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展明收回视线,微微一笑:“在下献丑了。”他清了清嗓子,吟道,“小生廿载京城住,何事无缘遇李兰。”
  他念完这两句诗,并未急着接后面的,于是吵闹的船舱渐渐安静下来,几十双目光都盯在他身上,等着他继续念完后两句诗。
  高展明不急不忙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放下杯盏,这才悠悠吟道:“恰似四月洛阳游,不见国色真牡丹。”
  高展明四句诗念完,舱内还是一片寂静。片刻后,李景若率先鼓掌喝彩:“好!好诗!”
  李兰说的规则是谁作的诗最讨她喜欢,她便将牡丹送给谁,诗的题材可以是今日所见所感的一切。做了诗的众子弟,有的把题材定在端午节日上,有的夸赞今日的酒水食材,也有人歌颂女伎的表演,可是专门为李兰一人作诗的就只有李景若和高展明两个人了。
  李景若整首诗都在夸赞李兰的美貌、穿戴和歌舞,用词旖旎却难免过于堆砌辞藻了,而高展明则未指李兰一字,却将她比作四月洛阳的牡丹花,也正应了她手中的牡丹花发簪,且用字平易通俗,却又不失高雅情趣。洛阳乃是著名牡丹花城,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赞美着实胜过李景若所的“玉容”“曼妙”“美娇娘”等词千万倍了!不仅如此,高展明的这首诗声韵和谐,以李兰的名字为韵,作得极巧,无论如何都是今日所有诗中最出彩的一篇了!
  高天文也跟着鼓起掌来:“妙!”就连苏瑅都微微点了点头。
  船舱里,四处稀稀拉拉地传来几声喝彩道好声。高展明的这首诗好,是不喜欢他的人也无法否认的。只是总有些人小气,吝啬自己的赞美罢了。
  李兰听罢诗呆了片刻,脸上竟飞红一片,此时不再是扭捏作态,而是当真羞涩了。她终于不再等其他人作诗,起身上了二楼,将手中的牡丹发簪递给高展明,笑道:“诸位爷的诗都是极好的,可奴先前说了,哪位的诗最让奴喜欢,奴便将发簪赠与谁。这位爷的诗听得奴心花怒放,奴便只好将发簪给他了。”
  李兰并不知高展明在宗学中的尴尬地位,她原以为送出牡丹发簪后,全场定然十分热闹,这些好事的子弟会起哄调笑,没想到竟没多少人捧场,有人已自顾自和其他女伎说笑起来。场面有些冷清,就连李兰亦不由尴尬了。
  李景若在那边故作遗憾地调笑解围道:“君亮兄弟在京城住了近廿载,我却只留两个月,这一场,我只能输得心服口服了。”
  李兰掩嘴笑道:“这位爷好会说笑。”
  高展明接过发簪,在手中转了一圈,轻轻别到李兰头上,微笑道:“美花赠美人,这支发簪即是我的了,那我便送给姑娘。我送的东西,还望姑娘好好保存,莫要再拿出去轻易赠人了。”
  李兰一怔,两颊刚退下的两朵红云又飞了上来,向高展明福了福身子,轻声道:“多谢爷。”
  李兰走回大堂中,朗声道:“方才诸位爷为奴婢做了许多好诗,奴婢无以为报,便弹一曲我们风华楼的姑娘自己做的曲子,还望诸位爷喜欢。”
  李兰开始弹琴,气氛这才又热闹起来。
  李景若悄悄对苏瑅道:“苏翰林,我看这高展明,和传说中的似乎不大一样啊。”
  苏瑅皱了下眉头,道:“你今日胡闹够了吧。”
  李景若勾了勾嘴角,道:“怎么,和这班纨绔子弟相处,你当真那么难受?”
  苏瑅不语。
  “偏见!”李景若捻了捻手中的酒盏,道:“你们寒门出身的士子,不是最讨厌别人以门第论人么?寒门既能出才人,豪门又为何不可?这高展明身为高家子弟,竟会去刑部用司法手段扳倒他的舅舅,就凭着这件事,我便觉得他是个有趣之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苏瑅淡然道:“那又如何?”
  李景若勾着他的肩膀,假装与他敬酒的样子,轻笑道:“苏大学士,你读的书可比我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话听过么?敌人若是利用的好,未必不能为己效力,端看你的手段是否够高明。我看这高展明,可不像他表面流露出来的那么简单,只怕他内里还藏着些东西呢。”
  苏瑅道:“便和你一样?”
  李景若盈盈一笑:“和我比,总是差了些。今日这局面,你若是仔细看了,高展明在高家的地位,他处事的手段,他想要得到的东西都能窥见一二。他做完诗,第一件事不是去看那女伎,却是来看你,可见对你应是有景仰之心的。你对他上几分心,也许日后他当真能为你所用。”
  苏瑅又不语。
  李景若松开苏瑅,往自己的杯子里灌满了酒,对邻桌一直沉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的高华崇道:“高二爷,今日多谢你的款待,我敬你一杯!”
  高华崇拿起酒杯,敷衍地与他喝了。
  向高华崇敬过酒,李景若提着酒壶,高高兴兴地找其他子弟敬酒攀谈去了。
  一转眼,天色便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