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 / 4)
秋收开始陈百户也忙起来了,整日在田头里督促军户们,打稻谷,晒稻谷,入仓登记全部是在陈百户眼皮子底下进行,整整忙活了一个月才算结束。
第4章 县城换粮
今年收成不错天苍村家家户户都面有喜色。
这一日村民三五一队的结伴挑粮食下山到武源县城换粗粮,刘家三兄弟也跟着隔壁张家一起下山。
赵氏本也想去,刘学渊以山路难走为由要她待在家里只带上了刘湛一起。
上午天方蒙蒙亮换粮队伍便出发了,刘家有四筐新鲜打的稻米,本有五筐,刘学渊做主留了一筐隔三差五给老太太和孩子们下点精米粥。
三兄弟轮换着挑粮食但依然落后了队伍很多,三兄弟倒是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咬牙顶着。
刘湛年纪还小不用挑粮食,不过他负责背水,两个大水壶也是沉甸甸的,他这身体比起田里长大的小子还是差的远,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就开始腿脚乏力了。
走上一个时辰的山路,刘家人终于远远的可以看到县城,路上也有很多四面八方过来换粮的人,想必粮行里肯定人满为患,三兄弟不敢停留忙加快速度进城去。
武源县城只有三家粮行,此时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
刘湛第一时间挤过去占位置,只见他一靠近就听到粮行伙计大声喊。
“皇帝陛下已下旨对西夏国出兵,户部正在各地征粮,国内粮食紧缺粮价上涨!现在一斗精粮只能换两斗粗粮!”
对于就靠这点粗粮糊口的大部分佃户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仅仅能温饱的家庭,少换一斗粗粮就意味着他们每顿只能吃个半饱,而原本就只能吃半饱的家庭意味着要挨饿!
三兄弟面有苦色的互看了一眼暂且退到一旁商量。
“陛下登基满打满算还不足半年,怎么突然向西夏用兵?”三弟刘学礼问。
刘学渊皱眉。“西夏国与燕国素来跟我们大楚不和,到得仁帝继位时西疆与北疆几乎十室九空,仁帝感慨百姓生活困苦,便更改国策与两国交好定下盟约互不侵犯,这才有了大楚十年的太平盛世。”
刘学逸道:“算算日子仁帝灵柩才入陵未久,年号还未改元,新帝便迫不及待的要推行新政了?”
刘学渊摇头道:“不说世家大臣会不会答应,王公勋贵们也不会让陛下如此肆意妄为,我以为此事多半是谣传,那些个商人听了谣传便趁机提高粮价从中获利。”
刘学礼道:“大哥说得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
刘学渊想了想。“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打听粮价。”
刘湛听三兄弟分析听得入神,心里也非常赞同刘学渊的观点,见刘学渊要去问粮价忙跟了上去。
父子两人艰难的挤进粮行。
“敢问这位伙计,如今粮价几何?”
那伙计趾高气扬的喊道。“上白米五百文钱一斗,中白米四百五十文钱一斗,下白米四百文钱一斗,上粗粮三百文一斗,下粗粮二百文一斗!”
四周立即有人惊呼。“粮价比上月足足贵了一倍有余!”
群众一时哗然,这样的粮价佃户们谁能买得起?
刘学渊又问。“小师傅,我有中白米想换钱,敢问价格几何?”
那伙计又道:“二百五十文钱一斗。”
刘湛看着那个作为计量单位的斗,目测一斗约有十斤左右,十斗为一石。 ↑返回顶部↑
第4章 县城换粮
今年收成不错天苍村家家户户都面有喜色。
这一日村民三五一队的结伴挑粮食下山到武源县城换粗粮,刘家三兄弟也跟着隔壁张家一起下山。
赵氏本也想去,刘学渊以山路难走为由要她待在家里只带上了刘湛一起。
上午天方蒙蒙亮换粮队伍便出发了,刘家有四筐新鲜打的稻米,本有五筐,刘学渊做主留了一筐隔三差五给老太太和孩子们下点精米粥。
三兄弟轮换着挑粮食但依然落后了队伍很多,三兄弟倒是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咬牙顶着。
刘湛年纪还小不用挑粮食,不过他负责背水,两个大水壶也是沉甸甸的,他这身体比起田里长大的小子还是差的远,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就开始腿脚乏力了。
走上一个时辰的山路,刘家人终于远远的可以看到县城,路上也有很多四面八方过来换粮的人,想必粮行里肯定人满为患,三兄弟不敢停留忙加快速度进城去。
武源县城只有三家粮行,此时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
刘湛第一时间挤过去占位置,只见他一靠近就听到粮行伙计大声喊。
“皇帝陛下已下旨对西夏国出兵,户部正在各地征粮,国内粮食紧缺粮价上涨!现在一斗精粮只能换两斗粗粮!”
对于就靠这点粗粮糊口的大部分佃户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仅仅能温饱的家庭,少换一斗粗粮就意味着他们每顿只能吃个半饱,而原本就只能吃半饱的家庭意味着要挨饿!
三兄弟面有苦色的互看了一眼暂且退到一旁商量。
“陛下登基满打满算还不足半年,怎么突然向西夏用兵?”三弟刘学礼问。
刘学渊皱眉。“西夏国与燕国素来跟我们大楚不和,到得仁帝继位时西疆与北疆几乎十室九空,仁帝感慨百姓生活困苦,便更改国策与两国交好定下盟约互不侵犯,这才有了大楚十年的太平盛世。”
刘学逸道:“算算日子仁帝灵柩才入陵未久,年号还未改元,新帝便迫不及待的要推行新政了?”
刘学渊摇头道:“不说世家大臣会不会答应,王公勋贵们也不会让陛下如此肆意妄为,我以为此事多半是谣传,那些个商人听了谣传便趁机提高粮价从中获利。”
刘学礼道:“大哥说得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
刘学渊想了想。“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打听粮价。”
刘湛听三兄弟分析听得入神,心里也非常赞同刘学渊的观点,见刘学渊要去问粮价忙跟了上去。
父子两人艰难的挤进粮行。
“敢问这位伙计,如今粮价几何?”
那伙计趾高气扬的喊道。“上白米五百文钱一斗,中白米四百五十文钱一斗,下白米四百文钱一斗,上粗粮三百文一斗,下粗粮二百文一斗!”
四周立即有人惊呼。“粮价比上月足足贵了一倍有余!”
群众一时哗然,这样的粮价佃户们谁能买得起?
刘学渊又问。“小师傅,我有中白米想换钱,敢问价格几何?”
那伙计又道:“二百五十文钱一斗。”
刘湛看着那个作为计量单位的斗,目测一斗约有十斤左右,十斗为一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