮夷匪寇!”
高航说道:“海外作战,最怕的就是后勤补给不足,如果青羽将军能留在朝廷,帮我督促后勤,那就等于是帮了我的大忙。”
青羽想了想,拍着胸脯说道:“此事尽管包在我身上。”
“如此就先多谢青羽将军了。”在风国朝堂里的莫人并不少,除了青羽,还有李进、张荣等人,不过对这些莫国的老臣,高航早已绝望,想指望他们,那可真把自己推进火坑里了。在那么多的莫人当中,高航也就看青羽还值得自己去信赖。
接收高航一众的水军过去没几天,上官元吉和邱真这两位左右丞相终于抵达镇江。
对于他二人的到来,唐寅表现得异常兴奋,亲自出城迎接,进城时,他还把两人拉进自己的马车里,三人同坐一乘。
路上,没有太多的寒暄,唐寅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想要迁都于镇江的想法。
听闻他要迁都,上官元吉和邱真心头同是一惊。其实,早在风国得到宁北八郡的时候,盐城就已经不再适合做都城,距离宁地太远,导致风国朝廷想治理宁地都显得鞭长莫及,现在又吞并了宁南八郡以及莫国除两郡外的全境,盐城就更不适合做都城了,这事人人心里都明白,但却没人敢提出来。
风人是风国的根本,但凡是风人,都不希望把都城迁出风国本土,虽说宁、莫两地业已并入风国,但在传统风人的心里,还无法这么快的接受。正因为这样,谁若是提出迁都,便等于有了企图动摇风国根本的嫌疑,即便是上官元吉和邱真这位高居左右丞相又是正统风人的重臣,也不敢提出此事。现在唐寅自己提出来,上官元吉和邱真又怎能不感惊讶和意外呢?
在情感上,两人绝对是支持唐寅的,但在理智上,两人又不得不表示反对。首先是上官元吉开口说道:“大王,把都城迁到镇江,只怕会引起国内百姓的不满啊,自风国立国以来,盐城就是风国的都城,它早已成为风国的象征,在传统风人的观念里,是无法接受迁都镇江的,还望,大王三思啊!”
邱真赞同上官元吉的观点,连连点头,应道:“大王有迁都之心是好事,不过实行起来……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还没回盐城呢,单单是和上官元吉、邱真碰个头,他俩就不约而同地表示反对,可见回到盐城之后,想说服朝中的大臣们得有多难。
唐寅不满地说道:“对于目前的风国而言,盐城地处偏僻,交通极不便利,根本不再适合做一国之都,迁都更靠近中心的镇江,怎么就不行呢?”
上官元吉苦笑道:“大王,迁都一事涉及到太多的利害关系。从情感上而言,老风人会觉得被大王所抛弃,在百姓当中定会滋生出对大王不满的情绪,其次,大臣以及商贾大户的产业基本都置在盐城,一旦迁都,这些产业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所以,迁都之事,百姓们会不支持,朝中的大臣们也不会支持,由上至下,都不支持大王的决定,那大王的决定便很难再实施下去,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这个决定提出来,自损威望呢?” ↑返回顶部↑
把莫国的水师接收过来,对风国的影响太大了,等于是直接让一个没有水军的国家一下子变成了水军强国,不仅仅是拥有了一支强大的舰队,至关重要的是,让风国具备了建造大型先进战船的技术和人才,这可是千万金也买不来的东西。
接管镇江和东海水师之后,唐寅特意让孙冰、许炎去和人家多多接触,想办法把这两支水军里的人才借用过来,重新组建那支只剩下番号、只存在于理论上的风国水师。
孙冰和许炎欣然接受唐寅的命令,本来他俩以为接纳了高航,自己的水军主将地位怕是保不住了,现在来看,倒是没关系,自己还是水军主将,高航要被大王派去东海打诸岛国了,估计几年之内都未必能回得来。
第483章
孙冰和许炎希望高航出海之后最好再也回不来,和他二人心愿截然相反的人是青羽。高航能被风国接纳,成为风将中的一员,青羽是最为开心的一个。
他二人以前不是很熟,毕竟一个在朝廷,一个远在东海郡,受地域的限制,但互相之间却仰慕已久,现在终于能再次同殿称臣,又同是莫人,两人越走越近那也是很自然的事。
对于风国的现状,青羽向高航做了详细的介绍,别看风国强大到如今的地步,但内部的矛盾很多,关系更是复杂,派系众多,一个不慎,就可能置身于险境。
在风国的朝廷里,派系确实多到令人难以想像的地步,有风国的本土派系,有宁人、莫人、贞人派系,即便是每个派系的内部,又会分出许多的小团体,之间的政见也都不合,如果能致对方于死地,绝对不会手软。就拿风人来说,邱真和上官元吉似乎已跳出派系之外了,而以御史大夫为首的张哲和以治粟内史为首的张鑫这两派就是格格不入,常有纷争,即便是莫人派系,也分贵族派和平民派,像青羽、高航以及李进、张荣这些都属于贵族派,像齐横、郭决就属于平民派,谁都瞧不起谁。
这许许多多的派系共存于同一个朝堂之内,还能把矛盾压在水面之下,还能让风国朝廷看起来团结一致,风平浪静,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之所以能创造这个奇迹,唐寅功不可没。倒不是说唐寅用了多巧妙的手段化解了各派系间的矛盾,而是唐寅的个人威信太高,有他一个人坐镇,便把各派系都给压了下去,使其不敢妄动。
风国朝廷有这么多的隐患,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扩张得太快造成的,一个矛盾还未来得及解决,接踵而至又来了新的矛盾,以此循环,便演变成今天这副畸形。
只是因为有唐寅在,所以风国朝廷还是非常的稳固,也能做到表面上的团结一心,共同对外。
高航在投诚之前,就已经判断出风国的情况会很复杂,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复杂,有这么多的派系。
等青羽说完,他忍不住苦笑道:“我真应该感谢大王,让我去东海郡,训练水军,随时准备出征海外,讨伐诸岛国。”
青羽笑了,挑起秀气的眉毛,反问道:“大王的真实用意,高兄会看不出来?那是驱虎吞狼之计,是要借用征讨海外岛国的机会,最大限度的耗损镇江水师和东海水师!”
高航叹了口气,说道:“大王的心思,我又怎能不懂?!不过,我就生在东海郡,深知海盗之患的厉害,不管大王心里是怎么想的,若是真能铲除海盗,保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即便搭上性命,我也愿意去做。”
青羽闻言颇为动容,像高航这样胸怀大志又肯为百姓着想的人已经不多了。他轻叹一声,说道:“只可惜我不懂水战,不然,我真想和高兄一起出征,荡平蛮夷匪寇!”
高航说道:“海外作战,最怕的就是后勤补给不足,如果青羽将军能留在朝廷,帮我督促后勤,那就等于是帮了我的大忙。”
青羽想了想,拍着胸脯说道:“此事尽管包在我身上。”
“如此就先多谢青羽将军了。”在风国朝堂里的莫人并不少,除了青羽,还有李进、张荣等人,不过对这些莫国的老臣,高航早已绝望,想指望他们,那可真把自己推进火坑里了。在那么多的莫人当中,高航也就看青羽还值得自己去信赖。
接收高航一众的水军过去没几天,上官元吉和邱真这两位左右丞相终于抵达镇江。
对于他二人的到来,唐寅表现得异常兴奋,亲自出城迎接,进城时,他还把两人拉进自己的马车里,三人同坐一乘。
路上,没有太多的寒暄,唐寅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想要迁都于镇江的想法。
听闻他要迁都,上官元吉和邱真心头同是一惊。其实,早在风国得到宁北八郡的时候,盐城就已经不再适合做都城,距离宁地太远,导致风国朝廷想治理宁地都显得鞭长莫及,现在又吞并了宁南八郡以及莫国除两郡外的全境,盐城就更不适合做都城了,这事人人心里都明白,但却没人敢提出来。
风人是风国的根本,但凡是风人,都不希望把都城迁出风国本土,虽说宁、莫两地业已并入风国,但在传统风人的心里,还无法这么快的接受。正因为这样,谁若是提出迁都,便等于有了企图动摇风国根本的嫌疑,即便是上官元吉和邱真这位高居左右丞相又是正统风人的重臣,也不敢提出此事。现在唐寅自己提出来,上官元吉和邱真又怎能不感惊讶和意外呢?
在情感上,两人绝对是支持唐寅的,但在理智上,两人又不得不表示反对。首先是上官元吉开口说道:“大王,把都城迁到镇江,只怕会引起国内百姓的不满啊,自风国立国以来,盐城就是风国的都城,它早已成为风国的象征,在传统风人的观念里,是无法接受迁都镇江的,还望,大王三思啊!”
邱真赞同上官元吉的观点,连连点头,应道:“大王有迁都之心是好事,不过实行起来……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还没回盐城呢,单单是和上官元吉、邱真碰个头,他俩就不约而同地表示反对,可见回到盐城之后,想说服朝中的大臣们得有多难。
唐寅不满地说道:“对于目前的风国而言,盐城地处偏僻,交通极不便利,根本不再适合做一国之都,迁都更靠近中心的镇江,怎么就不行呢?”
上官元吉苦笑道:“大王,迁都一事涉及到太多的利害关系。从情感上而言,老风人会觉得被大王所抛弃,在百姓当中定会滋生出对大王不满的情绪,其次,大臣以及商贾大户的产业基本都置在盐城,一旦迁都,这些产业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所以,迁都之事,百姓们会不支持,朝中的大臣们也不会支持,由上至下,都不支持大王的决定,那大王的决定便很难再实施下去,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这个决定提出来,自损威望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