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节(3 / 4)
坐入车厢,徐凤年问道:“王熙桦刚才提到北凉任用官员,使功不如使过,杨老意下如何?”
杨光斗拍了拍袖口,笑道:“原先这话早说个三个月,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多如牛毛的衙役胥吏,尸位素餐的多,能做实事的少,被士子文人顶替,是咱们北凉大势所趋,王功曹本意不过是担心北凉格局动荡不安。不过既然流民之地要新辟出个流州,这个说法就讲得通了,难道功曹大人也摸着蛛丝马迹了?树挪死人挪活,既然好不容易走掉一个宋岩,都没能做成黄楠郡郡守,那还不如跑去流州找机会,况且王功曹不是一味迂腐的书生,他去流州,于己于北凉,都是好事。在北凉道旧三州犯错的官员,一股脑丢去流州,有治政娴熟清誉极佳的王熙桦安抚人心,谁都会卖他一个面子,又有小王爷的三万龙象军坐镇,说不定王熙桦还真能当上下一任流州刺史。”
徐凤年笑着点头,流州初代刺史的人选其实早已敲定,远大天边近在眼前,正是重新出山的杨光斗,徐凤年原本属意陈锡亮,只是这位似乎只愿躲在重重帷幕后头寒士执意不肯,徐凤年总不能强按牛头喝水,不过说实话,陈锡亮此时还有“眼高手低”的嫌疑,若是没有凉莽大战在即的大背景,流州交给他文火慢炖也无妨,可既然快则一年长则两年边境就要硝烟四起,徐凤年也委实不敢把流州全盘托付给陈锡亮。车厢内的杨光斗则是既通晓权变,又人情练达,到时候徐凤年再给出一份徐骁“遗诏”的障眼法,老人的年龄资历都清清楚楚摆在台面上,远比“嘴上无毛”的陈锡亮更能服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徐凤年越是重视陈锡亮,就越怕拔苗助长,这名年轻书生,不但是他亲手从江南道拐来北凉的人才,更是师父李义山无比器重的北凉第二代谋士主心骨!
小姑娘坐在车厢角落自娱自乐,一会儿挤出个指尖抵面的“妩媚”笑脸,一会儿又做起了手捧心口微微蹙眉的姿态,要不就是学那大家闺秀敛袖端坐。曹嵬再脸皮厚如城墙,也已经完全敌不过这等杀伤力不下于陆地神仙的威势,默默离开温暖的车厢,坐在徐偃兵身边唉声叹气,埋怨自己就不该出这趟门,早知道就在清凉山后山那边待着,还能少挨几记手刀。徐凤年看着呵呵姑娘在那里模仿从大街闹市上女子身上的千姿百态,不予置评,眼神温暖,就连老人杨光斗看着这对男女的相处境况,都有些捉摸不透了,以前的世子殿下也好,如今的北凉王也好,不管清凉山山外风评如何,杨光斗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只要没入他的法眼,其实凉薄寡情得很,不过似乎对眼前这个小姑娘,格外宠溺。杨光斗在遇上少女杀手之后,尤其是清楚了她跟黄三甲的关系,数次暗示徐凤年从她嘴里多掏出些秘情,因为哪怕是她随口说出的几个字或者一个姓名,说不定都可以影响到北凉将来的格局走势,但是徐凤年就是不肯,杨光斗也无可奈何,当下徐凤年身上已经有了一份引而不发的深重积威,既是从大将军跟王妃那里继承而来的天性,也有李义山苦心孤诣的栽培,以及多次游历和凶险杀伐中的积累,杨光斗不断告诫自己万万不可再将徐凤年视作当初那个任性妄为的少年。钟洪武一事就是明证,老凉王不愿收拾的残局,新凉王收拾起来毫无顾忌,甚至大将军当年不愿跟离阳赵室撕破脸皮,在新凉王手上,已经给人造成了一种北凉大可以割据自雄的隐约态势,这恐怕也是朝廷扭扭捏捏最终对漕粮松手几分的根源所在。新凉王和新北凉已经开始让朝廷明白一件事:徐骁交给我徐凤年的担子,我扛下了,我们北凉也愿意为朝廷镇守门户,这就是底线,你如果再来三番五次恶心试探,先掂量掂量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北凉陈兵东线,拒退赐谥圣旨。朝廷看似恼羞成怒,马上还以颜色,不予夺情。但同时,又不得不做出了封赠上柱国头衔以及开禁漕运的两手补偿,这期间,如果徐凤年意气用事,再度拒绝上柱国,恐怕朝廷就要宁愿烂在襄樊粮仓,也不会把一粒漕粮运入肥寿城,说不定还会以雷霆手段,封堵邻州入凉各大驿路。
这些都是需要双方小心翼翼权衡利弊的勾心斗角。以后这样的你来我往,只会更多。
小姑娘冷不丁说道:“这些年,老黄带我在一百多个地方停过,他说都是他种过庄稼的农田,有些荒废了,有些还是青黄不接,有些收成不好,但终归是有收成的。”
徐凤年笑道:“我师父跟褚禄山都把黄龙士看成春秋最大最厉害的谍子,谁能接手他的整个谍报系统,谁就能占尽先机。不过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如何经营的,如何挑选稻苗,如何引水灌溉,如何关注长势,如何收割秋稻,没有人知道黄龙士是怎么做到的。”
小姑娘很认真说道:“蹭饭,喝酒,聊天,骂人,骗人,走人。换个地方,再这样做一遍。”
杨光斗扶额叹息。天大的难事,春秋最大的秘密,就给小姑娘的十二字真言给如此马虎带过了。
小姑娘歪着脑袋,问道:“你不问我那一百多个地方是哪儿,那些人到底是谁?”
徐凤年摇头笑道:“北凉自顾不暇,没精力也没本事去跟各路枭雄逐鹿天下。”
小姑娘呵了一声,“你问我,我也记不住几个。”
杨光斗觉得跟这两位相处,真是遭罪,有些理解曹嵬的惨淡心情了。
徐凤年伸出双手,玩笑着把少女那张微圆的脸颊拉长。
少女也不生气,含糊不清说道:“你说什么儒释道三教合流,我也听不懂,不过老黄说过,你身上有副药引子。”
徐凤年想了想,“我知道了,黄龙士应该是在说那龙树僧人给我喝下的碗血吧,不过我这两年一直感受不到,就没当回事。”
少女竭力想了想,又说:“四百年前有个高树露,就是你前段时间说过的那个,我刚才想起来了,老黄提起过他,说这个家伙半死半活着,在太安城某个地方,是赵家的一张保命符,原本是用来压制王仙芝的。虎龙山好像……呵,这件事情忘了。”
徐凤年收回手,又屈指在她额头上点了一下,“是龙虎山。”
少女哦了一声。
徐凤年跟她并肩靠车壁,轻声道:“别人想不通黄龙士这么翻江倒海图什么,我倒是稍微理解一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儒家意旨所在,不过黄龙士显然要更高一筹,因为他眼中没有皇帝,他孑然一身,本就用不着修身齐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也不用去帮着皇帝治国平天下,所以他才可以跟谁都不一样,他大概是只想要一个我们所有人都看不到,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太平世道。”
少女点了点头,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膝盖,“对,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还有老黄就说过这玩意不是用来跪人的。”
徐凤年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这个把整块春秋田地都掀翻的老农。”
少女屈膝,把下巴搁在膝盖上,“老黄说他也要死了。”
第164章 祥符之春,匹夫之勇,国士之风
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祥符元年的春天,可清明一过,也就到了收尾的时候。广陵道的西楚古都,在被徐家铁骑踏破之后,已经由神凰城改名为充满屈辱意味的失鼎城,城郊深山有座磨砖寺,寺名源于一段著名的佛门机锋,给春秋期间愈演愈烈的坐禅一事降下了火气,因为磨砖寺主持说了一句磨砖无法成镜,坐禅如何成佛?这一日拂晓,晨鸟啼鸣,三人走在林荫小径上,老者很老,白发雪眉,拄了一根青竹拐杖登山,踩在铺有大小不一鹅卵石的山路上,踉踉跄跄,却不要人搀扶。青衫儒士年纪也不小了,两鬓霜白,不过气态尤为清逸出尘,一见忘俗。女子最为年轻,容颜绝美惊艳,不似人间女子,背了一只紫檀剑匣,脚步轻盈。大概是照顾实在太过年迈的老人,三人登山时并无言语,进入不见香客身影的清净古寺,只有一名少年僧人用大扫帚扫地的簌簌声响。时值离阳灭佛,连两禅寺都被封了山门,磨砖寺这二十年香火清淡,反倒是逃过一劫,还能剩下些僧人继续躲在深山吃斋念佛,见着了三名香客,小僧人连忙把扫帚夹在腋下,双手合十行礼,尤其是眼角余光瞥见了那女子后,光溜溜的脑袋愈发低垂,生怕犯了戒律,远了菩提心。还礼过后,老人带着儒士跟女子来到五百罗汉堂,不是气派大寺里常见的金妆罗汉,而是彩塑木胎,更为难得的是五百尊罗汉,每一尊都栩栩如生,或端坐或谛听或合掌,甚至有瞪目者敲锣打鼓者抓耳挠腮者,仙佛气寥寥,反而市井烟火气不轻。老人领着两人走到一座尊者前,左手执镜,右手竟然撕开慈眉善目的沧桑脸皮子,露出眉清目秀的少年脸庞,足以让旁观者瞠目结舌。
老人站在这尊木胎罗汉脚下,平静说道:“老臣听说礼部尚书曾祥麒,在永徽元年的一个大雪天,孤身一人提了一大坛子酒入寺,就醉死在这里,大概连遗言都是些酒话醉话吧。老臣却知道,以往老曾是滴酒不沾的,还总劝我们喝酒误事,记得有次陛下喝多了,误了早朝的时辰,老曾吹胡子瞪眼睛就冲进皇宫去痛骂陛下了,要不是皇后娘娘拦着,陛下差些就要跟这个老家伙大打出手,事后陛下犹气不过,私下跟老臣说,前一夜庆功宴上就这老家伙最不厚道,他自己反正不喝酒,就可劲儿灌别人的酒,连他也没放过,结果隔天就翻脸不认人了。谁会想到这么个一生痛恨酒气如仇寇的老东西,到头来自己把自己稀里糊涂地灌死了?”
礼部尚书曾祥麟,自然不是离阳的二品重臣,而是西楚最后一任礼部尚书,跟上阴学宫大祭酒齐阳龙是同门师兄弟,也是死守襄樊十年王明阳的授业恩师。
老人伸手抚摸微凉的罗汉台座,轻声说道:“想必老曾是来找户部汤尚书的,汤嘉禾当初在老臣这拨人里学问最杂,原本也最不瞧不起佛教这外来之教,不料竟然逃禅磨砖寺,至于是真的潜心向佛,还是心灰意冷,天晓得。老臣与汤嘉禾一辈子政见不合,不过那还算是君子之争,大楚的党争,既不是臣子之间为了争权夺势,相互倾轧,也不是君子与小人相互争斗,如今看来,更像是君子与君子之间的意气用事,人心所向,毕竟都还是向着那个姜字,向着黎民百姓,只是各自走的路不同,又难免文人相轻,才酿成大祸。不过汤嘉禾有两句话说的极有见地,他说世间众生,情之所钟,皆可以死,武人死沙场,文臣死庙堂,不独有男女痴缠,既然人这辈子也就只能死一次,故而常存心中,以善其死。人犹一草,也想着那五风十雨之期啊,何况人非草木,但是他汤嘉禾哪天真要一死,那便死了,绝不愿苟活。可结果呢,这位曾经在棋枰上连输咱们身边曹头秀十六场的汤尚书,也反悔了,他在磨砖寺逃了几年,后来兴许是怕老臣跟老曾这些人找他,又往深山更深处逃了去,至今是死是活,无人知晓。”
白发苍苍的老人继续说道:“当年经常被陛下教训要多读书多识字的大将军宋源,别总在庙堂上瞎之乎者也闹笑话,这么个冥顽不化的老顽童,是真的疯了,家中唯一一个孙子,原本都已经在永徽六年偷偷进士及第,就给他那么活活烧死,也把自己烧死在了本就没几本藏书的破败书楼里。咱们大楚鼎盛时,武夫无刀气,书生无穷酸气,女子无脂粉气,山人无烟霞气,僧人无香火气,是天下公认大秦之后八百年未有的盛世光景,它离阳不过是个起于北方蛮夷的小王朝,藩镇割据了五十年,宦官干政了五十年,大阉人范公良那一辈子一共杀了一帝两王六妃,还能安度晚年,这么一个从不懂礼为何物的王朝,怎么就能在五十年后摇身一变,莫名其妙成为天下公主?而我们的大楚,怎么就说亡国就亡国了?君主英明,过不在君王。文武忠心,过不在臣子。百姓勤苦,过不在百姓。于是老臣孙希济,就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既然死不瞑目已经是奢望,就想在死前给自己求一个心安,知道一个过得去答案。老臣不怕背负两姓家奴的骂名,就那么站在太安城的庙堂上冷眼旁观了十几年,可到头来,还是弄不明白想不通,为什么大楚输了,而且输得那么惨那么快。但是,老臣认清了两个人,一个是人屠徐骁,一个是碧眼儿张巨鹿,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是他们让老臣开始不得不认命,徐骁做得对,一柄好刀,只要握在对的人手里,刀越快,百姓流的血,反而越少。张巨鹿做得很好,硬是冒着跟韩生宣被私底下并称为站皇帝的风险,把赵家的院子打理缝补得密不透风。老臣原本已经认命了,只是长卿让老臣来见你,老臣便来了,不为其它,一个老家伙只想着能够死在故土,比什么都强。” ↑返回顶部↑
杨光斗拍了拍袖口,笑道:“原先这话早说个三个月,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多如牛毛的衙役胥吏,尸位素餐的多,能做实事的少,被士子文人顶替,是咱们北凉大势所趋,王功曹本意不过是担心北凉格局动荡不安。不过既然流民之地要新辟出个流州,这个说法就讲得通了,难道功曹大人也摸着蛛丝马迹了?树挪死人挪活,既然好不容易走掉一个宋岩,都没能做成黄楠郡郡守,那还不如跑去流州找机会,况且王功曹不是一味迂腐的书生,他去流州,于己于北凉,都是好事。在北凉道旧三州犯错的官员,一股脑丢去流州,有治政娴熟清誉极佳的王熙桦安抚人心,谁都会卖他一个面子,又有小王爷的三万龙象军坐镇,说不定王熙桦还真能当上下一任流州刺史。”
徐凤年笑着点头,流州初代刺史的人选其实早已敲定,远大天边近在眼前,正是重新出山的杨光斗,徐凤年原本属意陈锡亮,只是这位似乎只愿躲在重重帷幕后头寒士执意不肯,徐凤年总不能强按牛头喝水,不过说实话,陈锡亮此时还有“眼高手低”的嫌疑,若是没有凉莽大战在即的大背景,流州交给他文火慢炖也无妨,可既然快则一年长则两年边境就要硝烟四起,徐凤年也委实不敢把流州全盘托付给陈锡亮。车厢内的杨光斗则是既通晓权变,又人情练达,到时候徐凤年再给出一份徐骁“遗诏”的障眼法,老人的年龄资历都清清楚楚摆在台面上,远比“嘴上无毛”的陈锡亮更能服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徐凤年越是重视陈锡亮,就越怕拔苗助长,这名年轻书生,不但是他亲手从江南道拐来北凉的人才,更是师父李义山无比器重的北凉第二代谋士主心骨!
小姑娘坐在车厢角落自娱自乐,一会儿挤出个指尖抵面的“妩媚”笑脸,一会儿又做起了手捧心口微微蹙眉的姿态,要不就是学那大家闺秀敛袖端坐。曹嵬再脸皮厚如城墙,也已经完全敌不过这等杀伤力不下于陆地神仙的威势,默默离开温暖的车厢,坐在徐偃兵身边唉声叹气,埋怨自己就不该出这趟门,早知道就在清凉山后山那边待着,还能少挨几记手刀。徐凤年看着呵呵姑娘在那里模仿从大街闹市上女子身上的千姿百态,不予置评,眼神温暖,就连老人杨光斗看着这对男女的相处境况,都有些捉摸不透了,以前的世子殿下也好,如今的北凉王也好,不管清凉山山外风评如何,杨光斗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只要没入他的法眼,其实凉薄寡情得很,不过似乎对眼前这个小姑娘,格外宠溺。杨光斗在遇上少女杀手之后,尤其是清楚了她跟黄三甲的关系,数次暗示徐凤年从她嘴里多掏出些秘情,因为哪怕是她随口说出的几个字或者一个姓名,说不定都可以影响到北凉将来的格局走势,但是徐凤年就是不肯,杨光斗也无可奈何,当下徐凤年身上已经有了一份引而不发的深重积威,既是从大将军跟王妃那里继承而来的天性,也有李义山苦心孤诣的栽培,以及多次游历和凶险杀伐中的积累,杨光斗不断告诫自己万万不可再将徐凤年视作当初那个任性妄为的少年。钟洪武一事就是明证,老凉王不愿收拾的残局,新凉王收拾起来毫无顾忌,甚至大将军当年不愿跟离阳赵室撕破脸皮,在新凉王手上,已经给人造成了一种北凉大可以割据自雄的隐约态势,这恐怕也是朝廷扭扭捏捏最终对漕粮松手几分的根源所在。新凉王和新北凉已经开始让朝廷明白一件事:徐骁交给我徐凤年的担子,我扛下了,我们北凉也愿意为朝廷镇守门户,这就是底线,你如果再来三番五次恶心试探,先掂量掂量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北凉陈兵东线,拒退赐谥圣旨。朝廷看似恼羞成怒,马上还以颜色,不予夺情。但同时,又不得不做出了封赠上柱国头衔以及开禁漕运的两手补偿,这期间,如果徐凤年意气用事,再度拒绝上柱国,恐怕朝廷就要宁愿烂在襄樊粮仓,也不会把一粒漕粮运入肥寿城,说不定还会以雷霆手段,封堵邻州入凉各大驿路。
这些都是需要双方小心翼翼权衡利弊的勾心斗角。以后这样的你来我往,只会更多。
小姑娘冷不丁说道:“这些年,老黄带我在一百多个地方停过,他说都是他种过庄稼的农田,有些荒废了,有些还是青黄不接,有些收成不好,但终归是有收成的。”
徐凤年笑道:“我师父跟褚禄山都把黄龙士看成春秋最大最厉害的谍子,谁能接手他的整个谍报系统,谁就能占尽先机。不过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如何经营的,如何挑选稻苗,如何引水灌溉,如何关注长势,如何收割秋稻,没有人知道黄龙士是怎么做到的。”
小姑娘很认真说道:“蹭饭,喝酒,聊天,骂人,骗人,走人。换个地方,再这样做一遍。”
杨光斗扶额叹息。天大的难事,春秋最大的秘密,就给小姑娘的十二字真言给如此马虎带过了。
小姑娘歪着脑袋,问道:“你不问我那一百多个地方是哪儿,那些人到底是谁?”
徐凤年摇头笑道:“北凉自顾不暇,没精力也没本事去跟各路枭雄逐鹿天下。”
小姑娘呵了一声,“你问我,我也记不住几个。”
杨光斗觉得跟这两位相处,真是遭罪,有些理解曹嵬的惨淡心情了。
徐凤年伸出双手,玩笑着把少女那张微圆的脸颊拉长。
少女也不生气,含糊不清说道:“你说什么儒释道三教合流,我也听不懂,不过老黄说过,你身上有副药引子。”
徐凤年想了想,“我知道了,黄龙士应该是在说那龙树僧人给我喝下的碗血吧,不过我这两年一直感受不到,就没当回事。”
少女竭力想了想,又说:“四百年前有个高树露,就是你前段时间说过的那个,我刚才想起来了,老黄提起过他,说这个家伙半死半活着,在太安城某个地方,是赵家的一张保命符,原本是用来压制王仙芝的。虎龙山好像……呵,这件事情忘了。”
徐凤年收回手,又屈指在她额头上点了一下,“是龙虎山。”
少女哦了一声。
徐凤年跟她并肩靠车壁,轻声道:“别人想不通黄龙士这么翻江倒海图什么,我倒是稍微理解一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儒家意旨所在,不过黄龙士显然要更高一筹,因为他眼中没有皇帝,他孑然一身,本就用不着修身齐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也不用去帮着皇帝治国平天下,所以他才可以跟谁都不一样,他大概是只想要一个我们所有人都看不到,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太平世道。”
少女点了点头,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膝盖,“对,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还有老黄就说过这玩意不是用来跪人的。”
徐凤年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这个把整块春秋田地都掀翻的老农。”
少女屈膝,把下巴搁在膝盖上,“老黄说他也要死了。”
第164章 祥符之春,匹夫之勇,国士之风
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祥符元年的春天,可清明一过,也就到了收尾的时候。广陵道的西楚古都,在被徐家铁骑踏破之后,已经由神凰城改名为充满屈辱意味的失鼎城,城郊深山有座磨砖寺,寺名源于一段著名的佛门机锋,给春秋期间愈演愈烈的坐禅一事降下了火气,因为磨砖寺主持说了一句磨砖无法成镜,坐禅如何成佛?这一日拂晓,晨鸟啼鸣,三人走在林荫小径上,老者很老,白发雪眉,拄了一根青竹拐杖登山,踩在铺有大小不一鹅卵石的山路上,踉踉跄跄,却不要人搀扶。青衫儒士年纪也不小了,两鬓霜白,不过气态尤为清逸出尘,一见忘俗。女子最为年轻,容颜绝美惊艳,不似人间女子,背了一只紫檀剑匣,脚步轻盈。大概是照顾实在太过年迈的老人,三人登山时并无言语,进入不见香客身影的清净古寺,只有一名少年僧人用大扫帚扫地的簌簌声响。时值离阳灭佛,连两禅寺都被封了山门,磨砖寺这二十年香火清淡,反倒是逃过一劫,还能剩下些僧人继续躲在深山吃斋念佛,见着了三名香客,小僧人连忙把扫帚夹在腋下,双手合十行礼,尤其是眼角余光瞥见了那女子后,光溜溜的脑袋愈发低垂,生怕犯了戒律,远了菩提心。还礼过后,老人带着儒士跟女子来到五百罗汉堂,不是气派大寺里常见的金妆罗汉,而是彩塑木胎,更为难得的是五百尊罗汉,每一尊都栩栩如生,或端坐或谛听或合掌,甚至有瞪目者敲锣打鼓者抓耳挠腮者,仙佛气寥寥,反而市井烟火气不轻。老人领着两人走到一座尊者前,左手执镜,右手竟然撕开慈眉善目的沧桑脸皮子,露出眉清目秀的少年脸庞,足以让旁观者瞠目结舌。
老人站在这尊木胎罗汉脚下,平静说道:“老臣听说礼部尚书曾祥麒,在永徽元年的一个大雪天,孤身一人提了一大坛子酒入寺,就醉死在这里,大概连遗言都是些酒话醉话吧。老臣却知道,以往老曾是滴酒不沾的,还总劝我们喝酒误事,记得有次陛下喝多了,误了早朝的时辰,老曾吹胡子瞪眼睛就冲进皇宫去痛骂陛下了,要不是皇后娘娘拦着,陛下差些就要跟这个老家伙大打出手,事后陛下犹气不过,私下跟老臣说,前一夜庆功宴上就这老家伙最不厚道,他自己反正不喝酒,就可劲儿灌别人的酒,连他也没放过,结果隔天就翻脸不认人了。谁会想到这么个一生痛恨酒气如仇寇的老东西,到头来自己把自己稀里糊涂地灌死了?”
礼部尚书曾祥麟,自然不是离阳的二品重臣,而是西楚最后一任礼部尚书,跟上阴学宫大祭酒齐阳龙是同门师兄弟,也是死守襄樊十年王明阳的授业恩师。
老人伸手抚摸微凉的罗汉台座,轻声说道:“想必老曾是来找户部汤尚书的,汤嘉禾当初在老臣这拨人里学问最杂,原本也最不瞧不起佛教这外来之教,不料竟然逃禅磨砖寺,至于是真的潜心向佛,还是心灰意冷,天晓得。老臣与汤嘉禾一辈子政见不合,不过那还算是君子之争,大楚的党争,既不是臣子之间为了争权夺势,相互倾轧,也不是君子与小人相互争斗,如今看来,更像是君子与君子之间的意气用事,人心所向,毕竟都还是向着那个姜字,向着黎民百姓,只是各自走的路不同,又难免文人相轻,才酿成大祸。不过汤嘉禾有两句话说的极有见地,他说世间众生,情之所钟,皆可以死,武人死沙场,文臣死庙堂,不独有男女痴缠,既然人这辈子也就只能死一次,故而常存心中,以善其死。人犹一草,也想着那五风十雨之期啊,何况人非草木,但是他汤嘉禾哪天真要一死,那便死了,绝不愿苟活。可结果呢,这位曾经在棋枰上连输咱们身边曹头秀十六场的汤尚书,也反悔了,他在磨砖寺逃了几年,后来兴许是怕老臣跟老曾这些人找他,又往深山更深处逃了去,至今是死是活,无人知晓。”
白发苍苍的老人继续说道:“当年经常被陛下教训要多读书多识字的大将军宋源,别总在庙堂上瞎之乎者也闹笑话,这么个冥顽不化的老顽童,是真的疯了,家中唯一一个孙子,原本都已经在永徽六年偷偷进士及第,就给他那么活活烧死,也把自己烧死在了本就没几本藏书的破败书楼里。咱们大楚鼎盛时,武夫无刀气,书生无穷酸气,女子无脂粉气,山人无烟霞气,僧人无香火气,是天下公认大秦之后八百年未有的盛世光景,它离阳不过是个起于北方蛮夷的小王朝,藩镇割据了五十年,宦官干政了五十年,大阉人范公良那一辈子一共杀了一帝两王六妃,还能安度晚年,这么一个从不懂礼为何物的王朝,怎么就能在五十年后摇身一变,莫名其妙成为天下公主?而我们的大楚,怎么就说亡国就亡国了?君主英明,过不在君王。文武忠心,过不在臣子。百姓勤苦,过不在百姓。于是老臣孙希济,就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既然死不瞑目已经是奢望,就想在死前给自己求一个心安,知道一个过得去答案。老臣不怕背负两姓家奴的骂名,就那么站在太安城的庙堂上冷眼旁观了十几年,可到头来,还是弄不明白想不通,为什么大楚输了,而且输得那么惨那么快。但是,老臣认清了两个人,一个是人屠徐骁,一个是碧眼儿张巨鹿,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是他们让老臣开始不得不认命,徐骁做得对,一柄好刀,只要握在对的人手里,刀越快,百姓流的血,反而越少。张巨鹿做得很好,硬是冒着跟韩生宣被私底下并称为站皇帝的风险,把赵家的院子打理缝补得密不透风。老臣原本已经认命了,只是长卿让老臣来见你,老臣便来了,不为其它,一个老家伙只想着能够死在故土,比什么都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