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19节(1 / 4)
和火器、火药全面官营,民间不允许拥有和研究的原产地不同,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没有一个强有力又有约束力的中央政府。
在甘尔达的口中,如今的欧洲各国的情况就类似于春秋战国那个强枝弱杆的时代差不多。政权分散且“诸侯”林立的欧洲在各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火器到达了地方政权手里。
而高度发展的商业环境和天高教皇远的地理位置使得欧洲的资本主义出现了萌芽,在城市内资本家的身份和地位逐渐升高,而当市场和政治出现了金钱的声音,那么地位和特权自然而然就向着资本开始倾斜。
于是很快,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居然开始被私人所掌控,火器制造私有化不说,优质的火器本身甚至成为了各地“诸侯”、富商献给他们“皇帝”的贡品。
这样的行为对政权来说存在很多潜藏的危险,但对于枪械本身来说,却并不是坏事。
大明如今的所有枪械均由军器具制造,内部工匠就相当于企业内编制,做多做少、做好做差都是拿一份工资。
虽然在严格的质量监察和登记制度下这些火铳并不会有大的质量问题,但难免活力不足。
而欧洲则不相同,在甘尔达的叙述中,在他的家乡优秀的工匠会得到追捧和大量的金钱,并且会取得比普通人更高的身份。
而且在名声和利益的驱使下,欧洲的工匠自然会产生竞争和比拼意识,甚至有工匠会公然在大街上举着自己最满意的成品比拼,这被称为男人的游戏,胜利者的火器会成为追捧。
有竞争有激励才有进步,因此,甘尔达呈上的枪支和大明现有火铳有了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更轻的重量,如果在攻击力和耐用性没有下降的情况下,这无疑更方便携带。
而让木白眼前一亮的是它的点火装置,如今大明的火铳点火是用药捻,也有用火绳作为引线的,前者发射速度快,但是需要第二人帮忙,后者可以给兵士充裕的准备时间,但是发射缓慢。
目前大明的主流是火绳式,毕竟战争中不可能专门给火铳手配备一个点火小兵,但这种火绳式也有缺点——它不够隐蔽。
此前在云南时,大明的军队就曾经吃过这个亏。
当地的土族原先对火器十分的陌生,尤其是对火器的射程范围和射击时机很难捉摸,早期时候的火铳虽然笨重缓慢,但在克敌上效果拔群。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可以通过观察火绳的情况来进行预判。
为了实现火力覆盖,明军的火绳长度当然是计算好的,从点燃到发射的时间兵士和指挥也都心里有数,但这个时间被敌人掌握就让人很难受了。
大白天还好,天色阴沉或是黑暗之中火绳便极为明显,一旦点火明军都能听到土族的示警声,被火光暴露过好几次行踪后,大明的军队就只能避免夜袭计划= =。
但甘尔达的枪械在这点上却能有效避免,因为虽然同样是用火绳作为引线,但不知道是何原理,这把欧洲枪的火绳燃烧速度非常缓慢,正因为烧的慢,他们的火绳与其说是一次性的点火装备,不如说是类似于火折子的用法。
甘尔达用机扣和一个铁匣子罩住了火绳,而在需要它点火的时候,只需要用机扣将燃烧着的火绳压入点火口即可。
因为这种设置,火绳从一次性变成了多次性,而且因为小匣子的存在,火绳也不容易被打湿,还能遮蔽住火光,整体变得更为隐蔽。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缺点,譬如要将燃烧着的火绳精准压入需要技术,而且火绳的长度也需要提前调整,但对于发射一次就需要给它一点冷却时间的火铳来说,在等待的时间调整火绳并不是太麻烦。
如果说这个改进只能说是充满巧思又方便的话,另一个改造就让木白有些看不懂了。
“你们为什么……要在枪管里挖线?”木白终于找到了这把枪更轻的原因,他用手指触碰枪管里凹凸不平的细线,有些不敢置信道:“这是为了节省铁吗?”
“一开始……是那样的。”偷工减料被新老板发现的黑心商人甘尔达露出了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他小声道:“但是我发现,被我划了线的枪准头要比光滑的枪更好用!”
……真的假的啊?
第135章
甘尔达最后用他的作品证明了他的清白。
虽然最初如此设计的目的存疑,但在做过比对实验之后,众人惊奇发现这种看似偷工减料的火铳,其射击精准度的确是要略优于大明如今的火铳。
不过在大家都是小短腿的情况下,这种优势的差异大概就是指头打脚和指头打膝盖的区别,若是考虑到制作难度和成本的话,那还是大明的火铳占优。 ↑返回顶部↑
在甘尔达的口中,如今的欧洲各国的情况就类似于春秋战国那个强枝弱杆的时代差不多。政权分散且“诸侯”林立的欧洲在各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火器到达了地方政权手里。
而高度发展的商业环境和天高教皇远的地理位置使得欧洲的资本主义出现了萌芽,在城市内资本家的身份和地位逐渐升高,而当市场和政治出现了金钱的声音,那么地位和特权自然而然就向着资本开始倾斜。
于是很快,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居然开始被私人所掌控,火器制造私有化不说,优质的火器本身甚至成为了各地“诸侯”、富商献给他们“皇帝”的贡品。
这样的行为对政权来说存在很多潜藏的危险,但对于枪械本身来说,却并不是坏事。
大明如今的所有枪械均由军器具制造,内部工匠就相当于企业内编制,做多做少、做好做差都是拿一份工资。
虽然在严格的质量监察和登记制度下这些火铳并不会有大的质量问题,但难免活力不足。
而欧洲则不相同,在甘尔达的叙述中,在他的家乡优秀的工匠会得到追捧和大量的金钱,并且会取得比普通人更高的身份。
而且在名声和利益的驱使下,欧洲的工匠自然会产生竞争和比拼意识,甚至有工匠会公然在大街上举着自己最满意的成品比拼,这被称为男人的游戏,胜利者的火器会成为追捧。
有竞争有激励才有进步,因此,甘尔达呈上的枪支和大明现有火铳有了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更轻的重量,如果在攻击力和耐用性没有下降的情况下,这无疑更方便携带。
而让木白眼前一亮的是它的点火装置,如今大明的火铳点火是用药捻,也有用火绳作为引线的,前者发射速度快,但是需要第二人帮忙,后者可以给兵士充裕的准备时间,但是发射缓慢。
目前大明的主流是火绳式,毕竟战争中不可能专门给火铳手配备一个点火小兵,但这种火绳式也有缺点——它不够隐蔽。
此前在云南时,大明的军队就曾经吃过这个亏。
当地的土族原先对火器十分的陌生,尤其是对火器的射程范围和射击时机很难捉摸,早期时候的火铳虽然笨重缓慢,但在克敌上效果拔群。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可以通过观察火绳的情况来进行预判。
为了实现火力覆盖,明军的火绳长度当然是计算好的,从点燃到发射的时间兵士和指挥也都心里有数,但这个时间被敌人掌握就让人很难受了。
大白天还好,天色阴沉或是黑暗之中火绳便极为明显,一旦点火明军都能听到土族的示警声,被火光暴露过好几次行踪后,大明的军队就只能避免夜袭计划= =。
但甘尔达的枪械在这点上却能有效避免,因为虽然同样是用火绳作为引线,但不知道是何原理,这把欧洲枪的火绳燃烧速度非常缓慢,正因为烧的慢,他们的火绳与其说是一次性的点火装备,不如说是类似于火折子的用法。
甘尔达用机扣和一个铁匣子罩住了火绳,而在需要它点火的时候,只需要用机扣将燃烧着的火绳压入点火口即可。
因为这种设置,火绳从一次性变成了多次性,而且因为小匣子的存在,火绳也不容易被打湿,还能遮蔽住火光,整体变得更为隐蔽。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缺点,譬如要将燃烧着的火绳精准压入需要技术,而且火绳的长度也需要提前调整,但对于发射一次就需要给它一点冷却时间的火铳来说,在等待的时间调整火绳并不是太麻烦。
如果说这个改进只能说是充满巧思又方便的话,另一个改造就让木白有些看不懂了。
“你们为什么……要在枪管里挖线?”木白终于找到了这把枪更轻的原因,他用手指触碰枪管里凹凸不平的细线,有些不敢置信道:“这是为了节省铁吗?”
“一开始……是那样的。”偷工减料被新老板发现的黑心商人甘尔达露出了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他小声道:“但是我发现,被我划了线的枪准头要比光滑的枪更好用!”
……真的假的啊?
第135章
甘尔达最后用他的作品证明了他的清白。
虽然最初如此设计的目的存疑,但在做过比对实验之后,众人惊奇发现这种看似偷工减料的火铳,其射击精准度的确是要略优于大明如今的火铳。
不过在大家都是小短腿的情况下,这种优势的差异大概就是指头打脚和指头打膝盖的区别,若是考虑到制作难度和成本的话,那还是大明的火铳占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