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被推翻怎么办?(1 / 2)
第二天,会试继续进行,等到傍晚时分的时候,考试正是结束,然后提前安排好的众多阅卷考官们就是开始阅卷了。
几千人的试卷需要短时间内批改出来,而且为了确保准确性,试卷都是进行交叉批改的,因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也是和其他传统王朝不一样,他们并不会直接抽调其他部门的官员参与阅卷,那是礼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基本没资格参与。
所以阅卷的人都是礼部的官员,其中不仅仅有教育司里面的官员,而且还有两所大学的老师,此外一部分皇家理工学院里的高年级学生也会参与阅卷。
阅卷工作进行着的时候,李轩也是没有闲着,按照惯例处理着自己的众多事务,一直等到两天后,礼部教育司才是送来了这一次金陵会试的最终结果。
五千多名考生之中排名前列的考生都已经是被挑选了出来,不过即便是被挑选出来后,也有一千人呢,所以考中的人顶多就是名列名单,然后被送到李轩这边,至于李轩亲自查看的考卷,只限于进士科和博士科前十名。
李轩把这两科的各前十名,一共二十份的卷子通通看了一遍,里头的理科卷子没什么好说的,都是有着标准答案的,直接对比答案就能够直接给出分数,而这二十人的理科卷子,通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大唐科举的考试,已经是开始采用一百分制,在会试中能够考九十五分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毕竟今年的理科试卷比去年又有更难。
而文科卷子的话,不管是博士科还是进士科的卷子,文章写的都是相当不错,众多阅卷考官给出的分数也都是比较一致,大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针对这些优秀考生的卷子,现在李轩要做的也不是挑刺啊什么的,而是给这二十个人排列名次,给一甲和二甲平定名次,一直都是属于李轩的权力。
李轩并没有第一时间就选了,而是先看了看这二十个人的履历,然后根据履历进行排定名字。
等把这二十人的名次确定下来后,在这一场会试当中,需要李轩亲力亲为的事也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张贴金榜的时候了。
金榜一贴出来,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是这已经是没有什么人关注了,人们更加关注的还是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点的考试。
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帝国对科举改革的一个尝试,一个试点。
虽然说改变了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会引起了一些非议,但是大唐帝国从成立之初起,就是在不断的进行各种革新,从内阁再到军队,从农业税到工商业,大唐王朝几乎是把所有制度都是改革了一遍,科举和教育,只是其中一项而已。
而且基本上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帝国一直对教育和科举进行改革,每一年改的不多,但是每一年都在改,这久而久之也就慢慢习惯了。
所以改革本身,已经是没有多少人有意见的了,他们更加在乎改革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
很明显,这一次的会试改革,就会给天下的读书人一个大好处。
因为录取的人数多了,士子们考中进士的机会也就更大了,能够有更大的机会当官,他们为什么不乐意?
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都是在当地进行,所以一时半会的李轩也得不到消息,金陵城这边都公布了金榜两天后,他才是陆续受到了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的结果报告。
四道的会试分考因为是试点,所以上下都是很注重,严防舞弊,所以会试进行的是非常的顺利,最后成功的选择了各自的进士和博士,并且是根据之前个规定,给这些人授予进士、博士功名,不过都是三甲。
不过这影响不大,因为即便是金陵城里的会试,录取的进士科有将近五百人,但是一甲也不过三人,二甲不过七人。
大唐王朝开办的科举,前十名是一甲和二甲,第十一名开始都是三甲,甭管后面还有多少人都是如此!
会试分考的考生,本来就是没有什么信心去金陵城竞争的,这能够考中进士也就不错了。
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李轩早就酝酿着,等过几年,就取消什么一甲、二甲、三甲,通通都称之为进士或者博士,不搞什么特殊化。
随着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也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哪怕是殿试还没有举行,李轩都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通过大唐朝报向全天下宣告,明年开始,将会在各省也设立会试分考,考中者即授予三甲进士、三甲博士功名。
等到各省也开设后,那么也就意味着李轩谋划许久的国考和省考,基本上就是定型了,后续就是继续完善,比如说降低新科进士、博士的品级,扩大省考的录取人数,让省考和国考都是成为为国家选才,而且是基层人才的主要,乃至是唯一的渠道。
至于如何选拔中高级官员,那就慢慢从基层官员里挑选培养了,总之是不可能出现新科进士刚考上就成为七品官的情况了。
科举的改革,李轩是相当满意。 ↑返回顶部↑
几千人的试卷需要短时间内批改出来,而且为了确保准确性,试卷都是进行交叉批改的,因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也是和其他传统王朝不一样,他们并不会直接抽调其他部门的官员参与阅卷,那是礼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基本没资格参与。
所以阅卷的人都是礼部的官员,其中不仅仅有教育司里面的官员,而且还有两所大学的老师,此外一部分皇家理工学院里的高年级学生也会参与阅卷。
阅卷工作进行着的时候,李轩也是没有闲着,按照惯例处理着自己的众多事务,一直等到两天后,礼部教育司才是送来了这一次金陵会试的最终结果。
五千多名考生之中排名前列的考生都已经是被挑选了出来,不过即便是被挑选出来后,也有一千人呢,所以考中的人顶多就是名列名单,然后被送到李轩这边,至于李轩亲自查看的考卷,只限于进士科和博士科前十名。
李轩把这两科的各前十名,一共二十份的卷子通通看了一遍,里头的理科卷子没什么好说的,都是有着标准答案的,直接对比答案就能够直接给出分数,而这二十人的理科卷子,通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大唐科举的考试,已经是开始采用一百分制,在会试中能够考九十五分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毕竟今年的理科试卷比去年又有更难。
而文科卷子的话,不管是博士科还是进士科的卷子,文章写的都是相当不错,众多阅卷考官给出的分数也都是比较一致,大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针对这些优秀考生的卷子,现在李轩要做的也不是挑刺啊什么的,而是给这二十个人排列名次,给一甲和二甲平定名次,一直都是属于李轩的权力。
李轩并没有第一时间就选了,而是先看了看这二十个人的履历,然后根据履历进行排定名字。
等把这二十人的名次确定下来后,在这一场会试当中,需要李轩亲力亲为的事也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张贴金榜的时候了。
金榜一贴出来,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是这已经是没有什么人关注了,人们更加关注的还是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点的考试。
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帝国对科举改革的一个尝试,一个试点。
虽然说改变了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会引起了一些非议,但是大唐帝国从成立之初起,就是在不断的进行各种革新,从内阁再到军队,从农业税到工商业,大唐王朝几乎是把所有制度都是改革了一遍,科举和教育,只是其中一项而已。
而且基本上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帝国一直对教育和科举进行改革,每一年改的不多,但是每一年都在改,这久而久之也就慢慢习惯了。
所以改革本身,已经是没有多少人有意见的了,他们更加在乎改革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
很明显,这一次的会试改革,就会给天下的读书人一个大好处。
因为录取的人数多了,士子们考中进士的机会也就更大了,能够有更大的机会当官,他们为什么不乐意?
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都是在当地进行,所以一时半会的李轩也得不到消息,金陵城这边都公布了金榜两天后,他才是陆续受到了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的结果报告。
四道的会试分考因为是试点,所以上下都是很注重,严防舞弊,所以会试进行的是非常的顺利,最后成功的选择了各自的进士和博士,并且是根据之前个规定,给这些人授予进士、博士功名,不过都是三甲。
不过这影响不大,因为即便是金陵城里的会试,录取的进士科有将近五百人,但是一甲也不过三人,二甲不过七人。
大唐王朝开办的科举,前十名是一甲和二甲,第十一名开始都是三甲,甭管后面还有多少人都是如此!
会试分考的考生,本来就是没有什么信心去金陵城竞争的,这能够考中进士也就不错了。
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李轩早就酝酿着,等过几年,就取消什么一甲、二甲、三甲,通通都称之为进士或者博士,不搞什么特殊化。
随着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也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哪怕是殿试还没有举行,李轩都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通过大唐朝报向全天下宣告,明年开始,将会在各省也设立会试分考,考中者即授予三甲进士、三甲博士功名。
等到各省也开设后,那么也就意味着李轩谋划许久的国考和省考,基本上就是定型了,后续就是继续完善,比如说降低新科进士、博士的品级,扩大省考的录取人数,让省考和国考都是成为为国家选才,而且是基层人才的主要,乃至是唯一的渠道。
至于如何选拔中高级官员,那就慢慢从基层官员里挑选培养了,总之是不可能出现新科进士刚考上就成为七品官的情况了。
科举的改革,李轩是相当满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