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1 / 4)
“哦?”秦慕白不禁颇感意外的一笑,“这就奇了怪了。现如今,呼声最高的就是魏王,你却慧眼独炬的说魏王可以排除。说说你的理由?”
“很简单。”郑安顺说道,“皎皎者易污,尧尧者易折。魏王太过急攻近利,太想得到,矫枉过正,反而适得其反。这跟做生意一个道理,你越想要的那件货物,越要装作不感兴趣。否则卖主就会认为奇货可居跟你坐地起价。”
“有点意思。”秦慕白不禁笑道,“魏王的确是经营得很卖力,很用心,甚至可以用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建国之后陛下听取魏征等人的意见,藏兵甲而治学堂,以文治理天下。于是魏王就努力修文,聚拢学士编修文集,门人仕子如过江之鲫,本人也是才华盖世;陛下怀念已故的长孙皇后,魏王就上奏力主修建大慈恩寺专行祭奠长孙皇后;陛下爱书法,魏王日夜苦练;陛下倡节俭,魏王就穿上旧衣衫去武德殿面君。他经营得很用心,全是投皇帝所好。”
郑安顺微笑道:“可当今皇帝陛下,不是全凭一己之喜恶以决处天下的昏君。虽然他很喜欢魏王,但也终究不会因为魏王的投己所好而立他为储。常言道事若反常必有妖,魏王当着皇帝一套背着皇帝一套,终有一天要东窗事发的。他这样投机的经营与虚伪的特点,迟早落入皇帝的耳目当中。到时,他甚至比太子还不如。”
“精僻。”秦慕白点头赞许,说道,“所以,我也十分不看好魏王。如果说太子失德是真小人,那他魏王就是伪君子。有时候,我宁愿与真小人共事,也不愿离伪君子太近。真小人可恨,但也可怜;伪君子可恨,但是可怕。”
“秦兄真是一针见血。”郑安顺长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真诚的点头微笑道,“难得秦兄对我说出这等肺腑之言,郑某真是感激之至!”
“这没什么。”秦慕白微笑道,“其实我们方才所说的这些,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没几个人愿意说出来罢了。兴许皇帝心里也有许,但他想得比我们多,比我们全面。如果说皇帝心中不想立李泰为储,那绝对是假话。纵然在性格上有缺陷,但从全面来看,李泰的确比较符合一个守成之君的标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一点皇帝肯定心中有谱。但他考虑得更多的,恐怕是另外一件事情。”
“何事?”郑安顺轻声的问,心神却是拧紧。
接下来的话,可能就是他郑安顺,愿意花亿万之金来赎买的金科玉律了!
秦慕白微笑,拿起一杯茶来慢慢的浅酌,说道:“郑兄,你还是先去楼下看看吧!”
郑安顺很听话的起了身,像个小厮一样急忙跑到楼梯边,顿时愕然:“媚娘……”
秦慕白微笑:“算了,让她上来。”
武媚娘便上了楼来,脸有点红,但没有惭愧的意思,反而笑得很从容,说道:“知道你们在聊国家大事,原本我不该窃听。可是……”
“不必解释。解释就是掩饰。”秦慕白笑道,“你关心一下这种事情也是应当,来坐吧。”
郑安顺摇头而笑,索性下了楼,将楼里的人都差谴出去,然后用竹几封了楼梯,才安然坐下来。
“这下不会隔墙有耳了。”
武媚娘赧然一笑,说道:“你们该是早就知道我在下面吧?故意说给我听的。”
“我是真不知道。”郑安顺微笑道,“郑某手无缚鸡之力,当然不如秦兄习武之人这样目明耳聪。”
秦慕白微然笑了一笑,说道:“无所谓了。媚娘就是不问,我也会告诉她这些东西的。毕竟是一家人,你还是我的贤内助与智囊,不跟你说,我跟谁说呢?”
“嘿嘿……”武媚娘少有几分得意的轻笑,不经意的瞟了一眼郑安顺,看他神色泰然,心中渐自安心,手放在桌下也不知觉的搭到了秦慕白的膝盖上,轻轻的抚摩。
秦慕白像个没事人一样,轻松自如的说道:“其实皇帝陛下要立储,考虑的东西不外乎这几层。一是储君的能力。这个表面看来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皇帝打下江山,治好的江山,贞观王朝的军政民科诸班体系都已完善,还有一大批矢志效力的忠纯臣子,这样的班子和家底交给谁,也不会出现大问题。就算是个庸碌之人,只要他不胡搅蛮缠的乱来,大唐的江山也一时坏不了。也就是说,皇帝对自己接班人的期望并不高,只要他能做个守成之君即可。”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真知酌见!”郑安顺惊叹道,“这样的见解,郑某当真是头一回听说!”
“但绝非是只有秦某一人知道。只是,没有哪个皇帝近臣或是朝堂大员,会跟郑兄说这种掏心窝、害杀头的话。”秦慕白淡然的笑道。
郑安顺表情一变,顿时正色拱手而拜:“秦兄器重,郑某感铭肺腑!”
“不必如此。”秦慕白依旧笑得淡然,继续道,“考虑储君的第二层,便是道德。有一句俗言,开国立邦,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皆可用之;守成创业,则需德才兼备才行。所以,守成比开国还要难。没有人比皇帝更明白这样的道理。选用储君,大概也会出于这一层考虑。所以,失德的太子日子绝不会长久了,至于谁会最终上位,现在还不好说。但我想皇帝对新储君的道德要求,在礼义仁孝四项之中,他最看重的是——孝悌!”
郑安顺愕然的瞪了一下眼睛,心中惊诧不已。秦慕白这话没说透,也不可能会说透。难道要逼着他说,皇帝就害怕昔日玄武门重演吗?——尤其是邓州李佑谋反之后,皇帝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他痛恨父子反目兄弟阋墙,担忧自己百年之后,若一人称帝其他子侄不留,便是李家最大的灾难、将是他李世民这一生最大的失败!
李世民毕竟也是人,不是神,不是圣。若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自相残杀血溅宫廷,让他情何以堪?这样一来,他始作诵者的污点将被无限放大,他矢志要做个明君的人生追求就会完全变成一个笑柄。而且……天下父母,谁又愿意自己的子女死于非命?虎毒尚且不食子,况人乎?趁自己还在世、在位,尽可能的避免这一惨相的出现,大概就是李世民现在最迫切也最直观的愿望了!
经秦慕白这一语点拨,郑安顺如梦中惊醒,幡然开朗——照此一分析,城府阴鸷的李泰,经营得越努力,就当真是离他梦寐以求的龙椅越远了。皇帝要的,不是一个多能干、多会表忠心、多么投父所好的儿子当储君,而是一个真心孝悌的守成之主!
想到这里,郑安顺不由得心中恍然一怔,莫名的就想到了李恪!——这么多年来,李恪在秦慕白的可以说是辅佐之下,时时处处注重孝悌行事。比如在绛州时,宁愿挨批受罚,也要隐瞒太子与胜南候有牵染的事情;当时皇帝对他可是明贬暗褒,办完了绛州案没给赏赐还当众大骂了一顿,但后来就十分大方的赏了一个襄州刺史的肥缺给他;接下来襄州的诸多事端之中,李恪千里奔袭回来给王妃送终,亲自送还玉玺了却父皇平生夙愿,后又热忱招待不肖的太子近月余,虽极不耐烦仍宽和待之而且没有向朝廷汇报一句。这些,在律法上讲可算包庇,但暗暗得了皇帝的孝悌之赞。最后来,便是李佑的叛乱。这可算是十恶不赦之大罪了。在这样的大事大非面前,李恪依旧情字为先,不遗余力的劝说李佑回京向父皇认错,而不是押着他喜滋滋的去向父皇请赏。
诸此种种,不可枚举。 ↑返回顶部↑
“很简单。”郑安顺说道,“皎皎者易污,尧尧者易折。魏王太过急攻近利,太想得到,矫枉过正,反而适得其反。这跟做生意一个道理,你越想要的那件货物,越要装作不感兴趣。否则卖主就会认为奇货可居跟你坐地起价。”
“有点意思。”秦慕白不禁笑道,“魏王的确是经营得很卖力,很用心,甚至可以用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建国之后陛下听取魏征等人的意见,藏兵甲而治学堂,以文治理天下。于是魏王就努力修文,聚拢学士编修文集,门人仕子如过江之鲫,本人也是才华盖世;陛下怀念已故的长孙皇后,魏王就上奏力主修建大慈恩寺专行祭奠长孙皇后;陛下爱书法,魏王日夜苦练;陛下倡节俭,魏王就穿上旧衣衫去武德殿面君。他经营得很用心,全是投皇帝所好。”
郑安顺微笑道:“可当今皇帝陛下,不是全凭一己之喜恶以决处天下的昏君。虽然他很喜欢魏王,但也终究不会因为魏王的投己所好而立他为储。常言道事若反常必有妖,魏王当着皇帝一套背着皇帝一套,终有一天要东窗事发的。他这样投机的经营与虚伪的特点,迟早落入皇帝的耳目当中。到时,他甚至比太子还不如。”
“精僻。”秦慕白点头赞许,说道,“所以,我也十分不看好魏王。如果说太子失德是真小人,那他魏王就是伪君子。有时候,我宁愿与真小人共事,也不愿离伪君子太近。真小人可恨,但也可怜;伪君子可恨,但是可怕。”
“秦兄真是一针见血。”郑安顺长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真诚的点头微笑道,“难得秦兄对我说出这等肺腑之言,郑某真是感激之至!”
“这没什么。”秦慕白微笑道,“其实我们方才所说的这些,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没几个人愿意说出来罢了。兴许皇帝心里也有许,但他想得比我们多,比我们全面。如果说皇帝心中不想立李泰为储,那绝对是假话。纵然在性格上有缺陷,但从全面来看,李泰的确比较符合一个守成之君的标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一点皇帝肯定心中有谱。但他考虑得更多的,恐怕是另外一件事情。”
“何事?”郑安顺轻声的问,心神却是拧紧。
接下来的话,可能就是他郑安顺,愿意花亿万之金来赎买的金科玉律了!
秦慕白微笑,拿起一杯茶来慢慢的浅酌,说道:“郑兄,你还是先去楼下看看吧!”
郑安顺很听话的起了身,像个小厮一样急忙跑到楼梯边,顿时愕然:“媚娘……”
秦慕白微笑:“算了,让她上来。”
武媚娘便上了楼来,脸有点红,但没有惭愧的意思,反而笑得很从容,说道:“知道你们在聊国家大事,原本我不该窃听。可是……”
“不必解释。解释就是掩饰。”秦慕白笑道,“你关心一下这种事情也是应当,来坐吧。”
郑安顺摇头而笑,索性下了楼,将楼里的人都差谴出去,然后用竹几封了楼梯,才安然坐下来。
“这下不会隔墙有耳了。”
武媚娘赧然一笑,说道:“你们该是早就知道我在下面吧?故意说给我听的。”
“我是真不知道。”郑安顺微笑道,“郑某手无缚鸡之力,当然不如秦兄习武之人这样目明耳聪。”
秦慕白微然笑了一笑,说道:“无所谓了。媚娘就是不问,我也会告诉她这些东西的。毕竟是一家人,你还是我的贤内助与智囊,不跟你说,我跟谁说呢?”
“嘿嘿……”武媚娘少有几分得意的轻笑,不经意的瞟了一眼郑安顺,看他神色泰然,心中渐自安心,手放在桌下也不知觉的搭到了秦慕白的膝盖上,轻轻的抚摩。
秦慕白像个没事人一样,轻松自如的说道:“其实皇帝陛下要立储,考虑的东西不外乎这几层。一是储君的能力。这个表面看来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皇帝打下江山,治好的江山,贞观王朝的军政民科诸班体系都已完善,还有一大批矢志效力的忠纯臣子,这样的班子和家底交给谁,也不会出现大问题。就算是个庸碌之人,只要他不胡搅蛮缠的乱来,大唐的江山也一时坏不了。也就是说,皇帝对自己接班人的期望并不高,只要他能做个守成之君即可。”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真知酌见!”郑安顺惊叹道,“这样的见解,郑某当真是头一回听说!”
“但绝非是只有秦某一人知道。只是,没有哪个皇帝近臣或是朝堂大员,会跟郑兄说这种掏心窝、害杀头的话。”秦慕白淡然的笑道。
郑安顺表情一变,顿时正色拱手而拜:“秦兄器重,郑某感铭肺腑!”
“不必如此。”秦慕白依旧笑得淡然,继续道,“考虑储君的第二层,便是道德。有一句俗言,开国立邦,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皆可用之;守成创业,则需德才兼备才行。所以,守成比开国还要难。没有人比皇帝更明白这样的道理。选用储君,大概也会出于这一层考虑。所以,失德的太子日子绝不会长久了,至于谁会最终上位,现在还不好说。但我想皇帝对新储君的道德要求,在礼义仁孝四项之中,他最看重的是——孝悌!”
郑安顺愕然的瞪了一下眼睛,心中惊诧不已。秦慕白这话没说透,也不可能会说透。难道要逼着他说,皇帝就害怕昔日玄武门重演吗?——尤其是邓州李佑谋反之后,皇帝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他痛恨父子反目兄弟阋墙,担忧自己百年之后,若一人称帝其他子侄不留,便是李家最大的灾难、将是他李世民这一生最大的失败!
李世民毕竟也是人,不是神,不是圣。若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自相残杀血溅宫廷,让他情何以堪?这样一来,他始作诵者的污点将被无限放大,他矢志要做个明君的人生追求就会完全变成一个笑柄。而且……天下父母,谁又愿意自己的子女死于非命?虎毒尚且不食子,况人乎?趁自己还在世、在位,尽可能的避免这一惨相的出现,大概就是李世民现在最迫切也最直观的愿望了!
经秦慕白这一语点拨,郑安顺如梦中惊醒,幡然开朗——照此一分析,城府阴鸷的李泰,经营得越努力,就当真是离他梦寐以求的龙椅越远了。皇帝要的,不是一个多能干、多会表忠心、多么投父所好的儿子当储君,而是一个真心孝悌的守成之主!
想到这里,郑安顺不由得心中恍然一怔,莫名的就想到了李恪!——这么多年来,李恪在秦慕白的可以说是辅佐之下,时时处处注重孝悌行事。比如在绛州时,宁愿挨批受罚,也要隐瞒太子与胜南候有牵染的事情;当时皇帝对他可是明贬暗褒,办完了绛州案没给赏赐还当众大骂了一顿,但后来就十分大方的赏了一个襄州刺史的肥缺给他;接下来襄州的诸多事端之中,李恪千里奔袭回来给王妃送终,亲自送还玉玺了却父皇平生夙愿,后又热忱招待不肖的太子近月余,虽极不耐烦仍宽和待之而且没有向朝廷汇报一句。这些,在律法上讲可算包庇,但暗暗得了皇帝的孝悌之赞。最后来,便是李佑的叛乱。这可算是十恶不赦之大罪了。在这样的大事大非面前,李恪依旧情字为先,不遗余力的劝说李佑回京向父皇认错,而不是押着他喜滋滋的去向父皇请赏。
诸此种种,不可枚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