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少则六年(1 / 2)
“这……怎么没人和我们说?”陈初六与萧贯面面相觑,颜子义笑道:“这件事情没人提醒,都是制式的事情。明日中午,在州府见面,穿着澜衫,一并前去簪花宴。”
其实陈初六知道有鹿鸣宴,但他所知道的鹿鸣宴,乃是殿试之后,天子与新科进士之间的,但未曾想,这时候也有宴会,叫做簪花宴。这等宴会,自然还得准备一番了。萧贯也告辞出去,自然店家不会问他讨要房钱了。这解试首魁住过的地方,说出去就是生意。
陈初六静下来,总算是把脑袋放空了。
“少爷,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考中了举人,接下来要做什么?”
“读书啊,继续读书,明年去汴京省试,考中了进士,少爷就可以做官了。”陈长水笑道:“少爷做官了,我也跟着少爷去,少爷当县令,我就当县尉,怎么样?”
“呵呵呵,我当县令,肯定让你当县尉。可并不是这么简单啊。”陈初六缓缓道:“刚才我打听了,这次考中的,总共是四十八人。这四十八人,全部进入州学,但这州学也分三六九等,并不一样。”
“嘶……也分内舍外舍?少爷考了第五,该直接入内舍才是!”
“哈哈,和内舍外舍差不多,但却还要区别。”陈初六缓缓解释道:“这次考中四十八人,甲榜十二人,都可以入州学读书,但乙榜三十六人,只能是自称州学学生,但要去四周的县学里面充当教谕,再次一点,去乡间的社学做讲师。甲榜十二人,称之为禀膳生员,都是朝廷给钱粮养着,乙榜三十六人,等于是一边教书一边拿俸禄读书,称之为附州学生。”
“那少爷是前五,自然是禀膳生员了,不知前后又有什么区别,还不是照样进京赶考?”
“不然……”陈初六摇摇头:“禀膳生员中也有区别,甲榜十二人,唯有第一名,能直接入贡。瞧见没,就是那个萧贯,他明天参加完簪花宴,便能去国子监备考,只等恩科常科一开,便能直接参加省试。但后面的那十一个,还得再参加一次考试,取得入贡的资格,先去国子监读三年书,让国子监给一个发解的机会。或者待在州学里面,等发解。”
“嘶……”陈长水头都大了:“咋还有这么多事情,幸好我早没读了,要不然非得愁死不可。”
“唉,事情本不是这么麻烦的,但这州学县学的规模日渐增大,读书人日渐增多,地方学政不得已故意弄出来了这么多道道弯。”陈初六笑道:“我若是考了第一名首魁,倒是轻松了,不尴不尬,落到了第五。”
“那少爷想好了怎么办吗?还是去请教别人……”
“我打算去请教一个人。”
“谁?”
“王贯之!”
王家一门八进士,加上之前有个王肃之,想必对于科举的事情研究得比较透。陈初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王贯之所在的地方。其实也不难,只要想报喜的人打听一下,有没有王贯之,王贯之在哪里便可。
一听来意,王贯之便笑了起来道:“你小子啊,还真找对了人,若是问别人,谁肯真告诉你。你先猜一下,我考了第几……”
“我打听过了,王老爷考的第三,小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贯之撇撇嘴,显然没了乐趣,随后便道:“第三还是第几,都没什么用,和你一样,我也得等发解。”
“这等发解到底是怎么等呢?”
“我们洪州抚州,具是属于江南西路,我们一路,一年才发解或者入贡三十人入京师科举。你猜猜这累年积攒下来的等发解的人有多少?”
“二百?”陈初六试着说了一个数。
“唔……少了少了。”王贯之拿出了三个手指:“有三百五十余人,你可以自己算算,每年三十人,等这些人要么入贡,要么发解,要么死了,得多少年。”
“嘶……竟然要十年之久!”
“你倒不怕,你才十一岁,十年之后,你方才弱冠。”
听到这里,陈初六才定了定心神,但十年之久,可也是熬人得很啊。他心理年龄,熬不住啊。那王贯之见他这样,便又笑道:“也可以这样,你在这里读书三年,将来考试,直接考得第一名,也可发解。若是不行,考得前三,再去国子监读书三载,考得发解名额,也是能参加省试滴!”
“那至少得六年啊?”陈初六叹了口气:“也罢,我去游学几年也好,看看天下的风貌。”
王贯之笑而不语,陈初六察觉出了他的不对劲,忽然问道:“王老爷,你是怎么选的?” ↑返回顶部↑
其实陈初六知道有鹿鸣宴,但他所知道的鹿鸣宴,乃是殿试之后,天子与新科进士之间的,但未曾想,这时候也有宴会,叫做簪花宴。这等宴会,自然还得准备一番了。萧贯也告辞出去,自然店家不会问他讨要房钱了。这解试首魁住过的地方,说出去就是生意。
陈初六静下来,总算是把脑袋放空了。
“少爷,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考中了举人,接下来要做什么?”
“读书啊,继续读书,明年去汴京省试,考中了进士,少爷就可以做官了。”陈长水笑道:“少爷做官了,我也跟着少爷去,少爷当县令,我就当县尉,怎么样?”
“呵呵呵,我当县令,肯定让你当县尉。可并不是这么简单啊。”陈初六缓缓道:“刚才我打听了,这次考中的,总共是四十八人。这四十八人,全部进入州学,但这州学也分三六九等,并不一样。”
“嘶……也分内舍外舍?少爷考了第五,该直接入内舍才是!”
“哈哈,和内舍外舍差不多,但却还要区别。”陈初六缓缓解释道:“这次考中四十八人,甲榜十二人,都可以入州学读书,但乙榜三十六人,只能是自称州学学生,但要去四周的县学里面充当教谕,再次一点,去乡间的社学做讲师。甲榜十二人,称之为禀膳生员,都是朝廷给钱粮养着,乙榜三十六人,等于是一边教书一边拿俸禄读书,称之为附州学生。”
“那少爷是前五,自然是禀膳生员了,不知前后又有什么区别,还不是照样进京赶考?”
“不然……”陈初六摇摇头:“禀膳生员中也有区别,甲榜十二人,唯有第一名,能直接入贡。瞧见没,就是那个萧贯,他明天参加完簪花宴,便能去国子监备考,只等恩科常科一开,便能直接参加省试。但后面的那十一个,还得再参加一次考试,取得入贡的资格,先去国子监读三年书,让国子监给一个发解的机会。或者待在州学里面,等发解。”
“嘶……”陈长水头都大了:“咋还有这么多事情,幸好我早没读了,要不然非得愁死不可。”
“唉,事情本不是这么麻烦的,但这州学县学的规模日渐增大,读书人日渐增多,地方学政不得已故意弄出来了这么多道道弯。”陈初六笑道:“我若是考了第一名首魁,倒是轻松了,不尴不尬,落到了第五。”
“那少爷想好了怎么办吗?还是去请教别人……”
“我打算去请教一个人。”
“谁?”
“王贯之!”
王家一门八进士,加上之前有个王肃之,想必对于科举的事情研究得比较透。陈初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王贯之所在的地方。其实也不难,只要想报喜的人打听一下,有没有王贯之,王贯之在哪里便可。
一听来意,王贯之便笑了起来道:“你小子啊,还真找对了人,若是问别人,谁肯真告诉你。你先猜一下,我考了第几……”
“我打听过了,王老爷考的第三,小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贯之撇撇嘴,显然没了乐趣,随后便道:“第三还是第几,都没什么用,和你一样,我也得等发解。”
“这等发解到底是怎么等呢?”
“我们洪州抚州,具是属于江南西路,我们一路,一年才发解或者入贡三十人入京师科举。你猜猜这累年积攒下来的等发解的人有多少?”
“二百?”陈初六试着说了一个数。
“唔……少了少了。”王贯之拿出了三个手指:“有三百五十余人,你可以自己算算,每年三十人,等这些人要么入贡,要么发解,要么死了,得多少年。”
“嘶……竟然要十年之久!”
“你倒不怕,你才十一岁,十年之后,你方才弱冠。”
听到这里,陈初六才定了定心神,但十年之久,可也是熬人得很啊。他心理年龄,熬不住啊。那王贯之见他这样,便又笑道:“也可以这样,你在这里读书三年,将来考试,直接考得第一名,也可发解。若是不行,考得前三,再去国子监读书三载,考得发解名额,也是能参加省试滴!”
“那至少得六年啊?”陈初六叹了口气:“也罢,我去游学几年也好,看看天下的风貌。”
王贯之笑而不语,陈初六察觉出了他的不对劲,忽然问道:“王老爷,你是怎么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