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有才也爱才的欧阳修(1 / 2)
我们之前说过,官僚们为了对付富弼,不惜用诬告的手段,诬告富弼想学霍光,导致富弼被贬出朝廷。
他们对欧阳修,也采取诬告的手段,那就是诬告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
欧阳修和这外甥女没有血统关系,因为她是欧阳修妹夫的前妻所生。
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
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
官僚们为了搞倒欧阳修,便要张氏污蔑和欧阳修有染。
张氏为了自救,当下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
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
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使得欧阳修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在地方上数年后,被召回京城。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他再次遭受诬陷被贬。
朝廷的命令刚刚下达,赵祯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
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他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也就是如今二十五史之一的《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
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
他为了防止体例不一,负责统筹全稿。
这时的文坛,古文发展迅猛,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又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
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也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
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八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
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
欧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已经五十岁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他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其中,他对苏轼大为赞赏。
当时文风中割裂肢解,诡辩异辞的弊病占据优势,欧阳修很想矫正这些弊端,所以,他在主考的时候,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打算把苏轼录取为第一名,但又怀疑文章是自己的门客曾巩所做,所以,只列置第二。
后来,当他得知是不是曾巩,而是新人苏轼时,不由后悔不已。
苏轼在殿试时,对答《春秋》旨意,获第一,考中进士乙科。
此后苏轼写了谢书去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此人以出一头之地。” ↑返回顶部↑
他们对欧阳修,也采取诬告的手段,那就是诬告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
欧阳修和这外甥女没有血统关系,因为她是欧阳修妹夫的前妻所生。
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
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
官僚们为了搞倒欧阳修,便要张氏污蔑和欧阳修有染。
张氏为了自救,当下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
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
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使得欧阳修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在地方上数年后,被召回京城。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他再次遭受诬陷被贬。
朝廷的命令刚刚下达,赵祯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
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他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也就是如今二十五史之一的《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
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
他为了防止体例不一,负责统筹全稿。
这时的文坛,古文发展迅猛,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又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
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也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
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八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
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
欧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已经五十岁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他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其中,他对苏轼大为赞赏。
当时文风中割裂肢解,诡辩异辞的弊病占据优势,欧阳修很想矫正这些弊端,所以,他在主考的时候,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打算把苏轼录取为第一名,但又怀疑文章是自己的门客曾巩所做,所以,只列置第二。
后来,当他得知是不是曾巩,而是新人苏轼时,不由后悔不已。
苏轼在殿试时,对答《春秋》旨意,获第一,考中进士乙科。
此后苏轼写了谢书去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此人以出一头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