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7亿和第二春[重生] 第47节(1 / 4)
第51章
正月二十,《甄嬛传》播出的第18天,杜莹莹定下第一家合作厂商。
昌盛祥糕点公司位于杭州下城区近郊,在城区开有两间门店。正月的年糕、八宝饭和宵,清明节的青团,端午节的粽子,夏天的方糕、薄荷糕,冬天的水磨年糕,搬家上梁的定胜糕,小盆友喜欢的条头糕,70、80年代人吃过的荷花糕,这家都有的做。
总体来说,是一家前店后厂的小厂。
老板姓吴,胖乎乎的中年人,笑眯眯的,长得就像一块糕,进了下沙新店见人就发烟,当然杜莹莹就算了。
“来我厂里看看吧。”吴老板弯腰端详桌面两盒糕点,热情邀请,“能做是能做,得改模具,改配料,按照你们的要求来,还有,杜总,要多少啊?”
杜莹莹早就想好了:“现在说不好,边做边卖,如果卖得好,每月几万盒,卖得不好,订单少,也许就几千盒。”
吴老板笑了笑,指指档口方向,“杜总这边,每天1、200盒?”
估算的挺准。
“对。”杜莹莹实话实说,“档口是做给顾客看的,真正要卖,得在厂里大批量生产,效率才上的来。”
吴老板说,“杜总的店打算开在哪里?”
杜莹莹答,“实体店的话,今年开第一家,准备开在市里,不过,整盒糕点主要在网上卖。”
吴老板并没惊诧,毕竟,淘宝卖食品的铺天盖地,加工、代工、贴牌太常见了。“杜总啊,请,到厂里慢慢谈!”
吴老板是带着司机来的,开一辆商务车。她想认认路,自己开车载着赵师傅,提醒自己,招一个司机,买一辆大点的车子。
半个小时以后,杜莹莹站在下城区一处挂着“昌盛祥”招牌的临街档口,默默观察:一坨坨五彩斑斓的八宝饭,葡萄干、红枣、蜜豆铺在上面,中间一层厚厚的枣泥;生元宵在比桌面还大的笸箩转动,每动一下,就把糯米滚到身上;黑乎乎的擂沙汤圆,外面洒着黄豆粉,适合一口一个;双酿团圆圆白白,像小孩拳头。
另一侧是层层叠叠的糕点:马蹄造型的红色定胜糕,花瓣造型的浅黄桂花糕;荷花糕方方正正,猛一看,有点像印花香皂。
店铺不大,非常干净,也很规整,墙上贴着年画福字,排队的人有7、8个,都是中老年人。
吴老板每样拿了一块,用纸袋装着递给杜莹莹,“现在两家店,明年打算开第三家,走,来厂里看看。”
上了车,杜莹莹嚼一块擂沙汤圆,外面是黄豆粉,一吃就是今天新做的。赵师傅没吃,白毅快
食品厂比杜莹莹想象的小,一个干干净净的场院,青石地面,u型布局,左侧是厨房,中间一排操作间,穿着白大褂的出来接水,右侧是几间办公室,中间停着两辆送货的车。
吴老板招呼了两个白大褂,大概是主厨或者案上的师傅,刚进办公室,赵师傅忽然喊:“小七。”
高个厨师愣了一下,屁颠颠跑过来,“赵大伯!您还好?”
赵师傅倒背双手,“老喽,凑合着活。你爸爸还行?”
高个厨师搓着手,“还行还行,关节炎,阴天下雨动不了。这这,有年头没见您了,伯母怎么样?”
赵师傅摇摇头,“还那样。”
咦?杜莹莹记得,芬姨说,赵师傅是杭州某国营食品厂的主厨,后来厂子倒闭,就日益潦倒。
想不到,这里遇到旧相识。
吴老板也没想到,咳一声,“七啊,熟人啊?好事好事,请坐请坐。”
高个厨师请两人落座,又端茶,自己站在桌边打量两盒糕点,念叨着:“我老婆在电视剧里看,我还说,谁家做的,大伯押的阵啊?”
他挨个抓起点心掂一掂,念念有词地计算,和吴老板低声商量。后者想了想,“杜总,您这是18种点心,18种馅料,有的模子没有现成的,得现做,您看这样好不好?两位留下吃个便饭,下午点心出炉,您审一审,合适的话我们报个价。” ↑返回顶部↑
正月二十,《甄嬛传》播出的第18天,杜莹莹定下第一家合作厂商。
昌盛祥糕点公司位于杭州下城区近郊,在城区开有两间门店。正月的年糕、八宝饭和宵,清明节的青团,端午节的粽子,夏天的方糕、薄荷糕,冬天的水磨年糕,搬家上梁的定胜糕,小盆友喜欢的条头糕,70、80年代人吃过的荷花糕,这家都有的做。
总体来说,是一家前店后厂的小厂。
老板姓吴,胖乎乎的中年人,笑眯眯的,长得就像一块糕,进了下沙新店见人就发烟,当然杜莹莹就算了。
“来我厂里看看吧。”吴老板弯腰端详桌面两盒糕点,热情邀请,“能做是能做,得改模具,改配料,按照你们的要求来,还有,杜总,要多少啊?”
杜莹莹早就想好了:“现在说不好,边做边卖,如果卖得好,每月几万盒,卖得不好,订单少,也许就几千盒。”
吴老板笑了笑,指指档口方向,“杜总这边,每天1、200盒?”
估算的挺准。
“对。”杜莹莹实话实说,“档口是做给顾客看的,真正要卖,得在厂里大批量生产,效率才上的来。”
吴老板说,“杜总的店打算开在哪里?”
杜莹莹答,“实体店的话,今年开第一家,准备开在市里,不过,整盒糕点主要在网上卖。”
吴老板并没惊诧,毕竟,淘宝卖食品的铺天盖地,加工、代工、贴牌太常见了。“杜总啊,请,到厂里慢慢谈!”
吴老板是带着司机来的,开一辆商务车。她想认认路,自己开车载着赵师傅,提醒自己,招一个司机,买一辆大点的车子。
半个小时以后,杜莹莹站在下城区一处挂着“昌盛祥”招牌的临街档口,默默观察:一坨坨五彩斑斓的八宝饭,葡萄干、红枣、蜜豆铺在上面,中间一层厚厚的枣泥;生元宵在比桌面还大的笸箩转动,每动一下,就把糯米滚到身上;黑乎乎的擂沙汤圆,外面洒着黄豆粉,适合一口一个;双酿团圆圆白白,像小孩拳头。
另一侧是层层叠叠的糕点:马蹄造型的红色定胜糕,花瓣造型的浅黄桂花糕;荷花糕方方正正,猛一看,有点像印花香皂。
店铺不大,非常干净,也很规整,墙上贴着年画福字,排队的人有7、8个,都是中老年人。
吴老板每样拿了一块,用纸袋装着递给杜莹莹,“现在两家店,明年打算开第三家,走,来厂里看看。”
上了车,杜莹莹嚼一块擂沙汤圆,外面是黄豆粉,一吃就是今天新做的。赵师傅没吃,白毅快
食品厂比杜莹莹想象的小,一个干干净净的场院,青石地面,u型布局,左侧是厨房,中间一排操作间,穿着白大褂的出来接水,右侧是几间办公室,中间停着两辆送货的车。
吴老板招呼了两个白大褂,大概是主厨或者案上的师傅,刚进办公室,赵师傅忽然喊:“小七。”
高个厨师愣了一下,屁颠颠跑过来,“赵大伯!您还好?”
赵师傅倒背双手,“老喽,凑合着活。你爸爸还行?”
高个厨师搓着手,“还行还行,关节炎,阴天下雨动不了。这这,有年头没见您了,伯母怎么样?”
赵师傅摇摇头,“还那样。”
咦?杜莹莹记得,芬姨说,赵师傅是杭州某国营食品厂的主厨,后来厂子倒闭,就日益潦倒。
想不到,这里遇到旧相识。
吴老板也没想到,咳一声,“七啊,熟人啊?好事好事,请坐请坐。”
高个厨师请两人落座,又端茶,自己站在桌边打量两盒糕点,念叨着:“我老婆在电视剧里看,我还说,谁家做的,大伯押的阵啊?”
他挨个抓起点心掂一掂,念念有词地计算,和吴老板低声商量。后者想了想,“杜总,您这是18种点心,18种馅料,有的模子没有现成的,得现做,您看这样好不好?两位留下吃个便饭,下午点心出炉,您审一审,合适的话我们报个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