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48节(3 / 4)
粮价降了,盐价降了,京城的房价却在涨,而布品的价格,却没有任何的变动,老百姓关心的东西无外乎衣食住行。大梁让百姓对食无忧,又在铺设去往各大城的路,使出行更方便,百姓对当今皇上赞誉有佳,若有眼个说皇帝不好的,不用衙役出面,便是百姓便能喷死对方。之前某盐商家出一文人,写了一篇皇上要逼死盐商的文章,也不知把文章译成了大白话,传了出去,当地的百姓听闻之后,便纷纷去那盐商家门外叫骂,那盐商与当地的父母官有些交情,衙役寻来,想要把百姓带走,结果被百姓带着一起骂。这事传到京城,皇上直接把那位父母官发配了,而那位盐商一家也以谋反之名被关的关,被发配的发配,却没见血。
王修晋听李菻善提起此事,便感慨道,百姓要求一点儿都不多,安稳的日子,爱民的皇上,清明公正的父母官。接着又说那些要带走百姓的衙役,“食君俸禄,却不为君解忧,反成了一些人的走狗。”
李菻善对王修晋的话也只是听听,衙役本就遵循上官吩咐办事,若上官清明,衙役也不敢妄为,只能说那些衙役没有遇到好官。不过李菻善仍是王修晋所说百姓所求和祖父讲了,李老将军闻言长叹,王修晋说得不假,说来说去百姓要的就那么些,日子苦些不怕,只要不整出什么幺蛾子的苛捐杂税,便能把日子过好。只是越简单的事,越不易做到,上政下令,官商相互,苦的便是百姓。
王修晋不会想到随口的一句感慨,由李菻善转述给老将军,又从老将军传到了皇上的耳中,没多久各地便出现巡查御史。当然,王修晋是不知道此事的,此令传下时,王修晋人在凉州,忙着验收这一年螃蟹和蟹田的产量。随着养殖螃蟹越来越多,螃蟹的销售也从以前的京城,传到更多的地方,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涨了一些。而蟹米的价格仍十分稳定,产量不比普通稻米,价钱却远远高于普通大米。
在凉州一直呆到蟹田收完,便收到于掌柜的书信,今年蟹米仍旧大获丰收,留下预算出的米,剩余的蟹米将会同送进宫的蟹米送至京城。王修晋看着信上的时间,算着日子也快到凉州,便让凉州粮铺的掌柜快些把需要预留的米清点出来,余下的装车运往京城。
从湘城出发的送粮队伍由于掌柜专门组建的押车队护送,押车队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于掌柜请了油坊里的一些老兵帮忙训练,王修晋得知后,还专门给这些押车的人特别做了几身衣服,待遇更是远超于寻常伙计。押车队现在不单单运送粮,还负责花生油的运送。于掌柜也因押车队的事受到了王修晋的表扬,奖励银子若干,并把此事通传到所有的王家粮铺。于掌柜得了奖赏,干劲更足了,而其铺子的掌柜也好,伙计也罢都开始想主意,如何让铺子更好。
从凉州回到京城,把三地的粮食做了汇总,算清了数目之后,王修晋仍觉得粮少,开分铺的速度要放缓。
忙完了秋收,计划好明年的事,王修晋便开始着手准备回乡过年。王修晋在准备东西的时候,被米掌柜唤去。忙碌了一年,王修晋早把过了看米掌柜要去王村的事抛到了脑后,这会儿米掌柜提起,才恍然记起有这么一茬。米掌柜叫王修晋来,主要是定去王村的时间,正月里是不能出远门的,米掌柜准备二月份去,又担心正值农忙的时候,会不会耽误王家春耕。
从米掌柜那出来,王修晋觉得自己走路都在飘,一直到回到王村,王修晋还没想好,他是要留到米掌柜到访后,和米掌柜一起回京,还是提前回京。
归家之后,王修晋先和父母提起米掌柜到访的事,王夫人打量着儿子,心里为儿子即将成为别人家的而不痛快,虽然她知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可等到这一天来临,心里仍是不舍。“不是还有好几年。”
王老爷的心里也不痛快,只是他知君命难为,皇上既然把先皇的玩笑赐婚当真,他们也只能遵从,说什么皇上信任,其实还是忌惮李家。“先订下也好。”
王夫人瞪了夫君一眼,王老爷没再言语,但也让王夫人知道,此事已定下。王夫人念叨着米掌柜过来,也没个正式的拜帖等等之类的话。王修晋只能顺着母亲言语,他知道母亲一直觉得这门婚事让他受了极大的委屈,想着能拖上一年便是一年。母亲的心情,他能理解,他也有想和母亲说婚事并不委屈,他喜欢男人更多一些,只是这话没法说,毕竟这是古代,就是允许有男妻,也不是被所有人能接受的。
年前李家送年礼的时候,一封正式的拜帖到了王夫人的手里。因为米掌柜要来谈订婚的事,王家这个年过得不是那么的喜乐,家里的两个小孩子也敢受到了家中的气氛,王智渊没如往年那样缠着小叔,而已经会走了的王智濯面对小叔则是十分的害羞,而不愿亲近。
要出正月的时候,王修晋便问母亲,他需不需要留在家里等米掌柜。王夫人看着小儿子,越想越心疼,以后小儿子没有后人,到老了可怎么办。“要在家的。”王夫人开口说话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王修晋忙蹲在母亲的身边,“娘,不要这样。此事于我来说是好事。”
第145章
出了正月, 王家便开始准备李家到访的事,之前的拜帖里写明李俊良携妻儿到访, 两家正式的会面,便是不喜婚事, 也不能慢待了。王夫人让管家把家中景色最好的院子收拾出来, 给贵客居住, 之外还要准备招待客人的吃食。
王修晋并没有在家里闲呆, 过了年之后,每天都会进城,油坊在扩建生产线,房屋也需要扩建, 人员上也有了增加,从生产线挑出三人专门负责管理生产, 一正两负, 互相也能起到监督。油坊的利润相当的大,目前为止,还没在市面上发现其他牌子的花生油,也有一些小作坊出产的花生油。百姓的日子在慢慢变好, 在吃食上自然不会委屈自己, 且用油坊出产的花生油,炒菜时只用一点就非常香, 而小作坊出来的花生油,放少了会糊锅,放多了, 吃的时候糊嘴。小作坊的油买的时候是便宜,可用得费,这么一比,还是油坊出的更好些,百姓又不傻,哪多哪少,算得精着呢。
除了忙油坊的事,粮铺也要进行一些整顿,王修晋准备把考核制度编入管理中,和于掌柜商量之后,定下几条规矩,赏罚细则,于掌柜觉得这些都是变相的给伙计们涨月俸,他是不知道别的地方,就他管的铺子,就没有人会触犯定下的规矩。
定下的规矩的头一个月,王修晋每天都会到铺子里转转,为了看看伙计们对定下的那几条规矩有什么反应。伙计们并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就像是于掌柜说的,他们又会犯错,自然就不存在被扣钱的事,而且做好了还有赏,算下来每个月会得不少钱,本就月俸比别的铺子的伙计多不少,现在又有赏,伙计们还偷着乐呢。
等到新规矩实施了一个月,伙计们数着到手的月俸,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比年底那个月的月俸少,但比平常多了不少。伙计们数了钱之后,干劲更足了。王修晋见伙计们适应的不错,便把几条规矩在所有店铺推行。此事推行之后,王修晋准备专门成立一个账目审核的小组,年底去各地分铺查账审核,这样他就不用跑来跑去。成立这样的小组并不容易,没有现成的财务人员,没有专业的审核体系,王修晋纠结到底要不要成立这样独立的小组。
在此之前核对账目都是各地的铺子把一年来的账目送到梧县,待王修晋回来之后,再进行统一的查看,只是单看账目,无法到盘查库存量,两边是否能做到无差,王修晋在心里画上大大的问号,虽说他用人之初,都看过对方头上的各种标志,但是也不能保证对方的心性一直如初。
古人如何查账?把铺子开到各地都有,应该有一套可行办法,只是想起当初米掌柜第一次到梧县,听吴掌柜讲,很多杂货铺的掌柜被查到贪污之事,原本打算向米掌柜询问方法,想想还是算了,还是培养出一批人。培养人要从伙计里挑选,还是买人,让王修晋犹豫不决,一直到李俊良一家到达,也没有个决定。
此次商定订亲的事宜,李俊良和米掌柜带着女儿过来,还有李菻善的一封信。李菻善因受皇上钦点随同四皇子去了边关,不能过来议亲而心情不好,皇命不可违,他必须随去边关,只能让家人帮忙带一封信给王修晋,以表歉意。
因未见到李菻善,王修晋心情也有些低落,他清楚皇命之重,翻看李菻善给他的信,信中并没有写明去边关为何事,却是满篇的愧疚与歉意,并表示会尽快返回京城。
在统一盐价的时候,王修晋便猜测盐的产地应该放在了边关,只是四皇子回了京,盐的事是谁在负责?那位被皇上派去的兄弟?皇上就不怕那位王爷把盐的事告诉外人?还有盐的利润是怎么分配的?给少了,那位王爷会同意?给多了,皇上就不怕对方养私兵造反?去年,皇上只派了四皇子一人前往,今年让四皇子带上武将,怕是皇上也是防着兄弟。乱七八糟的事,王修晋想了不少,却也只能是猜测,只盼着李菻善能够平安归来。
王家并没有因为李菻善没来不愉,相反还都松了口气,不见到人,他们心里还能松快些。王春氏陪着婆婆同米掌柜商谈订亲的事,王老爷和李俊良叫上王修柏去了书房,也不知谈什么大事,王智渊原本想寻李霖芾玩,但听到李霖芾在问小叔打拳有没有落下,便有些却步。
小叔归家后,每天不管有多忙都坚持打一套拳,他坐在一旁看,小叔问他要不要学,吓得他直摇头,待听说李霖芾从小就跟着学拳,现在打得可好了,他也不知哪来的冲动,跟着小叔比划,只是他因为总摔倒就放弃了,这会儿听着打拳便不好意思上前。
屋里商量定亲的米掌柜拿出红漆盒,里面装着的是李菻善的庚帖,封面写着吉祥如意的话和恭候金诺,里面附的红纸上写着李菻善的生辰八字。红漆盒里还有一枚上好的玉坠,和一枚金指圈。另外又拿出绿色的龙帖,正面是两条盘龙,内里写着“久仰名门,愿结秦晋”和年份。
“我进门的时候,也没有订亲一说,也不知是什么样的过程,问了媒婆,媒婆讲得我头都大,只听什么小传启,大传启,便按着准备了这两样。礼,我是按着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准备。”米掌柜态度十分的诚恳。
“这个是换帖,以咱们两家的事,倒是可以省下,不过既然已经备了,便也就用上。”王夫人指了指红漆盒,把里面的玉坠和金指环拿出来,用红纸包上,等下给小儿子送去。“这个是传启,写上这个就相当于两人的婚事就此定下,以后不可悔亲。”从这两样的准备就能看出,米掌柜用心张罗定亲的事。“至于礼,稍显多了些,大礼就不用了,我们留下小礼和中礼。” ↑返回顶部↑
王修晋听李菻善提起此事,便感慨道,百姓要求一点儿都不多,安稳的日子,爱民的皇上,清明公正的父母官。接着又说那些要带走百姓的衙役,“食君俸禄,却不为君解忧,反成了一些人的走狗。”
李菻善对王修晋的话也只是听听,衙役本就遵循上官吩咐办事,若上官清明,衙役也不敢妄为,只能说那些衙役没有遇到好官。不过李菻善仍是王修晋所说百姓所求和祖父讲了,李老将军闻言长叹,王修晋说得不假,说来说去百姓要的就那么些,日子苦些不怕,只要不整出什么幺蛾子的苛捐杂税,便能把日子过好。只是越简单的事,越不易做到,上政下令,官商相互,苦的便是百姓。
王修晋不会想到随口的一句感慨,由李菻善转述给老将军,又从老将军传到了皇上的耳中,没多久各地便出现巡查御史。当然,王修晋是不知道此事的,此令传下时,王修晋人在凉州,忙着验收这一年螃蟹和蟹田的产量。随着养殖螃蟹越来越多,螃蟹的销售也从以前的京城,传到更多的地方,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涨了一些。而蟹米的价格仍十分稳定,产量不比普通稻米,价钱却远远高于普通大米。
在凉州一直呆到蟹田收完,便收到于掌柜的书信,今年蟹米仍旧大获丰收,留下预算出的米,剩余的蟹米将会同送进宫的蟹米送至京城。王修晋看着信上的时间,算着日子也快到凉州,便让凉州粮铺的掌柜快些把需要预留的米清点出来,余下的装车运往京城。
从湘城出发的送粮队伍由于掌柜专门组建的押车队护送,押车队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于掌柜请了油坊里的一些老兵帮忙训练,王修晋得知后,还专门给这些押车的人特别做了几身衣服,待遇更是远超于寻常伙计。押车队现在不单单运送粮,还负责花生油的运送。于掌柜也因押车队的事受到了王修晋的表扬,奖励银子若干,并把此事通传到所有的王家粮铺。于掌柜得了奖赏,干劲更足了,而其铺子的掌柜也好,伙计也罢都开始想主意,如何让铺子更好。
从凉州回到京城,把三地的粮食做了汇总,算清了数目之后,王修晋仍觉得粮少,开分铺的速度要放缓。
忙完了秋收,计划好明年的事,王修晋便开始着手准备回乡过年。王修晋在准备东西的时候,被米掌柜唤去。忙碌了一年,王修晋早把过了看米掌柜要去王村的事抛到了脑后,这会儿米掌柜提起,才恍然记起有这么一茬。米掌柜叫王修晋来,主要是定去王村的时间,正月里是不能出远门的,米掌柜准备二月份去,又担心正值农忙的时候,会不会耽误王家春耕。
从米掌柜那出来,王修晋觉得自己走路都在飘,一直到回到王村,王修晋还没想好,他是要留到米掌柜到访后,和米掌柜一起回京,还是提前回京。
归家之后,王修晋先和父母提起米掌柜到访的事,王夫人打量着儿子,心里为儿子即将成为别人家的而不痛快,虽然她知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可等到这一天来临,心里仍是不舍。“不是还有好几年。”
王老爷的心里也不痛快,只是他知君命难为,皇上既然把先皇的玩笑赐婚当真,他们也只能遵从,说什么皇上信任,其实还是忌惮李家。“先订下也好。”
王夫人瞪了夫君一眼,王老爷没再言语,但也让王夫人知道,此事已定下。王夫人念叨着米掌柜过来,也没个正式的拜帖等等之类的话。王修晋只能顺着母亲言语,他知道母亲一直觉得这门婚事让他受了极大的委屈,想着能拖上一年便是一年。母亲的心情,他能理解,他也有想和母亲说婚事并不委屈,他喜欢男人更多一些,只是这话没法说,毕竟这是古代,就是允许有男妻,也不是被所有人能接受的。
年前李家送年礼的时候,一封正式的拜帖到了王夫人的手里。因为米掌柜要来谈订婚的事,王家这个年过得不是那么的喜乐,家里的两个小孩子也敢受到了家中的气氛,王智渊没如往年那样缠着小叔,而已经会走了的王智濯面对小叔则是十分的害羞,而不愿亲近。
要出正月的时候,王修晋便问母亲,他需不需要留在家里等米掌柜。王夫人看着小儿子,越想越心疼,以后小儿子没有后人,到老了可怎么办。“要在家的。”王夫人开口说话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王修晋忙蹲在母亲的身边,“娘,不要这样。此事于我来说是好事。”
第145章
出了正月, 王家便开始准备李家到访的事,之前的拜帖里写明李俊良携妻儿到访, 两家正式的会面,便是不喜婚事, 也不能慢待了。王夫人让管家把家中景色最好的院子收拾出来, 给贵客居住, 之外还要准备招待客人的吃食。
王修晋并没有在家里闲呆, 过了年之后,每天都会进城,油坊在扩建生产线,房屋也需要扩建, 人员上也有了增加,从生产线挑出三人专门负责管理生产, 一正两负, 互相也能起到监督。油坊的利润相当的大,目前为止,还没在市面上发现其他牌子的花生油,也有一些小作坊出产的花生油。百姓的日子在慢慢变好, 在吃食上自然不会委屈自己, 且用油坊出产的花生油,炒菜时只用一点就非常香, 而小作坊出来的花生油,放少了会糊锅,放多了, 吃的时候糊嘴。小作坊的油买的时候是便宜,可用得费,这么一比,还是油坊出的更好些,百姓又不傻,哪多哪少,算得精着呢。
除了忙油坊的事,粮铺也要进行一些整顿,王修晋准备把考核制度编入管理中,和于掌柜商量之后,定下几条规矩,赏罚细则,于掌柜觉得这些都是变相的给伙计们涨月俸,他是不知道别的地方,就他管的铺子,就没有人会触犯定下的规矩。
定下的规矩的头一个月,王修晋每天都会到铺子里转转,为了看看伙计们对定下的那几条规矩有什么反应。伙计们并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就像是于掌柜说的,他们又会犯错,自然就不存在被扣钱的事,而且做好了还有赏,算下来每个月会得不少钱,本就月俸比别的铺子的伙计多不少,现在又有赏,伙计们还偷着乐呢。
等到新规矩实施了一个月,伙计们数着到手的月俸,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比年底那个月的月俸少,但比平常多了不少。伙计们数了钱之后,干劲更足了。王修晋见伙计们适应的不错,便把几条规矩在所有店铺推行。此事推行之后,王修晋准备专门成立一个账目审核的小组,年底去各地分铺查账审核,这样他就不用跑来跑去。成立这样的小组并不容易,没有现成的财务人员,没有专业的审核体系,王修晋纠结到底要不要成立这样独立的小组。
在此之前核对账目都是各地的铺子把一年来的账目送到梧县,待王修晋回来之后,再进行统一的查看,只是单看账目,无法到盘查库存量,两边是否能做到无差,王修晋在心里画上大大的问号,虽说他用人之初,都看过对方头上的各种标志,但是也不能保证对方的心性一直如初。
古人如何查账?把铺子开到各地都有,应该有一套可行办法,只是想起当初米掌柜第一次到梧县,听吴掌柜讲,很多杂货铺的掌柜被查到贪污之事,原本打算向米掌柜询问方法,想想还是算了,还是培养出一批人。培养人要从伙计里挑选,还是买人,让王修晋犹豫不决,一直到李俊良一家到达,也没有个决定。
此次商定订亲的事宜,李俊良和米掌柜带着女儿过来,还有李菻善的一封信。李菻善因受皇上钦点随同四皇子去了边关,不能过来议亲而心情不好,皇命不可违,他必须随去边关,只能让家人帮忙带一封信给王修晋,以表歉意。
因未见到李菻善,王修晋心情也有些低落,他清楚皇命之重,翻看李菻善给他的信,信中并没有写明去边关为何事,却是满篇的愧疚与歉意,并表示会尽快返回京城。
在统一盐价的时候,王修晋便猜测盐的产地应该放在了边关,只是四皇子回了京,盐的事是谁在负责?那位被皇上派去的兄弟?皇上就不怕那位王爷把盐的事告诉外人?还有盐的利润是怎么分配的?给少了,那位王爷会同意?给多了,皇上就不怕对方养私兵造反?去年,皇上只派了四皇子一人前往,今年让四皇子带上武将,怕是皇上也是防着兄弟。乱七八糟的事,王修晋想了不少,却也只能是猜测,只盼着李菻善能够平安归来。
王家并没有因为李菻善没来不愉,相反还都松了口气,不见到人,他们心里还能松快些。王春氏陪着婆婆同米掌柜商谈订亲的事,王老爷和李俊良叫上王修柏去了书房,也不知谈什么大事,王智渊原本想寻李霖芾玩,但听到李霖芾在问小叔打拳有没有落下,便有些却步。
小叔归家后,每天不管有多忙都坚持打一套拳,他坐在一旁看,小叔问他要不要学,吓得他直摇头,待听说李霖芾从小就跟着学拳,现在打得可好了,他也不知哪来的冲动,跟着小叔比划,只是他因为总摔倒就放弃了,这会儿听着打拳便不好意思上前。
屋里商量定亲的米掌柜拿出红漆盒,里面装着的是李菻善的庚帖,封面写着吉祥如意的话和恭候金诺,里面附的红纸上写着李菻善的生辰八字。红漆盒里还有一枚上好的玉坠,和一枚金指圈。另外又拿出绿色的龙帖,正面是两条盘龙,内里写着“久仰名门,愿结秦晋”和年份。
“我进门的时候,也没有订亲一说,也不知是什么样的过程,问了媒婆,媒婆讲得我头都大,只听什么小传启,大传启,便按着准备了这两样。礼,我是按着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准备。”米掌柜态度十分的诚恳。
“这个是换帖,以咱们两家的事,倒是可以省下,不过既然已经备了,便也就用上。”王夫人指了指红漆盒,把里面的玉坠和金指环拿出来,用红纸包上,等下给小儿子送去。“这个是传启,写上这个就相当于两人的婚事就此定下,以后不可悔亲。”从这两样的准备就能看出,米掌柜用心张罗定亲的事。“至于礼,稍显多了些,大礼就不用了,我们留下小礼和中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