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3 / 4)
而英国是整个反法联盟里,出兵出力最多, 国力最强的,剩下那些国家既想反法, 也想让英国老大哥多掏点钱。英国要是不把足够的兵力与资金扔进场子里, 根本就没法真的拉帮结派搞法国。
以前英国还有北美殖民地,美国独立之后,最赚钱的就只剩下印度和南美, 几块非洲地盘和暹罗就别提了。缺钱的情况下,印度这块生产粮食、茶叶、珠宝与棉布的香饽饽当然不能丢。
其实印度这会儿的逆转翻盘,主要靠着英国的骚操作和拉克希米的几大政令,但英国上层却似乎把原因推在了大明身上。再加上曾经淡马锡海战的屈辱失利,和一直想进军大明的野心勃勃,英国议会几乎毫不犹豫就同意,让海军对大明船队开战。
这海战俞星城既不了解,也无法参与,她只能在红堡中,听着来往的仙官传递的消息。英国的水师确实强大,听说有一部分中小型军舰,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做外壳,去除了风帆,还使用了像鹦鹉螺一样的桨叶,速度像顺风的小船一样快,大明的水师根本无法与其竞速。
那些中小型军舰不能安装大炮,所以无法毁坏远洋宝船,却击毁了多艘护卫船。
大明水师调派鲸鹏前来援助,但英国也不是没有飞艇,而且它们的飞艇是从普鲁士购买的,气囊过大,但载重十足,虽然被鲸鹏击落两艘,但也投掷了大量的炮弹,能直接击穿小船的夹板,毁坏大船的桅杆。
一艘大型宝船就受损严重,不得不紧急返回港口修复。
而每一天都有船只战损、被毁的消息传来,丧命的船员与水兵也不在少数。
他们心里都明白,之前淡马锡海战是在大明家门口开战,使出浑身解数才搞个两败俱伤,靠赶来的法国援军逼走了英国人。而这会儿不过三百艘的战船商船混合编,没法和在印度拥有三大水师军营的英国正面对抗。
大明与英国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但拉克希米这一边,还在最后的调兵与训练,她想要同时袭击英属地两大城市,希望能再等一等。
俞星城理解她,看到拉克希米带兵训练,她就知道这些军队,远还不是拉克希米心目中期望的样子。她太懂得打仗的细节了,而她练兵的这些方法,在俞星城看来完全可以出书立传。
就比如说装弹。
这时代使用的制式武器,大部分是前装□□,每射击一次,都需要前排的射击手后退装填,两排交替射击。装弹需要把枪口朝上,用一根通条将火|药和弹丸压到枪膛底部,而后再替换位置进行设计。
拉克希米就教给士兵们,千万不要将枪托压在地上,而是要悬空着,左手抓住枪身,右手将通条往下压,但不要压死,而是往下一捅,然后让通条自动回弹到一半,才是合格的装填。
这其实很违背打仗的常识。俞星城见过大明的士兵开枪,大家都认为枪托一定要放在地上,如果不把火|药压死,很容易哑火,然后就需要再清膛,更麻烦。但实际上,拉克希米认为打仗时,容易因紧张而过于用力,反倒是弹头把火|药压成一团,太容易炸膛,会导致士兵双手炸烂,更容易使军心涣散。
她的方法是经过经验检验极为有效地,填装成功率很高,而炸膛率远低于英军或法军,士兵掌握了一压一弹的节奏,装弹极其快速。
拉克希米并不将这些细节用文字记录,而是编成歌谣,让识字率很低的士兵们传唱,甚至在开饭前和睡觉前,也会唱这些战术之歌。
士兵们唱着“枪托抵右肩,枪身左手托,只瞄人腰肚,保准能爆头”的歌谣,是因为这时代的枪大多数会枪口上跳,三百米距离会导致瞄准点上移三十五厘米左右,瞄准对方的肚子和腰,大几率都能击中胸前头部。
还有“导|火|索,三寸长,迎着大炮冲冲冲,炮弹飞过你头上”,这是鼓励士兵尽快冲到炮手身前,对炮弹无所畏惧,因为导|火|索点燃还需要时间,而大炮前几十米甚至百米其实都是轰炸不到的盲区,越冲,越能活。
印度人对军规军令不在乎,但却满脑子是唱歌跳舞,这些救命且提高战斗力的曲子,很快就传遍印度军队。
这一切都非常实用,俞星城痴迷于前去军营看她带兵,就是痴迷于她对战场的了如指掌,她对军事的熟识造诣。俞星城几乎每次去,都记了满满几张纸的知识回来,这就像是一个最伟大的工匠手把手教你技巧,俞星城拼命学习记录着这些不可能在别的地方学习到的知识。
所以她最明白,若不是时间紧迫,拉克希米一定能铸造出胜过英军的印度军队——
但时间总是不够的。
在最近一次海上遇袭,大明损失了三艘护卫船与七条海上艨艟,有一百一十多名船员溺死或被俘虏。
小燕王焦急到坐立不安,这每一艘船的损失都几乎无法补上,船队就在这样你追我赶的海上游击战中,越来越削减。他还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不可能把水师都折在这里。
俞星城只能提出,想要利用他们手中人质,来和英国人进行人质交换,至少能在桌面上谈一谈,就说不定能在战场上拖一拖。
手中的人质,当然就是之前在德里附近抓住的十几位巫师。
这其中唯一一个地位高的,就是迦勒。
也不是说别人都不抓只抓他,而是大明许多仙官对巫师们不甚了解,很多巫师都似乎拥有变形或远程移动的魔法,仙官们不懂得如何拦截打断,就眼睁睁放他们跑了。而最能对付巫师的就是亚瑟和阿比盖尔二人,但他们眼里只有迦勒,也只想抓住迦勒。 ↑返回顶部↑
以前英国还有北美殖民地,美国独立之后,最赚钱的就只剩下印度和南美, 几块非洲地盘和暹罗就别提了。缺钱的情况下,印度这块生产粮食、茶叶、珠宝与棉布的香饽饽当然不能丢。
其实印度这会儿的逆转翻盘,主要靠着英国的骚操作和拉克希米的几大政令,但英国上层却似乎把原因推在了大明身上。再加上曾经淡马锡海战的屈辱失利,和一直想进军大明的野心勃勃,英国议会几乎毫不犹豫就同意,让海军对大明船队开战。
这海战俞星城既不了解,也无法参与,她只能在红堡中,听着来往的仙官传递的消息。英国的水师确实强大,听说有一部分中小型军舰,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做外壳,去除了风帆,还使用了像鹦鹉螺一样的桨叶,速度像顺风的小船一样快,大明的水师根本无法与其竞速。
那些中小型军舰不能安装大炮,所以无法毁坏远洋宝船,却击毁了多艘护卫船。
大明水师调派鲸鹏前来援助,但英国也不是没有飞艇,而且它们的飞艇是从普鲁士购买的,气囊过大,但载重十足,虽然被鲸鹏击落两艘,但也投掷了大量的炮弹,能直接击穿小船的夹板,毁坏大船的桅杆。
一艘大型宝船就受损严重,不得不紧急返回港口修复。
而每一天都有船只战损、被毁的消息传来,丧命的船员与水兵也不在少数。
他们心里都明白,之前淡马锡海战是在大明家门口开战,使出浑身解数才搞个两败俱伤,靠赶来的法国援军逼走了英国人。而这会儿不过三百艘的战船商船混合编,没法和在印度拥有三大水师军营的英国正面对抗。
大明与英国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但拉克希米这一边,还在最后的调兵与训练,她想要同时袭击英属地两大城市,希望能再等一等。
俞星城理解她,看到拉克希米带兵训练,她就知道这些军队,远还不是拉克希米心目中期望的样子。她太懂得打仗的细节了,而她练兵的这些方法,在俞星城看来完全可以出书立传。
就比如说装弹。
这时代使用的制式武器,大部分是前装□□,每射击一次,都需要前排的射击手后退装填,两排交替射击。装弹需要把枪口朝上,用一根通条将火|药和弹丸压到枪膛底部,而后再替换位置进行设计。
拉克希米就教给士兵们,千万不要将枪托压在地上,而是要悬空着,左手抓住枪身,右手将通条往下压,但不要压死,而是往下一捅,然后让通条自动回弹到一半,才是合格的装填。
这其实很违背打仗的常识。俞星城见过大明的士兵开枪,大家都认为枪托一定要放在地上,如果不把火|药压死,很容易哑火,然后就需要再清膛,更麻烦。但实际上,拉克希米认为打仗时,容易因紧张而过于用力,反倒是弹头把火|药压成一团,太容易炸膛,会导致士兵双手炸烂,更容易使军心涣散。
她的方法是经过经验检验极为有效地,填装成功率很高,而炸膛率远低于英军或法军,士兵掌握了一压一弹的节奏,装弹极其快速。
拉克希米并不将这些细节用文字记录,而是编成歌谣,让识字率很低的士兵们传唱,甚至在开饭前和睡觉前,也会唱这些战术之歌。
士兵们唱着“枪托抵右肩,枪身左手托,只瞄人腰肚,保准能爆头”的歌谣,是因为这时代的枪大多数会枪口上跳,三百米距离会导致瞄准点上移三十五厘米左右,瞄准对方的肚子和腰,大几率都能击中胸前头部。
还有“导|火|索,三寸长,迎着大炮冲冲冲,炮弹飞过你头上”,这是鼓励士兵尽快冲到炮手身前,对炮弹无所畏惧,因为导|火|索点燃还需要时间,而大炮前几十米甚至百米其实都是轰炸不到的盲区,越冲,越能活。
印度人对军规军令不在乎,但却满脑子是唱歌跳舞,这些救命且提高战斗力的曲子,很快就传遍印度军队。
这一切都非常实用,俞星城痴迷于前去军营看她带兵,就是痴迷于她对战场的了如指掌,她对军事的熟识造诣。俞星城几乎每次去,都记了满满几张纸的知识回来,这就像是一个最伟大的工匠手把手教你技巧,俞星城拼命学习记录着这些不可能在别的地方学习到的知识。
所以她最明白,若不是时间紧迫,拉克希米一定能铸造出胜过英军的印度军队——
但时间总是不够的。
在最近一次海上遇袭,大明损失了三艘护卫船与七条海上艨艟,有一百一十多名船员溺死或被俘虏。
小燕王焦急到坐立不安,这每一艘船的损失都几乎无法补上,船队就在这样你追我赶的海上游击战中,越来越削减。他还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不可能把水师都折在这里。
俞星城只能提出,想要利用他们手中人质,来和英国人进行人质交换,至少能在桌面上谈一谈,就说不定能在战场上拖一拖。
手中的人质,当然就是之前在德里附近抓住的十几位巫师。
这其中唯一一个地位高的,就是迦勒。
也不是说别人都不抓只抓他,而是大明许多仙官对巫师们不甚了解,很多巫师都似乎拥有变形或远程移动的魔法,仙官们不懂得如何拦截打断,就眼睁睁放他们跑了。而最能对付巫师的就是亚瑟和阿比盖尔二人,但他们眼里只有迦勒,也只想抓住迦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