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7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轩亲自为八十多名目前帝国最顶级的科学院颁发院士头衔,也是再一次体现了帝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让更多的学子们苦心读书,然后获得大部分所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话在当代的大唐帝国依旧适用,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以往的王朝更加适用。
  只要你足够聪明也足够勤奋,那么出身贫寒就绝对不会成为阻碍你出人头地的障碍,因为大唐帝国有一系列的奖学金,足以让你不用一毛钱,甚至都还能领取生活费养家糊口就完成学业。
  一旦所有所成,荣华富贵不在话下,再不济也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大专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学子就不说了,哪怕是预科生或中专生,他们就算无法继续报考大学或大专,但是这一份学历也足以让他们前途坦荡,因为目前大唐帝国的科举制度里,对参加科举的学子的学历限制已经是放低到了预科或中专。
  甚至就算是普通的中学生也是如此,足以让他们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读书,在大唐帝国里是非常正式的事,不管是贫寒之家的子弟还是权贵子弟,都将读书视为改变人生的最好途径,哪怕是学子年纪还小,自己不知道,但是父母肯定会知道。
  因此哪怕是家境非常贫寒的家庭,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也会咬咬牙把孩子送去小学读书。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自家孩子足够聪明,在第一年第二年里就表现优异,那么后续的读书费用以及生活费用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官府会全包了。
  嗯,前提是孩子足够聪明!
  如果只是中等之姿,那么顶多也就读个一年两年,然后他们就会放弃了,毕竟拿不到奖学金的话,贫寒之家是供不起小孩子上学的。
  读书能改变命运,在大唐里是非常现实的,甚至也是目前贫寒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其他路子基本都不怎么靠谱,偶然性太大。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就导致了大唐的基层教育其实是非常发达的,根据礼部教育司的统计,目前本土范围内,适龄男童的入学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
  只是其中的相当多一部分因为各种限制,无法完成六年的小学教育,会在小学的六年就学阶段里陆续退学。
  最后能够小学毕业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等到了中学阶段,那么基本上就比较少发生中途辍学的情况,一般都会读完三年的中学教育,毕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
  因为能够上中学的,要么是免费读书的优秀学子,要么是中产以上的家庭子弟,那些考不上或者读不起的人在升学阶段就已经是被淘汰了。
  等到预科阶段就更不用说了,除非是极端情况,不然的话很少有学子中途辍学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预科升大学阶段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读大学的人里头有大概百分之三十读的是四年制的本科,百分之七十读的是三年制的大专院校。
  百分之八十的录取比例,基本上意味着只要你自己别作死,那么上大学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之所以预科阶段有这么高的升学率,不是因为帝国的大学很容易报考,纯粹是因为大唐的教育制度里,在中学和预科阶段就已经是学生给筛选出来了。
  预科学校,这名字的意思就是‘预备本科’,纯粹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大唐的预科学校招生数量,其实数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参考现有的大学招生数量而制定的。
  而大唐的大学少,所以预科自然也就少。
  因此在目前的大唐帝国里,对于那些学子们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并不是报考大学,而是中学毕业后报考预科。
  考上了就是荣华富贵,考不上人生完蛋……
  大唐目前的这种教育制度,也是导致了大唐帝国的小学非常的多。
  早年的时候只是县、镇设立小学,到了现在,基本上一些大型的村子也会设立官办小学了,然后再加上数量更庞大,更分散,几乎每个村子都会有,由传统私塾改革而来的民办小学。
  实际上大唐帝国的小学教育是非常的普及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