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2 / 4)
县里人来的这天也是苏青玉接待的,一番客气之后,苏青玉就和他们说了这个分厂的意义。
“这都是为了帮大家养肥猪,我们才想到引进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我们始终跟随国家的脚步走,国家说什么好,咱们就得赶紧跟上,争取不落后。既然海城办了这饲料厂,我就相信这饲料是好东西。”
来采访的两位干事可听的热血澎湃。
这可真是一位为老百姓着想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干部啊。
负责采访的干事道,“苏书记,你放心,这次我们肯定好好宣传,孙书记可重视了,还说等稿子写好了,也要送去地区,让地区帮忙宣传呢。”
听到这话,苏青玉的眉头挑了一下,一下子就笑眯了眼,“领导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对我们的深切厚望,真是让我们感激不尽啊,谢谢你们了,也谢谢县里的领导们。”
把实际情况搞清楚之后,宣传干事们这才跟着苏青玉他们拍照,拍了目前正在建新厂的地址以及社员们挥洒着汗水大热天里搞建设的模样。还有饲料厂里面城里师父带着乡下徒弟学技术,搞生产的情景。
对于宣传干事们而言,这场景实在太难得了,必须拍摄几张做宣传。
拍完照或者,这位宣传干事又采访了第一任厂长周先梅同志。
问她为什么能够抛弃城里的美好生活来支援农村建设。
周先梅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的一丝不苟,面容严肃而深沉道,“我是华国建国后的第一批工人,我们的使命就是搞建设。我们年轻那会儿,农民兄弟姐妹们饿着肚子支援我们城里搞建设,一直到现在,还在养育着那么多的工人同志,现在我们虽然老了,但是只要我们能动,我们就还是想回报这份情谊。也想为国家建设继续发挥余热。所以听说苏家屯需要技术工人之后,我们毫不犹豫的主动申请来到了苏家屯,就是想来帮助我们的农民兄弟们。我们要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位同志一番话,顿时把为了赚点零花钱的事儿说的十分高大上,甚至连她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对,不管之前抱着什么目的,反正她现在心态就是这样的。她要用自己的余生来建设美丽的农村。
宣传干事们激动的眼睛都红了,眼中含泪。
笔一直在本子上进行记录,还写着自己的感慨,“这是多么深厚的工农情谊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工农一家亲的场景,看到了艰苦奋斗的工人同志,和勤劳朴实农民同志携手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
最后,苏家屯还重新搞了一下签约仪式,当然不是真的签约,就是摆拍一下,照个照片。
最后还照一张周先梅他们这些老工人和苏家屯的干部们,社员们亲切握手的情景。
拍到最后,年轻的宣传干事都感动的哭了。
这场景实在太激动人心,太热血了。
回去之后,宣传干事们就连夜写稿子排版,整理这些资料。
写稿子的同志这次因为大受感动,所以就干脆把她所见所闻写成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开头就是苏家屯干部们为了支持队里养猪,为了让社员同志有更高的收入操碎了心,而他们的生产大队书记苏青玉同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很快就知道了饲料的事儿,于是远赴海城找到了海城饲料厂想引进技术和设备。
这一举动打动了海城饲料厂厂领导和工人同志们,为了方便农民同志使用饲料,他们选着和苏家屯合作,不止出机器,还出了技术人员。一批优秀的退休工人同志们为了支援农村建设,主动来到了农村支援。他们如鱼如水,亲密的如同一家人。
光是写这故事,就把这干事自己写哭了,眼睛都哭肿了。
第二天宣传部的同志看了稿子,也是有些热血澎湃。说实在的,前几年有些人搞乱子,搞的很多情怀都被破坏了。让人一度怀疑人性。现在看来啊,好人还是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人也是更多的。
农民和工人,依然如同几十年前那样并肩作战。镰刀和锤子还是密不可分的。
宣传部也加急的把照片写出来了,配图加上文章,就更具有感染力了。
宣传部的部长还是第一次发现,自己部门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啊。
瞅瞅这文章写的多煽情啊。
为此还把两个去苏家屯采访的干事表扬了一顿,夸他们专业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是积极的党员同志。
写文章的女干事这会儿眼睛还没消肿呢,声音沙哑道,“主要是实际情况真实,我是按照实情来写的,一点改动都没有。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太让人感动了。” ↑返回顶部↑
“这都是为了帮大家养肥猪,我们才想到引进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我们始终跟随国家的脚步走,国家说什么好,咱们就得赶紧跟上,争取不落后。既然海城办了这饲料厂,我就相信这饲料是好东西。”
来采访的两位干事可听的热血澎湃。
这可真是一位为老百姓着想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干部啊。
负责采访的干事道,“苏书记,你放心,这次我们肯定好好宣传,孙书记可重视了,还说等稿子写好了,也要送去地区,让地区帮忙宣传呢。”
听到这话,苏青玉的眉头挑了一下,一下子就笑眯了眼,“领导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对我们的深切厚望,真是让我们感激不尽啊,谢谢你们了,也谢谢县里的领导们。”
把实际情况搞清楚之后,宣传干事们这才跟着苏青玉他们拍照,拍了目前正在建新厂的地址以及社员们挥洒着汗水大热天里搞建设的模样。还有饲料厂里面城里师父带着乡下徒弟学技术,搞生产的情景。
对于宣传干事们而言,这场景实在太难得了,必须拍摄几张做宣传。
拍完照或者,这位宣传干事又采访了第一任厂长周先梅同志。
问她为什么能够抛弃城里的美好生活来支援农村建设。
周先梅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的一丝不苟,面容严肃而深沉道,“我是华国建国后的第一批工人,我们的使命就是搞建设。我们年轻那会儿,农民兄弟姐妹们饿着肚子支援我们城里搞建设,一直到现在,还在养育着那么多的工人同志,现在我们虽然老了,但是只要我们能动,我们就还是想回报这份情谊。也想为国家建设继续发挥余热。所以听说苏家屯需要技术工人之后,我们毫不犹豫的主动申请来到了苏家屯,就是想来帮助我们的农民兄弟们。我们要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位同志一番话,顿时把为了赚点零花钱的事儿说的十分高大上,甚至连她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对,不管之前抱着什么目的,反正她现在心态就是这样的。她要用自己的余生来建设美丽的农村。
宣传干事们激动的眼睛都红了,眼中含泪。
笔一直在本子上进行记录,还写着自己的感慨,“这是多么深厚的工农情谊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工农一家亲的场景,看到了艰苦奋斗的工人同志,和勤劳朴实农民同志携手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
最后,苏家屯还重新搞了一下签约仪式,当然不是真的签约,就是摆拍一下,照个照片。
最后还照一张周先梅他们这些老工人和苏家屯的干部们,社员们亲切握手的情景。
拍到最后,年轻的宣传干事都感动的哭了。
这场景实在太激动人心,太热血了。
回去之后,宣传干事们就连夜写稿子排版,整理这些资料。
写稿子的同志这次因为大受感动,所以就干脆把她所见所闻写成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开头就是苏家屯干部们为了支持队里养猪,为了让社员同志有更高的收入操碎了心,而他们的生产大队书记苏青玉同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很快就知道了饲料的事儿,于是远赴海城找到了海城饲料厂想引进技术和设备。
这一举动打动了海城饲料厂厂领导和工人同志们,为了方便农民同志使用饲料,他们选着和苏家屯合作,不止出机器,还出了技术人员。一批优秀的退休工人同志们为了支援农村建设,主动来到了农村支援。他们如鱼如水,亲密的如同一家人。
光是写这故事,就把这干事自己写哭了,眼睛都哭肿了。
第二天宣传部的同志看了稿子,也是有些热血澎湃。说实在的,前几年有些人搞乱子,搞的很多情怀都被破坏了。让人一度怀疑人性。现在看来啊,好人还是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人也是更多的。
农民和工人,依然如同几十年前那样并肩作战。镰刀和锤子还是密不可分的。
宣传部也加急的把照片写出来了,配图加上文章,就更具有感染力了。
宣传部的部长还是第一次发现,自己部门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啊。
瞅瞅这文章写的多煽情啊。
为此还把两个去苏家屯采访的干事表扬了一顿,夸他们专业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是积极的党员同志。
写文章的女干事这会儿眼睛还没消肿呢,声音沙哑道,“主要是实际情况真实,我是按照实情来写的,一点改动都没有。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太让人感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