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鎏金(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陈大人若是肯写下一封官文,在下带着官文去进运粮食,再使写小钱,仍然可保粮食安全抵京,只要路上风雨顺当,依旧稳赚不赔。”解潮缓缓解释道:“这法子赚钱不多,却麻烦得很。能做这生意的嫌他赚钱太少,做不得这生意的只能干望。”
  “官文?这没问题,我这就修书一封,让沿途官吏为你放行。”
  陈初六就要提笔来写,解潮拦住了:“陈大人,恕在下直言,您虽然贵为京官,可外地的官吏不一定在意。那些胥吏,连朝廷的话也不一定听呢。”
  “这可如何是好?”陈初六问了一句,随即自己明白了,问道:“你的意思是让我拿永平公主的名号写?”
  “兴许还不够,最好是用八王爷的。”解潮笑道:“八王爷在百姓以及底层官吏中极为有威望,人称八贤王。八王爷的名号一出,沿途官吏必不敢阻拦。”
  “好,这件事情我去办,你先起身去荆湖收买粮食,我写好了书信官文,派人送去。”
  解潮拱拱手:“陈大人的吩咐,在下必定办妥了。只是,这灾情不一定十分严重,咱们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场空就一场空,最好是一场空,百姓不受大灾。粮食嘛,反正没有卖不出去的粮食。”陈初六看着解潮笑道:“你若是只担心能不能给你赚个名分,那大可不必,今后机会多得是。”
  解潮点点头:“陈大人,那在下即刻动身了。”
  高阳、刘沆、解潮,这三人已经出发,陈初六的心稍微放下了。他真心希望这次是自己的直觉错了,可越是如此,便他内心之中的直觉便越浓烈。
  过了一两天,汴京城中都没有一点异动。中书省,检详房内更是没有一丁点关于灾情的消息。上朝的时候,满朝文武也都是十分安定。下面传来的奏折,都是某地出现祥瑞,何处惊现活麒麟之类的事情。
  陈初六心里笑笑,只怪自己太多疑了。应天府相去不过数百里,就算有灾情出现,又怎么会连京师都不知道?
  回到家中,收到了高阳寄回来的信。信上说,这两日沿运河南下,倒是见过一些乞丐,但数量不多,是那种哪朝哪代都有的,实属正常。沿途走去,粮价也未出现大的波动。
  总之,高阳一路走过去,所到之处,都没有饥民灾情,天下太平。这一日,放衙回到家里,便有下人来禀报:“少爷,琉璃厂的人来了一趟,说是送来了货,让您验收。”
  “哦?这么快,人呢?”
  “在外面侍候,他硬是不走,说是一定要让陈直讲看了货才肯离开。”
  “哦,好好好,走,带我过去。”陈初六来到仓库,这琉璃还没送入仓库里面,摆在外面露出一角,阳关被折射出来,在地面映出小小的七彩光影。
  陈初六大喜道:“看样子不错,来人呐,取一块下来与我看看。”
  接过一大块玻璃,足有五十公分长宽吧,做一面镜子是足够的。又查看了几块,发现这些玻璃的厚度都有细微的差别,但都还算薄。有了玻璃,镜子便完成了一半。
  剩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银镀在镜子的一面。真正意义上的镀银法在十七世纪才出现,这会儿肯定没有的。但华夏古代却有一种类似的“镀”金属涂层法,叫做“鎏金”。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物体表面,然后通过加热将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物体表面不脱了。这办法是汉代炼丹家,为了在丹药表面留下金子儿想出来的办法,炼出来的丹药就是金丹。
  这个办法后来发展成了一项工艺,到了宋代,这种鎏金鎏银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陈初六这两天去将作监打听过,找了个已经退役的老工匠,此时在不远处。
  陈初六将钱付了,让那琉璃厂的人回去告诉厂里的人,再定五百片这种玻璃,质量要更高一些,厚度要均匀。拿了十块玻璃,找到将作监的老工匠,这人叫葛季,在将作监时是一双巧手。
  老葛将这玻璃来回看了一眼:“陈大人,恕老拙不明白,这无色的琉璃,本就是废品,涂一层银子,这不是糟践了银子么?”
  “老葛啊,你用不着担心银子,你先想办法把这玻璃割成九块。”陈初六笑道:“不过要小心了,这玻璃锋利得很。你割完了玻璃,再将玻璃的一面涂上银子,越薄越好,但要均匀,不可有一处没有涂抹。所耗费之银两,我按双倍给你,当做你的报酬。”
  老葛忙是摆手道:“状元郎看得起老拙,就是白干老拙也愿意,可老拙有些担心,若是涂的时候,将这些琉璃失手打碎了可如何是好?”
  “打碎了不要紧,你先做出来成品,最好找出来可以量产的方法。”陈初六又吩咐道:“做好了之后,弄一个木质框子,把这琉璃放在框子里面固定好,送到我府上。”
  老葛点点头:“状元郎既然打定主意想要,这不用很久,一个时辰,让状元郎看到。”
  陈初六挠挠头:“那我在这里等一会儿,你细心把这镜子做好,必有重赏。”
  陈初六为人,向来对士农工商一视同仁,职业决定不了人的好坏,更决定不了人的尊贵。这些商人、工匠、农人对历史的推动,远远要大于那些在朝中碌碌无为的官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