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9章 天家(1 / 2)
“臣妾恭迎皇上。”
“儿臣给父皇请安。”
“女儿拜,拜见父皇……”
两位皇后,都是穿着华贵的服饰,在一大群太监和都人的簇拥下,站在平台上观赏着宫中的灯景。
她们已经带着皇子和公主到东华门和西华门上看过宫外的胜景了,京师靠近宫城的地方无不是璀璨夺目的灯火亮光,令她们大开眼界,感觉十分欣喜。
身为帝王后妃,她们素来只能呆在深宫之中,如果是万历以前,皇帝一年总有几次出宫的机会,比如去昌平谒陵,或是去某座名山进香,要么近一些,出城到二十多里外的南苑去消夏……总有可去的地方。
正德年间,几次到山西或是到扬州,南京,后妃也有幸跟随,不过那是百多年前的旧例了,正德皇帝因着此事也成为文官笔下最荒唐的大明皇帝,以今上的性格,断然不会有此举了。
就算是万历年间,皇祖也是几十年未出禁城,不仅不曾有什么南巡的念头,甚至皇帝多谒陵几次也被文官上疏说话,说皇帝谒陵是假,游幸是真……万历皇帝接到上疏之后,沉默不语,不过自二十余岁一直到死,就再也不曾出城谒陵了。
不仅不再谒陵,连南苑也不去了,甚至城中的南内和西苑也不大去,三十多年的时光,皇帝就是在紫禁城中度过,宫中还分内朝和外朝,去掉三大殿的外朝之内,内廷的空间其实真的不大……也真不知道皇祖父怎么忍的下来。
崇祯虽然不至于和他祖父一样等若囚居,但国事一直不顺,所以也不大有游幸的念头,只有在春天时偶然游一游西苑和景山,随着国事越来越败坏,连这样的机会也少的多了。
等他一出来,看到皇后和田妃、袁妃都是盛装打扮,脸冻的红扑扑的,但眉角眼神之中都是有洋溢着的快乐神情,崇祯突然感觉心中一阵酸楚……自国事日坏以来,皇后和后妃们都看着他的眼色过日子,他一不开心,整个后营都是郁郁不欢,皇后也是整日没有笑颜,就算是崇祯下旨叫她们去景山游玩,或是去西苑散心,皇后和诸妃也都是不去,宁愿也在这冰冷而无趣的宫城之中陪伴自己。
“等开春之后,春暖花开之时,一定要带着她们登上万岁山顶,烹茶下棋,以为一日之欢。”
在一瞬之间,崇祯也是暗下决心,打算过一阵子,就带着后妃和皇子公主们一起到万岁山去游玩踏春。
至于田妃,更是叫他觉得心疼,田妃替他生了三个皇子,五皇子夭折了之后,田妃的身体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现在看去,面色灰暗,下巴尖的厉害,虽然努力在脸上调匀宫粉,仍然是明显能看的出来,不论是气色还是神采,田妃都大不如前。
他顾不上先和田妃说话,而是急匆匆的赶到张皇后跟前,深施一揖,行礼道:“朕给皇嫂问安了。”
“皇上快快请起!”
张后微侧身体,同时福了一福,就算是给崇祯还礼。
不是这样特别的日子,张后和崇祯是避而不见,一年也见不上几回面的。小叔子和嫂子的身份十分尴尬,张皇后平素只在自己的宫中起居,并不见任何人,只有周皇后和几个后妃每天过去请安,替崇祯照顾好自己守寡的嫂子……当年崇祯还是信王时,正是十几岁的少年,每常入宫,张后替皇帝款待小叔子,那个时候对崇祯不薄,后来天启病危时,是张皇后坚持崇祯入宫即皇帝位,并且在魏忠贤环伺左右时,张后也暗中保护他。
种种情谊,使得崇祯对皇嫂十分尊敬,今日见面,施礼过后,崇祯竟是破天荒的感觉一阵尴尬。
他对父亲没有什么感情……光宗常洛为太子二十年,谨小慎微,唯恐见罪于父皇。因为不得宠,太子宫中用度不足,事事俭省,也是诸多不顺心。
常年这样下来,人的性格自然会压抑甚至变态,崇祯的生母就是因为一件小事触怒了朱常洛而被赐死的,崇祯自幼没有父爱,天家父子感情十分冷淡,加上生母被赐死的怨恨,还有对父亲不节制身体,死于女色的鄙夷,崇祯一朝十七年,根本没有他追思父亲的丝毫记录。
倒是对母亲,崇祯有很多记录,寻找母亲家人,画影像追思等等。
对自己的哥哥朱由校,他有一些感情,但更多的还是鄙夷。
天下崩坏,在崇祯看来就是被大哥给搞坏了,重用奸邪,国家元气被损坏,自己虽然小心修补调理,到底是曾经伤到根本,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
这种往常安慰自己的说法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一般的大臣为了掩饰崇祯朝“众臣盈朝”之后仍然国事如江河日下的局面时,也是将责任推给万历或天启,不过这事儿自己私下想想和议论一下就算了,当头对面的撞上皇嫂之后,崇祯脸上还是有点儿难堪……无论如何,天启年间除了东虏之患外,朝廷内部还算安稳,自己当国十四年,东虏比以前更强悍,内部还有流寇为祸,连亲藩也杀害了,再有山东镇这样的强藩出现,这都是天启年间所没有的……
“皇帝有些清减了,这一年过的太繁劳了。”
张皇后不知道崇祯心里的小九九,只是难得一见,总不能相对无话,一边看着眼前绚丽的彩灯,一边对崇祯道:“国事是处置不完的,皇帝不宜每天半夜才睡,清晨又起,这样做法太过伤身了。”
“是,皇嫂教训的是。”崇祯心中也是一阵伤感,由衷道:“皇祖年间天下无事,常常整年不见几个大臣,天下安然,到朕手中,尽自努力,却总不能如皇祖年间那般太平。”
“积重难返,皇上宵旰图治,朝中又多正臣,总会慢慢好转的。”
皇嫂在前,崇祯也不宜将内心最深处的隐忧说出,只得应和道:“俟官兵赶到河南,剿灭闯逆,只剩下革左五营和西营残部之后,陕寇之乱,也就不足为患了。” ↑返回顶部↑
“儿臣给父皇请安。”
“女儿拜,拜见父皇……”
两位皇后,都是穿着华贵的服饰,在一大群太监和都人的簇拥下,站在平台上观赏着宫中的灯景。
她们已经带着皇子和公主到东华门和西华门上看过宫外的胜景了,京师靠近宫城的地方无不是璀璨夺目的灯火亮光,令她们大开眼界,感觉十分欣喜。
身为帝王后妃,她们素来只能呆在深宫之中,如果是万历以前,皇帝一年总有几次出宫的机会,比如去昌平谒陵,或是去某座名山进香,要么近一些,出城到二十多里外的南苑去消夏……总有可去的地方。
正德年间,几次到山西或是到扬州,南京,后妃也有幸跟随,不过那是百多年前的旧例了,正德皇帝因着此事也成为文官笔下最荒唐的大明皇帝,以今上的性格,断然不会有此举了。
就算是万历年间,皇祖也是几十年未出禁城,不仅不曾有什么南巡的念头,甚至皇帝多谒陵几次也被文官上疏说话,说皇帝谒陵是假,游幸是真……万历皇帝接到上疏之后,沉默不语,不过自二十余岁一直到死,就再也不曾出城谒陵了。
不仅不再谒陵,连南苑也不去了,甚至城中的南内和西苑也不大去,三十多年的时光,皇帝就是在紫禁城中度过,宫中还分内朝和外朝,去掉三大殿的外朝之内,内廷的空间其实真的不大……也真不知道皇祖父怎么忍的下来。
崇祯虽然不至于和他祖父一样等若囚居,但国事一直不顺,所以也不大有游幸的念头,只有在春天时偶然游一游西苑和景山,随着国事越来越败坏,连这样的机会也少的多了。
等他一出来,看到皇后和田妃、袁妃都是盛装打扮,脸冻的红扑扑的,但眉角眼神之中都是有洋溢着的快乐神情,崇祯突然感觉心中一阵酸楚……自国事日坏以来,皇后和后妃们都看着他的眼色过日子,他一不开心,整个后营都是郁郁不欢,皇后也是整日没有笑颜,就算是崇祯下旨叫她们去景山游玩,或是去西苑散心,皇后和诸妃也都是不去,宁愿也在这冰冷而无趣的宫城之中陪伴自己。
“等开春之后,春暖花开之时,一定要带着她们登上万岁山顶,烹茶下棋,以为一日之欢。”
在一瞬之间,崇祯也是暗下决心,打算过一阵子,就带着后妃和皇子公主们一起到万岁山去游玩踏春。
至于田妃,更是叫他觉得心疼,田妃替他生了三个皇子,五皇子夭折了之后,田妃的身体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现在看去,面色灰暗,下巴尖的厉害,虽然努力在脸上调匀宫粉,仍然是明显能看的出来,不论是气色还是神采,田妃都大不如前。
他顾不上先和田妃说话,而是急匆匆的赶到张皇后跟前,深施一揖,行礼道:“朕给皇嫂问安了。”
“皇上快快请起!”
张后微侧身体,同时福了一福,就算是给崇祯还礼。
不是这样特别的日子,张后和崇祯是避而不见,一年也见不上几回面的。小叔子和嫂子的身份十分尴尬,张皇后平素只在自己的宫中起居,并不见任何人,只有周皇后和几个后妃每天过去请安,替崇祯照顾好自己守寡的嫂子……当年崇祯还是信王时,正是十几岁的少年,每常入宫,张后替皇帝款待小叔子,那个时候对崇祯不薄,后来天启病危时,是张皇后坚持崇祯入宫即皇帝位,并且在魏忠贤环伺左右时,张后也暗中保护他。
种种情谊,使得崇祯对皇嫂十分尊敬,今日见面,施礼过后,崇祯竟是破天荒的感觉一阵尴尬。
他对父亲没有什么感情……光宗常洛为太子二十年,谨小慎微,唯恐见罪于父皇。因为不得宠,太子宫中用度不足,事事俭省,也是诸多不顺心。
常年这样下来,人的性格自然会压抑甚至变态,崇祯的生母就是因为一件小事触怒了朱常洛而被赐死的,崇祯自幼没有父爱,天家父子感情十分冷淡,加上生母被赐死的怨恨,还有对父亲不节制身体,死于女色的鄙夷,崇祯一朝十七年,根本没有他追思父亲的丝毫记录。
倒是对母亲,崇祯有很多记录,寻找母亲家人,画影像追思等等。
对自己的哥哥朱由校,他有一些感情,但更多的还是鄙夷。
天下崩坏,在崇祯看来就是被大哥给搞坏了,重用奸邪,国家元气被损坏,自己虽然小心修补调理,到底是曾经伤到根本,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
这种往常安慰自己的说法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一般的大臣为了掩饰崇祯朝“众臣盈朝”之后仍然国事如江河日下的局面时,也是将责任推给万历或天启,不过这事儿自己私下想想和议论一下就算了,当头对面的撞上皇嫂之后,崇祯脸上还是有点儿难堪……无论如何,天启年间除了东虏之患外,朝廷内部还算安稳,自己当国十四年,东虏比以前更强悍,内部还有流寇为祸,连亲藩也杀害了,再有山东镇这样的强藩出现,这都是天启年间所没有的……
“皇帝有些清减了,这一年过的太繁劳了。”
张皇后不知道崇祯心里的小九九,只是难得一见,总不能相对无话,一边看着眼前绚丽的彩灯,一边对崇祯道:“国事是处置不完的,皇帝不宜每天半夜才睡,清晨又起,这样做法太过伤身了。”
“是,皇嫂教训的是。”崇祯心中也是一阵伤感,由衷道:“皇祖年间天下无事,常常整年不见几个大臣,天下安然,到朕手中,尽自努力,却总不能如皇祖年间那般太平。”
“积重难返,皇上宵旰图治,朝中又多正臣,总会慢慢好转的。”
皇嫂在前,崇祯也不宜将内心最深处的隐忧说出,只得应和道:“俟官兵赶到河南,剿灭闯逆,只剩下革左五营和西营残部之后,陕寇之乱,也就不足为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