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终于得偿所愿(1 / 2)
陈春先找过来的速度比他想象的要快,敲门走进来的时候,张卫东故做惊讶地问:“陈老师,您怎么来了?”
他把地址留下,等的不就是这个时候,偏偏还要装腔作势。
“那么多钱,你让我怎么还你.......”不知道怎地,路上他想了很多感谢的话,说出来的却是这句尴尬的对白。
把他邀请进来,张秉忠也来看热闹,陈春先比他小个十几岁,叫他老哥。
张秉忠听说眼前的这位是科学家时,不觉肃然起敬,对于真正的大学问家,谁又能不高看一眼。
80年,陈春先为了梦想,创办服务社的启动资金只有二百块。
张卫东拿得却是八千,对他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数字,根本还不起,可惜交过的钱不能退,不然他真能从医院把钱要过来还给张卫东。
张秉忠老汉虽然不知道孙子为什么会为一个陌生人花这么多钱,但是对于孙子的判断力从来是相信的:
“陈老弟,我也听明白了,咚咚这钱是拿来治病救命的,你就不要客气了。”
陈春先搓着手说:“可是这也太多了。”
一个老农,一个最顶级的学者,两人的对话,在这时候如此自然而然。
张秉忠老汉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他能和陈春先这样的科学家对话,才是真正的祖坟冒青烟。
“陈老师,我们从小读书的时候,老师就会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回答,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科学家是什么,是民族进步的希望,我年纪小,但是对您的事迹却很了解,您这样的人,不应该被生活的琐碎击倒。”
可能陈春先受到的打击太多,听到张卫东这番话,眼睛通红好半天说不出话,
“陈老师,这钱您不用放在心上,我希望您能把注意力放在更有用的地方,咱们郭嘉的发展,离不开您这样的人。”
张秉忠还是第一次见孙子对一个人如此推崇,哪怕是见到省里的领导,他都用平等的口气交流,不觉对陈春先更看重了。
陈春先说:“咚咚,我以后也叫你咚咚吧,我的研究都是保密的,你怎么好像很清楚?”
这话让张卫东有点问难,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长辈职位很高,我是从他那里知道你的事迹,今天正好碰见你在为难,正好为您尽一点微薄之力。”
“咚咚你今年几岁?”
张秉忠得意地说:“陈老弟,别看我孙子才十岁,现在已经从小学一年级直接跳级到初中一年级,前阵子还在《收获》那样的杂志上发表小说,拿到好几百块稿费呢。”
这话让陈春先刮目相看问说:“收获杂志的哪一篇小说?”
“《活着》”
没想到陈春先居然看过,吃惊地说:“报纸上说的天才少年作家,原来就是你。”
再次感谢余华老师,你可太伟大了。
这下换陈春先是粉丝了,居然问他小说创作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
两人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很多,压在陈春先脑海里的为难好像也消失了。
两人聊的话题也从生活转向电子技术,陈春先惊讶发现张卫东对电子技术发展方向的判断,与他出走研究所所走的方向好像是共通的。
他正是为了“新技术扩散理念”,才创办服务部,希望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当时的国情是迫切解决物资紧缺问题,生产更多的大米和小麦,生产足够的棉布,开采更多的煤炭和石油,温饱和生存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至于硅谷、电脑,这些都超出了人们的认知。
所以可以想见,陈春先会被人当作异类。 ↑返回顶部↑
他把地址留下,等的不就是这个时候,偏偏还要装腔作势。
“那么多钱,你让我怎么还你.......”不知道怎地,路上他想了很多感谢的话,说出来的却是这句尴尬的对白。
把他邀请进来,张秉忠也来看热闹,陈春先比他小个十几岁,叫他老哥。
张秉忠听说眼前的这位是科学家时,不觉肃然起敬,对于真正的大学问家,谁又能不高看一眼。
80年,陈春先为了梦想,创办服务社的启动资金只有二百块。
张卫东拿得却是八千,对他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数字,根本还不起,可惜交过的钱不能退,不然他真能从医院把钱要过来还给张卫东。
张秉忠老汉虽然不知道孙子为什么会为一个陌生人花这么多钱,但是对于孙子的判断力从来是相信的:
“陈老弟,我也听明白了,咚咚这钱是拿来治病救命的,你就不要客气了。”
陈春先搓着手说:“可是这也太多了。”
一个老农,一个最顶级的学者,两人的对话,在这时候如此自然而然。
张秉忠老汉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他能和陈春先这样的科学家对话,才是真正的祖坟冒青烟。
“陈老师,我们从小读书的时候,老师就会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回答,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科学家是什么,是民族进步的希望,我年纪小,但是对您的事迹却很了解,您这样的人,不应该被生活的琐碎击倒。”
可能陈春先受到的打击太多,听到张卫东这番话,眼睛通红好半天说不出话,
“陈老师,这钱您不用放在心上,我希望您能把注意力放在更有用的地方,咱们郭嘉的发展,离不开您这样的人。”
张秉忠还是第一次见孙子对一个人如此推崇,哪怕是见到省里的领导,他都用平等的口气交流,不觉对陈春先更看重了。
陈春先说:“咚咚,我以后也叫你咚咚吧,我的研究都是保密的,你怎么好像很清楚?”
这话让张卫东有点问难,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长辈职位很高,我是从他那里知道你的事迹,今天正好碰见你在为难,正好为您尽一点微薄之力。”
“咚咚你今年几岁?”
张秉忠得意地说:“陈老弟,别看我孙子才十岁,现在已经从小学一年级直接跳级到初中一年级,前阵子还在《收获》那样的杂志上发表小说,拿到好几百块稿费呢。”
这话让陈春先刮目相看问说:“收获杂志的哪一篇小说?”
“《活着》”
没想到陈春先居然看过,吃惊地说:“报纸上说的天才少年作家,原来就是你。”
再次感谢余华老师,你可太伟大了。
这下换陈春先是粉丝了,居然问他小说创作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
两人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很多,压在陈春先脑海里的为难好像也消失了。
两人聊的话题也从生活转向电子技术,陈春先惊讶发现张卫东对电子技术发展方向的判断,与他出走研究所所走的方向好像是共通的。
他正是为了“新技术扩散理念”,才创办服务部,希望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当时的国情是迫切解决物资紧缺问题,生产更多的大米和小麦,生产足够的棉布,开采更多的煤炭和石油,温饱和生存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至于硅谷、电脑,这些都超出了人们的认知。
所以可以想见,陈春先会被人当作异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