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长平纺纱机(2 / 2)
黄道婆,我国伟大的纺织业女性。她小时候是童养媳,命运悲惨,后来去了海南岛。
老年时返回故乡,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身边的人。
黄道婆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 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对当地落后的棉纺工具做了大量改革,创造了一整套的“擀、弹、纺、织”工具,而且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
黄道婆去世后,松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之久而不衰。
李存明道:“朕听说过黄道婆此人,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你别卖关子了,快给朕说一说。”
郑有财道:“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改进了轧棉籽的办法,制作了手摇轧棉车,还有便是改进手摇纺纱车。”
“以往的手摇纺纱车,只有一个锭子,黄道婆制作了三只锭子的脚踏纺纱车。经过多次试验,又从三绽加到五锭。”
李存明恍然大悟,怪不得郑有财见到八个锭子的珍妮纺纱机没有那么吃惊,原来此时的大明朝已经拥有了五个锭子的纺纱机。
了不起啊,古人的智慧当真了不起啊!
同时又深感痛心和惋惜,我国在大明朝就有了如此先进的纺纱机器,却始终没有再进一步,只停留在小作坊的生产加工阶段,白白错失了历史机遇。
既然自己穿越而来,就不能再让悲剧重演,必须得不惜一切代价抓住机会!
李存明收敛心绪,道:“郑有财,你熟知五只锭子的纺纱机,想必对眼前八个锭子的机子也能很快掌握。去,试一试吧。”
郑有财走到珍妮纺纱机前,细细观察了好一会儿,搓了搓手,果然得心应手地操作起来。
机子转动,郑有财啧啧赞叹道:“不错,运转流畅,一点毛病都没有!陛下,敢问这种机子可有名字?”
李存明笑道:“长平纺纱机,取长治久安、和平安宁之意。朕希望这种机子能够给沿海百姓们带来幸福富足的生活,你说可行吗?”
郑有财道:“小的别的不懂,但纺纱织布却是老本行,如果这种机子投入生产和使用,肯定会提高布匹的产量,对于拥有小作坊的家庭来说,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不,朕考虑的不仅仅是小作坊,而是纺织工厂!”
“纺织工厂?”郑有财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路了。
李存明道:“你且退下,等着朕安排妥当了,会再召见你的。” ↑返回顶部↑
老年时返回故乡,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身边的人。
黄道婆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 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对当地落后的棉纺工具做了大量改革,创造了一整套的“擀、弹、纺、织”工具,而且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
黄道婆去世后,松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之久而不衰。
李存明道:“朕听说过黄道婆此人,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你别卖关子了,快给朕说一说。”
郑有财道:“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改进了轧棉籽的办法,制作了手摇轧棉车,还有便是改进手摇纺纱车。”
“以往的手摇纺纱车,只有一个锭子,黄道婆制作了三只锭子的脚踏纺纱车。经过多次试验,又从三绽加到五锭。”
李存明恍然大悟,怪不得郑有财见到八个锭子的珍妮纺纱机没有那么吃惊,原来此时的大明朝已经拥有了五个锭子的纺纱机。
了不起啊,古人的智慧当真了不起啊!
同时又深感痛心和惋惜,我国在大明朝就有了如此先进的纺纱机器,却始终没有再进一步,只停留在小作坊的生产加工阶段,白白错失了历史机遇。
既然自己穿越而来,就不能再让悲剧重演,必须得不惜一切代价抓住机会!
李存明收敛心绪,道:“郑有财,你熟知五只锭子的纺纱机,想必对眼前八个锭子的机子也能很快掌握。去,试一试吧。”
郑有财走到珍妮纺纱机前,细细观察了好一会儿,搓了搓手,果然得心应手地操作起来。
机子转动,郑有财啧啧赞叹道:“不错,运转流畅,一点毛病都没有!陛下,敢问这种机子可有名字?”
李存明笑道:“长平纺纱机,取长治久安、和平安宁之意。朕希望这种机子能够给沿海百姓们带来幸福富足的生活,你说可行吗?”
郑有财道:“小的别的不懂,但纺纱织布却是老本行,如果这种机子投入生产和使用,肯定会提高布匹的产量,对于拥有小作坊的家庭来说,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不,朕考虑的不仅仅是小作坊,而是纺织工厂!”
“纺织工厂?”郑有财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路了。
李存明道:“你且退下,等着朕安排妥当了,会再召见你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