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山寨加原创(1 / 2)
审问了俘虏,李怀唐不由懊悔。
他交臂失之的目标正是敌人的主帅――大武艺!仔细想想也是,除了大武艺,还能有谁获此殊荣?为了营救他,数万人倾巢而出,不惜毁坏营盘的外围栏栅。
可惜机会可遇不可求,难再重演。否则,十万敌军将群鼠无首,剩下的只有轻松尾随追杀,惬意收割头颅。
与李怀唐的懊恼相反的是,大武艺连呼运气。
尽管丢掉了三百名精锐亲卫,尽管落马摔个狗啃屎磕碰掉两颗门牙,大武艺还是感觉庆幸,至少,敌人的战斗力已经被他查明,这笔学费还算公道,童叟无欺。
庆幸的同时,大武艺忧心忡忡,唐军的骁勇善战远超他想像,如果按这场战斗结果的数据分析推算,十万大军根本无胜算。要知道,随他去探营的三百余骑兵是渤海国精锐的精锐,是从百战老兵中脱颖而出的勇士。然而,在对手面前却如同土鸡瓦狗。
大武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的麾下没有棉甲,没有羊绒,体温相对流失过快,反应迟钝。客观来说,如果不在寒冷的冬季,战况绝不会如此悬殊。
提醒他的人是契丹盟友可突于。
短短时间内,从一方霸主沦落到丧家之犬,可突于想了许多,痛定思痛,他找到了许多宁远铁骑的秘密武器,保暖棉甲是其中之一。
“你是说,他们是宁远铁骑?!”
大武艺瞪眼望着帐下这位常招他冷眼的曾经契丹实力派人物,等待他确认。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进攻他的主力是唐军。
“忘了谁,都不会忘记李怀唐,化成灰我都认得!大王想想,除了宁远铁骑,谁还会有那么多天马和锋利无比的汉刀?”
可突于斩钉截铁,咬牙切齿,完全一副欲扒其皮,抽其筋的架势。
在场众人首次对可突于表示同情与理解。可突于来投时,他们都觉得契丹人无能,当他们面对同样的困境,蔑视的态度悄然消失。此时嘲笑契丹人,等于承认自己无能,眨眨眼连丢两重镇不说,大王还让人打掉了俩门牙,差点丧命。
原来不是自己窝囊,只怨敌人太厉害!
双方一致达成了共识,同仇敌忾。
确定是受到李怀唐袭击后,大武艺的牙痛舒缓了不少,难看的脸色也有所好转,可信心却更糟糕。敌人装备如此变态,这仗还能打吗?
打,必须打!
过来人可突于反而信心爆棚。
打?怎么打?
口号轻松,可以无限豪迈壮烈,却无助改变问题的现实性。面对面决战?大王掉门牙之战或许是个缩影。人人有预感,人人又不敢说,只等可突于当出头鸟。
“可效仿当年渤海王天门岭一战。”
可突于的答案提醒了众人。
天门岭之战,人物有,主角――首任渤海王大祚荣,配角――大唐名将李楷固;地点,天门岭;时间,三十多年前,武则天晚年;经过,李楷固率唐军尾随大祚荣深入辽东,大祚荣在天门岭设伏;结果,李楷固惨败,仅以身免。
诱敌深入!好!大武艺击掌赞同。
太祖的英雄史当然好,谁敢否认?答案是否定的,即使经常吃熊胆的将领们也不敢。
但是,有猛将嘀咕,质疑前,先肯定太祖的计谋上下五千年无人可比,然后才表示士气伤不起,好不容易才从各地集结到渤海都督府,又翻山越岭南下,连仗都没正式干上一场就匆匆退却,敌人有那么可怕吗?太祖之谋是建立在敌强我弱的基础上,如今我们十万大军,有刻舟求剑的必要?
微妙时刻,大武艺力排众异。敌人强弱,江水冷暖,除了可突于,他这只鸭子最有说话的资格。
可突于暗自窃笑,为自己的高招而得意。
当然,他的主意绝非简单的复制。 ↑返回顶部↑
他交臂失之的目标正是敌人的主帅――大武艺!仔细想想也是,除了大武艺,还能有谁获此殊荣?为了营救他,数万人倾巢而出,不惜毁坏营盘的外围栏栅。
可惜机会可遇不可求,难再重演。否则,十万敌军将群鼠无首,剩下的只有轻松尾随追杀,惬意收割头颅。
与李怀唐的懊恼相反的是,大武艺连呼运气。
尽管丢掉了三百名精锐亲卫,尽管落马摔个狗啃屎磕碰掉两颗门牙,大武艺还是感觉庆幸,至少,敌人的战斗力已经被他查明,这笔学费还算公道,童叟无欺。
庆幸的同时,大武艺忧心忡忡,唐军的骁勇善战远超他想像,如果按这场战斗结果的数据分析推算,十万大军根本无胜算。要知道,随他去探营的三百余骑兵是渤海国精锐的精锐,是从百战老兵中脱颖而出的勇士。然而,在对手面前却如同土鸡瓦狗。
大武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的麾下没有棉甲,没有羊绒,体温相对流失过快,反应迟钝。客观来说,如果不在寒冷的冬季,战况绝不会如此悬殊。
提醒他的人是契丹盟友可突于。
短短时间内,从一方霸主沦落到丧家之犬,可突于想了许多,痛定思痛,他找到了许多宁远铁骑的秘密武器,保暖棉甲是其中之一。
“你是说,他们是宁远铁骑?!”
大武艺瞪眼望着帐下这位常招他冷眼的曾经契丹实力派人物,等待他确认。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进攻他的主力是唐军。
“忘了谁,都不会忘记李怀唐,化成灰我都认得!大王想想,除了宁远铁骑,谁还会有那么多天马和锋利无比的汉刀?”
可突于斩钉截铁,咬牙切齿,完全一副欲扒其皮,抽其筋的架势。
在场众人首次对可突于表示同情与理解。可突于来投时,他们都觉得契丹人无能,当他们面对同样的困境,蔑视的态度悄然消失。此时嘲笑契丹人,等于承认自己无能,眨眨眼连丢两重镇不说,大王还让人打掉了俩门牙,差点丧命。
原来不是自己窝囊,只怨敌人太厉害!
双方一致达成了共识,同仇敌忾。
确定是受到李怀唐袭击后,大武艺的牙痛舒缓了不少,难看的脸色也有所好转,可信心却更糟糕。敌人装备如此变态,这仗还能打吗?
打,必须打!
过来人可突于反而信心爆棚。
打?怎么打?
口号轻松,可以无限豪迈壮烈,却无助改变问题的现实性。面对面决战?大王掉门牙之战或许是个缩影。人人有预感,人人又不敢说,只等可突于当出头鸟。
“可效仿当年渤海王天门岭一战。”
可突于的答案提醒了众人。
天门岭之战,人物有,主角――首任渤海王大祚荣,配角――大唐名将李楷固;地点,天门岭;时间,三十多年前,武则天晚年;经过,李楷固率唐军尾随大祚荣深入辽东,大祚荣在天门岭设伏;结果,李楷固惨败,仅以身免。
诱敌深入!好!大武艺击掌赞同。
太祖的英雄史当然好,谁敢否认?答案是否定的,即使经常吃熊胆的将领们也不敢。
但是,有猛将嘀咕,质疑前,先肯定太祖的计谋上下五千年无人可比,然后才表示士气伤不起,好不容易才从各地集结到渤海都督府,又翻山越岭南下,连仗都没正式干上一场就匆匆退却,敌人有那么可怕吗?太祖之谋是建立在敌强我弱的基础上,如今我们十万大军,有刻舟求剑的必要?
微妙时刻,大武艺力排众异。敌人强弱,江水冷暖,除了可突于,他这只鸭子最有说话的资格。
可突于暗自窃笑,为自己的高招而得意。
当然,他的主意绝非简单的复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