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很多老一辈的香港人,却对大陆有着深厚的故乡情结,这次这位来大陆拍戏的香港导演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第一位来大陆拍戏的香港导演,此时的香港娱乐圈对大陆的态度还暧昧不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独身做出这种决定,就已经能说明很多东西了。
  这部戏拍摄的时间正好差不多赶上祝小嘉的暑假,她顺利地混进了剧组,成为了一名不起眼的小打杂。
  香港导演姓柳,这次来拍戏差不多带上了他的整个香港班底,从灯光摄影到一些演员,都是香港人。不过,他也选用了许多大陆的演员,剧组里打杂的剧务也大多都是大陆人。
  香港人都讲的是粤语,祝小嘉倒是懂一些粤语,所以跟他们交流起来也不是很难,大部分的话都能听懂。至于她听不懂的,手舞足蹈甚至在纸上写,也都不失为解决办法。
  不得不说这个剧组里的人,他们虽然是柳导演的班底,但是敢跟着柳导演在这个时候来大陆,要么就是十分信任柳导演,要么就是对大陆比较有好感,所以对祝小嘉他们的态度也很好,没过多久就跟他们混熟了。
  不过剧组里的其他人就不像祝小嘉这样有一点点薄弱的粤语优势了,所以祝小嘉还常常被剧组里的大陆演员拖去当临时翻译,一来二去,她这个小打杂的居然混成了剧组里最受欢迎的人。
  不过在这个剧组里,也有许多让人不那么愉快的地方。
  剧组里有香港人和大陆人两拨人马,但是他们这两拨人马的吃住却是分开的。
  说吃饭吧,大陆的演员、剧务,都是两边分别负责的,香港的工作人员和演员都是拿的外汇券和饭票吃饭,有一辆餐车装着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和肉,他们这些大陆的工作人员就只能吃馒头咸菜。
  对这件事,剧组里好多人都有微词。
  分饭的剧务也是个大陆人,不过他对这些话倒是态度很硬:“这个是上面的领导安排的,我也没办法做主。”
  “可是人家香港人也吃不了那么多啊!”祝小嘉忍不住说,香港的工作人员并不多,每天餐车推来的饭和肉好多都没吃完,后来被直接扔了。
  即使是这样,分饭的剧务也不肯把这些多出来的剩饭给同为大陆同胞的这些大陆演员和工作人员吃。
  “你们是外宾吗?不是那你们就老老实实地吃你们的饭,跟我叫什么板呐!”分饭的剧务不高兴地大声嚷嚷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香港还未曾回归,香港人的国籍也是外国的,所以这批香港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待遇都是按照着外宾来安排的。
  祝小嘉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剧组里的这些差别待遇居然是他们自己人搞出来的!
  知道了这件事,这些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不肯干了,堵在分饭的剧务面前,硬是要他给一个说法。
  连香港来的那些工作人员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演员拍不了戏,耽搁的也是整个剧组,最后导演和制片人一起出面,总算是把这件事给压下去了。
  可是祝小嘉却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
  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目前国内百废俱兴,经济基础不说欧美了,连港台都比不过。
  这个时候的人民群众们,对国外有一种敬仰惊奇的心态,他们震惊于外国人和港台同胞的生活居然那么高科技,那么时尚,也不免因为自己目前的贫瘠而感到自卑。
  这股自卑使得国人对外国和港台的一切都有一种追捧的心理,甚至到后来,只要是带着外国、港台这些标签的东西,都比国内好,甚至成为了一个心理定式。
  就像那个给剧组的两拨人马安排区别待遇的领导一样,有些人因为这种自卑而跪下去了,先不把自己人当人看。
  要想等到这股歪风邪气彻底散去,还要等上很久很久,一直到国内的经济基础升上来。
  在这个剧组的时间一转眼就结束了,不得不说,比起这个时期的大陆剧组,香港剧组确实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祝小嘉之前在阳城制片厂也待过好几年了,但是看到这些剧组工作人员的行动力时,还是能够明显看出其中的先进之处。香港的电视剧电影市场比大陆现在百废俱兴的文艺界更加成熟,虽然地方小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成熟的市场已经足以催化出完整的流程。
  不过,他们这边倒也有些比香港人更先进的东西。
  就是祝小嘉会的几十年后的化妆技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