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28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康请来的人都是吴郡名士,就算学问不怎么好,也是有点骄傲,对中原的文明既有向往之心,又有自卑之感。忽然听说吴会有机会将历史追溯到舜禹时代,与中原比肩,顿时来了兴趣,尤其是以读书人自居的高岱等人。这可是千秋不朽的功业,如果能成功,吴会先贤祠里会有一席之位的。
  高岱说道:“孙将军虽不以文学著名,却高瞻远瞩,甚合圣人教化之心。陆公,你若主持此事,我虽不才,愿附骥尾。”
  陆康谦虚了几句,欣然从命。“周林,吴会一体,这么大的事,会稽诸贤可不能置身事外啊。”
  魏腾笑道:“既然陆公这么说了,我虽愚钝,敢不效犬马之劳。纵不能舞文弄墨,也当为诸君奔走呼号。”
  第767章 单挑
  沈友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雄文。抓住太史慈与山越同流合污的事弹劾扬州刺史刘繇,要求进行授予孙策征讨之权,驱逐刘繇。又以许贡包庇许淳、鱼肉乡里为由,要求罢免许贡。
  理直则气壮,沈友这篇文章写得极有气势,即使杨修看了也无话可说,只能表示佩服。
  孙策派人将文章送往南阳,经由张纮过目后再发往长安。论文笔,论见识,张纮无疑是他身边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杨修、沈友前来不可限量,但他们眼下还太年轻,还需要张纮这样的智者来把关掌舵。
  这也是对前辈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很快,魏腾在陆康等人的安排下出了城。只隔了两三天时间,魏腾的感觉却大有不同。虽然孙策离他心目中的明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可是与许贡相比,孙策强太多了,至少孙策没有拿刀砍他,愿意与他们协商处理各项事务,还有着吴会人的共同心愿。
  万一大汉天命已尽,孙策得了天下,对吴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魏腾转达了陆康等人的意见,大部分吴郡世家愿意与孙策合作,不会帮助许贡。但许贡的实力不弱,一是许贡有自己的部曲和门客,近千人;二是吴郡郡兵数量不少,许贡之前做过好几年吴郡都尉,手下有不少死忠旧部,他们帮许贡控制了近万郡兵。
  孙策听得懂魏腾的言外之意。吴郡世家不会帮许贡,但在胜负未定之前,他们也不会明目张胆的与许贡作对。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人是支持袁绍的,他们也会全力支持许贡。
  孙策早有准备。他与袁绍为敌,在号召力上没优势是既定事实,不指望登高一呼就能不战而胜,能削弱许贡的一部分实力已经达到预定目标了。如果所有人都支持他反而不好办,到时候抢谁的产业去啊。
  孙策让沈友又写了一篇《告父老书》,揭露许贡与包庇许淳、威胁魏腾的丑陋面目,表达了自己身为吴郡人,愿为吴郡父老出力,驱逐许贡的坚定决心,然后派人抄了很多份,送到城内,四处张贴。
  许贡大怒,一面派人四处搜查,一面整合人马,主动出城,向孙策挑战。
  得知许贡出城,孙策笑了,下令水师直逼阊门,与许贡决战于阊门外。
  ……
  铜官山,回龙岭。
  祖郎用力拔下肩甲的箭,折为两截,狠狠地扔在地上,拔刀大呼。
  “鼠辈,有种就出来单挑,躲在暗处射箭算什么本事?”
  这一声充满怒意,中气十足,甚至盖过了数千山贼的鼓噪声。正在发起攻击的山贼们停住脚步,纷纷回头张望。过了一会儿,不远处的一块巨石后面,太史慈露出身形,将弓插回弓袋,连箭囊一起递给张仲,拔出背上的双戟。
  张仲连声劝阻。“将军,敌众我寡,不能上他们的当啊。这些山贼没信用的,如果打不过你,肯定一哄而上,以多欺少。”
  太史慈轻叹一声:“这祖郎甲胄精致坚实,我就算射中他也伤不了他,反而折了气势,不如与他一战,如果能临阵斩杀了他,说不定还能缓缓形势。”
  张仲看看周围的伙伴,只能苦笑。太史慈袭击孙策未成,但他的武功得到了陈败等人的一致认可。孙策撤退铜官山,又是太史慈主张不能掉以轻心,以免中了孙策的计,结果搜查了两天,果然发现了祖郎和他的人马。如果不是太史慈谨慎,他们一旦放松警惕,被祖郎抓住机会,直接杀进山寨,那就全完了。
  发现了祖郎的藏身地,陈败、万秉随即集结人马,围攻祖郎。但祖郎也不是好惹的,他据险而守,接连击败陈败等人的进攻,万秉一不小心,被祖郎打了个反击,临阵受伤。如果不是太史慈及时援手,连发数箭射倒追兵,压制住了祖郎的攻势,万秉根本逃不回来。
  但太史慈的掩护只起到了出奇不意的作用,等祖郎等人有了防备,他就很难得手了。好容易射中祖郎一箭,却没能伤着祖郎,反而激起了祖郎的怒气,向他发出挑战。
  打了半天,太史慈也看出来了,虽然双方都是山贼,但祖郎的部下远比陈败、万秉的部下精练,攻防都很有章法,互相之间的配合也比陈败的部下默契,甚至连对地形的利用都更有效,看起来倒像他们才是铜官山的山贼,陈败等人才是外地的。
  照这样打下去,陈败就算将人拼光了也无法拿下祖郎的阵地,反倒有可能被祖郎耗尽士气。与其如此,不如与祖郎一战,如果能生擒或者伤了他,也能结束这无望的战斗,进一步确立自己的地位。
  太史慈提着双戟下了山坡,抬起手中的铁戟,指指祖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