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嬷嬷哼道:“公子今儿也见到了,明夫人心机深沉虚伪,惯会做戏,那些传闻不过都是她刻意营造的假象罢了。”
  容翡端起茶杯,浅啜一口,问道:“老夫人与明夫人达成了什么条件?”
  他一下子便直击问题核心。
  明老伯公布衣出身,荣获伯爵之位,其才识才能不容置疑。明老夫人巾帼不让须眉,亦自有其智慧与见识。明老夫人在京中与儿子儿媳曾同居一堂好几年,不可能不了解儿媳性情。将明朗送回这样的人身边,不啻于羊入虎口。
  除了因儿子的缘故之外,应还会做其他保障。
  而其实在容翡看来,明老夫人应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就将明朗留在扁州。扁州是老夫人的故乡,应有她的产业所在。老夫人疼爱孙女,不可能一点提早打算都没有。她死后,明朗可以守孝的名义继续留在扁州,只要身边有得力帮手帮忙打理产业,照料明朗,她大可在扁州逍遥自在生活,不必回来京城冒险,受气。
  老夫人却最终将她送回来,其中可有何不足为外人道的缘故?
  安嬷嬷微微一怔,似没料到容翡竟能想到这一层,不由叹了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老夫人一百个不愿意送姑娘回来,但当时没有办法。”
  老夫人将明朗由襁褓婴儿养成婷婷少女,其疼爱程度可想而知,简直视明朗如心头宝。老明伯公死后,她本来对这尘世已无多少眷恋,因明朗,而重新焕发生命光彩。
  “小朗是我的命,我得多活些年,护着她,看着她长大,嫁人,儿女成群,家庭幸福。”
  事实上老夫人身体除却年轻时生过一场大病外,再未出现过任何问题。而这些年更注重休养生息,身体比一般人更健康稳健。是以,很多事情似乎可以慢慢来。
  老夫人不拘明朗天性,不像其他人那样“望女成凤”,反而不忍明朗过早被凡尘俗务所累,因而未曾教导明朗许多东西。但私下却已为明朗打算。
  老夫人母家早已无人,剩下些远房旁系亲属虽有来往,却多半为讨点好处,并无甚情意。母家产业甚为庞大,多年来一直由老夫人父亲当初培养的人掌管。老夫人在明朗两岁时,便又提拔了老管家的儿子,以及另外一个忠厚可靠的年轻人。预备日后为明朗所用。至于明朗,待她再长大些,再慢慢教她那些事。
  所以老夫人一开始就未打算明朗再回京城,如果没发生那些意外,明朗这一生,便会留在扁州,在老夫人的照料下,平安幸福的生活。
  明朗出事昏睡那两年间,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雍边境外夷来犯,国中流寇也趁机崛起,老管家与其儿子,以及那年轻人在一次外出行商时,竟齐齐毙命流寇刀下。后流寇横行,劫掠村庄,其中包括老夫人居住的小镇,待县衙官兵赶来时,老夫人身边几位得力仆役已死于非命。
  如此种种,终至老夫人心力交瘁,旧疾复发,病如山倒。而临终之时,竟无一人可托付。而那时流寇山贼尚不知何时能除尽,便不可能将仍病着的明朗留在那小院中。
  老夫人说:“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天意。”
  无奈之下,只得将明朗送回上安。
  老夫人与明夫人约定:待明朗于明府内长大之后,便将扁州一半产业赠于明谦,另一半则由明朗明雪明如三姐妹平分。而明朗长大后,留在京城或去往别地,须遵循她个人意愿。明朗十五岁之前若出意外,扁州所有产业便将充公。
  老夫人在明老伯公还未获得伯爵之位时,便已获封诰命夫人,大雍律法规定,凡属有品阶加身者,对自身拥有的财产享有绝对支配权。虽一般都会交由子女继承,但在分配额度和形式上,须以本人意愿为准。可立契放到官署,由官署监管执行。
  老明伯公在京城也有产业,早年随着明远山继承爵位时,便一同交予他。然而与明老夫人扁州的家产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明夫人觊觎许久,却无论何种手段,都不能打动老夫人,一直担心产业最终全部落入明朗手中。如此一来,便安了她的心。至于日后要不要放明朗走,看情况再筹谋,她有的是时间。
  老夫人不是不知这约定中存在的破绽与风险,但无论怎样,起码能先保明朗平安长大,待得自立,即便只靠那一小部分产业,也能一生生活无忧。
  老夫人亦心如明镜,知明朗以后日子定不好过,却又心存一点侥幸与希望:“……那里毕竟是你的家……是你的父亲……无论如何,万般忍耐,养养身体,好好长大……”
  已是午后,院内偶有觅食冬鸟飞过,天地一片寂静,未怕扰醒明朗,安嬷嬷声音压的很低,其余人等轻手轻脚,小心行事。
  安嬷嬷摇摇头,叹气道:“老夫人多年未回明府,不知本就懦弱的儿子这些年毫无建树,愈加懦弱怕事,如今明府俨然明夫人一人当家。可怜我家姑娘,一回来,便在寒天雪地里冻了几个时辰,大病一场……“
  安嬷嬷回想起那些日子,简直如一场噩梦。
  主母表面和蔼,暗里苛待。父亲懦弱无能,置之不理;下人看菜下碟,捧高踩低,为难怠慢。姐妹冷眼相待,冷嘲热讽……
  明朗骤失祖母,又拖着病体,一夕之间由天堂落入地狱,安嬷嬷一直担心明朗不能承受打击,不能忍受欺辱,会一腔意气闹起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明朗仿佛很快明白了她们的处境,不曾发生任何安嬷嬷担心的事。
  安嬷嬷摸了把眼泪:“姑娘懂事,不吵闹不惹事,一则是遵循老夫人叮嘱,二则却是怕老奴为难,为老奴招致麻烦。姑娘甚至从不曾抱怨过,反而常常反过来安慰老奴。姑娘以前活泼灵动,最爱说说笑笑,自回了明府后,便再未开颜笑过。哭还是爱哭的,但也只在人后,人前断不肯掉一滴眼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