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抉择(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于父亲不在京中,郑德平是代表父亲旁听的,这时才懒洋洋地道:“功臣配享。”
  ————————————————————————————————
  各方都定下了自己的基调,朝上拼命扯皮,萧复礼非要先拿着嫡庶来讨论,韦知勉不好坚持,但是又先提出了熙侯家的事,无法立刻松口。世家更关心爵位,勋贵亦如是。
  然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底限,争吵得乱七八糟。世家经顾益纯的提醒,也觉得自己出了力,是要保自家的,再弄回一群不着四六的人与自己并列,实在掉份儿。勋贵那里被世家有意放出风声,才发现,如果恢复了旧制,自家富贵是保住了,还有一些自己讨厌的人家,或者干脆就是自己弄下去的人家也要回来继续死磕?
  这个问题很严重!
  怎么样既能维持自家利益,又能表现一片仁慈,还要杜绝猪队友,大家都很忙。各人都没有一个章程来。
  包括首倡者韦知勉,当萧复礼拿出勤学好问的劲头来的时候,也把他问得答不上来了。萧复礼道:“相公还是想仔细了再说,不要许了若大的诺,到头来不得兑现,毋让人空欢喜了。”
  而郑党方面,包括被萧复礼咨询的郑靖业,也只有一个方针,拿不出细则来——牵涉面实在太广了。
  朝上吵来吵去,女人们虽然忙,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池脩之三十五岁的生日在京隆重举行,只是与郑琰设想的有些不同——与会者难免又说到了朝上这件大事,这生日倒真像是社交了。
  庆林大长公主娶儿媳妇亦如是。
  直吵到过了正旦,还没有个结果——这实在是太正常了!再吵俩月能有结果就算好运气了。当权者在不停的磨合之中,以仅存的一点良心和颜面,没说出“现在有爵位的罔替,以前丢了的就丢了”这样的话,倒是他们首先提出了“袭数代而后降等”。至于怎么个数法,又怎么个降法,降了之后国家有功之臣吃不过合乎身份的祭饭又要怎么办,还要继续吵。
  大家都在吵,许多人在盼望,一直没结果,不免心浮气躁起来,是非也就多了起来。
  头一个发难的是周王太妃。
  她自是盼望儿孙一系永远富贵,大臣们总也吵不完,她的心情就不太好。正旦朝贺,见顾皇后她浑身舒爽,见徐太后,她就不开心了。听徐太后抱怨朝堂争吵:“也没个好消息。”
  她翻起旧账来:“没有好消息,就办喜事,不就来好消息了?延平郡王之子不是定了徐三郎的小娘子,如今孝也过了,正好办个喜事。”
  长信大长公主脸都绿了!她一点也不愿意好吗?本来是看中杞国公家的势力的,现在杞国公家非常不受待见,她还想让侄子娶个有助力的妻子呢!莒国夫人脸色也不太好看,她家女孩子现在挺难嫁了,延平郡王的儿子,勉强也合适了——长信,你那是什么表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