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4)
唉,无论怎样也是亲大哥,想想当年每回从镇上回来总是记得给他们兄弟几个带些零嘴,还手把手教他们认字。等到他大哥在幺儿这儿受了挫,他们这些当兄弟的还得好好劝着点。
沈煊是不知道他二爷爷心中复杂的心思的,眼看都要到镇上了,也不知道徐秀才人怎么样,据说古代先生可是一个不满意就打手板的,他爷爷虽然也严厉,但是他少有偷懒,也算机灵,又是亲孙子,他爷爷也就做个样子训斥一下,免得他骄傲了,还没朝他动过手呢。想想也是忐忑的很
好在没给他多少胡思乱想的时间私塾已经到了。
第5章 徐秀才
到了徐秀才家门口,他爷爷先是递了拜贴。不一会儿,大门打开,便看到一个看起来四十余岁的中年文士快步走了出来,身穿着白色长袖儒士服,头带文生巾,清瘦的身材显得很是文雅。
那文士先是对着沈爷爷微躬下身子道“沈叔,有劳您在外等候,是侄子的不是。”
“是老朽来的突然,这怎能怪你。”
沈煊随着爷爷被请进了门。客厅里只听爷爷道“这次贸然前来,便是为了我这个孙儿,他在读书上还算有些天赋,便想拜去侄儿你的门下。”说着便是一声叹息:“你父亲和我都折戟在了秀才这道坎上,但老沈膝下还有你这个出息儿子,也该没有遗憾了。”
“沈叔真是折煞我了,区区秀才,哪里算是出息呢。”
然后对着沈煊道,“这便是令孙了吧,看着是个懂事的,沈叔福气还在后头呢。”
又问道“不知书读到了哪里?”
“四书五经已经学过了”
哦,徐秀才惊了一瞬,便道“我且问你几句?”
“乐民之乐者”
“ 出自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沈煊快速答到“乐民之乐者,民亦 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释义如何?”
这句话意思是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是孟子对齐宣王的柬言。
徐秀才点点头又接连考教了好几句,见沈煊回答流利,而一些超出范围的,也干脆摇头答不会。心下满意,面上不露,只对下人道“先带世侄下去吧。”
等沈煊出去后,徐秀才对沈爷爷贺道,“世侄甚是聪颖,您老教又的好,以后我可又多了个伶俐的弟子。”这便是要收下的意思,沈爷爷喜道
“聪!聪颖实在算不上,不过有几分刻苦罢了。”
“沈叔不要谦虚了,小小年纪便能如此自持,总是错不了的”
这边沈爷爷跟徐秀才叙旧,另一边沈煊便见到了未来的师母王氏还有孙子徐洲。
只见仆从跟王氏说了几句,王氏便冲他温和的笑道“这便是沈世侄吧,长的真是精神”旁边徐州紧接着喊到“沈世叔”
沈煊便赶紧上前拜道“伯母,徐士侄”许是看出他不自在的样子,王氏便让徐洲带到他院子里转转。
徐州看起来比他还要大两岁,已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徐秀才独子早逝,徐州自小便是徐秀才亲自教养长大的,学问自是不错,待人接物很有一套,起码跟他没一会儿就聊开了。徐州还给他科普了镇上的情况,主要是可供游玩的地方还有哪家书店书籍最是齐全等等,临走前甚至还约着有空一起去踏青。
走的时候还早,爷爷先带他去买了砚台和笔墨,充做拜师礼。还不是最上等的,也一下子就去了将近五两银子,心疼得他倒抽一口冷气,再次意识到这古代贫家子读书的不易。
一年光是束脩便是二两银子,加上上笔墨纸砚的花费,更甚者还要给师长送各种节礼,再加上买书的花费,他在镇上总也要吃饭的吧,这又是一笔。他家还好有他爷爷的旧书,目前不必在掏钱买,但其他的也是一笔不菲的花销。怕是一年没个十两银子根本打不住,这根本不是普通庄户人家能负担的起的。他家状况或许好点,但也不会好在哪里去。
等他到了镇上,先去看看能不能先弄到抄书的活计,练了这么些年字用他爷爷的话说“虽无甚风骨,好在端正秀气。”抄书应该还是可以一试的。
回去还是坐二爷爷的车,他见沈爷爷手里拿着像是礼品的东西,脸上也有着笑意,便道“这是成了?”
“是啊,明天便正式来拜师了,以后都!都要麻烦二弟了。” ↑返回顶部↑
沈煊是不知道他二爷爷心中复杂的心思的,眼看都要到镇上了,也不知道徐秀才人怎么样,据说古代先生可是一个不满意就打手板的,他爷爷虽然也严厉,但是他少有偷懒,也算机灵,又是亲孙子,他爷爷也就做个样子训斥一下,免得他骄傲了,还没朝他动过手呢。想想也是忐忑的很
好在没给他多少胡思乱想的时间私塾已经到了。
第5章 徐秀才
到了徐秀才家门口,他爷爷先是递了拜贴。不一会儿,大门打开,便看到一个看起来四十余岁的中年文士快步走了出来,身穿着白色长袖儒士服,头带文生巾,清瘦的身材显得很是文雅。
那文士先是对着沈爷爷微躬下身子道“沈叔,有劳您在外等候,是侄子的不是。”
“是老朽来的突然,这怎能怪你。”
沈煊随着爷爷被请进了门。客厅里只听爷爷道“这次贸然前来,便是为了我这个孙儿,他在读书上还算有些天赋,便想拜去侄儿你的门下。”说着便是一声叹息:“你父亲和我都折戟在了秀才这道坎上,但老沈膝下还有你这个出息儿子,也该没有遗憾了。”
“沈叔真是折煞我了,区区秀才,哪里算是出息呢。”
然后对着沈煊道,“这便是令孙了吧,看着是个懂事的,沈叔福气还在后头呢。”
又问道“不知书读到了哪里?”
“四书五经已经学过了”
哦,徐秀才惊了一瞬,便道“我且问你几句?”
“乐民之乐者”
“ 出自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沈煊快速答到“乐民之乐者,民亦 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释义如何?”
这句话意思是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是孟子对齐宣王的柬言。
徐秀才点点头又接连考教了好几句,见沈煊回答流利,而一些超出范围的,也干脆摇头答不会。心下满意,面上不露,只对下人道“先带世侄下去吧。”
等沈煊出去后,徐秀才对沈爷爷贺道,“世侄甚是聪颖,您老教又的好,以后我可又多了个伶俐的弟子。”这便是要收下的意思,沈爷爷喜道
“聪!聪颖实在算不上,不过有几分刻苦罢了。”
“沈叔不要谦虚了,小小年纪便能如此自持,总是错不了的”
这边沈爷爷跟徐秀才叙旧,另一边沈煊便见到了未来的师母王氏还有孙子徐洲。
只见仆从跟王氏说了几句,王氏便冲他温和的笑道“这便是沈世侄吧,长的真是精神”旁边徐州紧接着喊到“沈世叔”
沈煊便赶紧上前拜道“伯母,徐士侄”许是看出他不自在的样子,王氏便让徐洲带到他院子里转转。
徐州看起来比他还要大两岁,已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徐秀才独子早逝,徐州自小便是徐秀才亲自教养长大的,学问自是不错,待人接物很有一套,起码跟他没一会儿就聊开了。徐州还给他科普了镇上的情况,主要是可供游玩的地方还有哪家书店书籍最是齐全等等,临走前甚至还约着有空一起去踏青。
走的时候还早,爷爷先带他去买了砚台和笔墨,充做拜师礼。还不是最上等的,也一下子就去了将近五两银子,心疼得他倒抽一口冷气,再次意识到这古代贫家子读书的不易。
一年光是束脩便是二两银子,加上上笔墨纸砚的花费,更甚者还要给师长送各种节礼,再加上买书的花费,他在镇上总也要吃饭的吧,这又是一笔。他家还好有他爷爷的旧书,目前不必在掏钱买,但其他的也是一笔不菲的花销。怕是一年没个十两银子根本打不住,这根本不是普通庄户人家能负担的起的。他家状况或许好点,但也不会好在哪里去。
等他到了镇上,先去看看能不能先弄到抄书的活计,练了这么些年字用他爷爷的话说“虽无甚风骨,好在端正秀气。”抄书应该还是可以一试的。
回去还是坐二爷爷的车,他见沈爷爷手里拿着像是礼品的东西,脸上也有着笑意,便道“这是成了?”
“是啊,明天便正式来拜师了,以后都!都要麻烦二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