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期间,他强大缜密的思维,逆天的洞察力和细节捕捉,天马行空却又近乎于天才的直觉,都在反转起伏的剧情中一一展现。
  而摩顿先生和同行的作家本杰明,一个不羁洒脱,一个儒雅绅士,由最初的个性全然不同,到慢慢相互理解认同,再到最后的携手一致,共同破案,堪称是剧情之外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牢牢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直到最后,剧本欺诈案告破,元凶被摩顿先生和同伴亲自抓获,世人一片沸腾热议,两人却是默契地低调隐身,消失在舆论的视野中,更是为整个案件画上了一个美满的大结局。
  到此刻,弗兰克·肯德尔才突然发现,他竟然不知不觉间将整部电影看完,手边的纸上犹然空白地一片干净,没有来得及写上一个字。
  他深呼吸一口气,骤然发现自己不知道何时已然完全沉浸在了这部电影之中。
  霎时间,弗兰克·肯德尔忍不住摇头失笑。自从他接下《电影周刊》特邀影评人的身份后,已经很久没有陷入这种放松的状态之中。
  没有分析,没有审视或者评价,只是单纯地看一部电影。
  这对他来说,已经殊为不易,久久未曾见过。
  今天,竟然在这部他预先噱头大过剧情的《摩顿先生》中得到实现。
  立时间,就连弗兰克·肯德尔自己,也不禁唏嘘地笑着长叹一口气。
  然而,电影还未结束,当大荧幕上画面再次翻转,出现电影最开头那个熟悉而凌乱塞满的小公寓时,弗兰克·肯德尔忍不住抬头继续望下去。
  只见,一个低磁沉稳的声音从镜头外传来。
  “摩顿,新案子!”
  依旧是熟悉的台词,熟悉的场景,甚至连坐在老旧雕花实木、堆满了各式各样资料报刊的桌子后面的俊朗男人都如出一致。
  但是,说话的人却变了。
  镜头一侧转,画面中骤然出现了与摩顿经历了剧本诈骗案生死危机的同行作家本杰明的脸。
  他绅士儒雅,温润对镜头笑道:“新案子,接不接?”
  大荧幕骤然一黑,镜头干净利落地切断,结尾曲适时悠然响起,屏幕上缓缓出现了主演和剧组工作人员的名单。
  看着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尾,看过无数部电影、发表过上千篇影评的弗兰克·肯德尔,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导演的意图。
  “这是要拍续集?!”
  放映厅的灯光缓缓依次亮起,弗兰克·肯德尔身边的记者本尼已经震惊地喊出了口,将答案说了出来。
  哪怕弗兰克·肯德尔心中也尤为震撼。
  在他想来,苏潭和戴若瀚最初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洗脱当初剧本诈骗案的困境,通过电影手法,最广而周知地为自己和工作室正名。
  同时,借助舆论的热度,也适时上映同题材的新片狠狠地赚一笔票房。
  这样的看法,在今天到场的众多媒体们中间早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苏潭和老猫工作室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电影片尾留的那个钩子和伏笔,赫然是为了第二部 电影铺路。
  弗兰克·肯德尔和记者本尼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和不可思议。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对老猫工作室剧本诈骗案的交代和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记者本尼低声感叹一声,“怪不得电影名字叫做《摩顿先生》。”
  这话一出口,弗兰克·肯德尔也是默然点头。一个最负盛名、广为人知的案件,没有直接用观众最熟悉最能刺激上座率的案件名字作为电影题目,也没有用任何一个熟知的畅销书作家苏潭或者是导演戴若瀚的形象介入,反而是选了一个最神秘莫测的推理专家作为电影名字,最初让无数电影和影评人感到无比意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