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事在人为(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日后,冯承乾在帝国战争部下设立了一个名为“军事科技研发处”的特殊机构。因为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冯承乾直接管理该机构。随后,冯承乾向腓特烈三世汇报了相关情况。
  忙完这些事,出访大清的日子也临近了。
  一八**年一月十日,冯承乾达上了驶往大清的邮轮,在陈季同的陪同下,以德意志第二帝国战争大臣的身份,对大清进行正式访问。
  按照他的安排,提尔皮茨少将也在出访名单之中。
  一路上,冯承乾与提尔皮茨感触极多。
  沿途停靠的所有港口,几乎都能见到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几乎到处都有英国皇家海军的身影。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附近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即便在国际航道上,也能经常遇到皇家海军的战舰。
  在这个时代,英国皇家海军是全世界唯一的全球存在与全球部署海军。
  论全球影响力,其他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
  在漫长的航行途中,冯承乾也与提尔皮茨谈了很多与海军有关的事情,特别是海军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
  虽然提尔皮茨还很年轻,远不是冯承乾熟知的那个海军统帅,但是他已有深刻认识,很多方面连冯承乾都刮目相看。比如在提尔皮茨看来,帝国耗费巨资打造舰队,关键不是舰队有多大的影响,而是能否在战争中发挥作用。说得简单一些,舰队的价值只有在作战使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借此机会,冯承乾也从陈季同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大清的情况。
  与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一样,李鸿章已为大清首辅,而且积极推动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计以制夷”的策略,派遣留学生前往西方学习,并且从西方采购军火,充实大清的军事力量。
  洋务运动能成功吗?
  陈季同抱有很大的希望,冯承乾没有给他泼冷水。
  历史已经证明,只学其表的洋务运送不会有好下场,李鸿章再厉害,也不过是让大清苟延残喘了数十年罢了。
  让冯承乾感兴趣的不是李鸿章,而是一个更有名的人。
  只是,此人现在仅有二十二岁,因为有基督教倾向被送出家门,还是香港西医书院的一名学生呢。
  至于此人今后能否成就大业,冯承乾也说不准。
  原因很简单,历史上大清只向德国采购了“定远”号与“镇远”号,而在冯承乾的影响下很有可能采购更多的战舰,那么六年之后的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就有可能改变,历史也将因此改变。
  在是否为大清建造更多战舰的问题上,冯承乾也非常矛盾。
  大清的病根在腐朽的政治制度,而不是缺少几艘战舰。也许甲午战争会有不同结局,说不定根本不会有甲午战争,可是大清灭亡的历史肯定不会改变,那么改变历史进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就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了。
  所幸,事在人为。
  上一页 |返回书目| 加入书签| 打开书架| 返回书页| 下一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