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微服私访秦淮河(2 / 3)
到后期的话,大唐王朝的所有官员,哪怕是最基层的科员,都是需要从会试里选出来的。
这一次把进士的品级从正七品降低为从七品,就是一个试探,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李轩就决定把新科进士的品级降低而正八品,再过几年,就降低为从八品,再到正九品,从九品。
到时候,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一甲的进士及第是正九品,二甲和三甲进士是从九品。
别指望着考中进士后就一步登天当什么县令了。
别说以后了,就算是现在也不行了,大唐王朝的县令品级可不是传统王朝的正七品,而是正六品,正儿八经的核心中层官员,别说县令了,就算是县丞那也是从六品。
新科进士不过是七品而已,当不了县令,去年的新科进士下放到地方,都是下放到地方的各级地方衙门的各部门里任职。
这一点,其实很多新科进士也不满意,但是不满意也没有办法,如今的大唐帝国就这个鸟样,你想要当官就按照这个来,不愿意滚蛋!
天底下的读书人多了去,想要当官的更多,不差你一个。
更何况,当官对于读书人,乃至对于所有国人而言,都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几千年所形成的官本位环境,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而且李轩也没有打算去改变。
进行了新一轮改革之后的宣平八年会试,就是在诸多人的关注中开始举行了,不过相对来说,金陵城里的会试倒是没多少人关注了,关注的都是直隶四道的分考。
江南道的分考更是引人关注,同时也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一个分考点,足足有五百多名举子报考,并竞争二十名进士科、二十名博士科,一共四十名贡士的名额。
录取率甚至比金陵城的会试还要更低一些。
金陵城的会试,考生预计有五千多人,而录取人数预计是千人,比例大概是五比一,但是江南道的录取率则是达到了十比一。
为何?
这是因为江南道的举人数量是在是太多了,作为读书风气最为浓厚的一个地区,这里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唐王朝为了照顾其他省份的士子,宣平六年开始,也是效仿前明,录取进士各省严格限定录取人数,江南道每年的名额其实也就四五十个左右。
这个名额对于一个道而言,算得上是很多了,比其他省都要多。但是对于江南道这种文风浓厚的地区而言,却还是少了。
他们每年的竞争都是相当激烈的,如今多了这么一个分考的途径之后,很多江南道的学子都是跑到分考点来报考了。
更加不要说,分考点里考中的考生,是会分配到直隶四道任职的,这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是莫大的吸引力。
当然了,有得也有失,去了分考点考试,考中了也别指望能够直接进入京畿各机构里任职了,只能是期待以后调任,升职再进入京畿了。
在金陵城参加会试的话,名次优秀者,是有可能被直接分配到京畿各部门任职的。
在京畿任职和在地方任职,这里头区别是很大的。
二月下旬,会试正式举行!
李轩和往年一样,亲自坐镇金陵城的会试考场,不过还是和往年一样,他只露了个面,然后就回到后头处理其他事务了。
考生们,基本是没有希望近距离看到李轩的,真正要看到,还得等到殿试以后,到时候李轩会亲自主持考试,甚至当场阅卷,这也是绝大部分新科进士一生当中,仅有的一次近距离看到圣天子的机会。
毕竟殿试过后,他们就会到各处任职,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很难升到高层,然后再见到李轩的,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一路爬起来,然后有再一次见到李轩的机会。
这一次会试的难度,明显是要比往年的要难一些,尤其是理科的内容。
没办法,随着大唐陆续开展近代教育,而且也是在科举中加入了理科内容,所以甭管愿不愿意,想要步入仕途的学子们都得学习理科。
在学习的时间久了,学习的人多了,也就让学子们的综合理科水平渐长,如果现在还是以早几年的难度来出实体的话,估计很多人都能考满分卷子,但是这样也就失去了选拨人才的作用。
因此加大难度是必须的。 ↑返回顶部↑
这一次把进士的品级从正七品降低为从七品,就是一个试探,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李轩就决定把新科进士的品级降低而正八品,再过几年,就降低为从八品,再到正九品,从九品。
到时候,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一甲的进士及第是正九品,二甲和三甲进士是从九品。
别指望着考中进士后就一步登天当什么县令了。
别说以后了,就算是现在也不行了,大唐王朝的县令品级可不是传统王朝的正七品,而是正六品,正儿八经的核心中层官员,别说县令了,就算是县丞那也是从六品。
新科进士不过是七品而已,当不了县令,去年的新科进士下放到地方,都是下放到地方的各级地方衙门的各部门里任职。
这一点,其实很多新科进士也不满意,但是不满意也没有办法,如今的大唐帝国就这个鸟样,你想要当官就按照这个来,不愿意滚蛋!
天底下的读书人多了去,想要当官的更多,不差你一个。
更何况,当官对于读书人,乃至对于所有国人而言,都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几千年所形成的官本位环境,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而且李轩也没有打算去改变。
进行了新一轮改革之后的宣平八年会试,就是在诸多人的关注中开始举行了,不过相对来说,金陵城里的会试倒是没多少人关注了,关注的都是直隶四道的分考。
江南道的分考更是引人关注,同时也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一个分考点,足足有五百多名举子报考,并竞争二十名进士科、二十名博士科,一共四十名贡士的名额。
录取率甚至比金陵城的会试还要更低一些。
金陵城的会试,考生预计有五千多人,而录取人数预计是千人,比例大概是五比一,但是江南道的录取率则是达到了十比一。
为何?
这是因为江南道的举人数量是在是太多了,作为读书风气最为浓厚的一个地区,这里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唐王朝为了照顾其他省份的士子,宣平六年开始,也是效仿前明,录取进士各省严格限定录取人数,江南道每年的名额其实也就四五十个左右。
这个名额对于一个道而言,算得上是很多了,比其他省都要多。但是对于江南道这种文风浓厚的地区而言,却还是少了。
他们每年的竞争都是相当激烈的,如今多了这么一个分考的途径之后,很多江南道的学子都是跑到分考点来报考了。
更加不要说,分考点里考中的考生,是会分配到直隶四道任职的,这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是莫大的吸引力。
当然了,有得也有失,去了分考点考试,考中了也别指望能够直接进入京畿各机构里任职了,只能是期待以后调任,升职再进入京畿了。
在金陵城参加会试的话,名次优秀者,是有可能被直接分配到京畿各部门任职的。
在京畿任职和在地方任职,这里头区别是很大的。
二月下旬,会试正式举行!
李轩和往年一样,亲自坐镇金陵城的会试考场,不过还是和往年一样,他只露了个面,然后就回到后头处理其他事务了。
考生们,基本是没有希望近距离看到李轩的,真正要看到,还得等到殿试以后,到时候李轩会亲自主持考试,甚至当场阅卷,这也是绝大部分新科进士一生当中,仅有的一次近距离看到圣天子的机会。
毕竟殿试过后,他们就会到各处任职,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很难升到高层,然后再见到李轩的,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一路爬起来,然后有再一次见到李轩的机会。
这一次会试的难度,明显是要比往年的要难一些,尤其是理科的内容。
没办法,随着大唐陆续开展近代教育,而且也是在科举中加入了理科内容,所以甭管愿不愿意,想要步入仕途的学子们都得学习理科。
在学习的时间久了,学习的人多了,也就让学子们的综合理科水平渐长,如果现在还是以早几年的难度来出实体的话,估计很多人都能考满分卷子,但是这样也就失去了选拨人才的作用。
因此加大难度是必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