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38节(1 / 4)
李潇潇判断这些新人不能撑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刚才吴芳带着她去宿舍的时候,两人也随便聊了几句,得知后传中的主要角色根本没变过演员,就连《蜕变》、《半边天》前传,的主要演员,也还是她原来在的时候那一批……
这几个新人演员,显然还没能超越几部剧的主演们,平时十有八九是在一些主要配角上打转,这次新剧出来,团里不想动原来的主演阵容,新剧有点群像剧的意思,演起来不像前面那些主演戏份多,刚好新人也需要锻炼机会于是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安排。
“冯老师……”李潇潇心里仍是非常尊重对面的老师们,她眼神坦荡,语气诚恳,“新人演员可以参演,但我建议他们演次要角色,至于原因……”
“第一,就是刚才说的,他们撑不起来。逃港人的角色不是传统正面角色,是带着错误思想出场的,演员需要把控好这种挣扎的情绪,否则就会演得彻底像一个坏人。”
“第二,这也是为《半边天》后传的主演着想。吴芳师姐等几位长期扮演里面的角色,甚至连《蜕变》都已经不再参演。”
“天天排练演出同一个角色,一天里排练演出占了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说,一天里头,演员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角色的状态。”
“这样演员很容易将角色代入生活。演员本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多少带了点角色性格的痕迹,吴芳师姐尤为明显,连说话方式、语气都和冯铁兰差不多了。”
“对于后传系列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演员来说不是。将来如果吴芳师姐要去尝试其他角色,她都将不知不觉带着冯铁兰的影子,无法融入新角色。”
事实上不止吴芳是这样,李潇潇刚才看到的几名老朋友,多少都带了点角色的影子,这是因为长期饰演同一个角色的缘故。
被李潇潇这么一说,冯老师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为了打造团里的口碑话剧,她的学生们几乎将自己活成了剧里的角色。
冯老师顿时一阵后怕……
第76章 花与蛇
艺术不是一潭死水,它需要活水注入,流动不息,才能焕发活力。
一年之后,混乱时期将会结束,文艺禁锢全面解封,在各种剧目之中,最通俗易懂的话剧将超越京剧,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种。
在1976年年底,各地甚至出现了通宵在剧院排队,只为了拿到一张话剧门票的盛况。
而到了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话剧同时上演,人们选择的种类多了,不会再有人愿意反复看同一部话剧。
这就跟二十一世纪看电影刷电视剧似的,看个两三遍不够,那就看个七八遍,连续反复观看下来,很多人的热情就会减退,甚至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即使年代不同,但观众的心理其实大多都是相通的,这个年代的观众也会像几十年后的观众一样,反复看同一个剧会腻,所以《半边天》后传才会这么火,因为它打破了现在一部剧反复上演的局面。
在现阶段,《半边天》后传的模式是性价比最高的,因为没有其他类似的系列话剧,在和传统单部独立的话剧相比,它既能让观众保持新鲜感,又能减轻编剧的负担——是新的一集,却是在同一个背景架构上创作,不需要当作新剧一样考虑时代和人设。
可一旦到了明年,《半边天》后传也会迎来跟单部独立话剧一样的挑战,因为系列剧每集的套路都差不多,现在受欢迎,是因为没有比它更好的,一旦到了百花齐放的时候,势必会涌现无数优秀作品,到时候《半边天》后传也一定会流失很多观众。
在这个情况下,光州市文工团如果要维持自己在话剧界的领先地位,就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品。
可如果吴芳等人演什么都像《半边天》后传的角色,他们就无法演好其他作品。
一个只能演一个角色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李潇潇看着对面的老师们,缓缓地说:“各位老师,《半边天》后传现在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比它更好的作品还没出现。但是,它被其他作品超越,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观众的选择多了,观众能去看其他话剧。但吴芳师姐他们呢光州市文工团的《半边天》主演们,能去演好其他新话剧吗?还是说只能带着《半边天》的影子去演?”
“好的话剧演员,要能适应不同角色,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被角色影响,甚至让角色磨掉了演员自身的一些特点。”
“演员应该要驾驭角色,而不是被角色驾驭,让一个演员失去演其他剧的能力。”
“《回家》这个新剧,既然各位老师也都看了,对剧本的质量应该心里也有数。”
“确实,它不像《半边天》那样能做出花样来,没有系列剧,但它更能考验演员的演技。”李潇潇顿了顿,又笑着说,“《半边天》系列是双女主,《回家》的逃港人都是男性,与之对应的亲人有男有女,大家戏份也没有差很多,不存在谁压谁一头的说法。”
“演员有所提升,整个剧组才会好,文工团也因此更好。我想大家也不希望看到,将来有一天当《半边天》后传被其他话剧超越的时候,光州市文工团原本最好的演员,却演不成其他新剧,这样不但是演员毁了,文工团也会受到影响。” ↑返回顶部↑
这几个新人演员,显然还没能超越几部剧的主演们,平时十有八九是在一些主要配角上打转,这次新剧出来,团里不想动原来的主演阵容,新剧有点群像剧的意思,演起来不像前面那些主演戏份多,刚好新人也需要锻炼机会于是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安排。
“冯老师……”李潇潇心里仍是非常尊重对面的老师们,她眼神坦荡,语气诚恳,“新人演员可以参演,但我建议他们演次要角色,至于原因……”
“第一,就是刚才说的,他们撑不起来。逃港人的角色不是传统正面角色,是带着错误思想出场的,演员需要把控好这种挣扎的情绪,否则就会演得彻底像一个坏人。”
“第二,这也是为《半边天》后传的主演着想。吴芳师姐等几位长期扮演里面的角色,甚至连《蜕变》都已经不再参演。”
“天天排练演出同一个角色,一天里排练演出占了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说,一天里头,演员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角色的状态。”
“这样演员很容易将角色代入生活。演员本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多少带了点角色性格的痕迹,吴芳师姐尤为明显,连说话方式、语气都和冯铁兰差不多了。”
“对于后传系列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演员来说不是。将来如果吴芳师姐要去尝试其他角色,她都将不知不觉带着冯铁兰的影子,无法融入新角色。”
事实上不止吴芳是这样,李潇潇刚才看到的几名老朋友,多少都带了点角色的影子,这是因为长期饰演同一个角色的缘故。
被李潇潇这么一说,冯老师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为了打造团里的口碑话剧,她的学生们几乎将自己活成了剧里的角色。
冯老师顿时一阵后怕……
第76章 花与蛇
艺术不是一潭死水,它需要活水注入,流动不息,才能焕发活力。
一年之后,混乱时期将会结束,文艺禁锢全面解封,在各种剧目之中,最通俗易懂的话剧将超越京剧,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种。
在1976年年底,各地甚至出现了通宵在剧院排队,只为了拿到一张话剧门票的盛况。
而到了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话剧同时上演,人们选择的种类多了,不会再有人愿意反复看同一部话剧。
这就跟二十一世纪看电影刷电视剧似的,看个两三遍不够,那就看个七八遍,连续反复观看下来,很多人的热情就会减退,甚至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即使年代不同,但观众的心理其实大多都是相通的,这个年代的观众也会像几十年后的观众一样,反复看同一个剧会腻,所以《半边天》后传才会这么火,因为它打破了现在一部剧反复上演的局面。
在现阶段,《半边天》后传的模式是性价比最高的,因为没有其他类似的系列话剧,在和传统单部独立的话剧相比,它既能让观众保持新鲜感,又能减轻编剧的负担——是新的一集,却是在同一个背景架构上创作,不需要当作新剧一样考虑时代和人设。
可一旦到了明年,《半边天》后传也会迎来跟单部独立话剧一样的挑战,因为系列剧每集的套路都差不多,现在受欢迎,是因为没有比它更好的,一旦到了百花齐放的时候,势必会涌现无数优秀作品,到时候《半边天》后传也一定会流失很多观众。
在这个情况下,光州市文工团如果要维持自己在话剧界的领先地位,就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品。
可如果吴芳等人演什么都像《半边天》后传的角色,他们就无法演好其他作品。
一个只能演一个角色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李潇潇看着对面的老师们,缓缓地说:“各位老师,《半边天》后传现在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比它更好的作品还没出现。但是,它被其他作品超越,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观众的选择多了,观众能去看其他话剧。但吴芳师姐他们呢光州市文工团的《半边天》主演们,能去演好其他新话剧吗?还是说只能带着《半边天》的影子去演?”
“好的话剧演员,要能适应不同角色,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被角色影响,甚至让角色磨掉了演员自身的一些特点。”
“演员应该要驾驭角色,而不是被角色驾驭,让一个演员失去演其他剧的能力。”
“《回家》这个新剧,既然各位老师也都看了,对剧本的质量应该心里也有数。”
“确实,它不像《半边天》那样能做出花样来,没有系列剧,但它更能考验演员的演技。”李潇潇顿了顿,又笑着说,“《半边天》系列是双女主,《回家》的逃港人都是男性,与之对应的亲人有男有女,大家戏份也没有差很多,不存在谁压谁一头的说法。”
“演员有所提升,整个剧组才会好,文工团也因此更好。我想大家也不希望看到,将来有一天当《半边天》后传被其他话剧超越的时候,光州市文工团原本最好的演员,却演不成其他新剧,这样不但是演员毁了,文工团也会受到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