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怒斩朝鲜使臣(2 / 3)
大明现在所使用的阴历和后世所用阴历相比,误差很大。
而这个误差对整个帝国的经济活动影响是很大的。
这个误差纠正到接近现代阴历的水准,在历史上,要到崇祯年间徐光启入阁后才得以纠正。
但现在朱由校在徐光启奏明此事后就已经下旨让他用新的天文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编撰新的历法。
而这将促进大明的农业发展,同时也会让大明在数理与天文方面有更大的理论提升。
所以,朱由校就在传见徐光启后问起此事来。
徐光启忙回道:“回禀陛下,已经基本完成,待测验后,新的历法就可以颁布天下。”
“很好,历法编纂完成后,无论是起用的民间学究还是来自泰西的学究,当让他们继续留在大明研究学问,朕有意筹办一专门用于研究与教习学究的学堂,此学堂不同于国子监,不为求功名,只为探究真理与衍生出利国利民之新技艺,此学堂就叫做大学堂,转为研习大学问之地,杨廷筠、李之藻、李天经这些人到时候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大学堂研习学问,要务必礼待,朕看了爱卿对他们的介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有人说朝廷不礼贤下士,此言纯粹就是谬论!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朕可是一直视如珍宝!”
朱由校说了起来。
对于有助于大明科学发展的人才,朱由校的确很重视,并希望靠这些人在大明建立起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
而朱由校提到的杨廷筠、李之藻、李天经的确是这类人。
尤其是李之藻和李天经二人,前者是《坤舆万国全图》译者,在天文学上很有造诣,后者擅长几何学与三角学,尤其是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算是这个时代大明最优秀的数学家,两人都是历史上崇祯年间和徐光启、利玛窦编写新历法的主要参与者。
徐光启听皇帝陛下说要设大学堂专供他们这些喜好学术研究的人进行研究,自然很是欣喜,忙道:“陛下圣明!”
而也因此,徐光启更加坦然地接受了替皇帝背锅的事,毕竟皇帝都对自己这些喜好算学天文学的人这么好了,自己这些人再矫情就不像话了。
接下来,朱由校又问着方从哲:“说起学问,朕虽设崇文寺管控天下文事,但朕可没有不重文治的意思,而是要让文治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天下人因好的文治而让人明礼进取,不是让人因学文而害人,败坏纲纪,所以,元辅,即刻拟旨,做崇文寺选天下私人所撰写或翻译之好书百本呈上,朕要选十本藏于宫中,便拨银一万令有司刊印之,且赏其本人银币千两,并赐官身!”
“陛下圣明!此乃天下文人之盛事也!”
方从哲忙回了一句。
朱由校则继续问道:“崇文寺新编算学教材与国文教材现在进行得如何,朕的皇庄与天津、曲阜两地的儒童与只求功名的其他孩童不同,得从小有谋生之技!”
“回陛下,崇文寺已同徐阁老所推荐的学究们在编写,这个月底就会呈本上奏。”
方从哲回道。
朱由校点头回道:“很好!”
接着,朱由校又问:“袁崇焕出使朝鲜的日子定了没有?”
虽然朱由校不确定袁崇焕能不能在朝鲜搞来三百万石粮,但他还是希望袁崇焕可以成功,毕竟这算是大明第一次对外获取利益。
毕竟以后大兴文教都是需要花钱的,而这些钱自然最好是由外番出。
所以,朱由校还是很关注袁崇焕出使朝鲜之事的。
“定了,就在后日与朝鲜来我大明之使臣一同出发。”
方从哲回道。
朱由校听后想了想道:“既如此,你传朕口谕给袁崇焕,告诉他,最好能让朝鲜主动请求我大明在他朝鲜驻兵以防东虏入朝。”
“臣遵旨!”
方从哲回了一句。 ↑返回顶部↑
而这个误差对整个帝国的经济活动影响是很大的。
这个误差纠正到接近现代阴历的水准,在历史上,要到崇祯年间徐光启入阁后才得以纠正。
但现在朱由校在徐光启奏明此事后就已经下旨让他用新的天文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编撰新的历法。
而这将促进大明的农业发展,同时也会让大明在数理与天文方面有更大的理论提升。
所以,朱由校就在传见徐光启后问起此事来。
徐光启忙回道:“回禀陛下,已经基本完成,待测验后,新的历法就可以颁布天下。”
“很好,历法编纂完成后,无论是起用的民间学究还是来自泰西的学究,当让他们继续留在大明研究学问,朕有意筹办一专门用于研究与教习学究的学堂,此学堂不同于国子监,不为求功名,只为探究真理与衍生出利国利民之新技艺,此学堂就叫做大学堂,转为研习大学问之地,杨廷筠、李之藻、李天经这些人到时候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大学堂研习学问,要务必礼待,朕看了爱卿对他们的介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有人说朝廷不礼贤下士,此言纯粹就是谬论!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朕可是一直视如珍宝!”
朱由校说了起来。
对于有助于大明科学发展的人才,朱由校的确很重视,并希望靠这些人在大明建立起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
而朱由校提到的杨廷筠、李之藻、李天经的确是这类人。
尤其是李之藻和李天经二人,前者是《坤舆万国全图》译者,在天文学上很有造诣,后者擅长几何学与三角学,尤其是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算是这个时代大明最优秀的数学家,两人都是历史上崇祯年间和徐光启、利玛窦编写新历法的主要参与者。
徐光启听皇帝陛下说要设大学堂专供他们这些喜好学术研究的人进行研究,自然很是欣喜,忙道:“陛下圣明!”
而也因此,徐光启更加坦然地接受了替皇帝背锅的事,毕竟皇帝都对自己这些喜好算学天文学的人这么好了,自己这些人再矫情就不像话了。
接下来,朱由校又问着方从哲:“说起学问,朕虽设崇文寺管控天下文事,但朕可没有不重文治的意思,而是要让文治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天下人因好的文治而让人明礼进取,不是让人因学文而害人,败坏纲纪,所以,元辅,即刻拟旨,做崇文寺选天下私人所撰写或翻译之好书百本呈上,朕要选十本藏于宫中,便拨银一万令有司刊印之,且赏其本人银币千两,并赐官身!”
“陛下圣明!此乃天下文人之盛事也!”
方从哲忙回了一句。
朱由校则继续问道:“崇文寺新编算学教材与国文教材现在进行得如何,朕的皇庄与天津、曲阜两地的儒童与只求功名的其他孩童不同,得从小有谋生之技!”
“回陛下,崇文寺已同徐阁老所推荐的学究们在编写,这个月底就会呈本上奏。”
方从哲回道。
朱由校点头回道:“很好!”
接着,朱由校又问:“袁崇焕出使朝鲜的日子定了没有?”
虽然朱由校不确定袁崇焕能不能在朝鲜搞来三百万石粮,但他还是希望袁崇焕可以成功,毕竟这算是大明第一次对外获取利益。
毕竟以后大兴文教都是需要花钱的,而这些钱自然最好是由外番出。
所以,朱由校还是很关注袁崇焕出使朝鲜之事的。
“定了,就在后日与朝鲜来我大明之使臣一同出发。”
方从哲回道。
朱由校听后想了想道:“既如此,你传朕口谕给袁崇焕,告诉他,最好能让朝鲜主动请求我大明在他朝鲜驻兵以防东虏入朝。”
“臣遵旨!”
方从哲回了一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