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朕与令尊同时落水,你选择救谁(1 / 2)
本以为会掀起血雨腥风的罢考事件,被李存明轻松化解了。随着士子们参加恩科考试,罢考事件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事情传到开封城,刘宗周又惊又喜,叹道:
“我原以为南京城里会人头滚滚,想不到一场危机就这样烟消云散,皇上好手段哪!而且只杀了钱秉镫和陈贞慧两人,算是兵不血刃,善莫大焉,善莫大焉!”
钱秉镫和陈贞慧都是东林党人,与顾炎武、黄宗羲是故交。顾、黄二人感伤之余,又心有余悸,暗想幸亏自己提前离开了南京城。
同时,他们二人也极其赞同刘宗周的看法,皇帝陛下当真手段了得,帝王心术愈发炉火纯青了!
天下的读书人们回过头来审视罢考事件时,大都与刘宗周抱着相同的心情,既感慨皇上施展的莫测高深的手腕,又由衷称赞皇上的仁善之举,没有大开杀戒。
王承恩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心里只有皇上,愤愤不平道:“士子们与皇爷作对,皇爷宽宏大量饶恕他们,那是皇恩浩荡。可首恶元凶只杀了钱秉镫和陈贞慧,瞿式耜仍旧可以参加考试,而郑森仍旧逍遥法外,老奴实在想不通!”
李存明笑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至少要取消瞿式耜的功名,并派人将郑森捉拿归案!”
“郑森这个人杀不得,朕留着他还有大用处呢。”
李存明说的是真心话,且不论历史上的郑森是民族英雄,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只说郑氏家族拥有强大的海军,几乎垄断了大明朝的对外贸易,力量不容小觑。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从历史记载来看,郑氏家族里只有郑森一人还算顾大局识大体,其余之人要么私心杂念太重,要么目光短浅且跋扈霸道。
杀了郑森,说不定郑氏家族就会投靠满清朝廷,绝不能冒这一个风险!
更何况李存明眼里不仅仅只有陆地疆域,他还盯着广袤无垠的大海,还有更为远大的雄心壮志。
只是这些话无法向王承恩细说,纵然说了,他此刻也理解不了。
李存明道:“朕有了周遇吉等人,能够逐鹿中原。但有朝一日降服了郑森,便有可能称霸天下!”
“皇爷,逐鹿中原,赶走鞑子之后,不就是称霸天下了吗?”王承恩不解道。
“王大伴,这个世界很大很大,超乎你的想象!”李存明笑了笑,劝慰王承恩道,“朕也不是放任郑森不管,你耐心等着瞧吧,朕早有打算了。”
……
十多天之后,恩科考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闫尔梅等人阅卷,几乎没日没夜苦熬苦干,从上万份考卷中筛选出一百份优秀答卷,呈给皇上过目。
李存明见闫尔梅双眼浮肿,笑道:“军师,累坏了吧?”
闫尔梅苦笑道:“臣不敢言累,只是臣也没有中过进士,参加科举考试时总写不好八股文。如今审阅士子们写的文章,臣头疼不已。士子们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文章狗屁不通,有些文章则空洞无物,有些文章则一味堆砌典故故作高深……哎,当今的读书人哪,人话都不会说了!”
李存明哈哈大笑:“八股取士,确实有许多大问题。等时机成熟了,朕一定要从根子上整顿一番。”
而后随手翻阅那些答卷,李存明也懒得看文章内容,只关注士子们的姓名、籍贯、出身阶层等信息。
这一次的恩科考试,最主要的目的,是选出能够实心实意替朝廷推行新政效力的人才。
故而李存明打算录取一批寒门士子,因为寒门士子知道民间疾苦,他们在新政中受损的利益不大,甚至可以说获得了好处,这些人推行新政,要比高门大族出身的士子更加卖力。
东厂已经把这一百个脱颖而出的士子底细摸得清清楚楚,李存明对照情报逐一看完,皱起眉头道:“大明朝也有内卷啊,卷得太厉害了!寒门难出贵子,这些人十有六七都是官绅子弟,或是大商人家庭出身。”
“臣等已经尽力了。”闫尔梅叹道,又问,“陛下,那该如何处置,难道恩科考试结果要作废吗?”
李存明摆手道:“没关系,还有殿试嘛,朕来把最后一道关。出身寒门的,都录取了,至于官绅子弟,只要有才华、人品贵重的,也不可偏废。人才嘛,多多益善!”
想了想,又道:“把林时对、冒襄两人的卷子拿来,准许他们参加殿试。这两人离开南京之前,朕还要恶心他们一回,让他们再当一次反面教材。” ↑返回顶部↑
事情传到开封城,刘宗周又惊又喜,叹道:
“我原以为南京城里会人头滚滚,想不到一场危机就这样烟消云散,皇上好手段哪!而且只杀了钱秉镫和陈贞慧两人,算是兵不血刃,善莫大焉,善莫大焉!”
钱秉镫和陈贞慧都是东林党人,与顾炎武、黄宗羲是故交。顾、黄二人感伤之余,又心有余悸,暗想幸亏自己提前离开了南京城。
同时,他们二人也极其赞同刘宗周的看法,皇帝陛下当真手段了得,帝王心术愈发炉火纯青了!
天下的读书人们回过头来审视罢考事件时,大都与刘宗周抱着相同的心情,既感慨皇上施展的莫测高深的手腕,又由衷称赞皇上的仁善之举,没有大开杀戒。
王承恩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心里只有皇上,愤愤不平道:“士子们与皇爷作对,皇爷宽宏大量饶恕他们,那是皇恩浩荡。可首恶元凶只杀了钱秉镫和陈贞慧,瞿式耜仍旧可以参加考试,而郑森仍旧逍遥法外,老奴实在想不通!”
李存明笑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至少要取消瞿式耜的功名,并派人将郑森捉拿归案!”
“郑森这个人杀不得,朕留着他还有大用处呢。”
李存明说的是真心话,且不论历史上的郑森是民族英雄,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只说郑氏家族拥有强大的海军,几乎垄断了大明朝的对外贸易,力量不容小觑。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从历史记载来看,郑氏家族里只有郑森一人还算顾大局识大体,其余之人要么私心杂念太重,要么目光短浅且跋扈霸道。
杀了郑森,说不定郑氏家族就会投靠满清朝廷,绝不能冒这一个风险!
更何况李存明眼里不仅仅只有陆地疆域,他还盯着广袤无垠的大海,还有更为远大的雄心壮志。
只是这些话无法向王承恩细说,纵然说了,他此刻也理解不了。
李存明道:“朕有了周遇吉等人,能够逐鹿中原。但有朝一日降服了郑森,便有可能称霸天下!”
“皇爷,逐鹿中原,赶走鞑子之后,不就是称霸天下了吗?”王承恩不解道。
“王大伴,这个世界很大很大,超乎你的想象!”李存明笑了笑,劝慰王承恩道,“朕也不是放任郑森不管,你耐心等着瞧吧,朕早有打算了。”
……
十多天之后,恩科考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闫尔梅等人阅卷,几乎没日没夜苦熬苦干,从上万份考卷中筛选出一百份优秀答卷,呈给皇上过目。
李存明见闫尔梅双眼浮肿,笑道:“军师,累坏了吧?”
闫尔梅苦笑道:“臣不敢言累,只是臣也没有中过进士,参加科举考试时总写不好八股文。如今审阅士子们写的文章,臣头疼不已。士子们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文章狗屁不通,有些文章则空洞无物,有些文章则一味堆砌典故故作高深……哎,当今的读书人哪,人话都不会说了!”
李存明哈哈大笑:“八股取士,确实有许多大问题。等时机成熟了,朕一定要从根子上整顿一番。”
而后随手翻阅那些答卷,李存明也懒得看文章内容,只关注士子们的姓名、籍贯、出身阶层等信息。
这一次的恩科考试,最主要的目的,是选出能够实心实意替朝廷推行新政效力的人才。
故而李存明打算录取一批寒门士子,因为寒门士子知道民间疾苦,他们在新政中受损的利益不大,甚至可以说获得了好处,这些人推行新政,要比高门大族出身的士子更加卖力。
东厂已经把这一百个脱颖而出的士子底细摸得清清楚楚,李存明对照情报逐一看完,皱起眉头道:“大明朝也有内卷啊,卷得太厉害了!寒门难出贵子,这些人十有六七都是官绅子弟,或是大商人家庭出身。”
“臣等已经尽力了。”闫尔梅叹道,又问,“陛下,那该如何处置,难道恩科考试结果要作废吗?”
李存明摆手道:“没关系,还有殿试嘛,朕来把最后一道关。出身寒门的,都录取了,至于官绅子弟,只要有才华、人品贵重的,也不可偏废。人才嘛,多多益善!”
想了想,又道:“把林时对、冒襄两人的卷子拿来,准许他们参加殿试。这两人离开南京之前,朕还要恶心他们一回,让他们再当一次反面教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