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2 / 4)
萧衣卿接下来要说的话,乌素大石倘若不采纳,反而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他请求秘议。
乌素大石挥挥手,示意诸将吏先退到外殿等候。
“已经迁入关中、河津地方的部族,全部撤回到太原、上党等地安置,授王孝先凤翔节度使,授王元逵渭南节度使,授李元寿陇右节度使,除封受彻侯外,地方官员皆由其自行推荐任命……”萧衣卿肃然说道。
乌素大石陷入沉思。
萧衣卿的建议,可以说是对以往所行策略的一个大逆转。
这也是要他正式承认蒙兀短时间内没有进一步南下夺取河洛、颍西、进军江淮的可能,除了将直辖地缩回到河东、河朔、燕云三地,加强对这三地的深耕细植外,还要将渭河平原以及陇右划分为三个藩镇,交给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割据,以此换取他们死守藩屏的决心。
梁军战力是极强,但为攻陷荥阳孤城,前后损失|精锐也有将近两万,可见梁军并没有强大到无可战胜的地步。
这时候最关键的,还是要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能够有决心留在渭河平原及陇右死战,他们才能有以较小的代价,确保关中不落入韩谦的手里。
至于将部族之民同时从河津、河阳地区撤回去,也是尽可能缓和南迁部族争地的矛盾,使得田卫业、赵孟吉二人能够更好的拉拢地方势力,从北面、东面遏制梁军的扩张。
做到这几点,便能遏制住梁军快速扩张的步伐。
而梁能蜀楚之所以能谈成和谈,蜀楚能以相对宽泛的条件允许梁国商贸往他们国内倾销以牟巨利,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他们之前攻伐河淮的兵锋甚利,令蜀楚都深刻感受到河洛不保之后他们所将要面临的直接威胁。
现在他们转攻为守,甚至可以遣人进入蜀楚宣染他们在荥阳遭受失败的惨状,削弱蜀楚对他们的警惕,相应的,蜀楚两国便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对近在咫尺的梁军的警惕。
到这时候梁军居天下之中,四周皆强藩或强国,仅有五百万丁口,韩谦即便有逆天之才,也再没有可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当然了,要做这些转变,需要乌素大石顶住蒙兀内部的压力,同时也需要与朱让、徐明珍、司马潭等人做好沟通,不能再出战略上的致命错误。
想年前朱让、梁师雄要是听从他的建议,不计代价的在荥阳与武陟之间修造一条堰道,怎么可能沦落到他们在外围徒有十三万援军,却要坐看荥阳陷为孤城最终为梁军攻陷的尴尬境遇?
…………
…………
“萧衣卿还真是不简单呢……”
韩谦站在窗外,眺望凌云阁外大雪纷飞。
此时禹河以及河淮地区的溪河都已经冰封上,预计敌军对颍西可能会发动的报复性进攻并没有发生。
东梁军将涡颍之间的民众强制撤离开涡水以东,在颍水与涡水之间形成缓冲区,同时在汴梁、武陟以南的尉氏等县以及涡水两岸广筑城寨;蒙军两万多骑兵,也在禹河冰封之后,经王屋山与历山之间的轵关陉撤回浦州。
虽然乌素大石欲将渭河平原及陇右地区划分三个藩镇,由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三部坚守的事情还没有正式实施,但乌素大石已明确下令,停止蒙兀诸部族南迁关中的计划,将渭河两岸整理出来的上百万亩肥沃官田,都悉数用来招览流民精壮作为屯营兵户进行耕种,增强王元逵、王孝先在渭河两岸的军事实力。
此外,萧衣卿献给乌素大石防御大梁的其他策略,此时也都由内线刺探出最为核心的主要内容,呈到韩谦的案头。
梁楚和议,虽然大梁对楚廷称臣并每年进纳近百万缗的贡赋,但双方商贸没有断绝、保留住叙州这块飞地。
而与蜀国的商贸联系还要更开放一些,往黔阳、南诏等地,以及通过郑氏往岭南诸州输送商货更为便捷。
商贸通道维持住最直接的好处,除了淮西、南阳盆地以及河洛的工矿业得以持续发展外,同时也为大梁每年输入逾两万头畜力、近两千匹战马、六十万石食盐、两三百万斤铜及金银贵金属、十数万桶桐油以及染料、纸张、茶药等各种物资,也带来以青壮年为主、逾三万人口的净流入。
除了人口之外,由于大梁对外商贸,除了赤山会直辖的那一部分外,其他部分目前也还主要控制在有数的四十余家行商手里——由于这些行商与中枢有着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基本都能保证将扩大生产之外的利润都存入大梁第一储蓄局。
这一模式加上相应的税捐,也基本上保障了从外部输入的相当一部分物资,韩谦能调为军用,只是一部分转为对大梁第一储蓄局的债务而已。
也是因为如此,大梁才能如此迅速的对敌军转守为攻,而同时保证境内的农耕、工矿等业持续发展,支撑新学研究体系不断充盈厚实,而不伤民本。
要是萧衣卿的策谋得逞,大梁与楚蜀的关系日趋紧张,商贸上受到更大的限制,物资及人口输入上的损失,就够他们吃一壶的。 ↑返回顶部↑
乌素大石挥挥手,示意诸将吏先退到外殿等候。
“已经迁入关中、河津地方的部族,全部撤回到太原、上党等地安置,授王孝先凤翔节度使,授王元逵渭南节度使,授李元寿陇右节度使,除封受彻侯外,地方官员皆由其自行推荐任命……”萧衣卿肃然说道。
乌素大石陷入沉思。
萧衣卿的建议,可以说是对以往所行策略的一个大逆转。
这也是要他正式承认蒙兀短时间内没有进一步南下夺取河洛、颍西、进军江淮的可能,除了将直辖地缩回到河东、河朔、燕云三地,加强对这三地的深耕细植外,还要将渭河平原以及陇右划分为三个藩镇,交给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割据,以此换取他们死守藩屏的决心。
梁军战力是极强,但为攻陷荥阳孤城,前后损失|精锐也有将近两万,可见梁军并没有强大到无可战胜的地步。
这时候最关键的,还是要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能够有决心留在渭河平原及陇右死战,他们才能有以较小的代价,确保关中不落入韩谦的手里。
至于将部族之民同时从河津、河阳地区撤回去,也是尽可能缓和南迁部族争地的矛盾,使得田卫业、赵孟吉二人能够更好的拉拢地方势力,从北面、东面遏制梁军的扩张。
做到这几点,便能遏制住梁军快速扩张的步伐。
而梁能蜀楚之所以能谈成和谈,蜀楚能以相对宽泛的条件允许梁国商贸往他们国内倾销以牟巨利,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他们之前攻伐河淮的兵锋甚利,令蜀楚都深刻感受到河洛不保之后他们所将要面临的直接威胁。
现在他们转攻为守,甚至可以遣人进入蜀楚宣染他们在荥阳遭受失败的惨状,削弱蜀楚对他们的警惕,相应的,蜀楚两国便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对近在咫尺的梁军的警惕。
到这时候梁军居天下之中,四周皆强藩或强国,仅有五百万丁口,韩谦即便有逆天之才,也再没有可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当然了,要做这些转变,需要乌素大石顶住蒙兀内部的压力,同时也需要与朱让、徐明珍、司马潭等人做好沟通,不能再出战略上的致命错误。
想年前朱让、梁师雄要是听从他的建议,不计代价的在荥阳与武陟之间修造一条堰道,怎么可能沦落到他们在外围徒有十三万援军,却要坐看荥阳陷为孤城最终为梁军攻陷的尴尬境遇?
…………
…………
“萧衣卿还真是不简单呢……”
韩谦站在窗外,眺望凌云阁外大雪纷飞。
此时禹河以及河淮地区的溪河都已经冰封上,预计敌军对颍西可能会发动的报复性进攻并没有发生。
东梁军将涡颍之间的民众强制撤离开涡水以东,在颍水与涡水之间形成缓冲区,同时在汴梁、武陟以南的尉氏等县以及涡水两岸广筑城寨;蒙军两万多骑兵,也在禹河冰封之后,经王屋山与历山之间的轵关陉撤回浦州。
虽然乌素大石欲将渭河平原及陇右地区划分三个藩镇,由王元逵、王孝先、李元寿三部坚守的事情还没有正式实施,但乌素大石已明确下令,停止蒙兀诸部族南迁关中的计划,将渭河两岸整理出来的上百万亩肥沃官田,都悉数用来招览流民精壮作为屯营兵户进行耕种,增强王元逵、王孝先在渭河两岸的军事实力。
此外,萧衣卿献给乌素大石防御大梁的其他策略,此时也都由内线刺探出最为核心的主要内容,呈到韩谦的案头。
梁楚和议,虽然大梁对楚廷称臣并每年进纳近百万缗的贡赋,但双方商贸没有断绝、保留住叙州这块飞地。
而与蜀国的商贸联系还要更开放一些,往黔阳、南诏等地,以及通过郑氏往岭南诸州输送商货更为便捷。
商贸通道维持住最直接的好处,除了淮西、南阳盆地以及河洛的工矿业得以持续发展外,同时也为大梁每年输入逾两万头畜力、近两千匹战马、六十万石食盐、两三百万斤铜及金银贵金属、十数万桶桐油以及染料、纸张、茶药等各种物资,也带来以青壮年为主、逾三万人口的净流入。
除了人口之外,由于大梁对外商贸,除了赤山会直辖的那一部分外,其他部分目前也还主要控制在有数的四十余家行商手里——由于这些行商与中枢有着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基本都能保证将扩大生产之外的利润都存入大梁第一储蓄局。
这一模式加上相应的税捐,也基本上保障了从外部输入的相当一部分物资,韩谦能调为军用,只是一部分转为对大梁第一储蓄局的债务而已。
也是因为如此,大梁才能如此迅速的对敌军转守为攻,而同时保证境内的农耕、工矿等业持续发展,支撑新学研究体系不断充盈厚实,而不伤民本。
要是萧衣卿的策谋得逞,大梁与楚蜀的关系日趋紧张,商贸上受到更大的限制,物资及人口输入上的损失,就够他们吃一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