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久泰看了眼旁边的宋明远,宋明远也会意,拿出了铜符和火漆封口的信递给顾长安,说:“这是皇上的手书和调兵虎符。”
  顾长安狐疑地接过信,拆开来从中拿出张盖了御印的信来。
  信中如是说:“顾长安,如果你能读到此信,那就说明朕的隆儿已抓走珩儿,生了夺位之心。俗话说,兔子急了也要咬人,既然你要铤而走险发兵京师,那这枚虎符就算朕替珩儿给的聘礼。你如何调兵如何进京,朕一概不知也不管,事后的借口你自个儿去圆。”
  什么玩意?聘礼?顾长安要不是看在在座俩人的面上,简直想把这封信给挫骨扬灰。
  宋明远看看她,“皇上的圣旨?”
  圣个鬼!话到嘴边,顾长安又给咽了回去,把那封潦草的信一折,拿起虎符道:“康王把控朝政,打压贤臣,自他监国以来,朝中奸佞当道,乌烟瘴气。现我要兵发京城,清君侧,匡扶朝纲,二位可愿与我同去?”
  黄久泰抚掌笑道:“老夫这身子骨可多年都未动弹了,正想活动活动,自然同去。”
  宋明远接着道:“也算上末将一个。”
  京城端王府,杜成套着刘珩的常服坐在书房里坐着装模作样,伺候的人都在离书房几丈开外的地方站着。
  王府里的王爷与六个主事,眼下只剩杜成一个,除去困在凤涞县的决明和白辛,萧山、知行也一样没了人影,王府似乎在一夕之间就成了空壳。
  邺城的动静很快传到了康王耳朵里,他暴怒之下,命人将靖远侯府的一干老弱妇孺,加上顾长平和顾长宁两个一块绑到了大牢里。
  顾长安和黄久泰被扣上了谋反的大帽子,然而除了康王上蹿下跳,含章殿里却没任何动静。
  这边,顾长安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先是安抚了下面众将,免得他们打心眼里也觉得自己是去造反,前途渺茫,接着就派人去凤涞县把驿馆围成了个堡垒。
  邺城五万大军向着京城进发,浩浩荡荡的气势把近年都未见识的沿途百姓下了个结实,还以为大齐就要改朝换代了。也亏得顾长安他们边走边安抚,才没闹得京城附近大乱。
  顾长安和黄久泰兵发京城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景陵。
  山里静谧得像是隔绝了尘世,林骋和一人在山顶并肩而立,那人一袭黑衣,衬得身形益发挺拔。
  “她竟然敢公然起兵,从前还真是小看了她。”林骋似笑非笑,眼前浮现顾长安在阵前挥刀拼杀的情景,“端王爷,你回京那日可预料到顾长安会豁出靖远侯府上下的性命来保你么?”
  刘珩脸上的神色始终淡漠,“她不光是为本王,也是为国家大义。”
  林骋不置可否,话锋一转道:“其实皇上还是偏心的,他把我打发到景陵,又让齐王干脆称病至别院修养,避出了京城,这可都是在给你铺路。”
  “未必,”刘珩望着山下郁郁葱葱的密林,道,“如果说父皇的安排是一柄利剑,那么剑柄始终还是握在他老人家手里的,剑尖可指向四哥,也可指向本王。但说到底还是为了朝廷安稳,手心手背都是肉,相信就算是他,也并不想看到如今的局面。”
  “骨肉相残,谁能乐见。”林骋话里不经意带出几分自己都未察觉的不屑和讽刺。
  刘珩听在耳中面色一沉,却未反驳。
  林骋转瞬间也意识到自己言语有失,干咳了声道:“既然顾将军已赶赴京城,王爷是否也要启程了?”
  “本王原想借助你的力量入宫城面见父皇,但长安带来的人马既已足够,便不必再从景陵大动干戈,”刘珩回首看了眼不远处的萧山和知行,“只是要劳驾林将军把本王的人安插/进禁军负责城防的队伍里。”
  刘珩的话没给林骋留余地,林骋也明白,其实刘珩没拉着他去“清君侧”已是在为他考虑。否则此事成则罢了,不成的话,他们梁国公府也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到那时,也许就不止是株连九族了。
  更深露重时,刘珩独自趁着浓浓夜色离开了景陵,向着顾长安来的方向策马疾驰而去。
  第六十四章 义无反顾
  夜里,顾长安和宋明远在营帐外的一片空地上坐着,面前堆着还未燃尽的篝火。
  宋明远拨弄着散落的灰烬,对顾长安道:“侯府上下都落在了康王手里,要是有个万一,你这辈子都追悔莫及。”
  “如果是顾长平在我今日的位置上,他也会一样地义无反顾。”顾长安回看着他,火光映在她面上显出几分柔和,“人要成事,就不能瞻前顾后,既然到了这一步,再去畏惧前路,就没什么意思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