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18节(3 / 4)
试卷考完了,这次速度比较快,夫子们的书舍里开始改卷子。刘夫子按照顺序开始改卷子,班上五十几个人,他也不想拖,深夜了其他夫子一看刘夫子这架势,这是要熬夜改卷子。
“老刘,你还不走。”
刘夫子:“还有点,我改完了再走。”
刘夫子终于看见柳应渠的卷子了,他把能扣分的扣了,十分的严格,心里嘀咕,这窜天猴,有点压不住了。
柳应渠照例趴在桌子上摇头晃脑的读书,他以前觉得这样特别傻,现在感觉在早上很会醒瞌睡,刘夫子一进来就看见满脑袋的摇头晃脑。
“停,说一下这次的考试。”
有个书生没反应过来还在读:“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柳应渠有点想笑,书舍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
刘夫子轻咳一声:“这次的倒数第一是夏元,还要好好努力。”
夏元垂头丧气,跟个打霜的茄子一样。
“现在念排名,第一名柳应渠,第二名伍生,第三名……”刘夫子也没多说,“这次考试不代表院试,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骄傲自满。”
柳应渠骄傲挺起来的胸膛,瞬间瘪下去了,也跟个打霜的茄子一样。
刘夫子这么厉害把一个柳应渠训练成了第一,清水书院作弊很严格,根本不可能作弊,还是柳应渠自己突然开窍了?
下课后,丁班的人都围了过来:“柳应渠,你有什么技巧?这成绩提升这么快?”
柳应渠翻开自己的笔记:“我们先总结规律,然后拆分……”
丁班听不懂的表情:“……”
柳应渠简单粗暴的给其他书生示范了一遍:“每道题都是有规律在里面,我把前几年的科举试卷看了,然后把重点整理出来,有大部分的可能去年考的今年不会考,然后农政是重点,大昭国很大,我们现在无法兼顾其他地方,那就把清水县城的农政探究一下,这样有了实践的操作,对于写文章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丁班的书生们似懂非懂,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写文章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深入实践。”
孙杰在那一刻突然觉得柳应渠真的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好像在闪闪发光一样。其他丁班的人也有这样的感觉。
其他人问完问题都走了,其中有一个纨绔扭扭捏捏的站在柳应渠面前,粗声粗气道:“我有个问题要问你。”
问问题问出了杀人的气势。
柳应渠这个弱鸡有点怕。
但他还是很耐心的回答了这个纨绔的问题,讲了五遍,纨绔脸色渐渐缓和了,问完问题,纨绔什么话也没说直愣愣的走了。
吃晚饭的时候,柳应渠坐在老位置里扒饭,榜上的名次还没有贴上,不过柳应渠的名声已经传出来了。
“丁班的第一名变了,变成柳应渠了!”
“柳应渠?那个刘夫子收的蠢货弟子?”
“甲乙丙三个班都没有变,他想一鸣惊人吗,会不会只是巧合?”
“听说没,丁班的柳应渠…”
食堂里的书生们各自讨论着,很显然柳应渠的成绩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返回顶部↑
“老刘,你还不走。”
刘夫子:“还有点,我改完了再走。”
刘夫子终于看见柳应渠的卷子了,他把能扣分的扣了,十分的严格,心里嘀咕,这窜天猴,有点压不住了。
柳应渠照例趴在桌子上摇头晃脑的读书,他以前觉得这样特别傻,现在感觉在早上很会醒瞌睡,刘夫子一进来就看见满脑袋的摇头晃脑。
“停,说一下这次的考试。”
有个书生没反应过来还在读:“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柳应渠有点想笑,书舍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
刘夫子轻咳一声:“这次的倒数第一是夏元,还要好好努力。”
夏元垂头丧气,跟个打霜的茄子一样。
“现在念排名,第一名柳应渠,第二名伍生,第三名……”刘夫子也没多说,“这次考试不代表院试,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骄傲自满。”
柳应渠骄傲挺起来的胸膛,瞬间瘪下去了,也跟个打霜的茄子一样。
刘夫子这么厉害把一个柳应渠训练成了第一,清水书院作弊很严格,根本不可能作弊,还是柳应渠自己突然开窍了?
下课后,丁班的人都围了过来:“柳应渠,你有什么技巧?这成绩提升这么快?”
柳应渠翻开自己的笔记:“我们先总结规律,然后拆分……”
丁班听不懂的表情:“……”
柳应渠简单粗暴的给其他书生示范了一遍:“每道题都是有规律在里面,我把前几年的科举试卷看了,然后把重点整理出来,有大部分的可能去年考的今年不会考,然后农政是重点,大昭国很大,我们现在无法兼顾其他地方,那就把清水县城的农政探究一下,这样有了实践的操作,对于写文章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丁班的书生们似懂非懂,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写文章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深入实践。”
孙杰在那一刻突然觉得柳应渠真的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好像在闪闪发光一样。其他丁班的人也有这样的感觉。
其他人问完问题都走了,其中有一个纨绔扭扭捏捏的站在柳应渠面前,粗声粗气道:“我有个问题要问你。”
问问题问出了杀人的气势。
柳应渠这个弱鸡有点怕。
但他还是很耐心的回答了这个纨绔的问题,讲了五遍,纨绔脸色渐渐缓和了,问完问题,纨绔什么话也没说直愣愣的走了。
吃晚饭的时候,柳应渠坐在老位置里扒饭,榜上的名次还没有贴上,不过柳应渠的名声已经传出来了。
“丁班的第一名变了,变成柳应渠了!”
“柳应渠?那个刘夫子收的蠢货弟子?”
“甲乙丙三个班都没有变,他想一鸣惊人吗,会不会只是巧合?”
“听说没,丁班的柳应渠…”
食堂里的书生们各自讨论着,很显然柳应渠的成绩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