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2 / 4)
如今重活一世,她当然不可能放任韩氏霸占她的东西。现在,她就要亲眼去店里瞧一瞧,那些生丝、茶庄,生意到底如何。
静漪理了理披风,便徐徐走向了阮家侧门。马车已经备好了,一架青辕小车正停在侧门的石狮子边。她踩着矮凳上了马车,人刚坐稳,车便轱辘辘启动了。
在车轮碾碾的声响里,她撩起窗帘。丹陵繁华的街景伴随着春日风光,齐齐涌入了她眼中。街道两侧,茶馆、酒楼、布庄、当铺……鳞次栉比,如星如棋。足以让三辆马车并驾齐驱的青石砖路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一副车水马龙的热闹模样。
“胭脂!胭脂!上好的胭脂!”
“客官,要不要来里头坐?我家的烤鸭这才新鲜出炉呢!”
“看看布料子吧!京城来的丝缎料子,全丹陵只有这三匹……”
丹陵近京城,往来行商多有惠顾。街道上,商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令人的耳朵怎么也冷清不下来。静漪从窗户里张望着外头喧闹的街景,心底有一缕很淡的满足感。
曾经的她一直病居在清远伯府的后院,成日面对着小小的庭院与门窗。她的天地总是如此寂静,唯独雨珠从屋檐上滚落时还算热闹。如今她瞧着丹陵的纷繁景象,便觉得亲切和难得。
这一辈子,她绝不会再放弃这些应有的自由与热闹,再一头扎入清远伯府那个寂寞的牢笼了。
正当静漪这么想着的时候,她的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了什么——那是人群之中的匆匆一瞥,街道尽头,似乎站着个身着藏青色圆领袍的男子。他带着兜帽,面容隐匿于阴影中,叫人看不分明,但通身的气势,却绝非常人可比。
仅仅是那一眼,静漪便觉得自己似乎是瞧见了一只野兽,又或者一把开了刃、沾了血的宝刀,凌冽之气从那人身上涌来。可待她想定睛仔细看时,却发现那道藏青色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静漪打着车窗,探出头去,想要再寻找那人的身影。可街上人来人往的,她怎么也找不见那人了。
那男子是谁?
丹陵要是有这样的人物,她没道理不知道。
静漪觉得有些古怪,人又坐回了车里。
车轮继续向前,未多时,马车就到了目的地——“锦瑞阁”。这是她名下的一所布庄,专司布匹买卖,乃是生母舒氏留给她的铺子之一。
她下了车,便瞧见锦瑞阁的红瓦朱栏后一片人头攒动,显见生意不错。想来也是,舒氏留下的店铺都被她娘家的兄长仔细打点过,用的掌柜都是有才干的,不至于让门庭太过冷落。
但是,从前静漪粗率,竟让继母韩氏日久月长地“帮忙”把持着这些店铺,这就难保掌柜们不起了异心。就好比这家锦瑞阁,原本每月都当送时兴的布匹来阮家,可近来,他们总将一等的布料送到枫院的三小姐手上,二等的才送来桃苑的静漪处。
如此欺瞒,怎能叫人放心?
静漪走近锦瑞阁时,正瞧见两个小二趁着打包布匹的功夫偷懒闲聊。
“你说掌柜的总是追在那位韩氏夫人后头拍马屁,会不会惹了阮家大小姐生气?那可是咱们名义上的大东家。”
“怕什么!那阮大小姐根本不懂生意,十指不沾春水,算账都不会的,还能找咱们掌柜的麻烦不成?”
两个小二正嬉笑说着,抬头便瞧见一位戴着斗笠的女客。这女客披着缎子披风,内着妆花罗裙,一步一态,皆极矜贵,显见是位大家小姐。二人正想凑上去拍马阿谀,那女客却摘了斗笠,冷眼道:“你们说谁不会算账呢?本小姐倒是好奇了。”
斗笠之下,正是阮静漪那张明艳不可方物的脸。
两个小二没见过她,仍旧一副嘻嘻哈哈的模样。但一旁的掌柜却是见过静漪的,面色微微一变,连忙强打笑容,迎了上来:“大小姐,您怎么亲自来了?”
这掌柜的四十余岁,满眼精明,身材干瘦,像个萝卜条。
静漪靠在柜台边,眯眼望向店内的热闹模样,道:“马掌柜,近来你总是将最好的布匹送到我三妹妹手上,次等的布匹才送到我这里来。这多少叫我有些挂心,怕你这锦瑞阁里出了什么变故,譬如那送货的摔坏了脑袋,这才亲自来看看。”
闻言,掌柜有些心虚。每月月中,他都要将锦瑞阁新到的布匹送去阮家。但东家阮大小姐常年不管事,真正有权利置喙账中的,乃是阮家的夫人韩氏。他急着讨好韩氏,因此只顾着将最好的布匹送给韩氏的嫡亲女儿阮秋嬛。
至于大小姐静漪,她也不爱计较这些,便送些次等的布料糊弄一番。
马掌柜为人精明,虽然冷汗涔涔,但脑子一转,便立刻谄笑道:“大小姐有所不知,这些布匹的分配,那都是夫人的好心!夫人说了,您是闺中女子,不宜用那些太过华贵的缎子,因此精挑细选了淡雅素静的料子,让咱们给您送去,说这些更衬您呢!” ↑返回顶部↑
静漪理了理披风,便徐徐走向了阮家侧门。马车已经备好了,一架青辕小车正停在侧门的石狮子边。她踩着矮凳上了马车,人刚坐稳,车便轱辘辘启动了。
在车轮碾碾的声响里,她撩起窗帘。丹陵繁华的街景伴随着春日风光,齐齐涌入了她眼中。街道两侧,茶馆、酒楼、布庄、当铺……鳞次栉比,如星如棋。足以让三辆马车并驾齐驱的青石砖路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一副车水马龙的热闹模样。
“胭脂!胭脂!上好的胭脂!”
“客官,要不要来里头坐?我家的烤鸭这才新鲜出炉呢!”
“看看布料子吧!京城来的丝缎料子,全丹陵只有这三匹……”
丹陵近京城,往来行商多有惠顾。街道上,商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令人的耳朵怎么也冷清不下来。静漪从窗户里张望着外头喧闹的街景,心底有一缕很淡的满足感。
曾经的她一直病居在清远伯府的后院,成日面对着小小的庭院与门窗。她的天地总是如此寂静,唯独雨珠从屋檐上滚落时还算热闹。如今她瞧着丹陵的纷繁景象,便觉得亲切和难得。
这一辈子,她绝不会再放弃这些应有的自由与热闹,再一头扎入清远伯府那个寂寞的牢笼了。
正当静漪这么想着的时候,她的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了什么——那是人群之中的匆匆一瞥,街道尽头,似乎站着个身着藏青色圆领袍的男子。他带着兜帽,面容隐匿于阴影中,叫人看不分明,但通身的气势,却绝非常人可比。
仅仅是那一眼,静漪便觉得自己似乎是瞧见了一只野兽,又或者一把开了刃、沾了血的宝刀,凌冽之气从那人身上涌来。可待她想定睛仔细看时,却发现那道藏青色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静漪打着车窗,探出头去,想要再寻找那人的身影。可街上人来人往的,她怎么也找不见那人了。
那男子是谁?
丹陵要是有这样的人物,她没道理不知道。
静漪觉得有些古怪,人又坐回了车里。
车轮继续向前,未多时,马车就到了目的地——“锦瑞阁”。这是她名下的一所布庄,专司布匹买卖,乃是生母舒氏留给她的铺子之一。
她下了车,便瞧见锦瑞阁的红瓦朱栏后一片人头攒动,显见生意不错。想来也是,舒氏留下的店铺都被她娘家的兄长仔细打点过,用的掌柜都是有才干的,不至于让门庭太过冷落。
但是,从前静漪粗率,竟让继母韩氏日久月长地“帮忙”把持着这些店铺,这就难保掌柜们不起了异心。就好比这家锦瑞阁,原本每月都当送时兴的布匹来阮家,可近来,他们总将一等的布料送到枫院的三小姐手上,二等的才送来桃苑的静漪处。
如此欺瞒,怎能叫人放心?
静漪走近锦瑞阁时,正瞧见两个小二趁着打包布匹的功夫偷懒闲聊。
“你说掌柜的总是追在那位韩氏夫人后头拍马屁,会不会惹了阮家大小姐生气?那可是咱们名义上的大东家。”
“怕什么!那阮大小姐根本不懂生意,十指不沾春水,算账都不会的,还能找咱们掌柜的麻烦不成?”
两个小二正嬉笑说着,抬头便瞧见一位戴着斗笠的女客。这女客披着缎子披风,内着妆花罗裙,一步一态,皆极矜贵,显见是位大家小姐。二人正想凑上去拍马阿谀,那女客却摘了斗笠,冷眼道:“你们说谁不会算账呢?本小姐倒是好奇了。”
斗笠之下,正是阮静漪那张明艳不可方物的脸。
两个小二没见过她,仍旧一副嘻嘻哈哈的模样。但一旁的掌柜却是见过静漪的,面色微微一变,连忙强打笑容,迎了上来:“大小姐,您怎么亲自来了?”
这掌柜的四十余岁,满眼精明,身材干瘦,像个萝卜条。
静漪靠在柜台边,眯眼望向店内的热闹模样,道:“马掌柜,近来你总是将最好的布匹送到我三妹妹手上,次等的布匹才送到我这里来。这多少叫我有些挂心,怕你这锦瑞阁里出了什么变故,譬如那送货的摔坏了脑袋,这才亲自来看看。”
闻言,掌柜有些心虚。每月月中,他都要将锦瑞阁新到的布匹送去阮家。但东家阮大小姐常年不管事,真正有权利置喙账中的,乃是阮家的夫人韩氏。他急着讨好韩氏,因此只顾着将最好的布匹送给韩氏的嫡亲女儿阮秋嬛。
至于大小姐静漪,她也不爱计较这些,便送些次等的布料糊弄一番。
马掌柜为人精明,虽然冷汗涔涔,但脑子一转,便立刻谄笑道:“大小姐有所不知,这些布匹的分配,那都是夫人的好心!夫人说了,您是闺中女子,不宜用那些太过华贵的缎子,因此精挑细选了淡雅素静的料子,让咱们给您送去,说这些更衬您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