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打捞沉银,你们只能闻屁了(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皇上的笑声,杨展心里直打鼓,终于忍不住好奇,问道:“陛下,您为何这般开怀大笑?”
  李存明拍着杨展的肩膀,解释道:“你应该记得,在老虎滩与张献忠船队水战时,有许多船只沉入了江里。朕来告诉你,那些船只上装满了金银财宝,张献忠积攒一生的巨大财富几乎就淹没在这滚滚波涛之下!”
  杨展愕然,随即拍着脑门道:“这么说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臣记得那些船只吃水很深,原以为装载的是军粮武器。可两军交锋时,张献忠的船队竟然被我军的火器打得无还手之力,臣当时还纳闷呢,怎么大西军船队上没有配备火炮?”
  “后来有许多船只沉没下去,又有许多船只着了火,张献忠领着士兵们弃船而逃。臣与秦将军只顾着追杀败军,并未深思。如今想来,确实大有蹊跷!”
  “哎呀呀,这江里该有多少财宝啊!”
  说到最后,杨展也兴奋不已,看向江面的双眼发直了。
  同时又感到困惑,问道:“陛下,您怎么知道此事的?”
  李存明早就想好说辞了,道:“朕是从蛛丝马迹里判断出来的,张献忠一把火烧了成都城,而清军打败大西军后,并未听说缴获巨额财富。朕便想起了江口镇老虎滩一战,推测江里有沉银。”
  “当然了,只是推测而已。闲话少说,咱们动手打捞一番,便知真相如何了!”
  杨展点点头,有些为难道:“陛下,这江口乃是川西最大的渡口,地势开阔,水流量大。现在是冬季,正是枯水期,倒也减少了打捞沉银的困难。可这个季节天寒地冻,江水更是冰冷,人在水里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更别说潜入江底了。”
  “你熟知水军,所思所虑不无道理。”李存明表示赞成,但态度坚决,“朕既然来了,就不会空手而回,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富贵险中求嘛!”
  而后便命令杨展征调来数百条船只,在江上摆下阵势,挑选出上万个熟知水性的士兵,做好下水的准备。
  杨展建议动员军中将士们修建堤坝,截断江流。
  李存明考虑再三,否决了这个提议:“截断江流,确实能够更快打捞起沉银来。但工程量太大,而且要提防清兵来袭,万一清兵毁了堤坝,掘开口子,洪水滔滔,后果不堪设想。”
  “可水流还是太大了,这些日子北风呼啸,波翻浪涌的,臣觉得很棘手。”杨展愁眉紧锁。
  李存明道:“朕认真考虑过了,川中多竹子,可以砍伐竹子编成巨大的竹筐,再把竹筐连接起来放入江中,稍稍能阻挡一些水流。”
  杨展顿时拍手叫道:“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法子,亏我从小在江边长大!渔民们在河里捕鱼,经常用连成一排的竹筐截断水流,形成一道坚韧牢固的梁子,非常管用。”
  “你既然知道怎么做,就行动起来吧。”李存明下令。
  杨展派出几千人到各地砍伐竹子,剖开后削成竹条,再编成巨大的箩筐。
  而后用竹条拧成绳索,将竹筐连接起来,用船载着放到江里,一直延伸到对岸。
  这些竹筐编得非常结实,眼儿小且细密,能减缓水流速度。竹筐里放了石头,等进了水,石头滚动,竹筐便侧翻着没入水中,一道简易的堤坝便形成了。
  这样的“堤坝”有数十道,横亘在老虎滩上游的江面上。只见江水滚滚,波涛仿佛一条白线逆流而上,下游顿时退潮,老虎滩裸露的面积更大。
  “快看,那里露出一个船头来了!”有人叫道。
  船上的士兵们便纷纷下水,忍受着刺骨的寒冷,把绳索绑在沉船上。船工们奋力划桨,将沉船拖拽到岸边。
  李存明此时来打捞沉银,简直占了天大的便宜。
  一是有杨展在,轻易就找到了沉银地点,二是沉入江中的船只还未腐朽,大部分银两仍旧装在船舱里,没有埋入泥沙之中,可以整体打捞船只,减少潜水的次数。
  当第一条船拖到岸边,士兵们跳上船去,很快就传来激动的大呼小叫:“有银子,果真有银子!”
  李存明跳到船上去,见士兵们从舱中搬出一箱箱银子,白花花闪得眼睛睁不开,大笑道:“将士们,加油啊,江里还有许许多多银子呢!全打捞上来,朕重重有赏!”
  士兵们欢呼雀跃,愈发卖力。杨展又惊又叹,暗道:“皇上真是算无遗策,这一回发大财啦!”
  没错,李存明这一回真发了大财。打捞沉银工作一直持续了十多天,他已经算不清得了多少白银,珍奇珠宝更是数不胜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