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3 / 4)
这是否就会成为美利坚枝繁叶茂的种子?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外头跪的那些人,有的想的很远,有的却只想着他们的儿子被朕廷杖所杀,有的只想着摘开关系,揣测圣意。朕却只觉得这大明就像是一块被四面拉扯的布,本来就有的裂痕与破洞在撕扯中越拉越大。”
小燕王低声道:“凡事有个轻重缓急,自然要从先最能下手见到成效的开始动手。”
俞星城道:“汉阳府大堰的事,只能过。他们就在叛乱军的周边,之后必然很快被卷入战事,现在再查也没有意义。”
皇帝:“可以。你修书予他,不必有公章花押,只要他速速归来,将文书、人名和卷宗都带回来。只是我猜他不会回来了。以他的性格,或许会很快就再度辞官了。”
俞星城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辞官做他曾做过的事吗?”
皇帝:“你看过他的信件,你该知道汉阳府大堰导致的生灵涂炭,你该知道他也亲自去带领民兵从洪水里拉网捞运数不尽的尸体。”
皇帝没有再多说,他似乎也是了解温骁的,指了一下俞敬唯:“你手下的天兵还能再重整吗?最快多久,我要你与戚雨信一同南下,对方有白莲教,你作为天兵使用法术进行围攻,最容易引起教内恐慌。”
俞敬唯:“不会太快,天兵也不是说都有飞车可乘坐,修建往沙俄的铁路因为战事损毁的车段还在修复,他们只能步行军,少说要十日。”
皇帝不等她说完就懂了,指了一下戚雨信:“你呢?让你与钟曾筠配合围剿,南北夹击,可有信心?”
戚雨信:“要我说,他们是蝗虫。跑的太快了,全灭可能要两三年之久,咱们拖不起。而且印藏联手,印度可能更加硬气与攻击性,咱们往地中海的商路也会受影响,国库收入不能想的太乐观。更何况,我总觉得他们是想让朝廷镇压的,说不定到时候还有扩大局势的后招。”
皇帝:“不管不灭更不行。”
宫殿中沉默了几分。
俞星城忽然开了口:“如果非要见血,那不如让朝廷来做这个义军,而非镇压叛乱。我是说,往往叛军的一大招牌便是杀狗官杀豪绅,他们想出鼓动叛军的想法,便是也往自己身上惹火。”
作者有话要说: 四面楚歌。不过设定上大明在一两百年前的改革后,底子要好了很多。
第244章 义军
皇帝猛地转过身来:“你是说要朝廷出面, 当这个‘替天行道’的义军?”
俞星城缓缓站起来:“因为总是要清算的。这些士绅集团能够发家的根基,都是在于海运商贸扩张期,朝廷未能从根本反制, 只能从面上打击。抄过多少家,罚过多少税, 却一点也没组织他们的壮大。臣自然是支持商贸通航, 支持建厂开工, 只是如果官商只靠垄断盐铁做一些基础的生意,如果朝廷的几大银行都开不进苏杭,如果织物、铝铜与外贸商品的价格都被他们控制, 我们抄再多家, 也都只会迎来下一波反噬。”
她坚定道:“如果不想让江浙广闽和王朝割裂,血腥的扫荡无法避免。不论哪个朝代,哪一次改革, 被屠杀的都是地主,如果必然要伤筋动骨, 不如趁着这一次的民意。推倒重来。”
皇帝走过来, 背着两只手,凝神看俞星城的脸。
俞敬唯和小燕王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俞星城比皇帝矮小一些, 但这也不是她第一次直视皇帝:“晋商有股俸合作、财东伙友已有百年,晋商徽商与丰海三大银行是大明资金量最大的银行, 甚至我们在奥斯曼也有分行,但这里头有一分钱能被您管吗?有任何一笔交易是您能查阅的吗?银行业的重要性就算被户部早已重视, 但能改变现状吗?以后您再开东洋北洋华侨商会也没用, 再多的商路,也是给他们的银行开辟的。大英是豪绅买兵打仗,豪绅开拓商路, 但咱们呢?朝廷做了嫁衣,却只能靠强权与收税管理,这根本就是落后和畸形的。”、
皇帝:“而你是要连土地都收回,连银行都捣毁,你要知道那些地区每年给朝廷提供多少赋税?”
俞星城语气挑衅:“比你把这些豪绅都拔除之后回收的资金还多吗?”
皇帝指着她:“我说的是未来!天下贸易横行,我们毁了一遍,就是落后!就是明年后年,五年内,从大明向外产出的商品越来越少,就是依靠海贸的许多人会饿死!”
俞星城:“我认为不会那么久的。我们如今打开了商路,西洋南洋两大商会在您的授意下变成了半官半商,这是个好的开端,只要海外的需求还在,哪怕我们血洗过,重建也会更快。更何况天底下从未有不付出代价的选择。”
俞星城:“如果根基不动,整座塔都会岌岌可危。因为现在到处都是朝廷该管但没管,他们不该做但敢做的灰色地带,今天朝廷赋税拿不到就说这个产业不该干;明天这个行当赚了钱朝廷又大喜想去扶持,一切对商贸的存在与否的判断,只基于那个时候的政局,这才是真的完蛋!如果想要让海贸商业得到的资金真正用于国家,用于军队,用于以后可能面临的更多的战争,就必须铲断过于不稳的根基,好好垒一座真金白银的灯塔。”
皇帝紧盯着她:“你一向是这样,看起来表面所做的选择是保守的,但其中的细节与支持你这样做的理由又是激进的。你要朝廷控制银行——”
俞星城:“还有交易,股俸等等。您觉得不支持官厂官商是因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朝廷的工厂与商会都效益不佳。但完全私厂私商亦是对朝廷与百姓的压榨。官督商办,合资股俸,是商贸之未来。”
皇帝踱了好一会儿步,他走向了摆着圈椅的须弥座,却未登上,只是绕着走。 ↑返回顶部↑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外头跪的那些人,有的想的很远,有的却只想着他们的儿子被朕廷杖所杀,有的只想着摘开关系,揣测圣意。朕却只觉得这大明就像是一块被四面拉扯的布,本来就有的裂痕与破洞在撕扯中越拉越大。”
小燕王低声道:“凡事有个轻重缓急,自然要从先最能下手见到成效的开始动手。”
俞星城道:“汉阳府大堰的事,只能过。他们就在叛乱军的周边,之后必然很快被卷入战事,现在再查也没有意义。”
皇帝:“可以。你修书予他,不必有公章花押,只要他速速归来,将文书、人名和卷宗都带回来。只是我猜他不会回来了。以他的性格,或许会很快就再度辞官了。”
俞星城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辞官做他曾做过的事吗?”
皇帝:“你看过他的信件,你该知道汉阳府大堰导致的生灵涂炭,你该知道他也亲自去带领民兵从洪水里拉网捞运数不尽的尸体。”
皇帝没有再多说,他似乎也是了解温骁的,指了一下俞敬唯:“你手下的天兵还能再重整吗?最快多久,我要你与戚雨信一同南下,对方有白莲教,你作为天兵使用法术进行围攻,最容易引起教内恐慌。”
俞敬唯:“不会太快,天兵也不是说都有飞车可乘坐,修建往沙俄的铁路因为战事损毁的车段还在修复,他们只能步行军,少说要十日。”
皇帝不等她说完就懂了,指了一下戚雨信:“你呢?让你与钟曾筠配合围剿,南北夹击,可有信心?”
戚雨信:“要我说,他们是蝗虫。跑的太快了,全灭可能要两三年之久,咱们拖不起。而且印藏联手,印度可能更加硬气与攻击性,咱们往地中海的商路也会受影响,国库收入不能想的太乐观。更何况,我总觉得他们是想让朝廷镇压的,说不定到时候还有扩大局势的后招。”
皇帝:“不管不灭更不行。”
宫殿中沉默了几分。
俞星城忽然开了口:“如果非要见血,那不如让朝廷来做这个义军,而非镇压叛乱。我是说,往往叛军的一大招牌便是杀狗官杀豪绅,他们想出鼓动叛军的想法,便是也往自己身上惹火。”
作者有话要说: 四面楚歌。不过设定上大明在一两百年前的改革后,底子要好了很多。
第244章 义军
皇帝猛地转过身来:“你是说要朝廷出面, 当这个‘替天行道’的义军?”
俞星城缓缓站起来:“因为总是要清算的。这些士绅集团能够发家的根基,都是在于海运商贸扩张期,朝廷未能从根本反制, 只能从面上打击。抄过多少家,罚过多少税, 却一点也没组织他们的壮大。臣自然是支持商贸通航, 支持建厂开工, 只是如果官商只靠垄断盐铁做一些基础的生意,如果朝廷的几大银行都开不进苏杭,如果织物、铝铜与外贸商品的价格都被他们控制, 我们抄再多家, 也都只会迎来下一波反噬。”
她坚定道:“如果不想让江浙广闽和王朝割裂,血腥的扫荡无法避免。不论哪个朝代,哪一次改革, 被屠杀的都是地主,如果必然要伤筋动骨, 不如趁着这一次的民意。推倒重来。”
皇帝走过来, 背着两只手,凝神看俞星城的脸。
俞敬唯和小燕王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俞星城比皇帝矮小一些, 但这也不是她第一次直视皇帝:“晋商有股俸合作、财东伙友已有百年,晋商徽商与丰海三大银行是大明资金量最大的银行, 甚至我们在奥斯曼也有分行,但这里头有一分钱能被您管吗?有任何一笔交易是您能查阅的吗?银行业的重要性就算被户部早已重视, 但能改变现状吗?以后您再开东洋北洋华侨商会也没用, 再多的商路,也是给他们的银行开辟的。大英是豪绅买兵打仗,豪绅开拓商路, 但咱们呢?朝廷做了嫁衣,却只能靠强权与收税管理,这根本就是落后和畸形的。”、
皇帝:“而你是要连土地都收回,连银行都捣毁,你要知道那些地区每年给朝廷提供多少赋税?”
俞星城语气挑衅:“比你把这些豪绅都拔除之后回收的资金还多吗?”
皇帝指着她:“我说的是未来!天下贸易横行,我们毁了一遍,就是落后!就是明年后年,五年内,从大明向外产出的商品越来越少,就是依靠海贸的许多人会饿死!”
俞星城:“我认为不会那么久的。我们如今打开了商路,西洋南洋两大商会在您的授意下变成了半官半商,这是个好的开端,只要海外的需求还在,哪怕我们血洗过,重建也会更快。更何况天底下从未有不付出代价的选择。”
俞星城:“如果根基不动,整座塔都会岌岌可危。因为现在到处都是朝廷该管但没管,他们不该做但敢做的灰色地带,今天朝廷赋税拿不到就说这个产业不该干;明天这个行当赚了钱朝廷又大喜想去扶持,一切对商贸的存在与否的判断,只基于那个时候的政局,这才是真的完蛋!如果想要让海贸商业得到的资金真正用于国家,用于军队,用于以后可能面临的更多的战争,就必须铲断过于不稳的根基,好好垒一座真金白银的灯塔。”
皇帝紧盯着她:“你一向是这样,看起来表面所做的选择是保守的,但其中的细节与支持你这样做的理由又是激进的。你要朝廷控制银行——”
俞星城:“还有交易,股俸等等。您觉得不支持官厂官商是因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朝廷的工厂与商会都效益不佳。但完全私厂私商亦是对朝廷与百姓的压榨。官督商办,合资股俸,是商贸之未来。”
皇帝踱了好一会儿步,他走向了摆着圈椅的须弥座,却未登上,只是绕着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