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第48节(3 / 4)
妙妙有些不太喜欢艾草的味道, 按住她洗了几次再不肯好好就范, 苏榆只好把艾叶做成艾草露,滴在棉花球上,给她放在衣服口袋里。
效果稍微有一点, 自家娃白嫩嫩的手臂和小腿上只有零星几个蚊子包。
这种天气上班更是难熬,车间里跟火炉似的,下班时衣服都湿透了, 苏榆在办公室还好一点,用实验废掉的零件组装一个小风扇,巴掌大小, 回家充满电,办公室可以用一整天。
没几天就被人学了去,这玩意原理实在太过简单,周教授还特意给他女儿做了一个,被玲玲宝贝似的拿到教室里,惹来一众小姐妹争抢。
这东西一出现就有了市场,苏榆做出来只想着自己凉快凉快,还没考虑大规模投产的问题,结果这天早会却被高厂长点了名。
“小苏啊,这个小风扇你做的?”高厂子手里拿着的那个比苏榆刚开始瞎凑合做的精致多了,薄薄的扇叶外面没有罩子,底座显的有点大。
苏榆点头,思路确实是她想的,高厂长手里那个一看就知道是谁的手笔,除了周教授别无他人,这老头无论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
高厂子一脸遗憾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早点报上来,收割机停工之后就该接着生产这个,成本小,利润高,这一个夏天得少挣多少钱。”
这话要多憋气有多憋气,大家忍不住笑出声,张厂长敲敲桌子,哼笑道:“动不动就钱钱的,搞的咱跟资本家似的,以后说话注意点。”
“厂子不挣钱拿什么养活工人,咱现在有多少工人你知道不,”高厂子让郭副厂长给大家报个数,众人吃了一惊,“这么多?”
连张厂长都有些诧异,他最近常去市里开会,厂里招工的事管的不多。
“那你以为呢,这么多张口,总不能都让国家养着,咱京市机械厂将来是要给国家赚外汇的,可不是拖后腿的。”高厂长理直气壮道,都说他钻钱眼里了,其实这肩上的担子比谁都大。
“行行行,你有理,”张厂长无奈摇头,“钱是要赚,不然拿什么给工人发福利,但是上面交代的任务也要完成,这个夏天,依然是玉米脱粒机是为主,不过可以腾出一条产线做这个小风扇还有小苏上次交的那个台扇。”
张厂长说着顿了顿,“咱们厂内部优先供应。”
大家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来,要说最护短的还是张厂长,啥好东西都先紧着自家人。
塑胶厂这两年跟着机械厂没少赚钱,小风扇的扇叶是塑料的,光扇叶就不少赚,况且还有甩干机的外壳和甩干桶,虽说都是小物件,但奈何数量太多,机械厂加班他们也要跟着加班。
实际上不光塑胶厂跟着赚钱,像是五金厂、缝纫机厂、电池厂这两年都在招工,京市附近村子里好多男女青年,只要有学问过来都是要的。
像是电池厂不光给机械厂供货,还得到了门技术,可充电电池在这个年代技术领先不是一两步,收音机和手电筒里的电池做成了内置的,没电了插上插座充就行,可反复使用的电池,既减少了污染与资源浪费,还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京市的经济圈焕发出勃勃生机,工人有工资拿,有家属院住,食堂的饭还不贵,照着这个势头发展,双职工的家庭养活一堆孩子并不算太过吃力。
“小苏,你家老二准备啥时候生,妙妙快一岁了吧。”赵秀娟又怀上了,小林的肚子也挺的老大,已经快八个月,三伏的天,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傍晚,几人坐在小林家的客厅里闲聊,本来苏榆是不想过来的,出去一趟还要换身衣服,这个天在家里穿件吊带和短裤舒服的很,把南北的窗户打开,再在客厅里铺张凉席,穿堂风自南向北而过,大人小孩都凉快。
奈何先是陈立强他妈过来给她送菜,总不能不让人进屋喝口水,匆匆忙忙套件汗衫和半身裙,把人请进来坐一会,留下一篮子黄瓜和西红柿,苏榆又给回了些绿豆芽,她自己发的,长短参差不齐,吃着还行。
还说赶紧把衣服脱了呢,赵秀娟又过来敲门说:“小林做了绿豆糕,让过去吃,你抱着妙妙下去。”
苏榆只好又给妙妙把衣服穿上,小孩穿少点没事,汗衫小短裤,入了夏苏榆没再给她垫尿布,适应了一段时间就会喊着嘘嘘了。
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保育院里热闹的不行,两个保育员手忙脚乱的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常常有孩子发生打闹的事,厂里决定再办个托儿所,一岁以上的都送托儿所去。
“不生了,生一个就够闹腾的。”苏榆摇头。
三人诧异,张知瑾家的静静才七个月,高峰家里已经在催了,说赶紧再添个二胎,趁高峰妈还年轻,还能帮着带几年,那边高峰哥哥弟弟家都好几个孩子了。
小林挺着大肚子坐在藤椅上,手上拿着一个小风扇对着脸吹,听见这话不由笑道:“我们跟你是不能比,韩尚妈一看就是开明的,生不生的人家估计也不在意,韩尚呢?他怎么说?”
“他?他无所谓的。”苏榆随口道,给妙妙擦了擦嘴,小林做的绿豆糕不太甜,苏榆掰了一小块给她,啃的满脸渣。
“要我说还是韩尚好,看着凶的很,没想到还挺知道疼人。”赵秀娟叹了声道。 ↑返回顶部↑
效果稍微有一点, 自家娃白嫩嫩的手臂和小腿上只有零星几个蚊子包。
这种天气上班更是难熬,车间里跟火炉似的,下班时衣服都湿透了, 苏榆在办公室还好一点,用实验废掉的零件组装一个小风扇,巴掌大小, 回家充满电,办公室可以用一整天。
没几天就被人学了去,这玩意原理实在太过简单,周教授还特意给他女儿做了一个,被玲玲宝贝似的拿到教室里,惹来一众小姐妹争抢。
这东西一出现就有了市场,苏榆做出来只想着自己凉快凉快,还没考虑大规模投产的问题,结果这天早会却被高厂长点了名。
“小苏啊,这个小风扇你做的?”高厂子手里拿着的那个比苏榆刚开始瞎凑合做的精致多了,薄薄的扇叶外面没有罩子,底座显的有点大。
苏榆点头,思路确实是她想的,高厂长手里那个一看就知道是谁的手笔,除了周教授别无他人,这老头无论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
高厂子一脸遗憾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早点报上来,收割机停工之后就该接着生产这个,成本小,利润高,这一个夏天得少挣多少钱。”
这话要多憋气有多憋气,大家忍不住笑出声,张厂长敲敲桌子,哼笑道:“动不动就钱钱的,搞的咱跟资本家似的,以后说话注意点。”
“厂子不挣钱拿什么养活工人,咱现在有多少工人你知道不,”高厂子让郭副厂长给大家报个数,众人吃了一惊,“这么多?”
连张厂长都有些诧异,他最近常去市里开会,厂里招工的事管的不多。
“那你以为呢,这么多张口,总不能都让国家养着,咱京市机械厂将来是要给国家赚外汇的,可不是拖后腿的。”高厂长理直气壮道,都说他钻钱眼里了,其实这肩上的担子比谁都大。
“行行行,你有理,”张厂长无奈摇头,“钱是要赚,不然拿什么给工人发福利,但是上面交代的任务也要完成,这个夏天,依然是玉米脱粒机是为主,不过可以腾出一条产线做这个小风扇还有小苏上次交的那个台扇。”
张厂长说着顿了顿,“咱们厂内部优先供应。”
大家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来,要说最护短的还是张厂长,啥好东西都先紧着自家人。
塑胶厂这两年跟着机械厂没少赚钱,小风扇的扇叶是塑料的,光扇叶就不少赚,况且还有甩干机的外壳和甩干桶,虽说都是小物件,但奈何数量太多,机械厂加班他们也要跟着加班。
实际上不光塑胶厂跟着赚钱,像是五金厂、缝纫机厂、电池厂这两年都在招工,京市附近村子里好多男女青年,只要有学问过来都是要的。
像是电池厂不光给机械厂供货,还得到了门技术,可充电电池在这个年代技术领先不是一两步,收音机和手电筒里的电池做成了内置的,没电了插上插座充就行,可反复使用的电池,既减少了污染与资源浪费,还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京市的经济圈焕发出勃勃生机,工人有工资拿,有家属院住,食堂的饭还不贵,照着这个势头发展,双职工的家庭养活一堆孩子并不算太过吃力。
“小苏,你家老二准备啥时候生,妙妙快一岁了吧。”赵秀娟又怀上了,小林的肚子也挺的老大,已经快八个月,三伏的天,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傍晚,几人坐在小林家的客厅里闲聊,本来苏榆是不想过来的,出去一趟还要换身衣服,这个天在家里穿件吊带和短裤舒服的很,把南北的窗户打开,再在客厅里铺张凉席,穿堂风自南向北而过,大人小孩都凉快。
奈何先是陈立强他妈过来给她送菜,总不能不让人进屋喝口水,匆匆忙忙套件汗衫和半身裙,把人请进来坐一会,留下一篮子黄瓜和西红柿,苏榆又给回了些绿豆芽,她自己发的,长短参差不齐,吃着还行。
还说赶紧把衣服脱了呢,赵秀娟又过来敲门说:“小林做了绿豆糕,让过去吃,你抱着妙妙下去。”
苏榆只好又给妙妙把衣服穿上,小孩穿少点没事,汗衫小短裤,入了夏苏榆没再给她垫尿布,适应了一段时间就会喊着嘘嘘了。
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保育院里热闹的不行,两个保育员手忙脚乱的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常常有孩子发生打闹的事,厂里决定再办个托儿所,一岁以上的都送托儿所去。
“不生了,生一个就够闹腾的。”苏榆摇头。
三人诧异,张知瑾家的静静才七个月,高峰家里已经在催了,说赶紧再添个二胎,趁高峰妈还年轻,还能帮着带几年,那边高峰哥哥弟弟家都好几个孩子了。
小林挺着大肚子坐在藤椅上,手上拿着一个小风扇对着脸吹,听见这话不由笑道:“我们跟你是不能比,韩尚妈一看就是开明的,生不生的人家估计也不在意,韩尚呢?他怎么说?”
“他?他无所谓的。”苏榆随口道,给妙妙擦了擦嘴,小林做的绿豆糕不太甜,苏榆掰了一小块给她,啃的满脸渣。
“要我说还是韩尚好,看着凶的很,没想到还挺知道疼人。”赵秀娟叹了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