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2 / 4)
被废的阁老,前来主管新的士官学府。这倒是有意思了。
到了下午俞星城继续阅卷,这次的“治事”考卷并不糊名,但来阅卷的不过是粗审,过了的文章还要提交内阁甚至呈送给皇帝,自然也不敢乱阅卷。
却没想到她竟然阅到了太子的答卷。看来太子和燕王也装模作样的来考试了。这士官学府就为这二位设立的,俞星城自然不敢不过太子的卷子,只是她从来没和太子说过话,拿到太子的答卷,也忍不住靠窗细细读了读。
太子抽到的题目是关于倭国设立舰港一事。
他字迹铁骨细瘦,细看有孤傲之风。文章写的颇为详实,甚至列举了倭国适合做深水港的几个地名,但他文中主旨并不在于对倭国设港的计划,而在于将倭国作为免除赋税的商贸中心,并设立交易所与通商银行,以及在倭国全面使用黄金与纸钞进行贸易,而后将通商银行随着华侨商会开到淡马锡、斯里兰卡甚至伊斯坦布尔去,让那里的华商也可以用银行券进行贸易。
大明民间银行,早就在几十年前遍布各大城市,而朝廷设立的官银行当于十几年前确立,但仍然不完善,银行券的发行并不普遍,关于朝廷与民间的银行业,十几年来一直在角力。
而太子这篇文章中,很明显能看出他对经济商贸颇有了解,甚至有超出一般旁人的知识。
俞星城捧着那篇文章,读了两三遍,她愈发觉得太子反倒不像是帝制的绝对拥护者,反倒他的思想相当新派。
她皱起眉来,有些搞不明白了。
皇帝对太子有一些重用,看起来也不是没有理由。
俞星城再想头都要炸了,只好把太子的文章以朱笔点阅,放到一旁,继续看剩下的答卷。
而她没想到自己还会看到尚夕擎与温嘉序的文章。尚夕擎言语平实准确,竟然能看得出文采颇深,且视角独特,俞星城几乎都快忘记了这位琉球王国的哑巴王子,当年他就执意留在大明学习,现在这一手好文笔,显然是这几年学成的结果。而温嘉序跟尚夕擎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他言辞中引经据典,文笔华丽,俞星城看着文章,都能想象到温嘉序一脸骄傲的叼着玫瑰,散发着香风在空中旋转的模样。
她自己也不太喜欢华丽的文风,但奈何温嘉序谈及的是仙府治事之问,虽然不必要的辞藻太多,但问题也都说在点上,颇有真知灼见,在她批阅的一摞文章中,算是好文,她扪心自个儿不该不给过,就也把他的答卷和太子放在了一起。
俞星城被关了好几日,暗无天日的阅卷结束,她终于能归家。她并不怎么知道,考卷题目已经被皇帝公布天下,而钟曾筠这种名臣被拉去阅卷,且皇帝要将前百人的卷子细细阅读之类的消息,也传遍大明,这场考试已经是大明上至士子高官下至百姓商贩,讨论的最热话题了。
俞星城知道入学府的名录已出,还是因为俞家快马加鞭前来报信,喜称,皇帝共批四十一人,俞菡就在其中。
作者有话要说: 明日继续。俞教授马上要上岗了。
第203章 女孩
俞菡的事儿, 俞星城不必主动打听,主持此次考试的国子监祭酒,便在国子监内碰面闲聊间, 向俞星城透露:“俞二姑娘去年科举便是二甲,或许对于京师出了名的才女来说不算高, 但在大明科考女子中, 也是近年的好成绩了。啊, 我自然审阅了才递交给皇帝,外文稍弱,但律例与算术极佳, 再加上文章也是上等, 入选也是实至名归。”
俞星城不知道俞菡的入选里有几分是皇帝或内阁授意,而有几分是她的真才实学,但结果已定。
国子监祭酒是个略显古板的老头, 但他似乎是皇帝颇喜欢的那种钢板性格,竟然还低声与俞星城道:“士官学府都是年轻孩子, 女子共七人, 男子三十四人,年级都轻, 最大的也不到三十。俞二姑娘以前一些旧事,或许在京师闹出过风雨, 但到了士官学府,那就是在皇上眼皮子底下, 从里到外, 从私到公,都容不得半分不得体。不过有俞大人在,想必俞二姑娘也会学着安分些。”
俞星城觉得, 这祭酒大人,是在提醒说俞菡曾经发生的事儿。
她虽然不太清楚,但只觉得这话里,既有提点,也有点看不惯。“安分”这词儿听起来更是让人不适。
或许这位古板的国子监祭酒,从心底不能接受俞菡的“丑事”,而且他把俞菡私人生活上的事,拿出来与俞星城说,总像是也要让俞星城脸上不光彩似的。
俞星城想,不论俞菡身上发生什么事儿,若是跟男女私情有关,就没有什么不光彩。哪怕是她犯傻要跟人私奔,或者是未婚苟且被人抓个正着,她也都不会觉得有任何蒙羞。
俞星城看向祭酒大人,微笑道:“只要皇上是分得清公私里外的不就行了。听说前些阵子,吕阁老娶了一房妾,年纪不过十八九,连皇上都笑说好汉九妻,吕阁不老啊,想来皇上也爱听这些私事儿,却不往心里放。您说俞菡写了一手好文章,想必皇上也阅过——”
她又笑起来:“啊,年轻孩子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连燕王殿下年轻时候也荒唐过。不过您老说的也对,进了士官学府,便是皇上的学子,都是大明的将来,一切朝新,旧事切断。自家丫头,劳大人费心提点,我必然看紧了。”
她言语温和,却意指祭酒大人没本事逼逼权贵,却来评价小姑娘的私事,皇上亲自审的人选,他老人家都不在乎,你算老几在这儿张嘴“提点”。又说“一切朝新,旧事切断”,哪怕后头似自谦自省的跟了一句要看紧她,但怎么听,怎么都像是看紧别人的嘴——她不想听见在士官学府里,有人提一句俞菡旧事。
俞星城笑的和气,亏她那柔慈面相,让人一时分不清她实在威胁,还是在软语。
等国子监祭酒反应过来,俞星城已经弯腰一礼,走出去了。
俞星城虽然资历浅年纪小,可国子监祭酒不过是个从四品,官位比她要低一些。哪怕俞星城以后去士官学府兼任先生,也是受江道之这个士官学府祭酒的管束,与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返回顶部↑
到了下午俞星城继续阅卷,这次的“治事”考卷并不糊名,但来阅卷的不过是粗审,过了的文章还要提交内阁甚至呈送给皇帝,自然也不敢乱阅卷。
却没想到她竟然阅到了太子的答卷。看来太子和燕王也装模作样的来考试了。这士官学府就为这二位设立的,俞星城自然不敢不过太子的卷子,只是她从来没和太子说过话,拿到太子的答卷,也忍不住靠窗细细读了读。
太子抽到的题目是关于倭国设立舰港一事。
他字迹铁骨细瘦,细看有孤傲之风。文章写的颇为详实,甚至列举了倭国适合做深水港的几个地名,但他文中主旨并不在于对倭国设港的计划,而在于将倭国作为免除赋税的商贸中心,并设立交易所与通商银行,以及在倭国全面使用黄金与纸钞进行贸易,而后将通商银行随着华侨商会开到淡马锡、斯里兰卡甚至伊斯坦布尔去,让那里的华商也可以用银行券进行贸易。
大明民间银行,早就在几十年前遍布各大城市,而朝廷设立的官银行当于十几年前确立,但仍然不完善,银行券的发行并不普遍,关于朝廷与民间的银行业,十几年来一直在角力。
而太子这篇文章中,很明显能看出他对经济商贸颇有了解,甚至有超出一般旁人的知识。
俞星城捧着那篇文章,读了两三遍,她愈发觉得太子反倒不像是帝制的绝对拥护者,反倒他的思想相当新派。
她皱起眉来,有些搞不明白了。
皇帝对太子有一些重用,看起来也不是没有理由。
俞星城再想头都要炸了,只好把太子的文章以朱笔点阅,放到一旁,继续看剩下的答卷。
而她没想到自己还会看到尚夕擎与温嘉序的文章。尚夕擎言语平实准确,竟然能看得出文采颇深,且视角独特,俞星城几乎都快忘记了这位琉球王国的哑巴王子,当年他就执意留在大明学习,现在这一手好文笔,显然是这几年学成的结果。而温嘉序跟尚夕擎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他言辞中引经据典,文笔华丽,俞星城看着文章,都能想象到温嘉序一脸骄傲的叼着玫瑰,散发着香风在空中旋转的模样。
她自己也不太喜欢华丽的文风,但奈何温嘉序谈及的是仙府治事之问,虽然不必要的辞藻太多,但问题也都说在点上,颇有真知灼见,在她批阅的一摞文章中,算是好文,她扪心自个儿不该不给过,就也把他的答卷和太子放在了一起。
俞星城被关了好几日,暗无天日的阅卷结束,她终于能归家。她并不怎么知道,考卷题目已经被皇帝公布天下,而钟曾筠这种名臣被拉去阅卷,且皇帝要将前百人的卷子细细阅读之类的消息,也传遍大明,这场考试已经是大明上至士子高官下至百姓商贩,讨论的最热话题了。
俞星城知道入学府的名录已出,还是因为俞家快马加鞭前来报信,喜称,皇帝共批四十一人,俞菡就在其中。
作者有话要说: 明日继续。俞教授马上要上岗了。
第203章 女孩
俞菡的事儿, 俞星城不必主动打听,主持此次考试的国子监祭酒,便在国子监内碰面闲聊间, 向俞星城透露:“俞二姑娘去年科举便是二甲,或许对于京师出了名的才女来说不算高, 但在大明科考女子中, 也是近年的好成绩了。啊, 我自然审阅了才递交给皇帝,外文稍弱,但律例与算术极佳, 再加上文章也是上等, 入选也是实至名归。”
俞星城不知道俞菡的入选里有几分是皇帝或内阁授意,而有几分是她的真才实学,但结果已定。
国子监祭酒是个略显古板的老头, 但他似乎是皇帝颇喜欢的那种钢板性格,竟然还低声与俞星城道:“士官学府都是年轻孩子, 女子共七人, 男子三十四人,年级都轻, 最大的也不到三十。俞二姑娘以前一些旧事,或许在京师闹出过风雨, 但到了士官学府,那就是在皇上眼皮子底下, 从里到外, 从私到公,都容不得半分不得体。不过有俞大人在,想必俞二姑娘也会学着安分些。”
俞星城觉得, 这祭酒大人,是在提醒说俞菡曾经发生的事儿。
她虽然不太清楚,但只觉得这话里,既有提点,也有点看不惯。“安分”这词儿听起来更是让人不适。
或许这位古板的国子监祭酒,从心底不能接受俞菡的“丑事”,而且他把俞菡私人生活上的事,拿出来与俞星城说,总像是也要让俞星城脸上不光彩似的。
俞星城想,不论俞菡身上发生什么事儿,若是跟男女私情有关,就没有什么不光彩。哪怕是她犯傻要跟人私奔,或者是未婚苟且被人抓个正着,她也都不会觉得有任何蒙羞。
俞星城看向祭酒大人,微笑道:“只要皇上是分得清公私里外的不就行了。听说前些阵子,吕阁老娶了一房妾,年纪不过十八九,连皇上都笑说好汉九妻,吕阁不老啊,想来皇上也爱听这些私事儿,却不往心里放。您说俞菡写了一手好文章,想必皇上也阅过——”
她又笑起来:“啊,年轻孩子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连燕王殿下年轻时候也荒唐过。不过您老说的也对,进了士官学府,便是皇上的学子,都是大明的将来,一切朝新,旧事切断。自家丫头,劳大人费心提点,我必然看紧了。”
她言语温和,却意指祭酒大人没本事逼逼权贵,却来评价小姑娘的私事,皇上亲自审的人选,他老人家都不在乎,你算老几在这儿张嘴“提点”。又说“一切朝新,旧事切断”,哪怕后头似自谦自省的跟了一句要看紧她,但怎么听,怎么都像是看紧别人的嘴——她不想听见在士官学府里,有人提一句俞菡旧事。
俞星城笑的和气,亏她那柔慈面相,让人一时分不清她实在威胁,还是在软语。
等国子监祭酒反应过来,俞星城已经弯腰一礼,走出去了。
俞星城虽然资历浅年纪小,可国子监祭酒不过是个从四品,官位比她要低一些。哪怕俞星城以后去士官学府兼任先生,也是受江道之这个士官学府祭酒的管束,与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